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農耕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因為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以農耕為主的民族,農民種地,靠天吃飯,在日常生活中,古老的農民兄弟們就把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但你知道,歷史是向前的,人們的生活是發展的,有些俗語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未免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比如這句「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富不住大屋
中國人對房子有執念,現代人儘管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卻也會拿出幾代人的全部積蓄,背上幾十年的債,去買一套房,似乎在一個城市,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才算在這個城市真正地站住了腳。
在古代也是如此,一個人在外發了財,有了出息,大多會衣錦還鄉,連劉邦都不能免俗,何況普通人呢,你看現在回農村去,也有許多年輕人回家去翻修老宅,他可能一輩子回去睡不了幾個晚上,但這重要嗎,要的就是個面子,讓父母祖輩在父老鄉親面前有誇耀的資本。
對古人來說,富不住大屋,是一種做人的警示,你修一棟大宅子,不論你自己的目的如何,在外人看來只有兩個字:有錢。從小老師就教育們財不外露,不論是歷史上,還是小說中,胡亂顯擺自己有錢的人,都很難不遇到點劫匪海盜啥的,這不是自討苦吃麼。
所以你看微博上,是有許多炫富的人,他們光鮮亮麗的生活,得到人們的羨慕,滿足自己的虛榮,但往往你的財富或地位,越受到關注,越容易翻車,比如北京海澱銀槍小霸王,他爸是李剛等人,令人唏噓。
另外,在歷史上某些特殊時期,如果你太有錢,住大房子,可能會被當作打擊的對象,點到為止、點到為止。
還有一個點,不住大屋,不是說你不能有豪華的府邸,否則歷史上那些王爺公爵,不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了嗎,有人說大宅子不好打掃,這就不成立,你都有錢修豪宅了,還請不起幾個傭人打掃衛生嗎,而且在古代許多時期,當你身份到了一定地位,不管你有沒有錢,配兩個傭人丫環是必須的,否則違制。
所以,這個不住大屋,是指的臥室不能太大,這是有道理的,風水學認為,人在睡眠的時候,全身放鬆休息,而太大太敞亮的臥室,會讓人氣飄散,陽氣不足,反則陰氣滋生,陰氣重,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影響睡眠。反之,大小合理的臥室面積,能夠聚氣,是更舒適的睡眠環境,你看故宮那麼大,皇帝睡覺的房間也就巴掌大塊地,這是古人迷信的講究,今人不足道。
對於現代人來說,不論房間大小,一家人能生活得溫馨舒適,才是更重要的,如果真的要砸鍋賣鐵去買房,還要背一生債務,嗐,個人選擇,見仁見智吧。
窮不行遠路
這句話就很直白,窮人就不要出門。為什麼?
出門就要花錢,一日三餐下館子要花錢,晚上住店要花錢,趕路乘坐交通工具也要花錢,出門真的萬事難,沒有錢出門那更是地獄難度。有個詞說「窮家富路」,就說居家的時候,能節儉就儘量節儉,省出來的錢用來應付生活中的意外,比如有事必須要出遠門,比如科舉開考了,你要進京考試,就可以有足夠的盤纏支撐起你這一路的開支,避免在考試途中遇到窘境。
總體來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並不太適用於現代社會,富不住大屋,這天文數字一般的房價,大豪宅也只僅僅存在於想像中,有多少人能富到買得其幾百上千平的別墅豪宅呢,所以這一句用「財不外露」的思維來理解更合適一點;窮不行遠路,「窮家富路」的思路是沒問題的,但你不能鑽牛角尖,因為這個時代,處處都是機會,只要你不是懶得令人髮指,總會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走出去,去見識更大的世面,你見得越多、懂得越多、獲取的信息差越多、賺的錢就越多。
機會是留給已經準備好的人的,不是留給肥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