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家長總是拼命地讓孩子奔跑,教孩子怎麼去成功,卻從來不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認知已經遠遠超過上個年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進行胎教,2-3歲被送去昂貴的早教班,等到了上學的時候父母還要想法設法送去重點學校,鋼琴、舞蹈、圍棋、奧數等各種補習班也接踵而至。
一個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惹人喜愛,那就是父母眼中的聰明寶寶,認為長大以後一定會有出息。
但是,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真的一定有出息嗎?情商和智商是決定成功的唯一標準嗎?
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有出息?哈佛大學:「逆商」才是孩子最大的競爭力
一、「逆商」是什麼?
比起逆商,我們更熟知的是智商(IQ)和情商(EQ),其實逆商(AQ)對於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比逆商低。
逆商,指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壓力時,能否快速地調整心態去迎接挫折和挑戰。
哈佛逆商課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受到智商、情商、逆商三個因素的影響,倘若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和別人差不多的情況下,逆商將起決定性作用。
由於現在學校和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情商、智商的培養,那麼,一個孩子的「逆商」就是他最大的競爭力。
二、缺乏「逆商」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遇到不如意不會亂發脾氣有些孩子經常受到父母的溺愛,沒有經歷過挫折,遇到不如意總會亂發脾氣。比如:
積木不小心弄倒,就哇哇大哭;
玩遊戲輸了,就會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和大人一起下跳棋,大人不能贏,總要讓著孩子。
遇到挫折萎靡不振具有優越感的寶寶在受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更容易萎靡不振。比如:
班級排名前幾的同學突然開始發揮失常,回家就把自己關到臥室;
在舞蹈比賽中,第一環節表現不好,直接認輸放棄。
遇到打擊用極端方式解決一名男孩因為被老師批評了幾句,於是企圖跳樓自殺;
孩子和父母吵架拌嘴,一氣之下居然離家出走;
這些極端行為的出現,都和孩子缺乏「逆商」教育有關。
提高孩子的逆商,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課
一、鼓勵孩子要恰到好處
每個父母在孩子眼裡都是「英雄」,但並不是所有父母都知道什麼時候給孩子掌聲。家長都知道,要經常鼓勵孩子,但是並不是常常鼓勵孩子就是最好的。
在寶寶遇到挫折之後,父母要及時肯定寶寶的努力和付出,讓寶寶有勇氣去戰勝困難,但切忌只把掌聲給孩子努力的「結果」,不然會讓孩子只看重「結果」,而忽視努力的重要性。
二、接納孩子的錯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小挑戰,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的努力,即使孩子失敗了,父母也要陪寶寶找到原因,不要苛責寶寶犯錯誤。
如果父母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當孩子遇到大的困難,會有嚴重的心理負擔,關注的是糟糕的結果,如何向父母解釋,卻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
三、塑造孩子心理韌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放手讓孩子去學習,跌倒了大不了就爬起來,要知道孩子經歷的每一次困難,都是孩子逆商鍛鍊的好機會,家長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塑造孩子心理韌性。
「逆商」需要在一件件小事中培養,這裡推薦一套《兒童逆商繪本》,通過生動形象的卡通人物和故事情節,幫助3-8歲寶寶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小挫折」。
本套繪本共有12冊,包含12個主題故事,描繪了寶寶在生活學習經常遇到的挫折。比如比:賽輸了怎麼辦?說錯話了怎麼辦?被拒絕了怎麼辦?
孩子在讀書中得到成長,明白原來困難也沒有那麼可怕。也為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逆商時,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