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的羅奶奶已經80歲了,耄耋之年的她平日裡有個獨特的愛好,旗袍走秀。
75歲那年,羅奶奶從手機上看到了常德旗袍協會的海選信息,羅奶奶對此十分好奇,很想參加這次海選,但海選舉辦法規定,參賽者的年齡範圍必須在18歲到65歲之間,75歲的羅奶奶顯然超齡了。
羅奶奶的侄媳婦幫了大忙,她不僅幫老人報了名,還在報名時放了句狠話,「你們不接受這個老人來海選,對你們常德旗袍協會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旗袍協會的會長被羅奶奶侄媳婦的這番豪言壯語打動了,破例介紹羅奶奶參加了海選,而羅奶奶用自己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有實力的,走秀完畢,羅奶奶贏得了如雷般的掌聲。
自此之後,羅奶奶便喜歡上旗袍走秀,堅持練習了5年後,羅奶奶已經成為了湖南年齡最大的旗袍模特了。
長期練習走秀讓羅奶奶的身體越來越好,現在她已經可以連續練習兩個小時都不需要坐了。
「雖說年齡已經80歲了,但我心態很年輕,爭取要慢慢的、優雅地變老」
羅奶奶積極開朗的心態令人佩服。
並不是每個老人都能像羅奶奶找到自己興趣和愛好。
在外人眼中,小李一向是個孝順的人,出身於單身家庭的他考上了211大學,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買房結婚後,小李便將母親接到家裡一同居住。
母親已經忙碌了大半輩子,為了不讓她再次操勞,小李僱了一位保姆,但這卻讓母親犯了難,因為她沒有事情可做了。
沒有家務可做後,小李母親除了吃飯、睡覺,便是在看電視,無聊的生活讓小麗母親的心情也低落了下來,她開始越來越沉默寡言,不再向以前一樣喜歡說笑了。
精神生活的空虛已經嚴重影響了小李母親的生活質量。有人將這種現象總結為廢物式養老。
我國現有65歲以上人口已達1.6億,這1.6億老年人中,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像小李的母親一樣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呢?
有研究者曾調查了某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該村的老年人幾乎沒有特意參加體育鍛鍊的醫院,只有不到10%的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91%的老年人每天的娛樂方式便是看電視、聽收音機,村裡幾乎沒有組織過像樣的老年活動,打牌下棋成了最常見的聚會娛樂形式。
精神文化生活的空虛嚴重影響了老年人們的生活狀態,接近一半的老人經常感到空虛孤獨。
這一問題在城市更加嚴重,有人曾就該問題採訪過湖南省懷化市的100多名老人,採訪結果顯示,63%的人樂意參與娛樂活動,61%的老人樂意與別人交往,但52%的老人小區內沒有老年人活動場所,83%的老人平日裡只能通過報紙和電視劇取樂,近40%的老人每周只能參與2~3次娛樂活動,54%的老人有時會感到孤獨。
無論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大多數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問題。
而羅奶奶則為同齡人們做了很好的表率,老年人們也能追尋自己的愛好,主動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令人欣慰的是,像羅奶奶這樣積極開朗的老人近年來變得越來越多。
韓大爺今年已經64歲了,四年前,韓大爺光榮退休,四年後,韓大爺變成了老年人合唱團的骨幹成員。
從崗位上退休之後,韓大爺便找到了幾位老朋友,在公園裡組建了老年人合唱團,經常聚在一起組團練歌,隨著大夥唱的越來越熟練,合唱團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如今韓大爺的合唱團已經有了20多個穩定成員了。
56歲的蘇大媽的婚姻並不幸福,現如今孩子長大了,蘇大媽決定不再為這家庭,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於是她開著自己的小車,踏上了自駕遊之旅。蘇大媽打算過年時也不回去了,要自由自在的享受寶貴的旅行時光。
想要擺脫廢物式養老,大爺大媽們不妨向羅奶奶、韓大爺、蘇大媽學習,即使老去也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