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攻入北京到倉皇出逃,闖王李自成的42日都城生活

2021-01-08 騰訊網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兵部尚書張縉彥翻開了城門,放李自成雄師入城,北京城破。明朝崇禎皇帝眼看大勢已去,自刎於煤山,大明王朝也徹底走向了分崩離析。

從進入紫禁城到被吳三桂和多爾袞聯軍擊潰,李自成在都城做了42天的天子。那麼,在這42天裡,他都做了些什麼?

入城前期,李自成及其軍隊還是相對守禮貌的。除過對一部分大明皇室成員的迫害外,對官員和百姓都算克制,他還特地命人在北都城內張貼了通告,命令「凡傷人以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因此,在李自成進城之初,不論明朝的一眾官員,或是都城裡的庶民,對於這位外來的統治者都是充滿好感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穩定下來的大順君臣露出了自己的獸性。據談遷的《棗林雜俎》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中後期,北京的明朝仕宦死者有1600餘人,大順軍逐步燒殺搶擄,露出獸性,許多貴族家庭的女性為了免於受辱,不吝在被大順軍騷擾以前尋短見。就連原本有投降意願的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也因為家人在亂兵中蒙受磨難,父親被綁架,愛妾陳圓圓被大順軍將領劉宗敏給擄走,一氣之下轉而遵從了清朝。

與此同時,李自成也丟失了安定全國的非常後一次時機,吳三桂與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在一片石擊潰李自成主力部隊,主將劉宗敏受傷。等到逃回京城時,部隊僅剩三萬餘人。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撤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七月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又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徹底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資格。

相關焦點

  • 「創作開運禮」「不納糧」的闖王和他軍隊吃什麼?
    明末李自成起義,其麾下謀士李巖建議他實施「均田免賦」的政策,收攏民心。並且還編成歌謠,讓人四處傳唱: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 李自成敗亡,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怎樣了,二人境遇有何不同?
    李自成從一個驛卒,搖身一變成為葬送大明朝的梟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說到人和,不得不提幫他打天下的兩個文人:一個舉人出身,最後成為大順丞相的牛金星;另一個術士出身,最後成為開國大軍師的宋獻策。李自成戰敗後,牛金星轉身投敵,宋獻策抵抗被俘不知所終,二人的結局截然相反,也可看出古代文人的脾性,大抵還是「同富貴易,共患難難」。
  • 李自成被2個農民輕易殺死,一鐵鏟砸到頭部:李自成打架這麼弱?
    有網友問:歷史上的李自成是怎麼死的?很多人說李自成實際上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出家當了和尚。其實一點根據也沒有,李自成是一個百折不撓的人,他起義以來,失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最慘的時候,身邊只有幾百人,在山裡打遊擊,連飯都吃不上。
  • 美國會被攻破,佩洛西倉皇出逃,川普緊急喊話抗議者:立刻回家
    2021年第一天,川普就不斷的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號召,要求支持者們1月6日齊聚華盛頓,以阻止國會宣布拜登獲勝。眾所周知,川普的支持者中不乏極端「川粉」,約定的6日還沒到,各地「勤王大軍」就早早地湧進了首都。
  • 李自成起義失敗後,兩個重要謀臣牛金星、宋獻策到哪裡去了
    在北京有一座名曰「八王墳」的名山,這座墳的主人和李自成的兩個頭號謀臣牛金星、宋獻策的最終命運密切相關。這位清朝開國元勳,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另外,他有兩個同母兄弟,一位是後來的大清攝政王多爾袞,一位是下江南,破揚州,殺史可法,俘獲南明弘光帝。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九宮山下謁闖王
    文學作品丨九宮山下謁闖王少年的時候,就知道闖王李自成。當時正是讀書如饑似渴的年齡,苦於無書可讀或有書不敢公開讀。於是被毛澤東主席充分肯定的大作家姚雪垠筆下的《李自成》,就成了不可多得的也可以堂而皇之閱讀的好書了。可惜的是這本長篇小說當時並沒有寫完,以至於闖王李自成最後的命運一直牽掛著我,直到很久以後還一直難以釋懷。這次有機會自駕到湖北的通山縣,偶爾從所住賓館服務員的口中得知九宮山離這裡不遠,而李自成的陵墓就在它的山腳下,於是就立即決定前去探訪一下。
  •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找相士算命,連測四字結果一樣,後字字應驗
    明朝末年,朝政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崇禎皇帝上臺後,為了「興明」,展示了幾個好的特長:一是果斷,他一上臺就除掉了禍害朝政的「攝政王」魏忠賢。二是勤政,他每天通宵達旦地審閱政務,處理國事。三是重賢。他提拔有真材實能的官員到高位,為家服務。然而,儘管他改革創新,勵精圖治,以圖拯救大明帝國。
  • 崇禎皇帝自縊後,闖王李自成佔盡人和,最終卻敗於清軍之手
    一邊是農民軍首領李自成,一邊是虎視眈眈的清軍,為何後者能搶佔先機順利入關呢?因為種種原因,朝廷喪失了對國家的掌控權,反而是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隊日漸強盛,很快就佔領了大部分疆土,只要他們整軍出發攻下京城,取而代之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接下來的形勢逆轉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因為挽救不了亡國的命運,崇禎帝羞憤自殺以告慰先人,明朝正式宣告滅亡。隨後,張獻忠率兵佔領四川、清人對中原虎視眈眈,各路政權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 1644甲申年崇禎要捐款李自成拷掠
    1644年1月,剛在西安稱帝,尊党項西夏李繼遷為太祖,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率軍50萬,從西安出發,經山西,步步趨近北京,3月,抵達居庸關。 北京城裡的崇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多年與關外後金、關內農民起義軍「兩線作戰」,大明國庫早就捉襟見肘,戶部庫存現銀僅剩八萬兩。
  • 歷史上的辛丑年:既有北京定都,也有僖宗奔蜀
    在前一年庚子年,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俄、英、法、美、德、意、奧、日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鴻章代表清朝廷,在北京東交民巷西班牙使館中與德、奧、比、英國、美、法、意、日、俄、荷、西11國籤訂「中國與十一國關於賠償1900年動亂的最後協定」,也就是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 李自成退到湖北九宮山,遇到一神秘老道士,他能否破解道家的迷局
    依山傍水的通山縣城,一條迂曲的土徑穿越縣城東西,東通高數千仞的幕阜山脈,一直延伸到江西省境內。一天上午,在一條通向崇陽、蒲圻的小山徑上,突然響起一片「咯噠咯噠」 的鐵蹄聲,打破了這座自古以來少戰火,寧靜而安逸的小山城。
  • 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
    「兒子,我們現在還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完全是因為運氣。也算是一種幸運吧!不過,話又說回來,運氣這種東西靠不住,說不定明天就走背運了!所以,我死之後,你把我葬在香山朝南的位置。然後安分守己在家裡教育孩子,不要再出去當官了。」這是牛金星死前,告誡自己兒子的遺言。
  • 身經百戰功夫出眾的李自成,為何會死在一個普通村民手裡?
    和部下商議 如果梳理一下李自成的人生軌跡,總感覺這件事有點不合邏輯。 李自成出生在陝西米脂縣。 闖王李自成 他成年之後,當了明朝官府的驛站工作人員,沒想到好景不長,碰到了朝廷大裁員。
  • 解密:「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的真相
    飛機自北戴河起飛後,開始是向著北京方向飛的,但當14分鐘後飛機緩緩轉彎,然後向西再向北,情況愈發顯得不妙之後,周恩來果斷地向空軍司令部調度室發出命令:「請你們向256號飛機呼叫,希望他們飛回來。就說不論在哪個機場降落,我周恩來都到機場去接。」(邵一海:《「聯合艦隊」的覆滅》,春秋出版社1985年版,第291頁)然而256號飛機雖然開著無線電,聽到了地面的呼叫,但就是不肯作任何回答。
  • 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兩個左膀右臂,都去哪裡了?
    李自成入主北京後,牛金星以宰相自居,熱衷於登極禮儀,教習登極儀式,不斷勸進李自成在紫禁城登基稱帝,同時,還對不順從的明平西伯吳三桂採取強硬態度,終迫使吳三桂降清。牛金星故裡山海關大戰,大順軍十萬大軍慘敗於吳三桂的明軍和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李自成倉皇逃回北京後,殺吳三桂之父吳襄全家三十餘口,隨即在牛金星的策劃下,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27日匆匆於武英殿即皇帝位,由牛金星代李自成祭天於天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