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閉幕 兩位黃帝文化功臣榮獲軒轅獎

2021-01-09 大河鄭風
徐光春為張豈之頒獎 楊媚攝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劉象乾 楊媚)樹含秋色,碩果盈香。9月23日下午,第十四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在如詩如畫的軒轅湖畔圓滿落下帷幕。該論壇被譽為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靈魂工程」,本屆論壇還納入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兩天的時間內,八位專家學者從不同領域,圍繞相同的「黃帝文化與黃河文化」主題,探尋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23日上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原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演講了《600歲的故宮「正青春」》,以揭秘的方式讓觀眾穿越時空長河,回望故宮六百年來的滄桑歷史,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傳承發展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的信心。

單霽翔在演講中 楊媚攝

單霽翔的演講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博學善思、見解獨到,以故宮為例,從景區洗手間、遊客座椅、環境衛生、遊客體驗感、「點亮」工程、智慧旅遊等加強人性化服務方面對規劃、對發展提出了獨到的建議。

在回答大河網網記者關於「如何讓黃河流域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提問時,單霽翔表示,黃河文化不僅是河流本身,它哺育了山水、園林、遺址、農耕、飲食、人文等多樣性的文化形式,應該多方面加強文化資源保護,歷史性的、地域性的、特色性的,特別是沿岸都有人們生活聚集地,富有特色的城鎮景觀也應該得到保護,這樣就能把黃河文化更加立體的、鮮活的、生動地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能走進人的現實生活,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保護不是政府或文物部門的專利,而是億萬人民每個人都有權參與的全民保護行動。

張澤群現場訪談沙祖康 王君傑攝

論壇上,主持人張澤群與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可持續發展大會秘書長沙祖康進行了現場訪談。沙祖康分享了對黃帝文化與黃河文化的感悟,回望了45年的外交生涯,並通過具體事例表達了「只有國家的強盛,才能在國際上具有更多的外交話語權」的至深感悟。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國際關係教研室教授金一南演講了《百年滄桑 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帶領大家「站」在國際舞臺上應對各種問題,使人感觸頗多。

金一南在演講中 楊媚攝

23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舞蹈系主任肖向榮演講了《守正與創新——國家典禮儀式中的文化創意思考》,引導我們思考如何走好守正與創新之路;《財經》雜誌執行主編、《財經智庫》總裁張燕冬演講了《雙循環格局下的挑戰》,使人受益匪淺。最後,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徐光春以《談談黃河文化與炎黃文化》為題作了壓軸演講。他的精彩論述再次激勵我們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炎黃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趙德潤為趙中祥頒獎 楊媚攝

很多在現場聆聽的觀眾認為,這是一場展現厚重黃帝歷史的文化論壇,是一場講述精彩黃河故事的趣味論壇,是一場賦能「故城新生活」的創新論壇,是一場再揚精神航帆、共圓中國夢的奮進論壇。

在論壇閉幕式上,徐光春、趙德潤分別給黃帝文化功臣張豈之、趙中祥頒發了「軒轅獎」。張豈之是「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趙中祥是新鄭黃帝文化研究專家,新鄭黃帝文化研究和文化旅遊開發的開拓者之一。

相關焦點

  • 在天水,軒轅黃帝的傳說,神奇又瑰麗
    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齊壽山位於甘肅天水秦州區東南約三十公裡處,是西漢水之源頭,長江黃河之分水嶺,有齊壽山不大不小,壓著三江河堖之美譽,傳說中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軒轅黃帝,就誕生在這裡。悠久的歷史,賦予了齊壽山豐富的文化內涵,又因它是軒轅故裡,使得原本俊秀的齊壽山又添了幾分靈氣。晉·郭璞《水經》載:「帝生於天水軒轅谷。」
  • 公祭「升級版」: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4月5日舉行
    |資料圖片|今年除舉行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外還將舉行15項系列活動突出展示陝西省文化創新成果系列活動分別是:4月1日至5日舉行,「清明祭初祖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活動;4月2日至5日,舉行「海外華文媒體尋根祭祖陝西行」系列活動;3月至6月,舉行2019「我心中的黃帝陵」少兒書畫活動;
  •  河南省政協常委劉五一:黃帝精神是扭轉文化產業「中部凹陷」的...
    十四五期間,河南的文化產業是實現由文化凹地向高地超越的最後一個機遇期。一方面,河南的文化產業尚落後於領先的少數頭部省市,另一方面,河南的歷史文化資源尚有巨大的開發空間。隨著黃河文化戰略推動下其他對標省市的覺醒,河南不在十四五期間抓住機遇,將有可能僅僅成為跟隨者,而不是引領者。
  • 軒轅·黃帝的傳奇故事
    黃帝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號軒轅氏,本姓公孫,後改姬姓,(唐代的時候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把姬姓改為周姓。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卻已經不多見了。)故稱姬軒轅。相傳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在部落間戰爭紛起之時,姬軒轅以其非凡的 才華,率領其部落,興起於姬水。在亂世中,黃帝以戰爭手段制止了各部落間混戰,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部片土地,從而促進了各族之間的進一步融合。
  • 2019年己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倒計時,新鄭歡迎您的到來!
    主體活動為3月29日上午舉行的己丑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系列活動主要包括劉石平書畫作品展、黃帝文化講座、黃帝文化論壇、第二屆中華炎黃文化周、經貿旅遊推介等。本次拜祖大典由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市政協、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
  • 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18日在河南新鄭舉行
    3月27日下午,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18號舉行。屆時,來自海內外的各界嘉賓將親臨盛典,拜謁軒轅黃帝,共建精神家園。小金了解到,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商會、基金會、宗親會、同鄉會、客家人聯合會等代表將出席此次拜祖大典,嘉賓總規模近萬人。
  • 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18日在鄭州新鄭舉辦
    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 楊賓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賓):3月27日,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宣布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18日(農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黃帝故裡景區舉行。  據了解,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大典,肇始春秋,綿延至今。鑑於拜祖大典的重大意義,參照歷史傳承,2006年起,河南省、鄭州市和國家有關單位一起,歷時十多年,把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打造成為了華人世界極具影響力和標誌性的文化名片。
  • 黃帝為什麼叫「黃帝」?為什麼叫軒轅皇帝?
    從仰韶文化遺址中,幾乎都可看讓穴居、半穴居的住房遺蹟。這都是因地制宜而產生的獨特居住方式。到了近代,由於人為的亂墾亂伐,使草木稀疏,甚至變成光山禿嶺,導致水土嚴重流失,造成了今天高臺、丘陵縱錯,溝壑深割,形成了原、梁、峁、屹瘩遍地的特有地貌。黃帝族部落原是居住於黃土高原的土著民族。
  • 丙申年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清明在陝西橋山舉行
    央廣網西安2月17日消息(記者溫超)記者今天(17日)從陝西省祭陵辦獲悉,丙申(201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4日在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祭祀廣場舉行。  據悉,今年清明公祭黃帝活動以「慎終追遠、傳承文明」為主旨,以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與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為載體,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 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舉行 萬名嘉賓九成以上為群眾代表
    國家領導人,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大典主辦和承辦單位領導將依次向軒轅黃帝座像敬獻花籃,對中華民族文明始祖、人文共祖表達神聖崇高的敬意、追思、緬懷。大典第三項儀程為「淨手上香」。港澳臺各界知名人士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華人代表將淨手為軒轅黃帝上香,表達慎終追遠之情,表達認祖歸宗之意,表達祖國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之心。大典第四項儀程為「行施拜禮」。
  • 己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7日在河南新鄭隆重舉行 40個國家和...
    新聞發布會現場 (齊馨 攝)「軒轅黃帝」亮相發布會現場 (齊馨 攝)4月3日,記者從己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第二次新聞發布會獲悉,備受世界華人關注的己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已經準備就緒,將於4月7日即農曆三月初三上午在新鄭市黃帝故裡隆重舉行。
  • 己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7日在新鄭黃帝故裡舉行
    每年舉辦的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深深情懷,不僅增強了世界華人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拜祖大典所傳承發展的「鼎新、大公、中和」等傳統文化精髓,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外民眾了解中華文化的源頭。據介紹,在拜祖大典期間,主辦方還將推出一系列文化活動,包括4月8日至11日在鄭州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4月5日至6日舉行的第十三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圍繞「老家河南」文化品牌,舉辦優秀戲劇、音樂作品展演、優秀影視作品展播(映)、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覽、精品圖書展等。
  • 我們的祖先是軒轅黃帝,那麼黃帝的祖先又是誰?
    在《史記》當中,開篇的《五帝本紀》內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大意是黃帝名叫公孫軒轅,生下來的時候就十分神異。然而《國語》有記載: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黃帝、炎帝;《帝王代紀》卻又推翻了這種結論,因為根據這裡的記載,黃帝和炎帝差了五百年。但總體上講,黃帝應該是被稱為少典氏的有熊國國君的後代。根據政權的誕生時間,黃帝之前的歷史大致為:有熊少典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氏。
  •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說一說軒轅黃帝,提起來,軒轅黃帝,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的最著名的一位首領,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從古至今,被尊為中華的人文始祖之一,也被稱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首。
  • 軒轅黃帝乘龍升天,龍鬚斷而成草,大弓墜而化山
    軒轅黃帝知道這是神龍來迎接自己升天,於是腳踩金色蓮花,一步步直登龍背,赤龍等黃帝坐穩後,緩緩起身。群臣和後宮的70餘人見黃帝騎龍升天,不舍與黃帝分離,也都爭相往龍背爬去,有些人沒爬上去,只得抓緊巨龍垂下的龍鬚不鬆手。赤龍劇痛掙扎飛起,扯斷了數根龍鬚,黃帝隨身的大弓也一同掉在地上。龍鬚落地,就長成今天的龍鬚草,大弓墜地,就化為一座大山,就是橋山。
  • 黃帝簡介
    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陽、蒼林與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顓頊(次子昌意之子)、帝嚳(長子之孫)、唐堯(長子玄孫)、虞舜(次子八代孫),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 通報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籌備情況時,王全書表示--黃帝文化是...
    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對河南建設文化強省、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升河南形象有哪些意義?社會應如何認識?  王全書:第一,舉辦拜祖大典是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載體。省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加快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歷史任務。這「兩大跨越」是實現中原崛起的核心和標誌,文化強省建設則是提升河南「軟實力」的硬任務。國學大師季羨林稱讚:「河南建設文化強省的理念提得好。」
  •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舉行
    光明日報西安4月5日電(記者張哲浩、葉樂峰) 4月5日上午,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隆重舉行。海內外萬餘名中華兒女代表齊聚黃帝陵祭祀廣場,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軒轅黃帝。  上午9點50分,公祭典禮正式開始。
  • 己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4月7日舉行 網上也能拜祖
    大典主拜人由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擔任;主司儀由河南省政協主席劉偉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陳潤兒代表大典主辦單位致歡迎辭。大典典禮儀程為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定的九項,分別是:盛世禮炮、敬獻花籃、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
  • 臺灣循古禮舉辦「戊戌年軒轅黃帝拜祖大典」
    新華社臺北4月18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初獻禮、亞獻禮、三獻禮、賜福禮……18日是農曆三月初三,「戊戌年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當日在臺北中山堂遵循古禮舉辦。臺灣各界上千名觀禮民眾共同參與了拜祖大典,典禮莊嚴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