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一、為什麼叫「黃帝」
1、黃帝的意思
帝之義,為禘,為花蒂,最早使用帝號者為神農氏。蓋神農氏與軒轅氏俱出於少典氏之後,少典氏則為伏羲氏、女媧氏之後。伏羲氏、女媧氏則系華胥氏之子女。華胥氏 以 花為 圖騰。故神農氏、軒轅氏兩族稱酋長繼承人為帝,意即崇奉花圖騰,繼承其祖先華胥氏事業的人。每次祭祀祖先華胥氏時,必由酋 長 奉 花 而祭,叫禘。
華胥氏居於今華亭水、華亭、華尖山,皆在清水縣之北。且天水市東六十裡有丁華嶺。都說明自華胥氏至 軒 轅氏、神農氏居地相近,是具有血緣關係的。
稱軒轅為黃帝,稱炎帝為赤帝,乃以黃、赤二色為雙胞族的標誌。黃帝族尚黃,說是「北鬥黃精之精」,則居於北方無疑。王嘉《拾遺記》說:「軒轅出自有熊之國,母日昊樞,以戊巳之日生,故以土德稱王也,時有黃星祥。」《正義》謂黃帝「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日黃帝」戰國時,齊威王因齊儔的《陳侯錞》銘文有「高祖黃帝」之文,自戊巳之日生,故以土德稱王也,時有黃星祥。」
《正義》謂黃帝「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日黃帝」。戰國時,齊威王因齊鑄的《陳侯因脊錼》銘文有「高祖黃帝」之文,自認其始祖帝舜為黃帝八世孫,故奉黃帝為始祖,是最早記載「黃帝」的金文。
《呂氏春秋》十二紀、《禮記·月令》,均以黃帝為中央之帝,其神后土。《淮南子·時則》云:「中央之極,自崑崙東絕兩恆山,以息壤堙洪水之州,東至於碣石,黃帝后土之所司也。」后土即地祗,古人常以皇天后土連稱,此以黃帝后土相連,益足見黃帝即皇天上帝也。黃帝實出皇帝之變字《易繫辭傳》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風俗邐·聲音篇》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又《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篇》,亦以開表為皇帝。「
周人之王,尚推神農為九皇,而改號軒轅,是為皇帝。」崔適據以證黃帝即皇帝,謂《呂刑》皇帝「遏絕苗民」,實即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事,此說甚是。黃、皇古本通用。如《國語·晉語》苗棼皇,《左傳》宣公十七年、成公十六年,作苗賁皇。《說苑·善說篇》作苗棼黃。《逸周書·王會篇》「吉黃之乘」,《說文·馬部》作吉皇之乘。《呂氏春秋·貴公篇》:「醜不若黃帝」。畢沅校正云:「黃帝,劉本作皇帝,皇黃古通用。」此皆可證黃帝即皇帝也。
天帝與后土是最尊貴的。《呂氏春秋·應同篇》:「黃帝曰: 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上。」《索隱》云: 「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蚓見是也。」證以《史記·封禪書》所述,鄒衍之五德終始說,以士德為始,以黃帝為先。因黃帝起源於陝甘之交的黃土高原,軒轅便認為土皆黃色,本部落居於天下之中央,故稱中央之上為黃,自稱為黃部落,其酋長則叫帝。劉師培認為:「黃與皇通。故上古之君稱為黃帝。」
郭沫若則說:「黃帝即是皇帝、上帝。」又說「黃帝本是皇帝或上帝的轉變。」漢武梁祠刻石第二石有:「皇帝時南英乘鹿米獻巨畼。」《宋書·符瑞志》作「黃帝時」。《莊子·齊物論》黃帝,王先謙集解:「黃原作皇,《釋文》本作黃。盧文弨日:黃皇通用,今本作黃。」可見黃色最為尊貴,凡古代皇宮、祭壇、太廟的臺基必須用黃土築成。安陽殷墟,曾「發現一處純黃土,絕對不參雜他種泥 土 的 大臺基」。即其一例。
學者蕭兵說:「我國原始人民的主體屬蒙古人種,即黃種;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西北黃土高原。所以我國人 民 崇拜黃土、黃色。」黃帝族起於西北,很可能把黃土人格化一一同時也神格化——為「黃地之神」,或者把自已的傳說祖先和黃土崇拜結合起來,使黃帝之形象具有「自然」與「社會」之「兩重性」。
所以,「黃帝者猶言黃民所奉之帝王耳」,因馬衡以為帝即地字,黃帝就是「黃地」,即「后土」,為地母崇拜之一表現。因但后土即勾龍氏,為炎帝神農氏之後,與黃帝無關。有人說「金文黃日初出土之色。黃……從田,是田土治濡於人身之色……黃帝即是后土,殷人猶有古代氏族母系傳統的思想孑遺。 以 土 象 徵母,是謂人生於土,即是人生於母。」
2、黃帝與黃土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又叫陝甘高原。東以黃河與山西高原為界,北以長城和鄂爾多斯臺地為界,西以東經103°蘭州以西一線與青康藏自然區為界,南則以渭河以南的秦嶺北麓為界,包括陝西北部和中部、甘肅的東部,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
而甘肅的黃土層厚度,最高達到100--150米。自西至東和東北達一千公裡以上,自西北到東南達300—400公裡。由於氣候乾燥,黃土顆粒細膩緊密,使許多壁立數米以至數百米的黃土崖非常壯觀。古代人們便在這些黃土崖上挖穴而居,過著崖居生活。周朝的先祖公劉便崖居、穴居過。至今黃士高原住窯洞的人仍然很多。
從仰韶文化遺址中,幾乎都可看讓穴居、半穴居的住房遺蹟。這都是因地制宜而產生的獨特居住方式。到了近代,由於人為的亂墾亂伐,使草木稀疏,甚至變成光山禿嶺,導致水土嚴重流失,造成了今天高臺、丘陵縱錯,溝壑深割,形成了原、梁、峁、屹瘩遍地的特有地貌。黃帝族部落原是居住於黃土高原的土著民族。
他們運用簡單的石斧掘洞,使土質不堅硬的黃土,很容易掏出居住洞穴,既適應 原 始 的 農業生產,也適應於遊牧生活。從黃土高原流過的黃河也帶著混濁如黃湯的黃泥水,所以在黃帝族看來,這些黃土、黃水正是他們土生土長的養育之地,對黃色的推崇便自然產生,並且代代繼承下來,自命為黃族、黃帝族。黃河流域便成為華夏族或中華民族產生和發展的發祥地,成為文明的搖籃。
二、軒轅氏與黃帝
軒轅何意? 《說文》:「軒,曲輈藩車也。從車幹聲。」段註:「謂曲繞而有藩蔽之車也。曲輈者,戴先生日,小車謂之輈,大車謂之轅。」軒轅即為有篷頂的大車。三國時的譙周,在《佔史考》中雲;「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其後少昊時駕牛,禹時奚仲駕馬。」說明黃帝時造車,乃以人力挽行,故叫軒轅氏。
軒轅氏實際比黃帝更古老,直到軒轅氏的後一代酋長奪取神農氏炎帝的部落聯盟統治權後,才正式稱黃帝。大車發明之後,為遊牧遷徙提供了運輸工具。這正是黃帝 族的特色。以後黃帝之裔孫奚仲,因有傳統的造車技術,而任夏禹車正之官。黃帝的後裔如奚、契丹、高車、鐵勒、黑車子族、匈奴、蒙古等都用大車在廣闊的草原上遊牧遷徙,促使了部落聯盟的鞏固發展,創造了遊牧文化。
其中鐵勒族又叫高車族,即因使用高車而得名。《山海經·海外西經》說西方有 「軒 轅 之 國……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說明軒轅國在西方,正與黃帝軒轅氏起於天水的地望相吻合。
由於軒轅氏部落的強大和繁衍,便被古代天文學家用來命名天上之星,如《史記·天官書》:「軒轅黃龍體」。謝莊《月賦》:「揚採軒宮」,註:「軒宮,軒轅之宮。《 淮南子》日;軒轅者,帝妃之舍。高誘日;軒轅之星。」軒轅星為西方大星。《晉書·天文志》:「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軒轅黃帝之神,黃龍之體也。」可見軒轅星正位於天水軒轅谷之 天上,是代表軒轅氏部落的位置的。
張衡《天象賦》:「觀夫軒轅之宮,宛若騰蛇之體。」《淮南子·地墜訓》載「軒轅丘在西方」,與《大戴禮·帝系》「黃帝居軒轅之丘」同。《山海經·大荒西經》;「西王母之山有軒轅臺,射者不敢西向。」
軒轅氏故地被黃帝族、華夏族視為聖地。《楚辭·遠遊》,「軒轅不可攀援兮。」註:「軒轅,黃帝號也,始作車服,天下號之為軒轅氏也。」補註:「《史記》黃帝姓公孫,名日軒轅。」
《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軒轅成為高官達人所乘的華貴大車。軒轅氏發達之後,軒轅的地位也提高了。
軒轅氏以龍為圖騰,各種古籍,都說黃帝軒轅 氏 與 龍 有關。說他日角龍顏,為以後歷代帝王的標準形象。穿的兗衣龍袍,又說他龜頸龍形,乘龍升天。黃帝族各個支系都成為龍子龍孫。如漢族、百越、甸奴、鮮卑、女真等族都認為自己是龍的子孫。越南古代有雒龍君,匈奴有龍庭,慕容鮮卑有龍城。金人有黃龍府,于越、閩越有龍蛇圖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黃帝千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