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古書畫中的「寫九」與敦煌舊俗

2021-01-09 澎湃新聞
冬至大如年:古書畫中的「寫九」與敦煌舊俗

宗和

2020-12-21 11:03 來源:澎湃新聞

今日為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把這一天看作為「大吉之日」。而且,古人也把冬至節氣看成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俗稱「亞歲」。

元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局部)

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在敦煌文獻、壁畫裡,以及中國傳統古畫中有關冬至的記錄和描繪也是十分豐富的。

莫高窟第68窟  落日  盛唐

敦煌壁畫中的歲時節令之冬至

自古,冬至就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日行南至」(《孝經說》及《三禮義宗》)的重要節氣,更是萬民同慶的大節日。《東京夢華錄》裡寫得直觀:「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唐宋以來,舉國上下都視冬至同元正,放假過節是必須的了。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中記載:「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節,準令休假七日,前三後四日。」

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

實際上,冬至不僅是「大如年」,也確實是承擔過「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的「歲首」,是周時的正月,於是亦被後世稱為「周正之節」。

敦煌文獻S.4663《雜抄》

冬至自古被視為「大吉之日」。敦煌文獻P.3671、S.4663、S.5658等卷《雜抄》中有明確講「冬至之日,陽爻始動,萬物生芽。」

古人多將陽氣作為君道之象,而冬至因是一年中陽氣上升的初始,拜賀之禮便是人們在這天要追求儀式感的表現了。

莫高窟第431窟 院落場景 初唐

拜賀之禮多存在於朝堂官府,下屬當面參拜上級,是規矩,如果有特殊原因未能當面參拜,也要寫好書信以表慶賀。那時候薄禮相送是應盡的禮節,各種地方土特產聊表心意,上級對下屬也會賞送禮物,比如冬日剛需氈履、夾襖。

春節時,家中自是親朋相聚,酒食熱鬧。

莫高窟第23窟  院落場景  盛唐

冬至亦不例外,敦煌文獻中載有《冬至相迎書》:「長至初啟,三冬正中,嘉節膺期,聊堪展思。竟無珍異,祗待明公,空酒餛飩,幸垂訪及。謹狀。」

酒是自家釀的最香醇,純手工餛飩皮薄餡大,即使不添加別的配菜,也能食個歡樂,喝個快活。

莫高窟第146窟  宅子酒肆  五代

只要有了酒,講話總會少上許多刻意,多出幾分誠懇。回顧過去一年,無需再像年終總結那樣「橫平豎直」,而是可以就此開懷,嬉笑怒罵傾吐內心真實。

冬至亦是佛教徒們設供獻佛的重要日子。敦煌文獻S.6275《丙午年十一月納油歷》中記載:「

十九日就庫納油叄升,付都師亦冬至[油]肆升,付都師造佛食用。」

敦煌文獻S.6275《丙午年十一月納油歷》

冬至更是一年當中寺院裡的重要節日。信眾們一團忙碌製作美食,舉行宴會歡度節日。敦煌文獻S.1519《寺院油麵破歷》記載,「(十一月)十九日麥酒壹甕、粟酒兩甕,僧錄、僧政節料用。更油貳升,酒戶郭沒支節料用。……又面柒鬥、油壹升、酒半甕,徒眾早上拜節造戒齋吃用。」

莫高窟第236窟  齋僧  中唐

「冬至大如年」,宣告的是冬至的地位和分量,也是激勵和喚醒。在萬物蕭瑟的深冬,人們反倒要格外打起精神,不可頹然荒廢。今日陽氣始至,一盤水餃下肚,一杯溫酒入喉,便瞬間元氣充盈、毫無倦怠了。

清《雪嶽讀書圖》(局部) 蕭雲從

古人常以「畫梅」、「寫九」消磨漫長冬季

冬至時節,冬意正濃,中國傳統古畫之中也多有表現冬至前後景致的場景。最典型的莫過於山林白雪皚皚、枝頭殘雪覆蓋,寒風蕭瑟。

元 佚名《冬鴉禿木圖》

明 謝時臣《峨嵋雪圖》(局部)

中國北方冬季寒冷,為消磨漫長的冬季,古人發明了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 ,每九天算「一」,以此類推。等數到「九」時,便已是春暖花開之時。

南宋 佚名《霜柯竹澗圖》

南宋 李迪《雪樹寒禽圖》

數九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如畫梅、寫九。

畫梅: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北宋 趙佶,《梅花繡眼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每日點染一枚花瓣,一般點法是上點陰,下點晴,左風右雨雪當中,八十一天過後,還收穫了這一冬的天氣日曆。也許還可以和前幾年的對比一下,也別有一番樂趣。

《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還記載了另一種塗法:「

晴塗紅色,陰藍色,雨塗綠色,風塗黃色,雪可以空白不塗,或填鉛粉。九九完成,已是冬去春來,每格筆畫顏色不同,五顏六色,美不勝收。"

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記載:「道光初年,御製『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懋勤殿雙鉤成幅,題曰『管城春滿』。當時道光帝親書這九個雙鉤空心字,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一畫。

故宮養心殿大修前掛的《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不僅僅是古人的閒趣,其實也和大多數傳統文化和風俗一般,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傳達了無限的情思深意,或是寄託美好願望,或是真誠的祝福。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以及延續的。

(本文綜合自敦煌研究院、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此前報導及「耳朵裡的博物館」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冬至,敦煌研究院,黃公望,祭祖,壁畫,古畫

相關推薦

評論(21)

相關焦點

  • 敦煌歲時節令丨冬至:曾經也是「年」,是「大吉之日」
    而且,古人也把冬至節氣看成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俗稱「亞歲」。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
  • 冬至的由來/傳說和習俗:冬至大如年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的由來、傳說和習俗:冬至大如年 這些冬至習俗你知多少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
    由於冬至前後的一段日子是地球光照最短的日子,地球的氣溫較低,地表的溫度也較低,古人總結出這一氣象規律,即從冬至日開始,經過九九八十一天,地球的寒氣基本散盡,進入新的大地回春的新氣象。許多地方流傳各自的冬至「數九歌」,《清嘉錄》中收錄蘇州地區的「數九歌」,說: 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雙手插在袖筒裡,不願伸出來)。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中國古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吉日,所以值得慶賀。因此,古人將冬至作為自然年的歲首,隆重度過,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春節。
  • 今日冬至,轉運大節,轉發好運!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是冬天的極致,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臨。2020年的冬至時間是12月21日(星期一),18:02:12,農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民諺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冬至大如年:陽升陰降時,應該怎麼過?
    《呂氏春秋·圜道》中云:「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藏。」「動」是一種生命最初始的張力。「上善若水」,水動則萬物萌。 2 君子以待陰陽定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冬至都有哪些講究?
    「冬至一陽生」,冬至日正是「數九」的第一天。隨著「數九」的進展,陽氣逐漸增長。但陽氣的生長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在生長過程中還要對抗自然界中的熱量散失。因此在數九之初,自然界中的熱量依舊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溫度依然會持續降低。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百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努力,敦煌壁畫中主要的內容,如佛教故事畫、經變畫、佛教史跡畫、傳統神話傳說等內容基本上都已考證清楚;各時期供養人像及題記的系統調查研究業已展開;敦煌大部分洞窟的時代基本確定;對敦煌石窟各時代的藝術風格特徵有了基本的認識;造型藝術、音樂、舞蹈以及服飾等方面的研究也全面展開。這些,都為《敦煌藝術大辭典》的編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冬至俗語:「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是什麼意思?
    說起冬至(我們那叫冬年),可以說是筆者年幼時印象最為深刻的二十四節氣了,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很少能吃上肉,而每年冬至這一天母親總會燉上一鍋或用豬蹄或用土雞加上一些滋補的藥品一起熬製的藥酒,在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熱騰騰的大補湯心裡別提有多美了,當然,小孩和大人的關注點自然是不同的,農村人更加關注的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況,而他們用以預測未來的依據通常都是口口相傳的農諺俗語,就比如今天所講的:「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冬至來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明天就是冬至了,我們都知道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節氣。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到了冬天才真正到了的說法。因為,冬至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都說「冬至大如年」,那麼為什麼單單「冬至」這一節氣會被大家如此重視呢?其實在古代,冬至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大日子。
  •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節氣的氣候特點及...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節氣的氣候特點及飲食風俗【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2016年12月21日迎冬至節氣,冬至節氣由來已久也非常受重視,冬至習俗從北到南,有吃餃子、吃湯圓、吃年糕、吃耨米等等。在氣候方面更是一個字寒。那麼具體的冬至節氣的天氣有什麼特點呢?
  • 冬至是什麼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嗎
    冬至自古是重要的節氣及傳統佳節,冬至歷朝帝王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過年,漢代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舉國放假同慶祝。唐、宋時期,冬至要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呢?冬至和數九有什麼關係?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嗎?
  • 2020年冬至12月21日幾點幾分 冬至為什麼又叫進九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
  • 今日冬至 2020年冬至說說祝福語
    今日冬至 2020年冬至祝福語!今日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大家當地有什麼習俗麼?比如宴飲、吃水餃等等。這天又該如何發祝福語呢?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大如年」一是說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於過年。
  • 是不是每年冬至都是22號 進九從冬至開始嗎
    其實每年的冬至時間是不一定的,沒有固定的時間,但是有個區間在12月份的21號到23號之間,很多好奇為什麼冬至每年都在那個時間段上,不會有其他天?進入冬至就是進九了嗎?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是不是每年冬至都是22號  不是。
  • 在敦煌經書上,發現最早的八字春聯,意義深刻不平凡!
    距離2019年春節,雖然還有十幾天的時間,但到處都開始洋溢出新春的歡樂氣息,而在接下的一段時間內,寫春聯,買春聯,貼春聯,也就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活動。那麼您知道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什麼嗎?其中的聯語寫的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古書畫修復神手——鄧衍成大師
    鄧衍成老師:中國的文物修復專家大多集中在大的博物館,遵循傳統的培養方式,由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的傳授技術,國家這方面的政策目前沒有什麼變化,因為從事這方面的人員不可能多,基本上是大的博物館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記者:請問您為什麼會接觸古字畫修復裝裱這個行業?
  • 冬至冬至!幸福必至!祝朋友們冬至快樂!
    冬至福至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冬至快樂冬至大如年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交冬」、「亞歲」等。
  • 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8冬至是哪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嗎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