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經書上,發現最早的八字春聯,意義深刻不平凡!

2020-11-29 歷史店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距離2019年春節,雖然還有十幾天的時間,但到處都開始洋溢出新春的歡樂氣息,而在接下的一段時間內,寫春聯,買春聯,貼春聯,也就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活動。那麼您知道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什麼嗎?其中的聯語寫的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揭秘的事兒還得從敦煌經書說起,因為答案盡在其中。敦煌經書又叫敦煌文書,指的是在敦煌莫高窟密室中收藏的6萬本書籍,也是珍貴的藝術瑰寶,但可惜如今卻散落在世界各地。

據記載,清光緒年間的1900年6月,在敦煌莫高窟修行的道士王圓籙,意外地17號洞窟,發現了寶貝——敦煌文書。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將大量的敦煌文書,運到國外後,就不斷有世界各國的專家和學者來到敦煌,開始以各種手段獲取敦煌文書,以至於藏經洞內剩下的也只有一些殘卷了。

後來,國內外專家在研究敦煌文書時,竟然發現在斯坦因0610號文書中有春聯,共計十二幅,全部為唐人劉丘子撰寫,其中第一幅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所以專家們經過嚴密的考證,並在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鑑定下,確定這八個字,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比「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後蜀主孟昶作)還要早240多年。那麼「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是熟悉《易經》的讀者,想必都不會陌生,這句話的出處就在《易經》,即「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在古代,冬至為一陽,農曆十二月為二陽,立春為三陽,故稱「三陽」;另外,「陽」和「羊」諧音,「羊」和「祥」又相通,所以這也就是「三陽開泰」的出處。

然後,「四序」即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始布」和「初開」都表示春天將至,開始充滿生機和希望,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祥和之景。這句的意思就是,立春之後陽光普照大地,萬物開始復甦獲得新生。細細讀來,這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似乎要比「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在意境上要略勝一籌,凝練的就是精華,短短八個字就描繪出了生命和時間的關係,也體現了一種「易經哲學」的思想和內涵。

如今,貼春聯辭舊迎新,早已是我們固定的文化傳統,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春聯的聯語也更加簡單明了,或者朗朗上口。所以在意思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也完全都能正確地解讀,而且還有一種「全民參與」的歡樂。另外,雖然聯語有千千萬萬,但是我們所要表達的感情卻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體現了我們愛家,愛國,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春聯是個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而且只要提到春聯,想必讀者們腦海中浮現的景象,也都是新春的歡快和喜悅。看到這裡,如果您還在為今年春聯寫什麼而發愁的話,那這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這幅春聯,不僅簡單凝練,而且意義深厚,更加之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這幅對聯更顯示出熠熠的文化光芒……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為出資億元拍《敦煌》,他們為何如此痴迷敦煌文化?
    因為《敦煌遺書》確實是存在的,那還是20世紀初,在敦煌有一個震驚全球的發現:《敦煌遺書》的殘片一批已經被世人遺忘了近千年的文書被發現了,它們很好地被隱藏在敦煌莫高窟的一個洞窟裡,由於洞口用泥牆封死並且畫上了壁畫,近千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直沒有發現這個秘密,直到被一個名為王圓籙的道士偶然發現。
  • 從桃符到門神到春聯,關於春聯的由來與故事你知道多少?
    但是,過年寫春聯、貼春聯的年俗卻沒改變。一進臘月,農村大集上展出的一片片紅紅的春聯,讓人們早早感受到了新年的氣息。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後蜀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但是前幾年人們發現了記載在敦煌莫高窟的敦煌遺書上的、唐人劉丘子寫的「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的春聯,將中國的春聯歷史向前推薦了二百四十餘年。
  • 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那麼春聯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中國人為什麼都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 揭秘敦煌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西遊記》竟也僅是敦煌漫長歷史中的一小段?隨著網易神秘項目「敦煌」的大熱,玩家的猜想和討論持續升溫。而小編在搜索敦煌的過程中,竟發現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傳說都源自於敦煌。孫悟空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吧?是不是對《西遊記》裡,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一躍沖天的畫面記憶深刻?
  • 神秘而壯闊的敦煌,正在慢慢消逝……
    可在遙遠的西北大漠,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文化遺產卻在風沙侵蝕下慢慢地消逝。大泉河谷旁,風沙的深處沉睡著一個千年的世界。從公元366年樂遵僧人開鑿的第一個洞窟開始,到1600多年後的今天,莫高窟淡退了鮮豔的顏料,斑駁了崇高的佛像,散落了一地的經書,它在被喚醒的那一刻,即邁向了別離。
  • 在中國敦煌的藏經洞中,不計其數的敦煌遺書被盜,誰是竊賊?
    在中國敦煌的藏經洞中,不計其數的敦煌遺書被盜,誰是竊賊?文/錢毛毛你知道被全世界盜竊的「敦煌遺書」嗎?每每提及至此,不少人更多地會率先想到斯坦因。其實,最早盜竊遺書的人,根本就不是斯坦因。因為從現在留存的史料上看,這不太光榮的盜賊名號,可能要屬於俄國人,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奧勃魯切夫。1905年的時候,奧勃魯切夫在黑城盜掘之後,從一位商人口中得知了敦煌已經發現藏經洞的消息,當年的十月,他便匆匆趕到了敦煌。輕而易舉地從藏經洞中拿走了兩大包的寫本,而這兩包敦煌遺書的代價,只有僅僅五十根蠟燭。
  • 春聯不僅要分清上下聯,還有三點注意事項與禁忌要注意,莫鬧笑話
    春聯的前身,要追溯到桃符,王安石詩「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桃符。據《後漢書》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從這則記載來看這個桃符的長度,大概與我們現在的手機差不多大小,是用桃木製成。上面寫著兩尊能夠鎮壓惡鬼妖魔的大神,從這個意義來看,桃符應是具有道教色彩的,故而稱「符」。
  • 原來敦煌壁畫藏著那麼多我們熟悉的故事
    12月27日,濃鬱的古風夾雜著華麗的色彩撲面而來,敦煌藝術大展就在萬眾期待之中驚豔亮相,強勢霸屏大家的朋友圈。如果最近幾天「言不提敦煌」,你簡直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成都人。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場關於文化、藝術的饕餮盛宴,不聽講解簡直摸不著頭腦。一走進展廳,都不曉得從哪兒落腳。此時此刻,你不妨躲過臥佛前擁擠的人潮,來成都博物院負一樓欣賞幾幅「文物級」的臨摹壁畫。
  • 解密敦煌雙面手卷:《釋肇序》《稻竿經》中辯正反
    這部手卷的兩面,字體並不相同,內容也不連貫,明顯是不同的手筆。那麼到底誰先誰後呢?哪個是正面哪個又是反面呢?了解了手卷的製作過程,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難。據黃徵教授介紹,不同時期的敦煌手卷樣式各有不同,包括字體、紙張的大小、每列的字數以及每張紙的列數,都有自己的固定式樣。為什麼會在這樣的細節上作出這些讓人猜不出原理的規定呢?
  • 敦煌星象圖 精確超過想像
    敦煌《全天星圖》(局部)  目測手繪星圖十分精確   這份發現於敦煌藏經洞中的《全天星圖》,又稱《敦煌星圖甲本》,為絹本彩色手繪,長1.98米。整幅星象圖從12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帶附近的天區分成12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張長方形的平面圖上。整幅星象圖描繪了超過1300顆星星,包括人類肉眼很難觀察到的微弱星星。
  • 春聯發明之前,古人往門上貼啥?
    好在,登高踩低的,等春聯貼好,人也出了一身白毛汗。再看院子裡,大街上,一幅幅春聯連綴而起,整個一片紅色。春聯貼上,年才算真正到了。人放假了,商店關門,飯店打烊,連要帳的都不好意思上門了。剩下的只有一件事,逛吃,逛吃,逛吃……一年難得有這麼一段日子閒下來,不讓嗨,還有天理嗎?
  • 過年為什麼要貼春聯?短短十幾個字,寄託了太多中國人的文化信仰
    他們管理著萬鬼,如果發現有害人之鬼,就會將其捆起來,送去餵老虎。天下所有的鬼都害怕這二神,於是老百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樣子,放在家門口,具有驅鬼闢邪的作用,後來人們也變懶了,直接將其名字寫在桃木板上,過程簡單了,功效不變。這便是中國最早的門神,寫著他們名字的桃木板,就是桃符。桃符與春聯「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 如何寫一副漂亮的新年春聯?
    就是說,我們在書寫春聯時首先要擬定春聯的思想內容。無論是從書籍中摘抄還是自己創作,春聯所表達的思想一定要與其描寫的環境相符,也就是要切合實際。有時候,同樣是一副好春聯,用在南方貼切,用在北方卻不一定適合;有時候,一些春聯適合鄉村,卻不一定適合城市;有時候,一些春聯適合老年人的宅院,卻不一定適合年輕人的新居。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自2017年國家把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列入國策,堅定文化自信有著深遠意義。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聯名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全新上市,以敦煌元素為靈感融入珠寶設計,通過六韻古法及高溫琺瑯工藝匠心創作,向大眾演繹敦煌文化藝術。
  • 年年過年貼春聯,你知道春聯的由來嗎?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
    春聯的前身,桃符西周「春聯」桃符還有門神的功能西周時就傳說,遠古時候有神荼、鬱壘兩兄弟住在東海度朔山桃樹下,專門抓惡鬼用蘆葦捆起來餵老虎。後來人們開始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在每年正月初一掛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保佑自己自家平安吉祥。到了李淵建立唐朝,李世民發揚壯大唐朝。大唐猛將尉遲恭和秦瓊因為替李世民守門被民間尊為新門神個桃符同時懸掛。
  • 敦煌1200枚木簡,竟是最早的草書墨跡,民間書法充滿天趣
    1979年9月,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對敦煌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共發掘出西漢後期至新莽末年的簡牘1200餘枚,其中多枚草書簡為王莽時的書記簡,雖然字字獨立,草與非草夾雜,但已現早期古草之端倪。01最早的草書墨跡了解書法史的都知道,草書不是各書體中最晚形成的書體,它源自於隸書的快寫,所以最初的草書中有很多隸書的用筆特徵。歷史給我們留下很多珍貴的書法資料,但由於時間久遠,留下來的大多是金石器,而馬圈灣漢簡中的草書,算得上最早的草書墨跡。
  • 敦煌壁畫中的天馬
    敦煌壁畫中的天馬 天馬的概念不外乎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肩不生翼,外在形態與自然界之中的馬無異,並能凌空飛馳;第二種是肩上有翼,因此速度極快且能凌空飛奔。早在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時代的鹿野苑獅子柱頭的頂板浮雕上,就雕有與法輪相間的奔馬形象,代表宇宙方位的南方。
  • 發問:如何處理親朋好友送的平安符及家中的經書?
    可是,如何處理親朋好友送的平安符及家中的經書?可以放在家中的角落,不去看它拿它想它嗎?將平安符視為親友的卡片一樣留存是對的嗎?將經書送給其他信仰佛教的朋友是對的嗎?還是全部都應該丟掉?如果要丟,是我自己可以處理的嗎?還是應該請其他已受洗的基督徒或教會的牧師處理?
  • 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
    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一眨眼,元宵節就要來臨了,元宵節一過,春節基本就算結束了。為了迎新春,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那麼,春節過後,春聯可以撕下來嗎?如果要撕,該什麼時候撕呢?
  • 76年前杭州人常書鴻守護敦煌 專家研討致敬「敦煌守護神」
    1944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他是第一任所長。此後半個世紀,他堅守敦煌,以苦行僧般的堅忍與執著,為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和傳播作出了貢獻。當年,正是在常書鴻的帶領下,使敦煌得到了搶救式的保護,結束了其400多年來無人管理、無人修繕、無人研究的狀態。以至於後人稱道,在某種程度上,是常書鴻決定了今天敦煌的這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