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處以流刑的犯人們都被發配到了哪裡?他們為什麼不逃走?

2021-01-09 揮墨歷史

流刑,通常指的是將犯人遣送到邊遠地區服勞役的刑罰,於秦漢時期被確立,隋朝時期將其定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至清朝。流刑,作為僅次於死刑的刑罰,時常出現在我們的影視劇中,那麼小編時常在想,古代那些被處以流刑的犯人都會被發配到哪些地方呢?

房陵

地處鄂西北,是我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歷史最長、人數最多、品級最高的宮廷帝王皇親特放地,據不完全統計,歷代共有40餘位帝王皇親將相被流放房陵。

崖州

地處海南,距離京城最為偏遠的地方,又被稱為「天涯海角」,因其地處熱帶,北方人經常會發生水土不服的症狀,據統計,有包括蘇東坡等人在內的至少十五位相臣在此生活過。

潮州

地處廣東,因韓愈曾流放至此,此地的瘴江因此改名韓江。

寧古塔

地處黑龍江,古時因環境惡劣,被稱為「冰山雪窖之鄉」,亦稱作苦寒之地,據說明清時期有數萬大臣曾流放至此。

黔州

地處貴州,被稱為煙瘴蠻荒畏途之地,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幹都曾被流放至此。

滄州

地處河北,據說是因林衝發配滄州而聞名。

結合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流放發配地大都遠離人煙,而且環境惡劣,那麼,這些被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會逃跑呢?

原來,被流放的犯人往往佩戴著枷鎖,又有隨行官兵看守,逃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從宋朝開始,被流放的犯人臉上都會被刺上金印,即便暫時逃跑了,但臉上刺著金印,遲早會被抓回來。而且逃跑者一旦被抓回,那直接就是死刑,遠比流刑更加可怕。

而且《唐律疏議》有規定:「行程之內逃亡,雖遇恩赦,不合放免。」這也讓很多犯人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再者說,逃跑者的代價太大了。在清朝時期,對於流刑逃犯,追捕日期直到七十歲,在古代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十分稀少,因此幾乎等同於終生追捕。因此,許多犯人都會接受流放,等待朝廷的赦免。

館長說: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二史,更多原創深度好文等你來看!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流刑到底多嚇人?為什么女囚怕得不行,押送官卻愛它要命
    而本文所提到的流放則主要指的是隋唐時期設立的一種刑罰,其本意並非折磨犯人,反而是一種讓犯人免於死亡的寬宥之刑。在《唐律疏議》中這樣介紹流刑:謂不忍刑殺,宥之以遠也。也就是說當犯人的罪行可以判處死刑而法律不願意殺死他的時候,就判處他以流放,把他放到遠方去。而唐朝的流刑也確實是最寬容的,時限一到就可以回家繼續生活了,官員被流放的,到時候還能直接官復原職。
  • 中國古代的流刑:五刑之一,僅次於死刑,有時甚至會生不如死
    流放,也就是流刑,是中國古代五刑之一。五刑即笞、杖、徒、流、死,是隋唐以來形成的五種刑罰。在古代人的印象裡,流放是很可怕的,因為中國古代是一個鄉土社會,而流刑恰好是將罪犯從自己的鄉土環境中驅逐出去,被隔絕在一個陌生環境中加以改造,以達到懲治犯罪的作用。
  • 從唐代流刑分析,唐代律法嚴謹
    在唐代,犯下滔天之禍,但罪不致死的犯人都會被判流刑。他們會被押送到偏遠的地區,既能夠使其遠離社會,也能夠有效利用他們的勞動力,在荒野之地開墾田地,當然不會給其回報,所有的工作都是義務勞動。在邊遠地區流放的人,猶如苦力,需要長途跋涉來到流地,經常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對於古人來說,這些肌膚之苦並不能磋磨他們的意志,讓其痛苦的是清高的性格。
  • 古代「流刑」是啥樣?女囚犯為何畏之如虎,而官吏卻搶著這樁差事
    說到古代的刑罰,大家或許會想到斬首、腰斬等酷刑。但「死」只是在我國古代的「五刑」之一,秦朝的五刑分別是墨、劓、剕、宮、大闢,隨後從漢朝逐漸改制,隋朝建立新五刑分別是笞、杖、徒、流、死,這種刑制一直延續到清末,直到民國才廢除。而咱們今天要說的,卻是排在倒數第二位的刑法---流刑。
  • 古代處決犯人選午時三刻有三個原因,一個是陽氣重,一個是犯人困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古人在處決犯人的時候,通常都會規定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比如說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為什麼犯人都必須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來斬殺呢?其中又包含哪些原因?
  • 流刑位列古代五刑之一,囚犯流放千裡之外,為何衙役還搶著押送?
    生理上的迫害,還能有藥可治,可心理上的摧殘,給人帶來的痛苦卻是持久而深遠的,於是在古代,歷代統治集團參照這一邏輯,設立了流放之刑。所謂「生不如死」,就是指流放之刑這樣的刑罰。犯人雖不會被處以極刑,但被流放到千裡之外的蠻荒之地,此生再也無法回歸家園,這對許多囚犯來說,都是精神和生理上的雙重折磨。因此,許多人對流放之刑談之色變,而犯人們大多選擇死亡也不願承受流放之刑。
  • 古代「通緝令」大多人看不懂,且畫得很籠統,真能抓住犯人?
    可是,在什麼技術都不具備,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古代,該怎麼去追蹤抓捕犯人呢?並且,雖說那時也有通緝令,可古代「通緝令」很多人看不懂,且畫得很籠統,真的能抓住犯人嗎?
  • 歷史上被處以五馬分屍的都有哪些名人?五馬之力不敵其中一人神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有一種刑法非常殘酷,讓受刑之人在臨死前承受巨大的恐懼和痛苦。一般此刑法用在君王極度憤恨之下或罪犯是十惡不赦之徒。此刑法民間叫做「五馬分屍」,本名「車裂」,行刑之時,在五匹馬身上分別系上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頭則分別系在犯人的四肢以及頸部。
  • 古代死刑犯人砍頭,為啥專挑「午時三刻」?畢竟到晚上就不好了
    我們看古代電視劇裡常有午時三刻,午門外問斬這樣的描寫,比如《水滸傳》中第四十回「梁山好漢劫法場」裡,押著宋江、戴宗上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接著人就被劫了,那你有沒有好奇過,怎麼問斬還要講究個時辰呢?午時三刻到底有什麼樣的講究?
  • 古代「癢刑」是什麼樣的刑罰,讓山羊舔犯人腳心,狂笑不止窒息而亡
    推薦語:犯了錯自然是要受到懲罰的,這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因為所犯錯誤的大小,罪犯所受到的責罰也是不一樣的。刑罰自中國古代就已經存在了,相比較於現代社會由法律所展開的刑罰,中國古代的刑罰要來的殘忍很多。
  • 清代的「閹流刑」,為何現代人聽了都腿兒打顫?讓你不敢想像
    因為這種閹割手術風險係數極大,他和閹割太監雖然方法是一樣的,但是閹割太監時一般都是在幾歲的時候開始,而閹割這些長大了的犯人就難度大了點,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屬於成年人了,所以由於當時的技術和條件有限,常常會發生死亡事故。
  • 古代五大刑罰之一,不重卻是恥辱,唯獨她受刑後卻更加美豔了
    文/六六歷史故事從夏商周的奴隸社會起,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就流傳著五種刑罰,分別是墨刑、劓刑、剕刑、宮刑和大闢。這五種刑罰都是用來懲罰當時的罪人,五種刑罰一種比一中更加嚴酷,也更加痛苦。今天小編主要介紹的是第一種墨刑,這種刑罰相比於其他四種來說要輕多了。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周禮》 眾所周知,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人的指紋有著不同的形狀,大小粗細和生長走向都不一樣。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不同的兩個人指紋重合的概率為150億分之一,如此小的概率幾乎可以說明人的指紋是能夠準確識別一個人的身份信息的,所以指紋在刑偵破案中都是查找嫌疑人的關鍵線索之一,基本上找到了對應指紋之人,也就確定了嫌疑犯。
  • 水滴刑讓人極其痛苦,為什麼犯人卻不咬舌自盡?專家:原因很簡單
    這種異常恐怖的古代刑罰還有很多,其中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一種叫做水滴刑的酷刑。木板上方懸掛著一個底部鑿有小眼的水桶,水桶中的水通過這個小眼一滴滴的滴在犯人頭頂上,隨著滴水時間的不斷增長,犯人的頭皮會慢慢發脹,潰爛,最後脫落,顯出白森森的頭骨,頭蓋骨裂開,直到最後死亡。在實施過程中,行刑官會好好照料犯人,不讓其因為疼痛而死亡,慢慢「享受」這種過程。
  • 古代犯人被誅九族,其親人為何不趁機逃跑?其實逃跑才是真的傻!
    古代犯人被誅九族,其親人為何不趁機逃跑?其實逃跑才是真的傻!歷史記載在西周時期我們國家就實行了家族制,就是同一大家族的都是親戚,基本都是一個宗族的,不管是榮是辱都一起承擔,所以古時候很容易出現一家人都在朝廷任命重要官職,甚至都是後宮得寵的妃子的家人在前朝為官被重用,這也並不奇怪,哪一個人被皇帝信任,那麼他的宗室的人都會因為他被重用,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但萬一某一個大臣背叛了皇帝,皇帝就不僅僅是殺了大臣一人,還會殺了參與戰亂的戰士和謀臣,甚至會殺了與他們相關的宗室後代
  • 犯人被槍決前,為什麼保持沉默,不說一句話?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我國,罪大惡極的犯人會被判處死刑。死刑犯們從被捕到審判,最後下死刑通知,這個過程會令他們的心理產生不斷的變化。而不論之前在怎麼鬧,等到了被執行槍決那天,這些人基本都是面無表情,也不說話,目光呆滯。這是為什麼呢?
  •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在以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的情形下,旗人當中,又按照身份地位,分成了三種,地位最高的,是旗丁,也就是女真人,地位最低的,是「啊哈」,翻譯過來就是奴隸奴才,大多為俘獲收容的漢人或者朝鮮人,而夾在中間,不高不低地的,便是「披甲人」,他們大多為降將,民族多種多樣。在披甲人當中,又分為馬甲(騎兵)和步甲(步兵)。
  • 警察開車抓犯人為啥要鳴警笛,不怕犯人跑了嗎?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都有不少犯罪事件,為了更好的維護社會治安,我國專門成立了警察部門。對於普通人來說,平時很少和警察打交道,所以我們對警察的了解更多來源於電視上。我們在觀看刑偵題材的電視劇時,往往可以發現警察在開車追捕犯人時都會鳴笛,那麼警察為什麼一定要鳴笛呢?不怕犯人提前跑了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首先,警察在抓捕犯人時會選擇鳴笛,是為了讓犯人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 流放寧古塔為什麼這麼可怕?天寒路遠並不致命
    滿清有十大酷刑,流放寧古塔不在其中,但卻讓人聞風喪膽。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清朝皇帝一怒之下「流放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與披甲人為奴」,那流放寧古塔為什麼讓人這麼害怕?披甲人又是什麼意思?寧古塔並不是塔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在清朝時期這裡是一座邊疆重鎮。
  • 清朝存在268年,大牢裡的關押犯人不計其數,清朝滅亡時都去哪了
    中國古代的改朝換代時期,一般都是混亂而又灰暗的,在這段日子裡,各式各樣的政治體系會逐漸地土崩瓦解。 國家會出現短暫的混亂,就連那些曾經被繩之以法的罪犯,也會因此得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