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汪瀧 康巖 通訊員 範培倩
2020年12月底,雖然室外氣溫已到零下,但在任城區濟陽街道水景花苑小區的紅帆驛站,卻是一片暖意洋洋。在這裡,濟陽街道「小板凳紅色宣講隊」隊長,同時也是退伍老兵的姬忠義,正在給社區的居民們講著解放戰爭的故事。每當姬忠義講到解放軍戰士在戰爭中奮勇殺敵的瞬間,他的語氣不僅會變得很激動,連同傾聽他講述的居民都會被深深感染,眼眶也會微微泛紅。
像這樣的宣講,小板凳紅色宣講隊幾乎每周都會在街道各社區開展。同是宣講隊隊員的高延安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宣講隊現在都是提供「菜單式」宣講服務,可以隨時根據黨的政策方針,或者各社區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宣講工作,「為了讓宣講工作開展的越來越好,我們每周二都會集中到一起學習,學習黨的精神,解讀黨的政策方針。」
談及這樣的宣講給社區居民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高延安認為他也最有發言權。退休前曾是任城區黨校講師的他說,今年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勇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宣講隊把很多感人的抗疫故事傳遞到居民中間,「尤其是很多年輕人,他們對黨、對國家的認識更深刻了。」
記者了解到,「小板凳紅色宣講隊」是濟陽街道整合轄區資源組建,於2016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宣傳隊成員由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老工人組成,平均年齡73歲以上,最大78歲。這些老人親眼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祖國的滄桑巨變。他們對黨和人民擁有深厚的感情,渴望為社區公益事業貢獻自身的力量,發揮餘熱。
宣講隊的老人們搬來小板凳,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開展最有溫度最接地氣的溝通交流,打造零距離互動平臺。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通過宣講的方式,用身邊人的模範力量,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身邊人。「小板凳紅色宣講隊」宣講內容涉及時事熱點、黨的理論政策、紅色記憶、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建設、傳統文化和習總書記提出的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教育內容等,尤其結合傳統節日、文化紀念日、中小學寒暑假等時間節點開展的「我為大家做什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帶著《共產黨宣言》走進小學」「帶著凡人的家國情懷走進小區」「溫情執法走進執法大隊」「白衣天使醫者仁心」等主題宣講,在轄區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居民的歡迎。
「小板凳紅色宣講隊」著力發掘身邊的好人好事,講述平凡人的不凡事,讓身邊的先進事跡深入群眾之心,促使轄區內掀起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和「社區好人」的新風潮,對匯聚和弘揚家風正能量,形成孝老愛親、鄰裡互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起到了推動作用,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宣講隊還成立了老兵合唱團,通過傳唱紅色歌曲,用音樂宣傳黨的優良傳統,架起與黨和人民群眾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讓紅色正能量在濟陽這片土地上傳承發揚。紅日東升,大潮澎湃。「小板凳紅色宣講隊」深知肩上的使命之重,腳下的路途之長。智者無惑,勇者無懼,「小板凳紅色宣講隊」將繼續滿載著光榮與夢想,揚帆遠航。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