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世界」構建情感共同體 專家:一部有道德有溫度的力作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3月31日, 經過九年打磨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好評如潮,專家們說:這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力作。

平凡的世界 劇中人物:孫少安

《平凡的世界》曾經是60後、70後甚至80後幾代人共同的閱讀記憶與精神食糧。至今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想起大學秉燭夜讀原著的情景,砰砰的心跳如同敘事人的旁白。20年後,緩慢的旁白在同名電視劇中再次迴響,恍如時光倒流。其實,我們一直生活在孫少安、孫少平的周圍,就連我們自己也多少帶有劇中人物的影子。

這是一部向1980年代致敬、為當代鄉土生活存照、為鄉愁美學還帳的現實主義力作。所謂「存照」,是它如同娓娓道來的昨日之書,真實地記錄了城鎮化背景下無數的離鄉尋夢人和留守築夢者不甘寂寞的人生剪影;所謂「還帳」則體現於劇作自苦難泥淖攀援而上的創作情懷,以淚水洗刷屈辱與疼痛,而不是用口水調侃無聊與庸俗。

我們在《平凡的世界》體會到改革開放初期那種無所畏懼、樂觀奮鬥的昂揚激情,以及改革敢於試錯、勇於承擔責任的社會理性。這種激情和理性具有強大的傳遞能力,它不僅是1980年代青年人的中國夢,時至今日也構成當前中國青年的中國夢。

這個「中國夢」是現實的,也是浪漫的。現實者如孫少安,他隱忍而決斷,恪守「過光景」的現世準則,面對情感、家庭與事業,習慣於犧牲個人實現長期利益的最大化。孫少安從鄉土中國恆定的情感系統汲取營養,他的精神世界是自明的,以樸素的智慧和幽默將苦難碎片化,這便是「有飯吃」的實用哲學。因為「我不甘心」而渴望「闖世事」,與田曉霞結伴「氣火車」,於年輕的戀人來說是一次情意相通的歷險體驗。從雙水村到原西縣、黃原市,最終在大牙灣煤礦暫時安頓人生,他的奮鬥軌跡概括了改革開放初期無數高考落榜的鄉村貧寒子弟赤手扭轉命運之踵的不屈理想。而作為現實與浪漫之間的美學穩定器,在兄弟兩人矛盾彷徨或精神蛻變的關鍵節點,田福軍總是會擔當人生導師的角色。這三位主人公組合成新的人物關係,對原著進行了更符合時代感的把握與呈現。

如果說,孫少安譜寫了新時期的「創業史」,那麼孫少平就是幻想著「在路上」的那一個。「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大多數兄弟創業故事中,長子一般屬於現實主義者,年幼的那位則更具有浪漫情懷。這也遵循了中國式的敘事倫理,體現出人格主體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神需求:先滿足基本的溫飽與生活尊嚴,再談更遙遠的理想與愛情。望著兄長在汙泥漿裡徒勞地翻騰,搜尋從牙縫中擠出的五元學費,孫少平一度宣稱「我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卻被孫少安嗤之以鼻。兄弟兩人互為表裡,構成了富有張力的靈魂對話。面對困擾他們的土地問題、身份問題、階層問題,現實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一開始似乎各行其是,最終還是殊途同歸。

狂飆突進的年代,人們身不由己地向未來生活快速穿越,格外需要守護一種鄉愁意象。回望來時之路,慢與快,退或進,其判斷標準並非社會表象,而在乎世道人心。小說不僅僅是昨日之書,電視劇也不僅僅是今日之歌。故事臨近結尾,孫少平承諾帶新一代的少年明明去看「最好的世界」,那是他即將返程的「平凡的世界」。最後一集啟用了多場搖臂鏡頭,俯瞰因飄雪而富有詩意的鄉村,在除夕即將到來的時刻,跟隨孫玉厚老人對平凡世界裡的鄉土風情進行巡禮。對劇中人物來說,這是一場期待已久的重逢,對觀眾則是一次深情而感傷的告別——關乎記憶與鄉愁,關乎願景與開啟。 

(作者系上海大學教授)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聶偉

相關焦點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因而有必要從價值觀層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行深化研究。生態集體主義切合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需求;生態集體主義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具有哲學、文化學、環境倫理學等學理依據;化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困境需要發揮生態集體主義的價值引領作用。
  • 人類命運與共,中國推動構建更豐富多樣「共同體」
    4年前的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 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等問題,如何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 【央視快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引人類社會破解「世界之問」
    2017年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站在時代大勢和歷史哲學的高度,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洞悉發展大勢,順應時代大潮,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習主席以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回答「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世界之問,為人類社會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學習進行時】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正在舉行。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
    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劉會民 馬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深刻、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進程,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國領袖的深邃思考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2020-12-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人民日報  作者:  2020-11-30 中國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協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 「學習時間」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尊敬的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先生,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總幹事穆勒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 新能源汽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地球氣候異常程度與頻次均顯著增高,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呈波動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妨礙了地球正常散熱,而溫室氣體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密切相關。目前,氣候異常已經到了危機人類生存的關口,全球主要經濟體不遺餘力地推進碳中和工作,這也集中體現了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碳中和從供能與用能端著手,新能源汽車是用能端電能替代的重要形式。新能源汽車實現了交通出行領域電能對化石燃料的替換,在電能綠色清潔的前提下即可實現出行領域的零碳排放,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於控制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
    繼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後,習近平主席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講壇」上,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圍繞中國為什麼要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構建什麼樣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的新發展格局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等重大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多邊場合多次系統闡述,傳遞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明確信息,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強勁信心和力量。  當前,全球經濟治理正步入關鍵階段,不適應、不匹配的問題隨著疫情暴發更加凸顯。
  • 新華社評論員: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重要講話這是共克時艱的中國方案,也是共創未來的科學謀劃。「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為新形勢下亞太合作指明方向路徑,宣示中國攜手各國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斷邁進的堅定決心。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彰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新華社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指出,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以正確義利觀為價值導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
  • 道德情感有以下幾個特徵
    道德情感按其內容來分,包括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人道主義情感、義務感、集體榮譽感、正義感、自尊感等。道德情感有明顯的社會性和歷史性,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不同社會制度,常會有不同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
  • ...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多國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上合組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多國專家學者表示,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深化團結協作、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盧賈寧:我非常喜歡習主席提到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正如他所說,中國和世界是互相聯繫的,「上海精神」能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實確實如此,上合組織聯合了不同的民族、文明和國家,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現。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識與中國智慧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致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賀信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各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勇擔發展責任,共迎風險挑戰,共同推進網絡空間全球治理,努力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 有一種說法認為,路遙寫出了平凡的人間苦難,帶有特定的時代痕跡
    路遙是陝西籍作家,他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和巜人生》影響了幾代人。在中下層人看來,陝籍作家中,路遙略高於陳忠實,巜平凡的世界》閱讀量也遠遠高於巜白鹿原》,但在高校,在高級知識分子眼中,他們對路遙的作品頗有微詞。
  • 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聯合專家考察組則在報告中評價: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下降顯著地保護國際安全,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人民在疫情面前表現出的極大凝聚力、驚人的堅韌和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讓世界為之讚嘆。   「我要向所有目前生活在中國的人、那些無法過上正常生活的人表達感激之情。」
  • 深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2020年12月21日,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舉辦了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型國際關係構建」為主題的學術沙龍。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的教師與來自上海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參與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