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

2020-12-01 金羊網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

人民日報  作者:  2020-11-30

中國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協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中國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協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東博會首次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展形式,實體展總展位數5400個,「雲上」參展企業1500多家。在27日的籤約儀式上,各方共籤訂國內外投資合作項目86個,總投資額2638.7億元,同比增長43.6%,增幅為歷年東博會之最。東博會上澎湃的活力,充分說明中國同東協合作潛力巨大。

「新形勢下,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協在構建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中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提出「提升戰略互信,深入對接發展規劃」「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甦」「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提升抗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建設」。「4個提升」,觀照現實,著眼長遠,在東協各界引發熱議。泰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顧問阿頌西認為,這4點倡議對建設更為緊密的東協—中國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為未來東協—中國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和東協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友好關係源遠流長。在東協對話夥伴中,中國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一個同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第一個同東協商談建立自貿區,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協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願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7年來,雙方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7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協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雙方正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東協發展規劃持續深化對接,穩步推進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等大項目。中國願同東協一道,落實《中國—東協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依託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中國同東協的相通相融是大勢所趨、民心所盼。

中國同東協經貿合作不斷取得新成就。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年來,雙方貿易額從2010年的2928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6415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雙方貿易額達4818億美元,同比增長5%,東協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雙方經貿合作有力促進了彼此發展繁榮。日前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有利於提升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地區經濟復甦,讓亞太地區繼續引領風氣之先,進一步提振了雙方經貿合作的信心。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中國同東協合作的重要領域。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雙方攜手合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揮互補優勢,聚焦合作共贏,可以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數據、區塊鏈、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點,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新動能。

中國一貫秉持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發展同東協國家關係。親望親好,鄰望鄰好。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中國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協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明年是中國同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地區人民期待雙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夥伴關係,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為地區形勢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為地區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增進地區國家人民的共同福祉。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中國—東協關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
    習近平說:「2013年,我提出願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我們高興地看到,7年來,雙方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 人類命運與共,中國推動構建更豐富多樣「共同體」
    4年前的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 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等問題,如何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
    幾年來,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力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國領袖的深邃思考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為您梳理習近平那些深入人心的話語。
  • 「彰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新華社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指出,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以正確義利觀為價值導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
  • 【央視快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引人類社會破解「世界之問」
    特別是去年以來,人類遭遇世紀疫情,引發全球危機,嚴重衝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嚴重威脅各國人民生命安全,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迫切現實。習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倡議歷經時光檢驗,綻放出跨越時空的真理光芒,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讚譽。言必信,行必果。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因而有必要從價值觀層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行深化研究。生態集體主義切合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需求;生態集體主義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具有哲學、文化學、環境倫理學等學理依據;化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困境需要發揮生態集體主義的價值引領作用。
  • 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
    繼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後,習近平主席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講壇」上,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謀未來。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和平論壇上指出:「面對人類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國應該加強團結而不是製造隔閡、推進合作而不是挑起衝突,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2020-12-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時間」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尊敬的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先生,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總幹事穆勒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 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題記:70年來,中國人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越辦越好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是展示新中國70年和平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彰顯中國堅定、自信、從容、擔當的大國形象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始終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合作共贏,推動人類走向命運共同體的生動縮影。新中國成立70年來,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基於此,中國有必要強化國際話語權意識,制定中國國際政治傳播戰略,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解和認知。23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卡拉漢教授(Callahan)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用新的治理理念、規範和規則重建全球秩序,亦是推動中國全球治理這一更大目標的手段。24  一些學者從全球共同發展的角度看,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蘊含全球協商理念。
  • 深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2020年12月21日,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舉辦了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型國際關係構建」為主題的學術沙龍。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的教師與來自上海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參與了研討。
  • 【地評線】天府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在特殊時刻帶頭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低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人類面臨眾多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在巨大挑戰面前,各國人民越來越意識到彼此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分析、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大局。
  • 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命運與共 大道不孤   「你們的一元錢,甚至比一百萬都要珍貴。」   2月5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中國駐加納大使王世廷對加納政府代表說。
  • 特稿:同舟共濟,載起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希望
    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  值此關鍵時刻,中國同各國同舟共濟,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與世界攜手,書寫命運與共的故事,傳遞溫暖和希望。  萬裡尚為鄰  「一大批來自中國的口罩和防護服抵達德國首都柏林,以解燃眉之急。」這是德國之聲電臺日前的一份報導。
  • 新能源汽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抓手
    目前,氣候異常已經到了危機人類生存的關口,全球主要經濟體不遺餘力地推進碳中和工作,這也集中體現了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碳中和從供能與用能端著手,新能源汽車是用能端電能替代的重要形式。新能源汽車實現了交通出行領域電能對化石燃料的替換,在電能綠色清潔的前提下即可實現出行領域的零碳排放,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於控制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