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4日訊 據貴州省科技廳網站消息,2015年貴州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研究制定《支持貴州科學院、貴州省農科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試點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八條措施(試行)》(以下簡稱「科八條」)。在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專題組組長、貴州省副省長何力的主持下,「科八條」順利成稿,並於2015年6月9日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6月18日召開了「科八條」啟動會。
「科八條」實施半年來,為推進農技人員下基層,加快山地特色農業發展,念好「山」字經,推進縣域科技扶貧、山地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技人員成長的有機結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提升縣域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實力,「科八條」出臺正當其時,政策紅利初步釋放。
針對水城縣產業轉型升級,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牽頭《貴州獼猴桃產業示範區轉型升級及科技服務模式創新》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專項資金示範項目,將科技成果「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與推進六盤水「三變」有機結合。在六盤水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經驗做法的基礎上,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誘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探索財政科技資金量化為技術推廣團隊的技術推廣股權,與企業和社會資金捆綁,多元融資擴股,按照開發特色產品、彰顯區域優勢、打造名優品牌的思路,以水城縣獼猴桃產業園區為載體,把「科技成果」融入「三變」,使產業資源、資金、技術、經營、品牌、基礎設施、勞動力等得到有效集成,形成多元投資模式,推動六盤水市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貴州獼猴桃高效栽培示範、貯藏加工、精品果園+(庭院)莊園旅遊、財政資金及科技成果融入「三變」、新技術運用和創新、創新人才團隊與服務體系的構建綜合應用推廣模式。項目進一步整合國內外專家及基層技術人員的研發力量,組建了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建立了網際網路+獼猴桃產業服務平臺。
針對貞豐縣科技扶貧,貴州省植物園牽頭以農業技術需求、農村發展問題和農民意願為導向,實施科研院所下基層科技體制改革專項行動。「貴州山地高效玫瑰基地建設與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圍繞貞豐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花旅、農旅協調發展,有效促進「百姓富,產業強、生態美」。以貞豐縣必克村為核心區建設貴州山地玫瑰高效栽培示範區200畝。建立貴州山地玫瑰高效栽培示範基地和深加工基地,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意」,形成有「聖母文化內涵+愛情文化普及+鄉村旅遊路徑」和「生產要素市場+創新驅動發展」的創新扶貧品牌縣。具體目標是將貞豐縣打造成為一個集玫瑰文化、布依文化、鄉村文化、母親文化和旅遊休閒為一體,形成雙乳峰和玫瑰為主題 「山花爛漫」的「婚紗」之旅景點,帶動貞豐旅遊產業。以「企業+科技十基地十農戶」的運作模式,開發貴州玫瑰花酒、玫瑰花蜜、玫瑰精油、玫瑰純露、玫瑰含片、貞豐玫瑰粽子和貞豐玫瑰糯米飯等特色玫瑰系列產品,形成獨特的玫瑰文化品牌,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種植玫瑰10000畝中高檔花卉園區,輻射帶動農戶1000戶種植玫瑰。培育一支「貴州省山地玫瑰高效栽培及產業化開發利用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推進農業全鏈條增值和農村特色城鎮化。「貴州山地高效玫瑰基地建設與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主持人周洪英研究員近日被中央宣傳部等12部委推選為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並出席頒獎大會交流經驗。
科技扶貧不僅僅是解決「口袋」問題,更要解決好「腦袋」問題。扶貧工作要將農民脫貧致富、縣域經濟發展、科技人才團隊的成長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促使產業發展「無中生有」「有中生新」,要圍繞喀斯特山地特色農業「烙新餅」、「育新人」,培養職業農民和農技人才梯隊,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彎道取直」創新發展。
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推廣貴州科技特派員「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牽手農民賺」等經驗,切實提升扶貧主體的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立足發展目標,夯實扶貧大業基石,促進「三產」融合、「四化」同步,在「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中走前列、出成果、做示範。
科學院下屬的15個公益類和開發類院所積極進行了整合資源,互利共贏、內部眾籌,自主創業、內部聯合,升級發展、院地共建,戰略合作、戰略投資,拓展壯大、產學研聯盟合作、轉變觀念,改革機制等七種發展模式的改革探索,尤其在推動以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轉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場化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和戰略投資、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法人治理結構試點、眾籌GLP實驗室成立貴州健安德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新醫藥大健康產品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12月3日,貴州省副省長何力率隊到貴州省農科院、貴州科學院調研「科八條」試行情況。調研情況表明,這一重要改革舉措使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貴州省副省長在調研中指出:基層和企業對科技的需求是巨大的,緊迫的,改革的方向是對的,接地氣的,科研人員與科研、市場有了深入融合,科研人員的觀念有了較大轉變,積極支持改革。關於如何進一步貫徹好、利用好「科八條」,何力強調,一是要把握好方向,認真學習中央、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認真學習十八大以來,中央對科技體制改革的文件,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組織、科技等有關部門配套措施,把握內涵,解放思想,樹立堅定改革的信心,深入推進科研體制改革,樹立品牌,打造精品示範點,創造改革模式,為全國的科研體制改革探索經驗。二是要有改革創新的勇氣。改革創新是在不斷的碰壁中摸索前進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困難的,是未知的,只有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解決困難才會成功,所以需要有主動改革創新的勇氣。支持敢闖敢試的創新團隊,不想改革的就讓其先觀望,不刻意的推動其改革,想改革的就大力支持。讓改革先鋒隊、突擊隊,在改革過程中獲得回報,讓他們最先享受他們改革創造的成果。三是要規範化操作,明確產權。科研院所要制定落實《支持貴州科學院、貴州省農科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試點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八條措施》的實施細則,試點單位要制定具體可行的操作規則,做到程序規範、操作規範、收益處置規範、全流程公開透明。四是要強化開發創新意識,聚焦於「人」、大膽探索,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積極性。
目前,貴州省正在制定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辦發〔2015〕46號)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專題組在調研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擴大「科八條」覆蓋面,規範、落實科研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獲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相關配套規定,減輕擔任處級幹部職務的科技人員「冒尖」的顧慮,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環境,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