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門四學士中,黃庭堅是最像蘇軾的一位,他的豁達、樂觀一向為世人所稱道。宋元符元年,55歲的黃庭堅因為寫了一篇名為《荊南承天院記》的古文,被小人逮到把柄,最後流放宜州,在這段時間黃庭堅受盡當地文人的嫌棄。
當時他沒有居所,有一位李姓富商便將自己的的大船借給他一家居住,表面上對他十分客氣,其實背地裡各種譏諷他。黃庭堅知道後便拒絕了對方的施捨,帶著一家老小16口人買了一小船,擠在一起居住。
這件在富商面前不卑不亢的事,後來被他的好友惠洪知道了,便專門寫了首詞誇他,詞的名字叫《西江月·大廈吞風吐月》。別看惠洪平時很不著調,不但兩次因冒名入獄,還因寫情詞被人稱為「浪子和尚」,但這卻是一個極重情義的和尚。在這首詞中,惠洪毫不避諱地表達了對落魄好友的讚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
《西江月·大廈吞風吐月》北宋.惠洪大廈吞風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霧窗春曉翠如蔥,睡起雲濤正湧。往事回頭笑處,此生彈指聲中。玉箋佳句敏驚鴻,聞道衡陽價重。
詞的上片一開篇就妙不可言。「大廈」一詞在古代指的是高樓大屋,「大廈吞風吐月」這一句是起興,為的是突出後一句「小舟坐水眠空」,意思是:大廈雖然有吞風吐月的氣勢,但在小舟中也一樣能睡個好覺。這樣的開篇以「大」對「小」、以「吞風吐月」對「坐水眠空」,造語奇警,讀來酣暢淋漓。同樣這兩句其實也是一語雙關,「大廈吞風吐月」也可以看作是讚美黃庭堅的胸襟和氣魄,可謂言簡意豐。
接下來的兩句寫的是睡在小舟中的怡然自得。春天的早晨,窗外是翠綠如蔥的春意闌珊,睡醒後又能看見雲海生濤之景,豈不美哉!居住在陋船內的黃庭堅正似當年居於陋室的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個人只要品行高尚住在哪裡都是好的。
詞的下片回想黃庭堅在衡陽時的風採。那時候他風度翩翩,談笑中指點江山,妙手偶得的佳句也如驚鴻般動人,成為衡陽文人爭相吟誦的對象。詞人連用「往事」、「此生」等描寫時間的詞語,為的是形容對方的雅士風範不是一時的,而是一世如此。最後的落筆處其實是一個典故,當年西晉名士左思寫了一篇《三都賦》,令洛陽紙貴。惠洪在這裡用這一句來形容黃庭堅的詩作和書法在當時的風靡,化用典故不著形跡,十分高明。
縱觀這首詞,可謂是有情有義又有水平。黃庭堅身居的陋船在詞人筆下不但不顯寒酸,而且還別有一番雅致,「坐水眠空」、「曉翠如蔥」、「雲濤正湧」句句氣魄雄渾,令人心馳神往。而下片對人的誇讚又生動有力、飄逸出空。落魄時還能有這樣的知己懂得欣賞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呢?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