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除大而化之習慣 樹立精準發力意識
抓而不準、抓而不細、抓而不實,等於沒抓。破除大而化之的習慣,樹立精準發力的意識,是各級幹部的應盡職責,也是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迫切要求。
0.99本來非常接近1,可它的1000次方卻接近於0。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工作:如果每項工作、每個工作環節都不那麼精準,看起來不過「失之毫釐」,可最終往往會「謬以千裡」,甚至鑄成大錯。很多工作,為什麼看起來轟轟烈烈,最終卻效果不佳?很多地方,為什麼不缺少豪言壯語,卻缺少實實在在的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大而化之、籠而統之的工作習慣和方法。要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眉毛鬍子一把抓,遍地鋪開、不分主次;要麼「三分鐘熱度」,今天一個熱點、明天一項創意,結果哪個也成不了亮點。總之,許多工作幹得不好,原因不是沒有抓,而是沒有深入抓、具體抓、精準抓;不是因為沒有幹,而是幹在了發文、開會、搞活動上,停留在了一般性安排和要求上。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於一般化、滿足於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問題就會被掩蓋。
現實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體問題累積起來的,任何一項工作都是由一個個細節構成的——化解矛盾、推進工作就要在「具體」和「細節」上發力。精準,強調的是精確準確,要求的是精準到位,追求的是在一個個具體的點和環節上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這是一種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利於抓住事物的關鍵和要害,有助於保證「出拳」的針對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當前,面對一系列重大機遇和艱巨任務,我們尤其需要樹立精準發力意識,把機遇牢牢抓在手上,把難題一個一個攻破,將各項工作幹得更加出色。
精準發力,首先要精準確定「發力點」,找準問題所在以及問題產生的根源。比如,貧困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扶貧工作改變那種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對象摸清,把家底盤清,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規範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為實施精準扶貧打下基礎。比如,一些地方長期「山河依舊」,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同樣要精準透視,找準方向,選準抓手和突破口,做到對症下藥、靶向治療。
精準發力,強調的是幹字當頭、實字為要,真正聚焦、聚神、聚力。比如,關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省委提出要做到「三個精準」:精準確定功能分區、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精準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這不僅是工作要求,更是「精準發力」的具體體現。這種思路和方法,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鑑,在工作中精準研判大勢,精準把握大局,並在此基礎上精準研究、精準部署、精準發力,善於明確重點工作,抓住關鍵環節,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同時,要明確責任清單、完善實施路徑、強化督查問責,讓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成為習慣和自覺。
世間事,做於細,成於嚴。精準,則是細與嚴的有機結合。每名黨員幹部都將「精準」刻在心中,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細緻精緻極致,河北的各項事業必將因此有大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