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虛雲法師,俗姓肖,名古巖,出生在福建泉州知府的官宦之家,祖籍為長江流域湖南湘鄉。他自幼聰慧,父親望子成龍,從小聘請名師訓導,學習時文即八股文等科舉文化,以求日後仕進。
但肖古巖性情恬淡,無意於功名利祿,偏愛讀課外儒籍佛典,尤其對佛教禪宗的「明心見性,立地成佛「說十分憧憬,志在成佛成祖,發心普利群生。為一方父母官的父親施盡了種種辦法指望能拉他回頭仕途,卻都難逼他就範。
鹹豐六年,將滿17歲的他突然潛逃出家,後被父親探知所在,追索回家。而他卻去志堅定,終於在兩年後,又伺機逃到了福州鼓山湧泉寺,依常開法師披剃,20歲依妙蓮老和尚受具足戒,隨即隱居秘密巖洞,持頭陀行(頭陀行即化齋乞食,是佛家苦行修持的一種方式)。
肖古巖在那巖洞一坐就是三年,見他素志已成現實,其父也就只好不再撼動,默認其行罷了。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年已六句的肖古巖發心朝五臺山,從普陀山步行北上,三步一拜,備受饑寒而道心愈朗。
肖古巖到達北京時,恰遇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肖古巖隨西太后、光緒皇帝逃亡隊伍西行,途中結識了許多王公大臣,這段經歷為虛雲法師肖古巖日後弘法建寺,打下了雄厚的人脈基礎。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虛雲法師行腳四方朝拜,由峨眉,經西藏入西康,轉入朝覲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的雞足山。
雞足山是佛教歷史聖地,此時僅存十餘處破廟,無一完整,他便發心重修古剎。經四處化緣募捐興修寺廟,將一破爛不堪的缽盂庵,擴建為「迎祥寺」,接納四方僧眾安住、修持。
光緒三十年(1904年),虛雲法師出國雲遊,至暹羅(今泰國)、南洋(即東南亞一帶)講經說法,致使身心皈依佛、法、僧者達數萬人。後又欲前往日本參觀佛教,途經吉隆坡,得滇中來信告急,說:「官府興辦新政,遍提寺產」,請他設法挽救。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虛雲法師赴北京,疏通了當年結識的王公權貴,獲得了一道保護全國寺廟的「上喻」,剎住了當時地方官僚侵佔廟產的歪風。
朝廷並降旨將雞足山迎祥寺賜名為「護國祝聖禪寺」,賜虛雲法師為「佛慈洪法大師」,並賜紫衣缽具、玉印、錫杖如意、彎駕全副等。虛雲法師可謂「首戰告捷」。至此,使佛法大振,虛雲法師聲譽也高漲百倍。虛雲法師隨後在滇中闡教近二十年。
宣統三年(1911年),為團結佛教徒,保護寺院,虛雲法師出滇至滬斡旋調節滬佛教會與寧大同會的對峙,接著赴南京晉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議定修改佛教會會章,取消各地自立之名目諸事宜。
同年四月,因政府更迭,在見過孫中山之後,虛雲法師又前往北京去見大總統袁世凱,促成在上海改組中國佛教會,成立了中華佛教總會。
建會後,虛雲回到雲南,會晤蔡鍔,組織滇黔、滇、藏的佛教支部,並親襄其務。在蔡鍔這一新的「大護法」保護下,祝聖寺的香火依然十分興旺。
1912年,民國成立,出現逐僧毀寺風潮。滇軍師長李根源親自督軍上山,準備逐僧毀寺,並指名捉拿虛雲。虛雲法師隻身往見李根源,李問:「佛教何用?「
面對李根源的槍口,虛雲法師非常明白宗教對於統治者的功用,他義正辭嚴對答:「自古立國皆議國教並化,政能治身而不能治心,惟教能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何心之不治?」幾經辯論,李根源終於折服了,一改初衷,支持虛雲法師,從而保全了寺廟。
1918年,虛雲自南洋請玉佛回祝聖寺,並重建廟宇。1920年,虛雲法師應雲南督軍唐繼堯的邀請,前往昆明,重修西山華亭寺,遂將華亭寺更名雲棲寺。
他按現場所挖出的古碑記載,確定廟產數字,由唐繼堯出告示,用低價將數百畝田地及方圓數十裡的山場勒贖歸寺,雖一時引起民眾的怨憤,但虛雲法師在寺產到手之後,又舉辦慈善事業來化撫民眾。
1929年,虛雲和尚應閩籍國民黨官僚林森、楊樹莊的邀請,赴福州湧泉寺任住持。這裡是虛雲法師當年的出家之地,他著手全面振興。一邊弘法傳戒,整頓道風,一邊籌資擴建寺宇。
虛雲法師先後修建樓、堂、閣、寮、院、庵、洞等十餘處。並創辦佛學院,以培養青年僧徒。致使福建省主席楊樹莊及籍不少官僚也便都成為虛雲法師的大護法了,那一時湧泉寺容納千餘僧眾,使他們在戰火下仍能安心辦道。
1934年,應李漢魂將軍之請,赴廣東曲江曹溪主持重修禪宗六祖慧能的道場南華寺,虛雲法師根據自己多年來「弘法」的經驗,提出「所有出入資財、清理產業,交涉訴訟籌事,全由施主負責「的四條要求。
李漢魂應允後,籌得數十萬啟動資金,然後或收或贖,按勘定界內的寺產,以修復為主,新建輔之。虛雲法師親自督導,逐個修繕,邊建邊化,募集巨資。
歷時十年,終使該寺成為廣東規模最大的佛教聖地,不久,即舉行千佛大戒,受戒者數百人,盛極一時,吸引了廣州和港澳的大批富豪前往觀摩結緣。蔣介石亦為此次南華寺「同戒錄」作題詞:「丕正頹風」,以表彰虛雲法師的功德。
從上可以看出,這位斡旋權貴的仕宦佛子虛雲法師,是如何充分的利用並依仗統治者的勢力,來復甦和擴張中國佛教末法時代的宗教勢力,實現他的弘法濟世的抱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