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開示:不貪外事,專心念佛的好辦法。《印光法師嘉言錄》66

2021-01-09 淨心樂園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

甲、示念佛方法

66.想要心中不貪戀外界的事物,專心念佛。不能專心,要讓他專心。不能念佛,要讓他念佛。不能一心,要讓他一心等等。這其中也沒有奇特奧妙的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

心裡常常念說:「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然出離地獄,又墮入餓鬼,腹部大得象海,咽喉卻細得象一根針,長劫飢虛,喉中火燃,不聞漿水的名稱,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菜餚。縱得為人,愚痴無知,以造業作為能耐的事,以修善作為束縛的事,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迴六道。雖然想出離,卻沒有路徑。」

能這樣去思惟想念,如上面所求的不貪戀外界事物等等,當下就能成辦。所以唐朝殺牛的張善和、殺雞的張鍾馗,臨終時地獄相現前,念佛數聲,就親見佛來接引往生。

這麼大的利益是釋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中都是沒有的。我常常說:「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說得就是這個意思啊!【書一】十四

【三、示修持方法】原文:

甲、示念佛方法

66.欲心不貪外事, 專念佛。不能專, 要他專。不能念, 要他念。不能一心, 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 但將一個「死」字, 貼到額顱上, 掛到眉毛上。

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 直至今生, 所作惡業, 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 十方虛空, 不能容受。宿生何幸, 今得人身, 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一氣不來, 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 不知經幾多劫。縱出地獄, 復墮餓鬼, 腹大如海, 咽細如針, 長劫飢虛, 喉中火燃, 不聞漿水之名, 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 復為畜生, 或供人騎乘, 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 愚痴無知, 以造業為德能, 以修善為桎梏, 不數十年, 又復墮落。經塵點劫, 輪迴六道。雖欲出離, 末由也已。

能如是念, 如上所求, 當下成辦。所以張善和、張鍾馗, 臨終地獄相現, 念佛數聲, 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

如是利益, 一代時教, 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 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 下不能普利群萌者, 此之謂也。【書一】十四

相關焦點

  • 印祖開示:念佛修持方法。《印光法師嘉言錄》68、69、70、71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甲、示念佛方法68.既然有真信切願,必須專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至極處,情執淡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中便能親證三昧。
  •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圓寂日,南無阿彌陀佛!
    印祖出家三十餘年,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長期晝夜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早證念佛三昧(1919年,印祖答高鶴年居士信云:「去歲妄企親證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體業力……誰知宿業,竟與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滅。」如此境界或乃悟道之語。印祖何時契證念佛三昧,時人多有異說,然印祖實證念佛三昧,當是不爭之實情)。晚年大弘法化之餘,於蘇州報國寺方便閉關。
  • 弘一法師念佛事跡
    此後,法師一生與念佛活動不能分開,據林子青先生編的《弘一法師年譜》記載,法師出家後與念佛縈縈大端者,撮要如下:1919年(40歲)大師勸舊友袁希濂念佛。又與諸道侶為臥病不起的小黃犬念佛,依法超度。1920年(41歲)於新城貝山掩關念佛,書佛號。印光法師致書大師,勸其「息心專一念佛」。1921年(42歲)為女弟子朱賢英開示念佛。
  • 《印光法師嘉言錄》45
    大安法師開示: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見到佛來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識所變現的,還是真有他方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若有他方佛來接引,別人為什麼看不見?法師:臨終現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緣所生法,是感應道交的產物。有我們心識所變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第十九願——十方眾生接引願——願力的加持。這可以比喻為水和月亮的關係。
  •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為人嚴厲高潔,一生發願不當住持,不收出家徒弟,卻唯獨接受弘一大師為弟子,這絕非偶然。民國七年春,徐蔚如居士倡印流通《印光法師文鈔》,在佛教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這一年的大勢至菩薩聖誕日,著名藝術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他就是弘一法師。
  •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注釋本》正式出版
    印光法師(1861~1940),字印光,世稱印光祖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合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為中國近代影響最為深遠的傑出人物之一。用近代文化名人弘一法師的話說:「三百年來一人而已」。他的一部《印光法師文鈔》風行天下,教化亦遍及於海內外。
  • 念佛法門,是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為緣。《印光法師嘉言錄》13、14
    印光法師(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13.佛法深廣得好像大海。普通凡夫,誰能徹底探其源頭究竟,一口吸盡大海水?所以說:「假如眾生的心,憶佛念佛,現在或者將來,必定能夠見到佛,離佛不會遙遠。」又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進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所以說你們心想佛時,這個心就會顯現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佛陀的相貌。真如心本來可以成佛,真如心本來是佛。諸佛無上智慧,也是從心想生。」心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了。
  • 老實念佛,久而久之,業障消退智慧明朗。《印光法師嘉言錄》41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二、勸信願真切】白話文:乙、勸祛疑生信41.「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等理論,如果您感覺混亂不好區分。您只要學習愚夫愚婦老老實實念佛,恭恭敬敬,誠誠懇懇。久而久之,業障消退智慧明朗了,等障垢乾淨,福德逐漸豐滿了。以前的種種疑心就會徹底脫落。
  • 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印光法師嘉言錄》(2、3)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2.佛陀所說的言教、言教中的義理、依義理而起行持、行持後所證的聖果,這四者是佛法的大綱宗旨。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在過去人們隨修一個法門,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體具備。現在的世人,如果捨棄淨土法門,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證悟。
  • 印光大師:凡是誦經、念佛的時候,都要為法界眾生回向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195篇:凡是誦經、持咒、念佛、作這些功德的時候,都要為法界眾生回向人這一輩子,事事都可能造假,唯有在臨終不能造假。更何況你的母親臨終沒有愛戀之情,而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如果不是淨業成熟,怎麼能達到這個水平呢。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評修持各法世有好高務勝者,不觀時機,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令人修習。其意雖亦甚善,然約教而遺機,則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書一】六五
  • 參拜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像弘一法師,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沒有站到外面去的餘裕。哪裡能有研究呢?我想,問他像他這樣的生活,覺得達到了怎樣一種境界,或者比較落實一點兒。然而健康的人不自覺健康,哀樂的當時也不能描狀哀樂;境界又豈是說得出的。我就把這意思遣開:從側面看弘一法師的長髯以及眼邊細密的皺紋,出神久之。飯後,他說約定了去見印光法師,誰願意去可同去。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2)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書二】三二 觀想一法雖好。必須了知所見佛像,乃屬唯心所現。若認做心外之境,或致著魔發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現者,雖其像歷歷明明,實非塊然一物。若認做外境,作塊然實有,便成魔境矣。合眼、開眼,但取合宜可也。【書二】三二 他人教人,多在玄妙處著力。光之教人,多在盡分上指揮。
  • 印光大師的孝道觀
    印光大師是淨土宗著名高僧。他一生專弘淨土法門,接引無數淨業學人。他在引導弟子時,通常以書信的形式給予指正,他的這些書信被後人結集為《印光法師文鈔》傳世。印光大師在給弟子開示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儒家思想,提倡弟子在俗世生活中要盡人倫之道,認為這是一個人修行學佛的基礎。他的倫常思想之一是對孝道的關注。
  • 印祖開示:回向發願。《印光法師嘉言錄》72、73、74、75、76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甲、示念佛方法72.你作的發願文,文義雖然宏大。卻必須是真實從內心而發,這才名為願。否則內心與口說相違,如何名為願呢?現世的願,雖然沒有妨礙。想要生福慧的子孫,必須從大積陰德,廣行方便當中去求。【書一】十七73.念佛、回向,不可偏廢。回向就是用口說出自己的信願。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分禪淨界限(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分禪淨界限念佛人,以真切之信願,持萬德之洪名。喻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魎,鏟蹤滅跡。即歧途是非之念,亦無從生。推而極之,不過曰:念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眾生之願。豈秘而不傳,獨傳於汝乎?若有暗地裡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 印光大師:善心助人,福報連綿;不願付出而求佛保佑,何來福報
    今天早晨收早飯碗後,老法師未開窗門,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凡是午前,一定會有遠處來的人請求皈依。」「我隨便走走,不是來皈依的!」聽說每天都有遠地人前來皈依,那教員頓時一怔,卻還是倔強地否認了。這齣家人仿佛窺破了他心底似的,微微一笑說:「我陪你去見老法師好嗎?」
  • 印光大師答念佛600問(381-382)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27頁 復神曉園居士書)382、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算是敦倫盡分嗎?果能如是,又能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諸凡順遂。家縱貧不至有禍,亦不至凍餓。可謂真佛弟子矣。又修淨業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