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
甲、示念佛方法
68.既然有真信切願,必須專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至極處,情執淡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中便能親證三昧。等到臨終的時候,上上品往生。可謂修持之事達到頂點了。【書一】五二
69.念佛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現在寺院念佛堂都是先念《彌陀經》,念完經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贊佛偈》。念完後接著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然後就繞念。必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我們這個地方也和禮拜一同實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這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就坐下來默念,大約一刻鐘功夫,再出聲念。念完後跪在佛前,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如果屋子小難繞,則立念、跪念、坐念都可以。但必須根據自己的精神而定,也不必讓他人為自己立功課。【書二】三二
70.念佛雖然貴在心念,也不可以廢除口誦。因為身口意三業互相幫助。如果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也難得到真實的利益。世上舉重物的人尚且需要口中出聲相助,何況打算攝心來證三昧的人。所以《大集經》說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代大德說大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而且具縛凡夫的心多數昏沉或散亂。如果不假借身口禮誦的力量,那麼想得到一心不亂,是沒有理由的。【書一】九
71.善導和尚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他闡揚淨土,不崇尚高深玄妙,只在真實親切,平常實在的地方教人修持。至於他所指示的專修、雜修利益無窮。專修:就是身業專門禮拜,(凡是圍繞以及一切處,身體不放逸都是。)口業專門稱誦,(凡是誦經誦咒,能夠志心回向,也可以名為專稱。)意業專門憶念。如此修行,往生西方,一萬個人不會漏掉一個。雜修:就是兼修種種法門,回嚮往生。因為心不純一,所以很難得到利益,那麼一百人當中,希望有一二個,一千人當中希望有三四個往生的。這是金口誠言,千古不變的鐵案啊!【書一】三六
【三、示修持方法】原文:
甲、示念佛方法
68.既有真信切願, 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 語默動靜, 穿衣吃飯, 及大小便利等, 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 全佛是心, 心佛不二, 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 念極情忘, 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 便能親證三昧。待至臨終, 生上上品, 可謂極修持之能事也已。【書一】五二
69.念佛時, 各隨所宜。今叢林念佛堂, 皆先念《彌陀經》, 經完, 念《往生咒》, 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贊佛偈》。至偈畢, 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 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 則是反繞, 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 即坐默念, 約一刻, 又出聲念。念畢, 跪, 念佛十聲, 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 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 恐室小難繞, 則立、跪、坐念, 皆可。但須按己精神而定, 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書二】三二
70.念佛, 雖貴心念, 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 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 身不禮敬, 口不持誦, 亦難得益。世之舉重物者, 尚須以聲相助, 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經》云:大念見大佛, 小念見小佛。古德謂:大聲念, 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 則所見之佛身小耳。而具縛凡夫, 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 則欲得一心, 末由也已。【書一】九
71.善導和尚, 系彌陀化身, 有大神通, 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 不尚玄妙, 唯在真切平實處, 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 其利無窮。專修, 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 身不放逸皆是), 口業專稱(凡誦經咒, 能志心回向, 亦可名專稱), 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 萬不漏一。雜修, 謂兼修種種法門, 回嚮往生。以心不純一, 故難得益, 則百中希得一二, 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 千古不易之鐵案也。【書一】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