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雖然他是站在我們對立面,但不得不說,杜聿明將軍本人對軍事還是有著高度的靈敏和責任感,抗戰時期崑崙關大捷是其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不過作為指揮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杜聿明本人還是有著一定自傲的本錢,但可惜這樣的本錢最終都在戰場上被消耗。
早些時候杜聿明的軍事指揮能力備受質疑,很多人都拿他在東北戰場、淮海戰場上的表現來推論,但實際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官,從不拘泥於一戰一地的得失,從近些年來的影視劇中杜聿明表現來看,他每每出現在最關鍵的戰場上,而且提出的建議大多也十分中肯,只是最終被採納的機率很少。
因此杜聿明的失敗,並不是他個人的失敗,而是因為兩個問題。
首先是對老蔣的絕對聽從,這個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能看到,從杜聿明軍事生涯資料來看,最常見到的一句話就是「忽然接到蔣介石的命令指示」。可以說對蔣介石的命令執行,杜聿明始終貫徹始終。
1942年初滇緬會戰打響,作為中國最精銳的部隊第五軍,自然開赴滇緬會戰戰場,杜聿明作為第五軍軍長,臨行前曾請示蔣介石,針對遠徵軍進入緬甸以後「歸史迪威將軍指揮」這個問題,蔣介石指示杜聿明「打電報請示」。
結果首次滇緬會戰,由於羅卓英一味迎合史迪威,導致遠徵軍慘敗局面,雖然杜聿明曾提出很多正確意見,但終究都未被採納,在遠徵軍慘敗以後,第五軍全員本有機會撤往印度,但杜聿明請示蔣介石以後,決心率領第五軍軍部以及新22師以及96師經過野人山撤回國內,而這一撤,也造成了第五軍最大的損失。
解放戰爭初期,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作戰前期東北民主聯軍曾一度被壓制,只剩下北滿一塊根據地,雖然後來在東北跌遭打擊,但直至杜聿明因為身體不適離開東北之前,國民黨軍仍保有相當的優勢,但陳誠在接任東北行轅主人以後,東北的局勢立刻急轉直下,這也不能不不說和杜聿明個人能力有關係。錦州戰役是杜聿明還被蔣介石緊急派往東北,但可惜這時候已經遠水解不了近渴。
杜聿明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的時候,華東地區國民黨軍的形勢已經非常不容樂觀,這一時期蔣介石又多次插手,原本杜聿明有能力撤往徐州,結果因為救援黃伯韜、黃維兵團,結果半路上被華野攔截堵在陳官莊,最終導致全軍覆沒。
實際上杜聿明雖然沒有國外軍事院校教育的經歷,但卻很推崇軍事機械化的主張,這也和他掌握的第五軍有很大關係,崑崙關大捷也是在沒有各方插手的情況下,一對一打的一場絕無僅有的勝仗,杜聿明擅長指揮進攻作戰,指揮大兵團作戰,奈何愚忠於老蔣,加上國民黨軍這支部隊根本就不適宜打大規模兵團配合作戰,最終只能接受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