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極善於治軍作戰,為何最終失敗?擅長進攻就是最大劣勢

2021-01-09 漫步史書

杜聿明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雖然他是站在我們對立面,但不得不說,杜聿明將軍本人對軍事還是有著高度的靈敏和責任感,抗戰時期崑崙關大捷是其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不過作為指揮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杜聿明本人還是有著一定自傲的本錢,但可惜這樣的本錢最終都在戰場上被消耗。

早些時候杜聿明的軍事指揮能力備受質疑,很多人都拿他在東北戰場、淮海戰場上的表現來推論,但實際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官,從不拘泥於一戰一地的得失,從近些年來的影視劇中杜聿明表現來看,他每每出現在最關鍵的戰場上,而且提出的建議大多也十分中肯,只是最終被採納的機率很少。

因此杜聿明的失敗,並不是他個人的失敗,而是因為兩個問題。

首先是對老蔣的絕對聽從,這個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能看到,從杜聿明軍事生涯資料來看,最常見到的一句話就是「忽然接到蔣介石的命令指示」。可以說對蔣介石的命令執行,杜聿明始終貫徹始終。

1942年初滇緬會戰打響,作為中國最精銳的部隊第五軍,自然開赴滇緬會戰戰場,杜聿明作為第五軍軍長,臨行前曾請示蔣介石,針對遠徵軍進入緬甸以後「歸史迪威將軍指揮」這個問題,蔣介石指示杜聿明「打電報請示」。

結果首次滇緬會戰,由於羅卓英一味迎合史迪威,導致遠徵軍慘敗局面,雖然杜聿明曾提出很多正確意見,但終究都未被採納,在遠徵軍慘敗以後,第五軍全員本有機會撤往印度,但杜聿明請示蔣介石以後,決心率領第五軍軍部以及新22師以及96師經過野人山撤回國內,而這一撤,也造成了第五軍最大的損失。

解放戰爭初期,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作戰前期東北民主聯軍曾一度被壓制,只剩下北滿一塊根據地,雖然後來在東北跌遭打擊,但直至杜聿明因為身體不適離開東北之前,國民黨軍仍保有相當的優勢,但陳誠在接任東北行轅主人以後,東北的局勢立刻急轉直下,這也不能不不說和杜聿明個人能力有關係。錦州戰役是杜聿明還被蔣介石緊急派往東北,但可惜這時候已經遠水解不了近渴。

杜聿明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的時候,華東地區國民黨軍的形勢已經非常不容樂觀,這一時期蔣介石又多次插手,原本杜聿明有能力撤往徐州,結果因為救援黃伯韜、黃維兵團,結果半路上被華野攔截堵在陳官莊,最終導致全軍覆沒。

實際上杜聿明雖然沒有國外軍事院校教育的經歷,但卻很推崇軍事機械化的主張,這也和他掌握的第五軍有很大關係,崑崙關大捷也是在沒有各方插手的情況下,一對一打的一場絕無僅有的勝仗,杜聿明擅長指揮進攻作戰,指揮大兵團作戰,奈何愚忠於老蔣,加上國民黨軍這支部隊根本就不適宜打大規模兵團配合作戰,最終只能接受失敗的命運。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蘇聯則投入的第57特別軍,也就是後期的遠東第一集團軍,相較於日本第23師團,蘇聯軍隊無論士兵訓練素質還是部隊的機械化,都遠遠超過第23師團,蘇聯戰場優勢十分明顯。諾門罕戰役初期,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取得不錯的戰果,但在8月末蘇聯的反擊作戰中,隨著蘇聯軍隊逐漸適應了日本關東軍的作戰特點,日本第23師團節節潰敗。
  •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為什麼質問兵團司令:你到底是不是臥底?
    國軍名將杜聿明出生於1904年,他老家在陝西米脂。1924年6月時,他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接受了非常系統的軍事訓練,為將來的領兵作戰打下良好基礎。離開學校之後他在國民革命軍東徵過程中立下戰功,有了不斷晉升的資格。他在部隊中先後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務,參與過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會戰等。
  • 1959年特赦:杜聿明曾是內戰頭等戰犯之一,為何卻只關押了10年?
    此人就是杜聿明。說他特殊有2個原因,首先自然是極高的身份和軍權(48年實際代行東北及徐州兩大剿總職權),在所有戰俘中地位處於頂層;而另一個原因更值得關注:杜是48年底我方公布的國民黨43大內戰頭等戰犯之一,在裡面排名第36位,也是這43個人中唯一一個被抓的。這樣一個人,於情於理似乎該被重重的嚴懲,為何最後竟成了功德林第一批釋放的戰犯,而且只是關了10年時間?
  • 把杜聿明的兵馬拉回南滿來——鞍海戰役紀實
    為求迅速攻佔四平,繼續北進,杜聿明從南滿抽調新六軍主力和第七十一軍八十八師北上。這樣一來,北滿我軍壓力大增,四平形勢十分嚴峻。眼下敵人攻勢兇猛,不僅要與我爭奪四平,還想繼續佔領長春、吉林,並企圖強渡松花江,奪取哈爾濱。為遏止敵人的進攻,毛主席發來急電,要我們乘敵南滿空虛發起攻勢,把北滿的敵軍拉回到南滿來。」
  • 小塊頭有大智慧,別再拿身材劣勢說事
    自大力鼠籤約ONE冠軍賽以來,有關他身材劣勢,不適合在圓籠蠅量級作戰的言論一直存在,但格鬥永遠是勇者的運動,大力鼠在北美賽場已是無敵的存在,轉戰小級別人才濟濟的亞洲賽場,代表著挑戰自我的全面升級,其中當然包括身體硬體不足的考驗。
  • 楊天石:蔣介石與史迪威為何水火不容
    其間,史迪威堅主進攻,杜聿明則認為兵力不足,反對進攻,二人發生爭執,以致鬧翻。史迪威要求杜「服從命令」,並派人監督杜執行,但杜認為此舉關係遠徵軍存亡,中國軍隊既未能適時集中兵力與敵決戰,即應在予敵一定打擊之後及時轉移,以保存戰力[12]。29日晚,戴部奉令突圍,安全轉移。蔣介石與杜聿明的想法一致,日記云:「我第二百師已放棄同古,自動轉進至葉蓮西之東南地區,與新二師取得聯繫,心竊自慰。
  • 杜聿明的兒子,收到蔣介石特批的500美元,心灰意冷做出傻事
    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被解放軍包圍在陳官莊一帶,不久後杜聿明的30萬大軍兵敗如山倒,杜聿明本人也被解放軍俘虜。杜聿明被俘後,消息很快就傳到國民黨後方,當時身處上海的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立刻帶著3000美元前往南京,要求面見蔣介石。
  • 戰略上確實失敗,但並非徒勞無功
    不久之後,諸葛亮又派陳式進攻武都和陰平,就此成功奪取魏國兩郡。不過蜀軍並沒有就此擴大戰果,而是退守漢中,加強防守,等待下一次北伐的時機。而在第四次北伐中,諸葛亮本來已經擊敗了魏軍統帥司馬懿,但由於李嚴在後方謊稱糧草匱乏,諸葛亮不得已而退兵。
  • 孫立人軍事才能卓著,為何不受重視?難溶於軍中各個派系
    說起來孫立人在國民黨軍之中,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他本人既非黃埔,也非保定,更沒有在陸大深造過,而是隸屬於財政部系統,後來卻在國民黨軍中成長為高級將領,但就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人,卻遭到了各方嫌棄,在東北時就和杜聿明有矛盾,不得不被調離前線,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自此以後脫離了自己一手帶出來的新一軍。提到孫立人,就不得不提國民黨軍中一個特殊的部隊——稅警總團。
  • 學會做一個善於失敗的人
    讓我們先來擁抱耶穌的失敗,才能有份於祂的得勝。如果聽到有人誇你:「你真是個善於失敗的人啊!」你心裡什麼感覺?好像有點複雜是吧?這是在誇我嗎,有這麼誇人的嗎,還是在諷刺我呀?對於每個走過2020年的讀者家人來說,無論衝你說話的人臉上帶著什麼表情,我都建議你把這句話當作誇獎。為什麼不呢?
  •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陳誠】最擅長爭權奪利,圈子文化總代表引言:近代史上,有很多非常強大的軍閥集團,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蔣介石打造的黃埔系集團。那麼,歷史知事將逐一給介紹國軍的將領們,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穫。國軍將領中,誰最有權勢,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小委員長」陳誠。
  • 為何屢遭失敗終致滅亡?
    史料記載,後周和北宋為燕雲之地付出過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北宋王朝,因爭奪燕雲十六州的失敗最終招致滅亡。燕雲十六州佔據居庸關、盧龍塞等天險要塞,地勢易守難攻,一直是兵家歷來必爭之地,從秦漢開始便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統轄。 直至後唐,燕雲十六州被割讓後,燕雲問題成為中原王朝與遼朝爭鬥的一個重要問題。
  • 烏軍準備對東烏實施進攻,打到俄邊境去
    新總統上臺改變了什麼?土耳其無人機烏克蘭方面始終認為東烏力量不足,其領導人素質低下,一旦發生戰鬥,一切都會立即癱瘓,民兵作戰能力不足,其防禦能力無法保證在俄軍提供援助之前,能夠承受住烏克蘭的猛攻。準備作戰只有俄軍才能可以挽救東烏,但是與2014年不同的是,俄軍會遇到困難,將面對一支積極進取的烏軍,後果將是遭受巨大損失,最終烏軍可以贏得勝利!
  • 唐朝有兩位房姓宰相,一位房玄齡很成功,另一位卻失敗了
    唐朝有兩位房姓宰相,一位房玄齡很成功,另一位卻失敗了。《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四》記載「琯有遠器,好談老子、浮屠法,喜賓客,高談有餘,而不切事。時天下多故, 急於謀略攻取,帝以吏事繩下,而琯為相,遽欲從容鎮靜以輔治之……」房琯志存高遠,器欲難量,愛好老子的道家和浮屠的佛法。喜歡結交朋友,高談闊論之餘,而不能切中時事。
  • 風火水土四種屬性的小龍,哪種屬性對於劣勢方的作用最大?
    滿分十分,風龍對於劣勢隊伍的作用可以打八分,甚至更高,原因很簡單,移動速度的加成能夠讓你更快的支援到其他隊友,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並且在戰鬥中移動速度快,就意味可以更好的躲避技能,所以劣勢一方的隊伍,拿到風龍之後的翻盤概率會得到大幅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