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2021-01-08 超凡博弈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

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這五種自然元素並非處於一成不變的狀態,恰恰相反,它們時刻都在發生轉化,而促使它們不斷轉化的原因,就是陰陽變動。

比如光明、溫暖、充足易於生發,稱為陽;陰暗、寒冷、貧瘠不易於生發,稱為陰。

此外,這五種物質特有的屬性造成了它們之間的「生克」關係,這裡的「生」是滋生、產生和幫助的意思;「克」是克制、消耗、破壞的意思,兩者的意義完全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生」和「克」雖然意義完全相反,但它們卻處於一種相互制約和相互滋生的平衡關係,並不會因為相互之間的「生克」而出現問題。

這裡說的有三層意思:首先,一種物質可以影響另一種物質,其中促進、增強一種物質的生發,稱為「生」,克制、抑制一種物質的生發,稱為「克」;

其次,陰陽的變動促使了這種轉化,因此在進行主觀調節的時候,必須注重陰陽的變化;

更重要的一層含義是,五行是一個整體,我們使用某種物質影響另一物質時,一定要注意這種物質可能對其他物質產生的影響,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具體來講,五行之間的關係有四種,分別為生、克、乘、侮。其中,「生」和「克」維持了平衡與和諧,五種自然元素相生相剋,各種物質順利轉化,則自然和諧,而一旦它們之間的「生克」關係失衡,轉化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混亂。

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正常的生克關係就會遭到破壞,出現「相乘」或「相侮」的狀況。五行中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克得太過,如木過於強盛,或土過於虛弱,木克土時土就更為虛弱,就會造成木對土的「乘」。

若五行中被克物質過於強盛,造成其對「克我」物質的反噬,如土過於強盛或木過於虛弱,木克土時土就會對木進行「侮」。

舉例來說,金、木、水、火、土的生克關係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如果五種自然元素的運轉保持平衡,稱為「生克」關係;如果失衡,就會被稱為「乘侮」關係。比如元素木,五行中的關係是金克木,木克土。

如果木元素太盛,金和土仍保持正常狀態,那麼金便無法克木,稱為木侮金,而木克土則更容易了,稱為木乘土;

如果木元素不足,金和土仍保持正常狀態,那麼金克木就更容易了,稱為金乘木,而且木也無法克土了,稱為土侮木。

了解了陰陽五行的概念和相互關係後,就可以學習中醫常識了。比如,肝和膽屬木、心和小腸屬火、脾和胃屬土、肺和大腸屬金、腎和膀胱屬水,這就是我國古代醫學中五行和內臟的匹配。

此外,還有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形(筋、脈、肉、皮毛、骨)、五液(淚、汗、涎、涕、唾)、五情(怒、喜、思、悲、恐)等,這些與五行的匹配都是木、火、土、金、水。

了解了這些,就可以根據身體表徵的狀況,找出不協調的身體組織,再按照「強者弱之,弱者強之」的思想進行調節。

比如一個人容易發怒,那麼肯定和他的筋、目、淚、肝、膽有關。他在發怒的時候會青筋突迸、眼睛充血、淚腺分泌,肝膽也會有相應的劇烈活動,以至於抑制和加大其他身體組織的活動量,造成整體的不協調。

如果一個人經常發怒,那麼他身體的各個組織的相互平衡就會被打破,造成疾病。

我國古代醫學多數是建立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因此不僅自身理論具有較強的事實依據,也為後世醫學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相關焦點

  • 《中醫英語進階課堂》第一講: 中醫基礎英語之陰陽五行
    《國醫之聲》中醫英語進階課堂第一講:中醫基礎英語之陰陽五行講者:楊樂老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我們的聲音覆蓋國內外主要媒體、惠及華人中醫粉和國外普通人及中醫專業人士。國醫之聲微信公眾號組織的中醫英語授課已從6月1日也即是六一兒童節晚上20時開始!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圖解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
    本平臺由雲南省中醫管理局主辦,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雲南中醫」添加關注
  •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無需用現代科學解釋
    很多人愛問,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是不是科學?特別是現代網絡上,有很多中醫黑,不明陰陽五行之理,恨不得把所有的理論都強加以科學去解釋,解釋不了就覺得不靠譜,真的有些無知了。科學這個概念要比陰陽五行理論晚幾千年,對於在不同認知環境下生成的理論,其不能解釋的還很多,所以,沒有必要把陰陽五行理論往現代科學上靠,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他們本身就建立在不同的體系之中,體不同,而用相仿。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主要是為了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係,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並不代表化學中的元素,而是天地萬物劃分的五種不同類象。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學說,是從事物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來說明事物的變化與發展。五行學說,是從事物矛盾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等規律,來說明事物的性質及事物間的相互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潘毅講《周易與中醫》
    有段時間看中醫養生類書到了一個瓶頸,總覺得各個說法都可有可無,打不成一片。機緣巧合,見一個醫生朋友在讀《易經》,排八卦、看陰陽,很迷信的樣子。我第一反應是把手掌伸過去:「幫忙算算我哪一年能成功。」他認真跟我講:《易經》不止是算命的,它是中國文化公認的原點,是經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代大人物之手流傳下來的哲學智慧,是計算機二進位的最早應用,是清華大學校訓的來源……這些我多少都聽過,一句也沒往心裡去。但他接下來的話吸引了我,他問:你想,為什麼那麼多有成就的中醫,越到後來就越喜歡研究《易經》?
  • 陰陽與五行的關係解析
    講到陰陽,一般就會自然而然提到五行。陰陽屬於道的層面,五行是物質層面。陰陽屬於精神層面,五行屬於物質層面。最能代表陰陽五行的可能就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國古人認為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因素為「木火土金水」,印度人認為「地水火風」,希臘人認為是「火氣水土」,中國人除了認識到構成最基本的因素之外,還多了一個陰陽,說明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善於歸納和思考。由於「木火土金水」只能是物質,所以一些動作比方跑和跳等等這些行為都無法用五行來表達,這個時候可能還需要靠陰陽概念才能夠將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才能夠串起來。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一提到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首先就想到封建迷信,認為是無稽之談;另外一些人認為陰陽五行學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都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動態平衡系統運行規律的理論。中醫學正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完善的以動態平衡為核心的理論體系。無論中國的先人曾有過多少醫學實踐,在沒有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以前,就沒有形成真正的中醫理論。無論那些排斥陰陽五行學說的人怎樣的把中醫理論向現代解剖學靠攏,都擺脫不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以五臟為中心就是五行學說和生命體相結合的產物;中醫理論中無處不體現著陰陽學說的精神。
  • 人身陰陽五行通行於天地(附語音)
    「五」指的是五行,對應的五臟的意思。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氣三」註解就不一樣了,張介賓在《類經》裡面,他是這樣註解的,他說:「陰陽盛衰,少太有三,其氣三也。」(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人體分為陰陽,陰陽各有三條經脈。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金庸筆下的陰陽五行
    為什麼會成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因為他的小說法於陰陽,充滿了陰陽五行的元素。陰陽五行本身又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因而能夠發揚光大。《素問》雲,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也,這說明陰陽五行是萬事萬物的規律。《靈樞》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這說明,掌握了陰陽五行,就能掌握萬事萬物的規律。一言以蔽之,武俠小說如果法於陰陽,就是天下之至道,當然會流傳天下。
  • 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的特性
    這樣大家很容易就因為我們上節課已經把陰陽的基本屬性給它擴大化了,這是影響普遍存在,只要是世間的萬物都可以把它用陰陽學說來進行分析。我們剛才講了,既可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的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又可以表示兩個對立的事物之間。做一個最簡單的,拿來就叫近取諸身。我們經常舉的例子,劉老師這一個屈臂動作,它就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為什麼?我從這個伸直的這個伸展的這個上臂。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這樣的疑問:你老家的老中醫竟然會掐指看相算命?小朋友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肯定又以為狗中醫騙人的。事實上,有名的老中醫還真的會算命!比如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是個算命高手。
  • 八字陰陽五行與疾病
    因此,催生了大大小小這樣那樣的中醫養生機構。今天是這個養生會所請專家來講課,明天是那個養生會館舉辦健康講座。這些養生機構雖然多是合法的直銷,但實則傳銷。你講寒、溼是百病源,他說毒、堵是百病源,你說你的產品能治百病,他講他的產品可起死回生。為掙客源,同行與同行之間是明爭暗鬥,相互詆毀。你講他是傳銷,他說你是騙人的。人食五穀雜糧,生病乃自然現象。
  • 陰陽五行非玄學
    提起陰陽五行,總有人把它與風水跳大神掛鈎。最近國家編制教材將中醫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更是看到很多可以學習中藥但不能學習中醫理論的言論。中醫有完善的哲學科學體系,認識中醫首先要認識他的哲學基礎,倍受批判的陰陽五行更是哲學基礎的基礎。 陰陽五行是古代哲學思想,是中醫跟玄學等行業引用發展其理論,並不是中醫創造。陰陽即矛盾,五行即事物對立統一的關係。
  • 「陰陽與五行」的愛恨糾葛怎麼破?從經絡角度探析一二
    但發現如果沒有陰陽、五行作一個鋪墊,後面的問題展開不了。順帶說明一下:我寫的文章很多都是串連起來看的,所以,也有不少內容會有交集。之前的文章裡面有提到過,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在中醫的發展史上,起初是獨立的兩套學說,但後來合源統一了。如何去理解陰陽、五行之間的愛恨糾葛?那就需要大家對天文地理有所接觸,對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創立來源有所了解了。
  • 簡說陰陽和五行的關係
    現在一說到陰陽五行八卦,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感覺頭暈,太玄乎了。陰陽說起來要簡單點,可以說就是「一分為二」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的描述。而五行的那個「金木水火土」是什麼鬼?怎麼來的?各種說法都有,也非常炫。最奇葩的說法,就是講中國的遠古人類非常愚昧,所以把金木水火土作為構成宇宙的五種物質。這基本上就是望文生義的產物,不是古人愚昧,而是磚家磚頭太大,還砸偏方向了。五行的本質,就是陰陽運轉後的狀態。陰陽為傳統哲學中的最基本內容,內涵廣泛。基本表述,陽為外在、向上的,陰為內在、向下的。
  • 從《易經》陰陽說和中醫神魂論理解性別議題
    學中醫的朋友告訴我,中醫有一種說法:「男人是神,女人是魂,神要顯靈,魂要守舍。」如此說來,如果男女的角色互換,那顯然是「神魂顛倒」和「神不守舍」。所以有人可能會主張:千萬不要與學中醫的人討論性別解放,因為中醫源於《易經》,信奉陰陽之說,中藥也有主臣關係,陰陽錯位中醫理論便無法成立。
  •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中醫,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為守護我們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儘管,作為一門相對古老的傳統醫學,其理論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並開始走向世界。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陰陽是內容,五行是形式。陰陽互存互變,五行相生相剋,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陰陽五行」哲學觀對中國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醫學和武學等影響巨大。比如,雷電被解釋為「陰陽相激為電」;地震被認為是「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在中醫中,有「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心屬火」的五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