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

2021-01-10 文化養生談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

中醫,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為守護我們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儘管,作為一門相對古老的傳統醫學,其理論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並開始走向世界。

如果從《黃帝內經》算起,中醫已經傳承了2000餘年。那麼,它到底具有什麼特色,才能這麼多年曆久不衰呢?這就要說說中醫的代表理論了。

有人說,中醫理論的核心代表,就是陰陽五行,也有的認為臟腑經絡才是它的精華。確實,從基礎理論來看,中醫的學說思想,都從陰陽五行衍生而來,也離不開臟腑經絡學說的支撐。

但對我們現代人而言,無論是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似乎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現代科學的質疑。更何況,中醫的最終目的是保護健康,終極手段還是「治病」。對於這個目標來說,陰陽五行和臟腑經絡,都只是一面「盾牌」,讓我們依靠它來進行分析。真正對疾病發起攻擊的「矛」,還是其「治法」。

中醫的治法有哪些?從《黃帝內經》的病機十九條開始,歷代醫家總結出了很多的治病方法,以用於臨床辨證。歸納起來,無非如下八個字。如果真正掌握了這八個字的含義,也就對中醫的傳承有了一個大致的掌握了,它們就是: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1、 汗:所謂「汗」,也就是發汗。中醫通過這種方法,讓外邪從汗而出。也就是說,病從哪裡來,就從哪裡去。雖然,汗法主要適用於外感表證,比如張仲景在《傷寒論》裡創立的麻黃湯、桂枝湯等等,即是屬於這個範疇。但也有少部分寒性裡證,也是可以用這個方法的,這就需要好好把握了;

2、 吐:吐法是所有中醫用得最少的一種。「吐」這個字很好理解,當我們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時,會有噁心嘔吐的反應,現代科學認為這是一種保護反應。中醫也有類似的「吐」法,一般以痰涎蒙阻之類適用,如瓜蒂散之類;

3、 下:下法是一種用得很廣的中醫治法。大家別以為,所謂的「下」,就是瀉下,其實應該理解成「洩下」。當然,最形象的理解就是「拉肚子」,但不僅限於此。很多重鎮洩下之方,其實也應該歸納入「下法」;

4、 和:什麼是「和」,也就是調和。這個方法,也是最符合我們思維方式的一種。讓兩個對立的事物和平解決,以使機體達到一種不偏不倚的狀態。比如調和營衛的桂枝湯,和解少陽的小柴胡湯,都是有名的代表;

5、 溫:溫就是溫熱,顧名思義,它是根據「寒者溫之」而來。用一些溫補陽氣的藥食,補益機體的陽熱之氣,驅散寒氣或者寒邪。如四逆湯,桂附之類,都是著名的代表;

6、 清:清就是指清熱。根據內經「熱者寒之」所建立起來的治法。用性味寒涼的藥食,清除體內陽熱之邪。但需要注意,溫法可以溫補陽氣,也能溫散寒邪。但清法一般只用於清散熱邪,對於機體本身的陽氣偏盛,清法是有很多限制的;

7、 消:消,就是消解、化解。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健胃消食」,也就是通過健脾益胃的方法,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但是,「消法」不僅限於食積,比如淤血、痰飲之類的「積」,同樣也可以適用消法。

8、 補:這個方法應該不用我多說,也是我們現在養生說的最多的一個方法。補,就是補其不足,無論是陰陽氣血,在沒有外邪的情況下,都可以適用。著名的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都是屬於這個範疇。

總之,「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我認為,足可以成為中醫傳承2000年而不衰的核心理論。掌握了這八個字,手上也就擁有了對付疾病的「利器」。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陰陽與五行」的愛恨糾葛怎麼破?從經絡角度探析一二
    但發現如果沒有陰陽、五行作一個鋪墊,後面的問題展開不了。順帶說明一下:我寫的文章很多都是串連起來看的,所以,也有不少內容會有交集。之前的文章裡面有提到過,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在中醫的發展史上,起初是獨立的兩套學說,但後來合源統一了。如何去理解陰陽、五行之間的愛恨糾葛?那就需要大家對天文地理有所接觸,對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創立來源有所了解了。
  • 從《易經》陰陽說和中醫神魂論理解性別議題
    這還真有點像西方現象學家胡塞爾所講的「移情」行為,即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不是由單個人完成的,是在主體間獲得認識的,我們必須能夠體驗他人之體驗,體驗其他個體是人們進行認識的前提條件。人類正是通過這種理解,以及陰陽之間的對立融合共同完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和創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   其次,我們再來討論中醫裡的神魂理論。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淺談陰陽五行與臟腑
    我已正式開始《本草補拙課堂》的課程——《我所理解的中醫》系列,歡迎大家關注。——作者:半生閒這一節,我們講陰陽之氣與臟腑生成。由混沌所化的陰陽五行之氣隨著天時、地勢、人和的不同狀態而使氣的轉化出現不同,既所謂命各不同。天時可大致理解為受孕和出生時的天之陰陽五行之氣的盛衰多寡,地勢可大致理解為受孕和出生時所處地域的陰陽五行之氣的不同,是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氣候和飲食結構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人的基因和體質,甚至性格等。
  • 最全經絡、五行圖識,一起學中醫吧!
    《和美太極》中國太極微刊氣血氣血是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物質基礎:血;能量來源:氣;經絡:公路。經絡概念1.經脈,是系統中的主幹;絡脈,是小網絡,縱橫交錯,無處不至。2.經絡聯通周身表裡,運行氣血,濡養全身,把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連接成協調統一的整體。
  •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的關係探討
    由於後人在應用中,不斷根據需要,賦予天幹和地支符號不同的陰陽五行含義,所以幹支代表著不同的時空關係,以及不同層次的陰陽五行周期。幹支符號組成的六十甲子周期(10×6=12×5=60),可以記述年、月、日、時。中國農曆年號是60年周期;我們中醫針灸採用依時開穴的子午流注針法,必須使用60個時辰周期,靈龜八法使用60日周期;四柱算命還使用60個月周期。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使事物保持動態平衡,人體內環境中臟腑氣血津液在相互鬥爭與制約中保持動態平衡時則身體健康,中醫稱為陰平陽秘~人體內中臟腑氣血津液在相互鬥爭與制約中失去動態平衡時身體就會出現亞健康和疾病~陰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不但互根而且又不斷資生促進和助長,比如氣為陽,血為陰,血依靠氣運化的水合精而生成~
  • 改善脾胃需要補氣養血,氣血充足,運行通暢,經絡疏通,臟腑平衡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藥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方式,中醫治病養生講究五行與五臟:肺、肝、腎、心、脾,互相配合;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在實踐中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在中醫學中,有著豐富多彩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既來源於長期的實踐,又對醫療實踐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諸如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等,其中氣血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經絡、五行圖,溫故知新,我們一起學中醫
    五行經絡圖
  • 經絡、五行圖,我們一起學中醫
    點上面"脈脈養生"關注,健康知識不再只看朋友圈氣血氣血是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
  • 經絡、五行圖,我們一起學中醫!
    這樣您就可以免費閱讀更多的中醫知識了。完全是免費訂閱的,請放心關注!、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按摩:有捶、搓、揉、壓等各種按摩法刮痧板:可利用刮痧板刺激經絡,順經絡為補,逆經絡為瀉。注意事項1.刺激穴道要在呼氣時2.經絡按摩「前、後」請勿抽菸。
  • 經絡、五行圖,我們一起學中醫!!
    氣血是氣血是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
  • 中醫文化陰陽調和方法
  •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無需用現代科學解釋
    很多人愛問,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是不是科學?特別是現代網絡上,有很多中醫黑,不明陰陽五行之理,恨不得把所有的理論都強加以科學去解釋,解釋不了就覺得不靠譜,真的有些無知了。科學這個概念要比陰陽五行理論晚幾千年,對於在不同認知環境下生成的理論,其不能解釋的還很多,所以,沒有必要把陰陽五行理論往現代科學上靠,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他們本身就建立在不同的體系之中,體不同,而用相仿。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主要是為了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係,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並不代表化學中的元素,而是天地萬物劃分的五種不同類象。
  • 經絡重在疏通!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12條經絡,300多個穴位,怎麼記得住???這是很多剛剛接觸按摩推拿會問的問題。有沒有簡單的辦法記住這些經絡走向及穴位呢?今天,聖原君和大家學習12條經絡的快速記憶。1什麼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是運行氣血、調節陰陽的主幹,是粗大的,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相對來說是位於深層的。
  • 2014年中醫綜合考研大綱|中醫考研大綱 教育學_網易教育
    Ⅱ考查目標中醫綜合考試範圍為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理論聯繫實際;能夠運用中醫學的理、法、方、藥,對臨床常見病證進行辨證論治,有較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怎麼看人的衰老?
    七情太過,也就是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調,臟腑經絡的功能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促進衰老的來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具體闡述了由於陰精陽氣的虧損,人體會發生一系列衰老的變化。
  • 百年傳承,中醫抗癌典範—江蘇省國醫館·太乙堂中醫院
    而輔以中醫治療腫瘤,情況就有所不同,中西醫結合,對提高療效、減輕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質量、防止復發或轉移、延長生命和提高患者的治癒率,比單一的應用某一種療法的療效要好的多。中醫認為腫瘤是「全身為虛, 局部為實」的全身性疾病,從整體觀念出發,不只是局限在縮小腫塊、消滅腫瘤細胞本身,更是從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相協調的全身情況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