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啟蒙教育:中醫怎麼看人的衰老?

2021-01-13 網易


  首都國學,紮根北京,面向全國,期待您的投稿。

  「長生不老」是永恆的話題,但沒有人能做到。從生物學上講,衰老是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發的必然過程。它是複雜的自然現象,表現為結構的退行性變和機能的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

  大量事實證明,人類的衰老和遺傳有密切關係,因遺傳特點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樣。正如王充在《論衡·氣壽篇》中所說:「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先天責在父母」,先天稟賦強則身體壯盛,精力充沛,不易變老。反之,先天稟賦弱則身體憔悴,精神萎靡,衰老就提前或加速。

  

  七情太過,也就是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調,臟腑經絡的功能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促進衰老的來臨。我國民間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的諺語,就是這個道理。

  勞逸失度也容易引起衰老。《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以妄為常……故半百而衰也。」把妄作妄為當作正常的生活規律,只活到50歲就已顯得很衰老了。所謂妄作妄為,是指錯誤的生活方式,如勞傷過度、房勞過度、過於安逸等。自然環境和社會競爭的壓力都會對人產生影響。

  中醫學在對衰老的認識上,非常重視臟腑功能和精氣神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人的生長發育衰老與腎臟的關係極為密切。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女子七七」「丈夫八八」的論述,即是以腎氣的自然盛衰規律,來說明人體生長、發育、衰老的過程與先天稟賦的關係,從而提示衰老的關鍵在於腎氣的盛衰。腎屬水,主藏精,為元氣之本,一身陰陽生化之根。腎的盛衰影響著元氣的盛衰和生化功能的強弱,腎虛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生化功能弱,人的衰老就會加速到來。

  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若脾胃虛衰,飲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便會影響機體健康,從而加速衰老,甚至導致死亡。《內經》明確指出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而「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是衰老的開始表現。脾胃屬土,為一身氣機升降之中樞,脾胃健運,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交泰。若脾胃虛損,五臟之間升降失常,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變,從而影響健康長壽。

  心藏神,主血脈,《素問·靈蘭秘典論》稱其為「君主之官」。心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協調臟腑、運行血脈。心氣虛弱,會影響血脈的運行及神志功能,從而加速衰老,故中醫養生學尤其重視保護心臟,認為「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人的四肢、九竅和內臟的活動以及人的精神思維意識,都是以精氣為源泉和動力的。因此,儘管人體衰老的因素繁多,表現複雜,但都必然伴隨著精氣的病變,精氣虛則邪湊之,邪勢猖獗則精損之,如此惡性循環則病留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具體闡述了由於陰精陽氣的虧損,人體會發生一系列衰老的變化。

  (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首都國學.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紮根首都北京,

  2009年以來深耕細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雙創」發展

  1、傳承北京紅色基因與基層黨建系列課堂

  2、首善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系列講座

  3、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

  4、北京街道社區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講堂系列

  5、傳統禮儀、漢服文化、傳統節日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課堂

  6、老北京文化、北京老字號系列講座

  7、書香京城與國學經典誦讀系列

  8、北京老百姓國學文化節暨香山-尼山木鐸孔子國學教育論壇

  9、志願服務精神及志願者全流程培訓

  

  首都北京.果雪兒幼兒國學及中醫啟蒙健康教育

  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國學教育研究課題組

  1、推出國內第一套3到6歲幼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系列繪本

  2、推出3到6歲經典國學新蒙學繪本系列

  國醫養國娃,國學為國家

  幼兒國學玩起來

  幼兒中醫玩起來、萌起來

  堅定中醫自信、中國學前教育自信

  果雪兒致力於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學前教育「六化」(幼兒化、生活化、專業化、中國化、現代化、世界化)

  果雪兒致力於中小學生及幼兒園中醫藥文化普及傳播行動

  果雪兒-關愛幼師健康、365幼師幸福成長計劃倡議者、實施者;

  果雪兒-全民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現代家庭中醫科普教育發起者;

  果雪兒-中醫幼兒園公益聯盟組織者

  

  活動正在開展中——

  1、果雪兒2021年中醫藥文化地方課程、園本課程聯合開發的全網通知

  2、果雪兒2021年尋找10家公辦園(北京師範大學課題組中醫文化健康繪本課程實踐幼兒園)

  3、重磅推薦國內第一套3~6歲幼兒學前教育中醫啟蒙健康繪本

  4、面向北京市朝陽區小學幼兒園,2021年尋找10個國學、中醫好兒童

  5、面向北京市朝陽區,2021年尋找3家國學、中醫教育基地小學、幼兒園。

  

  點個「在看」,願您的所有遇見,皆是美好

  點個「在看」,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場終身修行

  點個「在看」,成長自我,是今生的使命和責任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角度對6種睡眠問題的調理
    4.睡不安穩:脾胃失和型 「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失調的人,吃下的晚飯不容易消化。治療原則需以和胃健脾安神為主:首先必須控制飲食,晚餐七成飽,飯菜宜清淡,少吃豆類、粗糧等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及辣椒、大蒜、冷飲等刺激腸胃的食物
  • 靈蘭中醫創始人蔡仲遜: 中醫傳承任重道遠, 吾輩還須當仁不讓 |...
    當時說了一些比較理想化的東西,現在回頭看那段訪談,有些觀點還是挺稚嫩的。  我接觸了很多中醫師,發現他們中很多人跟我一樣,曾經或者正在處於迷茫的狀態。第一件事是探索靈蘭書院的課程體系,充分應用網際網路的特點,結合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的優缺點,探討更為高效的教學方法,其中的範本,就是王居易經絡醫學課程。  第二件事,組建計算機技術團隊,我覺得中醫完全可以藉助新技術做深入研究。2009年我碰到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碩士王正山,他是北大中醫學社的創始人,畢業後在百度工作了幾年,曾獲「最佳百度人」稱號,後來從百度辭職轉學中醫,讀到博士後。
  • 同仁堂出事,中醫怎麼又「招黑」了?
    長期以來,「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理念不僅成就了同仁堂的百年聲譽,也體現了濟世為民的中醫精神。同仁堂出現的「蜂蜜門」,儘管和中醫藥沒有什麼關係,但隨著網絡輿情不斷發酵,越來越多的討論已經超出同仁堂本身的運營管理疏漏和生產質量問題,把矛頭指向中藥、中醫,甚至有聲質疑,「中醫的騙局又被戳穿了」「當同仁堂變成了坑人堂,中醫中藥還有多少是值得我們相信的?」
  • 《中醫英語進階課堂》第一講: 中醫基礎英語之陰陽五行
    《國醫之聲》中醫英語進階課堂第一講:中醫基礎英語之陰陽五行講者:楊樂老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Facebook帳戶:voice of chinese medicine我們是國內第一也是唯一一個開展中醫英語教育的社團和組織,我們的授課老師來自瑞典、中國、紐西蘭和美國等
  • 為什麼中醫總說「五臟六腑」,而不是「六髒六腑」?圖說中醫:【心...
    為什麼中醫常說心為君主之官,不受病,可是生活中卻有那多人得心臟病? 為什麼中醫總是說五臟六腑,而不是六髒六腑?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吧。 在古中醫裡,說到「心」這個字,通常是指我們的靈魂之心。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這樣的疑問:你老家的老中醫竟然會掐指看相算命?小朋友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肯定又以為狗中醫騙人的。事實上,有名的老中醫還真的會算命!比如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是個算命高手。
  • 2014年中醫綜合考研大綱|中醫考研大綱 教育學_網易教育
    Ⅱ考查目標中醫綜合考試範圍為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理論聯繫實際;能夠運用中醫學的理、法、方、藥,對臨床常見病證進行辨證論治,有較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
  • 《讀成語學中醫1》|學成語知中醫,長智慧更健康
    成語有故事,有世情,有歷史,有道義春秋,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 道以醫顯22:中醫太美之古中醫術數推導的陰陽、左右、東西
    左與右,在中醫裡,左為陽,右為陰。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陰陽的產生。無中生有,一生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中醫裡「無」其實也就相當於我們現代說的「炁」(也就簡化為現代的氣),在《古中醫的圓運動》裡有這樣的理論:把人體看作為物理的氣,肉身的組成是由於氣高速運動而形成的物體。而在中醫裡的陰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天八卦。
  • 鹹卦中醫解
    中醫與64卦,中有至理相通。詳解鹹卦,其中即內涵中醫之理。推之,64卦皆可用應於中醫之理。鹹卦,上兌下艮,上澤下山。鹹卦通於中醫之理,二者相通相貫。一、鹹者,大象至美。表面看《易經》「鹹」卦是在述說少男少女相感相應,實際上該卦是在借事喻理,闡明事物普遍的感應之道:天地萬物無所不包,乃至於人事之男女夫婦,社會種種之相互之間,上下左右,包羅萬象,都脫離不開感應之道。天地之間相感相應,天人之間有感有應,陰陽之間相互感應,物物之間有感有應,人人之間都有感應。
  • 老外看中醫,這條英文熱線能說明白
    在北京有一條中醫英語熱線電話。如果您有一位外籍朋友,想諮詢一些關於中醫的知識,撥通電話010-88001800,就有廣安門醫院的專家為來電者用英語來科普中醫知識。2012年,北京市開通了全國第一條官方中醫英文熱線電話,後併入北京市公共衛生熱線電話12320。
  • 潘毅講《周易與中醫》
    有段時間看中醫養生類書到了一個瓶頸,總覺得各個說法都可有可無,打不成一片。機緣巧合,見一個醫生朋友在讀《易經》,排八卦、看陰陽,很迷信的樣子。我第一反應是把手掌伸過去:「幫忙算算我哪一年能成功。」央視在介紹《周易》時說:「《黃帝內經》是元素論五行文化和陰陽文化結合的典範,解決了大易『醫病』的問題;思孟學派的《五行》是德性論五行文化與陰陽文化融匯的淵藪,解決了大易『醫人』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大易醫國、醫人、醫病。」中醫可謂是《易經》的嫡傳弟子,對中醫有點了解的人,讀《易經》會更敏銳。
  • 我究竟是哪種中醫體質?
    中醫體質中醫門診實錄「朱醫生,你倒是說說看我是什麼體質?是陽虛,還是陰虛?他們都說我是陰虛的體質,你說對不對?」一位阿姨在門診追問著我,她最近感冒了,舌苔白得厲害,還總是打嗝,頭暈眼花也比較嚴重。「她們說我陰虛得很厲害,要我多吃點阿膠,朱醫生你說可以嗎?」
  • 辨天辨人辨病證 五運六氣理論幫中醫找到魂
    中醫之魂在《黃帝內經》,而《黃帝內經》中處處是五運六氣。通過運氣學說來解讀中醫,可以更好地看到中醫理論的科學本原。『辨證論治』只是中醫看病的一個方面,中醫診病要『辨天,辨人,辨病證』。」  不是中醫不行,而是魂丟了  「辨天,辨人,辨病證」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對目前中醫主流的「辨證論治」思維方式的徹底突破。
  • 天醫中醫護理門診開診了
    一大早,浙人醫天台分院門診三樓第7診區的候診區早已門庭若市,中醫護理小組的成員們也早早地忙碌起來了…… 原來,是天醫又一個護理門診——中醫護理門診開診了。中西醫結合護理專科護士奚錦麗告訴我們,一些看似簡單的按摩加中藥外用中醫護理,卻很能解決一些問題。
  • 愛中醫的人最難忘的#一張照片告別2020#
    更加說明了中醫簡便的辨證論治理念和模式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張伯禮院士說:「此次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防治疫情的身份已經躍升,從參與者變成了主力軍!」而「清肺排毒湯」從疾病的初期改善症狀、中期減少肺滲出,控制病情進展,晚期保護臟器功能及恢復期康復,都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清肺排毒湯」應急項目組開展的一項臨床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上發表。
  • 中醫八卦的原理
    在人們的腦海裡,女人是陰氣旺盛的載體,而男人是陽氣旺盛的載體,這些都是根據中醫八卦學而來的,下面由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為您解答中醫八卦的原理。 易經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就是中國生命科學產生發展過程。太極是生命的初步認識,用先天八卦,生命學才有了完整的框架。這十四卦又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進深了一層。
  • 中醫治病主要靠運氣,「神醫」為啥這樣說?他是真懂中醫
    治病主要靠運氣,為啥連「神醫」都這樣說,難道自古以來,中醫真的都是靠運氣,憑靠瞎矇嗎?一,中醫預測瘟疫的發生,是靠瞎矇嗎?相信大家都看過中醫預測疫情的視頻,可是人們只把它當作一則奇聞,忽視了其中的科學道理。視頻中,王永炎院士說:「冬至前後,延續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發生。」這不是什麼神秘的預言 而是對自然之象,即古人所說的「天象」,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之後,得出的結論。
  • 長沙市中醫醫院在省級中醫護理「三基」知識競賽中獲團體三等獎
    星沙時報訊(記者 陳盼) 近日,由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醫政醫管處、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護理專業委員會、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承辦的「全省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護理『三基』知識競賽」在長沙隆重舉行。
  • 中醫針灸師證全國報名系統
    中醫針灸具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幾乎是伴隨著新石器人類文明在石頭工具打磨及火的運用而產生,開始用砭石和火溫煦治療疾病。三千年的沉澱至今,中醫針灸的技術和理論不斷進步、積累,但最核心理論的依然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所記載。有句俗語:「中醫越來越吃香」,其實說明中醫是一門越沉澱越綻放光彩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