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頓海鮮,餐餐飲料!男子皮膚長「石頭」
近日,寧波40歲的張先生因膝蓋破口流出石灰樣的水,前往寧波市李惠利醫院就診。接診醫生當場從傷口中拔出了3顆痛風石。原來,張先生是多年的痛風患者,由於一直沒有接受正規治療,張先生膝蓋皮膚最終被痛風石「頂」破感染。
張先生透露,自己常年出差應酬,基本上保持頓頓海鮮、餐餐飲料,而且有把飲料當水喝的習慣。
痛風石是什麼?為什麼會從張先生的膝蓋「破」出?來聽聽接診醫生怎麼說。
痛風與痛風石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疾病,是高濃度的尿酸析出,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軟骨、腎臟等部位,導致組織的異物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
痛風石又稱痛風結節,是穀氨酸鈉尿酸鹽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結晶。痛風石可見於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石形成的重要因素。這些痛風石可造成痛性的、覆蓋皮膚的結節,常見於關節軟骨、滑囊、耳輪、腱鞘、關節周圍組織、皮下組織和腎臟間質等處,引起相應的症狀。
那麼,張先生的膝蓋為什麼會長出痛風石呢?專家推斷,這可能與張先生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尿酸是嘌呤在人體代謝的終產物,人體內的嘌呤80%來自於體內的核酸氧化分解,另外20%來自飲食攝入。一般情況下,尿酸隨著尿液排出;但當頻繁、大量地攝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以致超出人體的正常代謝水平,會使血清尿酸濃度升高,增加患痛風的風險。
那麼,像張先生這樣的痛風患者,想要緩解痛風的影響,在日常飲食應該注意什麼呢?
如何緩解痛風的影響
1.減少外源性嘌呤攝入
合理飲食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減少外源性嘌呤的攝入很重要。動物內臟、紅肉、海鮮、含較多果糖蔗糖的食品、酒精飲料(特別是啤酒和白酒)等都是痛風患者應該限制食用的。
2.多吃新鮮水果、多喝水
痛風患者應該保證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儘量增加全穀物食物的攝入。蛋白質方面可以選擇蛋類、低脂奶製品以及家禽;痛風患者還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每天至少保持2000mL。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痛風患者應該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要定時定量或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或一頓中進食大量的肉類,減少刺激性調味料的使用。
4.體重管理和保持運動
有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會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高;同時,超標的體重也會增加關節的壓力,尤其是膝蓋、臀部等關節。因此,痛風患者管理好自己的體重對緩解和降低痛風的發作十分重要,建議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可以選擇散步、遊泳等低衝擊性的運動方式。
總結來說,痛風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來降尿酸,同時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多運動、控制體重,在藥師的指導下服用降尿酸藥物,這樣才有機會戰勝高尿酸。
(來源:深圳食事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