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與珠寶設計間的牛頓第三定律

2021-01-10 中國翡翠雜誌

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加力的同時,也會受到相應的反作用力。而這個定律用在實際生活中,似乎也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環境對人產生影響的同時,人的活動也在漸漸反映和影響著身邊的環境。

譬如久居一地,其山光水色、人情風貌、歷史文化、風物產出,無一不在潛移默化地構築著我們的骨血,塑造著我們的個性,影響著我們的抉擇。同時,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此地也逐漸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人文特色。而對於從事創造性工作的珠寶設計師來說,選擇一處稱心如意的久居之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做好創作的重要條件。

《北方的枝幹》

潛滋暗長的「受力」過程

蘇州,古稱吳、姑蘇或平江府,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雲集的鐘靈毓秀之地,是我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2019年,是珠寶設計師李世龍來到蘇州的第13個年頭。自2006年考入蘇州工藝美術學院起,他便和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裡學習、工作、立業、成家,並於2013年,創立了餘味首飾設計工作室。在他的生活和珠寶設計事業中,蘇州這座城市帶來的影響力誠然有跡可循。

《花開》胸針

很多人認為蘇州是個節奏「不緊不慢」的城市,對李世龍來說也不例外。在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天上班都會途經老城的街巷和一條小河。沿著河邊走,能看到很多臨水而居的「枕水人家」。水邊有老太太在洗菜、做飯、洗衣、晾衣,從容不迫而富有生活氣息,令匆匆忙忙趕去上班的焦灼心情也變得熨帖起來。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細節,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慢慢融進心裡,讓人覺得自己今後的生活方式也就應該這樣從容、緩慢。李世龍說:「在這種情況下,你才能夠真正去感受到生活。」

有感而發,他設計了一套以蝸牛為主要形象的作品,取名為《慢吞吞》,希望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發出來自珠寶設計師的「慢生活」的聲音——蝸牛也許爬得慢,但是堅持不懈地慢慢爬,也總會到達目的地。一生太短,不夠看盡世間風景;但一生又很長,沿途錯過的美好多得來不及細數。何妨放慢腳步,去細細體味一番?

《幽蘭》胸針

這誠然是個追求高速、高效、高流量的時代,但李世龍卻一直在這偌大城市中尋覓著一個個平靜、舒適的角落,能讓自己沉下來,去觀察平日裡不易覺察的細節,因為對於珠寶設計行業來說,一味求「快」是做不出好作品的。

幸而生活在蘇州這樣一座城市,除了物阜民豐、水色秀麗之外,還有數百座風格各異的大小園林可以賞玩。亭臺樓閣、遊廊花窗、草木奇石、遊魚棲鳥,遊走於其間,不僅能使心情開闊疏朗,更能從中提取出無盡的創作元素。

李世龍愛逛園林,最愛去的是藝圃。不同於拙政園、獅子林等著名園林的人聲鼎沸,藝圃更加安靜,獨有一種小巧、自在的別致風韻。在這裡,可以賞花窗、觀奇石,更可以喝茶、聊天、嗑瓜子,享受美麗的園林景致和愜意生活。也正是在園林的啟發下,李世龍以太湖石為主題創作出了作品《蛇影》。

《蛇影》

材質:和田碧玉、18K金、鑽石

碧玉手工雕刻成太湖石的形狀,工藝細緻,拋光到每個石孔,蛇的身軀穿梭其中,與石頭融為一體。李世龍認為,蛇的身姿最能體現出女性身上的柔美感,而石頭卻給人以粗糙、硬朗的感覺。二者結合、相互融合,則代表著陰陽結合,富有矛盾感和衝突感,但是在造型上又達到了和諧一致。材質上,玉和金的融合也恰到好處,起到相輔相成之效果。作品整體玉質溫潤,造型完整大氣,一氣呵成。完成後,他為這件鐘愛的作品寫下了這樣一行字:「太湖石下,月影珊珊,靈蛇潛入,吸風飲露」。渾然一派月夜庭院的清幽氣象。

在李世龍的設計中,取材於園林的作品還有很多,例如借鑑花窗圖樣創作的作品《南窗》等。李世龍說,蘇州對自己的影響,發生在很細小的地方,潛滋暗長,甚至有時候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但這種影響力又切切實實地存在著,以至於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南窗》

材質:翡翠、18K金、鑽石

不期而至的「施力」行為

對李世龍來說,創作風格的形成完全是一個「不期而至」的過程。

十年前做設計的時候,朋友對他說:「你要定一個主題、風格和方向,作為以後首飾設計的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固定你的客戶群。」當時的李世龍聽後一度感到迷茫,自己喜歡的風格和應該著力的方向仿佛還是個謎,不可捉摸。

十年後的今天,他漸漸解開了這個謎團:「我覺得風格是我在學習和歷練的過程中自然而形成的一個東西。」現階段,李世龍的珠寶設計作品的個人風格主要傾向於對自然事物進行輕鬆、趣味的解讀和表達,而在表達形式上,則更強調時代感和古典元素的結合。換言之,經過多年摸索,他已經開始用自己的視角和方式,對所處環境進行解構和重建。例如他創作的一系列蜻蜓作品。

《扶搖》胸針

最初選擇蜻蜓作為創作主題,是源於對「文人氣質」的理解與崇敬:蘇州歷來是人才輩出的江南名城。誕生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範仲淹,明代著名書畫才子唐寅、文徵明、祝允明,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等赫赫有名的人物。而這些文人大家的氣質、風骨,在蘇州的建築遺存、石碑殘卷間,綿延不絕地靜靜地展現和流傳著。洞悉到這一點的李世龍認為,借輕靈、纖細、捕食蚊蟲的蜻蜓表現文人氣質,是非常恰切的。相傳舊時的官員也常佩戴翡翠蜻蜓,寓意「為官清廉、為民除害、青雲直上」

《蜻蜓》系列作品

但是在李世龍的作品中,並沒有大面積使用傳統翡翠雕刻手法,而是藉助鑲嵌和帶有幾何感的線條來表現蜻蜓的形象。例如將蜻蜓的尾部或翅膀等部分做適當的扭曲化、抽象化的處理,使其線條簡潔,但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和留給觀者的想像空間則更加豐富。他說,自己不太喜歡非常寫實和具象的東西,反而更多地希望進行一些傳統元素和現代表達的碰撞。

在這小小的衝突之間,趣味性和回味感得到了實現。而《蜻蜓》系列作品的意涵,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延伸——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文人的氣質和風骨,更是蘇州這座城市的內在特質。

在力的平衡中,品城市「餘味」

「蘇州它不僅僅是大家所認為的一個千年古城,或是一個只有古橋、古塔的很老氣橫秋的城市」,李世龍說道。

誠然,蘇州的內在特質,不是「悠閒、緩慢的生活狀態」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可以概括的,它同時也是一個經濟水平發達的現代化大都市。在老城區的另一邊,是一個高樓林立、工業健全、高速發展的蘇州。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1月公布的數據,2018年,蘇州以18,597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躋身全國城市GDP經濟總量第7位。而排在它之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和天津。從經濟體量上來看,蘇州是一個發展潛力幾乎比肩超一線城市的非省會、非直轄市城市。

《知了》胸針

可以說選擇在這裡開展珠寶設計工作,既能夠享有良好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又可以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如果說人生的抉擇是註定顧此失彼的天平,一端是生活、一端是事業,那麼選擇蘇州,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求得相對的平衡與穩定。

同時,這種悠久傳統與現代化密切連接、齊頭並進的城市氛圍,也給李世龍的珠寶作品增添了許多耐人尋味的風韻,創造出「傳統題材、全新表達」的獨特風格。

《甲蟲》

而說到「耐人尋味的風韻」,這也是李世龍在創作中追求的目標與方向。無怪乎他會給自己的珠寶首飾設計工作室取名為「餘味」,意在「恬適有餘,餘味無窮」。而所謂「餘味」,通常就是由反差、衝突、朦朧或欲言又止造就出的藝術張力。李世龍說,在眾多珠寶材料中,他更偏愛翡翠,因為它的碧綠充滿變化,使人難以一眼看透,回想起來還覺得可以細細品咂,可謂「餘味無窮」。

《盔甲一生》胸針

餘味無窮,大概也是他喜歡蘇州的原因吧:「對我來講,蘇州好像是一個姑娘一樣,她可以很溫婉,可以很柔美,可以很浪漫,但是她又可以很活力四射,很有都市的感覺。」

在十三年的相互陪伴中,李世龍成長為愈發成熟的珠寶首飾設計師,蘇州這位「姑娘」也日益展現出更加動人的面貌。下一個十三,李世龍和他的餘味工作室,同蘇州的緣分還將繼續,又會帶來怎樣的「力與反作用力」的效果呢?行文至此,也許我們該說一句:餘味無窮,未完待續。

李世龍

獨立首飾設計師,畢業於蘇州工藝美院。2013年創立個人首飾品牌,之前服務於周大福近六年,主要職責是接受國內華東區域的企業及個人定製。在從事七年的珠寶設計工作後,轉型成立個人首飾工作室。擅長從身邊平凡而常見的事物中汲取靈感,用自己的小趣味方式表達,讓人們從設計中尋找共鳴。

相關焦點

  • 2019教師招聘物理學科《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三定律》。課程標準指出,新時期物理學科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將本著這一核心理念,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 解碼教材之0030|牛頓第三定律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最後,通過對物體受力的初步分析,體會牛頓第三定律的價值與意義。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對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有了定性了解,知道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是成對出現的,也知道二力平衡的知識。在高中階段,需要深化學生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認識,學生需要經歷定量探究過程,獲取實驗數據,基於證據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的特點,並進一步認識到牛頓第三定律在整個牛頓力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 「複習整理」牛頓第三定律
    1.對牛頓第三定律理解應注意:(1)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上(2)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
  • 解碼教材之0032|對牛頓第三定律一課教學的三點想法
    牛頓第三定律是高中教材中核心內容也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想說三點想法,供大家教學時參考。 第一、教材文本位置變化的說明。新版與舊版(上一版)教材相比,牛頓第三定律的章節位置不同,舊版教材是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之後在學習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然後才是第三定律的內容。
  •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牛頓還有第一和第二定律!
    02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牛頓還有第一和第二定律。03網課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地遲到,真是太方便了!04「今天天氣好熱,就要中薯了。」小明走進麥當勞時說道。05無神論店員對顧客視而不見。06「多新鮮吶!」捧哏演員轉行賣菜。
  • 高三物理教案:《牛頓第二定律教案》教學設計
    第二講、牛頓第二定律  主備教師:楊維君  一、【內容與解析】  1.內容:牛頓第二定律。學生已經學過力和加速度,本節課的內容牛頓第二定律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教學的重點是會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注意解題的要領,明確研究對象,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然後進行正交分解。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2020年5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針對物理學科負面清單「典型問題」中,明確指出「牛頓第三定律」和「非同一直線上力的平衡」屬於超標超前內容(下圖劃線部分),言外之意是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相互作用力總是相等的結論學生不用知道?
  •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設計。一、說教材(過渡句)合理的把握好教材,才能清晰完整的上好一堂課。接下來,我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牛頓第一定律》選擇滬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第1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運動學和力學。
  • 違背牛頓第三定律,外媒:中國已掌握該技術
    ,牛頓作為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其提出的牛頓三大定律被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人類目前所有的科技都離不開這些定律,但曾經有一個英國人發明了一個引擎,這個引擎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論,因為它嚴重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可它依然能夠正常工作,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梳理
    一、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意義: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定義了慣性,即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
  • 牛頓第二定律最新進展
    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該定律的主要思想在伽利略對拋體和斜面運動的分析中已有體現,牛頓將其總結為定律。關於牛頓第二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⑴牛頓第二定律中所說的運動,是運動量,後來叫動量,即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牛頓關於運動量的該表與動力城正比的說法是不夠確切的。確切的表述應為動量的變化率與力成正比,正是經歐拉改進後的表述。
  • 一個傳統文化工作者眼中的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牛頓運動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獨立,且內在邏輯符合自洽一致性。
  • 牛頓第一二三定律公式內容是什麼,高中物理必考
    很多高中學生對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公式內容是什麼都不太清楚,當然這是高考物理必考內容,而且每年考試佔的比重都非常大。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它又被稱作為慣性定律。
  • 是否存在與牛頓三大定律一致的相對論?
    比布萊恩(一位軟體工程師)在果殼上這樣回答:在相對論中,有一些與牛頓第一、第三定律類似的表述。但是在相對論中基本上不會使用力這個概念,所以牛頓第二定律與相對論沒有一致之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一致」並不是完全的等同,因為相對論並沒有與牛頓定律類似的一個公理框架。
  • 自行車裡的牛頓三大定律
    直到17世紀牛頓提出了運動的基本規律後我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牛頓認為物體有保持原運動狀態的特性,所以當自行車停下來以後,它能保持停止,而當它開始前進後,也能保持前行。當物體在運動,它趨向於保持運動,當物體靜止時它趨向保持靜止。這被稱為牛頓第一定律。物理學家們稱它為慣性定律,這是一種很好的叫法。那些移動的物體不會自動地加速、減速或者轉向,正是這種慣性,使你能夠克服阻力,讓你的自行車動起來。
  • 深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對理解物質運動至關重要
    導讀:如何加深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此文可以幫助你。在這裡再補充一下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1)提出了力概念的科學的定性定義。牛頓在表述他的第一定律前的定義中明確提出:力是對物體的作用,使物體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牛頓第二定律及應用
    一、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二、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1.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說明力的瞬時效應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加速度和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是同生、同滅、同時變化,所以它適合解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力和加速度的關係問題。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合=ma中,等號不僅表示左右兩邊數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
  • 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引擎——原理介紹
    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大概是由於宇宙中遙遠物質的作用。問題是,它怎麼知道在你推它的同時它也在推你?傳統的推進依靠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回答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我們通過過去的光錐看到所有「遙遠的物質」,這意味著我們正在與比現在更早存在的物質進行交互,在此模型中,過去光錐中所有物質產生的場的作用是局部慣性效應的原因。不過,這種解釋存在一些問題。
  • 牛頓第一定律及應用
    一、牛頓第一定律物體的慣性和物體能量一樣神秘②.意義:a.指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b.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3.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慣性與慣性定律是兩為事,不能混淆。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知識點總結
    牛頓第二定律是力學中的核心規律,後續的動能定理、向心力公式等都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也是解決力學問題的一個途徑。務必要理解牛頓第二定律,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基本應用。一、知識與技能要求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學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關係;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4.會用 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