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睡詩詞精讀|李家榮《金陵懷古》詞特輯5首
讀睡詩詞精讀|李家榮《金陵懷古》詞特輯5首 2020-11-24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是這個意思,多少人誤解「色」的含義
非凡先來解釋一下經題的含義:般若,乃梵語音譯,讀作「波惹」,是智慧的意思。之所以音譯為般若,而不意譯為智慧,是因為佛法所言的般若是究竟圓滿的無上智慧,是法身自性流露出的清淨智慧,是可以離苦得樂的解脫智慧。而世間所說的智慧指的是世智辯聰,也就是所謂的聰明,是不圓滿、不清淨的。為了區別二者的不同,也為了表示對佛法的尊重,而將其音譯為般若,這就叫「翻字不翻音」。
-
什麼才是「空」?多少修佛的人,都領悟錯了,獨劉慈欣說得很對!
誰能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淨,那麼看人不是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不會放在心上。這種空,很多人在家裡也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樣自己就不用煩惱,這樣看來好像很多人是因為心裡煩惱事填得太滿了,所以想要變空。但活在現實中,多少都要與人來往,能做到真正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的人,真的很少。更何況這就是真正的空嗎?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精華品讀《心經》智慧
《心經》全文260字,但卻是字字珠璣,是一部幾乎家家念誦,眾人皆知的佛經,可以說是佛家「風行天下」的一部經文。雖然言簡意賅,但意義卻廣博而深遠。本文,精選經文四章四句,供大家品讀。2、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世間所存在的一切物質本來就是與空不是一樣的,作為存在於身上的受、想、行、識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物質形式沒有什麼不同。那麼,物質的本體就是空,空的現象是物質。人的受、想、行、識是這種「色」與「空」的統一。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二乘人的智慧是觀一切法空,他認為一切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些依他起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完全沒有價值,只有空性才是真正的歸依處,就是什麼是修學的最圓滿的境界?就是安住在畢竟空的境界就是最大的歸依處了。當然這樣也好,解脫了三界的生死,這也是深妙禪。但是大乘的禪法呢,它觀一切法空,它還要生起妙用。
-
微信籤名檔,不妨用這些佛句,氣質炸裂!
2020年,你的微信籤名檔,不妨用這些佛句,氣質炸裂。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指世事浮雲,只有明心見性的人,能看透它的本質。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心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指空是色的本質,色是空的妙有。而心經的內涵,就是真空妙有。
-
一體不二即色即空,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色(相)和空(性)也是這樣,沒有性是不能顯現萬物的,沒有一切相又如何見到無相的性?性的本體即空,色的本體又何異於空呢?色和空是了無分別的,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即色即空。一法破,法法皆破,以此類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五蘊法如是,其它一切諸法莫不如是。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
-
孫悟空的「空」字,有何玄機?
而叫「空」字大師有很多,如「了空」,「淨空」,等。為什麼佛門喜歡用「空」字取名呢?「空」字有何玄機呢?正如原著所說「打破頑空須悟空」。明李贄《觀音問·答自信》:若無山河大地,則清浄本原為頑空無用之物,為繼滅空不能生化之物,非萬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錢乎?通俗地講,矇昧無知即為頑空,因為他並不是看破了紅塵世界,而是因為無知才無欲無求,看似灑脫其實無知。
-
倉央嘉措《問佛》,太美了!(附《問佛》全文)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 我問佛: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我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我問佛: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我問佛: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我問佛:你多大 ? 佛曰: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
法華經:初聽佛說自己當作佛時,舍利弗還以為是魔的惱亂(22)
不過,這個苦惱在聽聞佛說根本沒有聲聞法和菩薩法的區別,一切都是隨宜所說的一乘成佛法門時,就消滅了。接著在偈言中,他繼續分享自己的另一個心路。比如,他最初聽到佛說自己當作佛時,心中是有大驚疑的,甚至懷疑是不是魔王變化作佛的形象來惱亂他的。關於這個驚疑,尊者是如何想通的呢?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
-
佛家的「空」是什麼意思?
幻生所謂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就是佛家的偶像----諸天佛祖,也都是暫時的,不會永久的存在,為什麼呢?「菩薩無相布施」,「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等等,說的都是教人不要執著於相而求法,應該透過相而看到背後的真一之像。後十六品佛祖則為大眾開示法空的智慧: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告訴你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佛法楞嚴|色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色陰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下面的文中說到「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就好比一個金塊能夠變成種種的金器,而所有的金器都不離開一個金塊,就是一真一切真,五蘊都是真,一如一切如,五陰都是如,也就是全相皆性,所以才說「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二、別釋—色陰阿難!譬如有人,用沒有生病的清淨眼,去看晴朗的天空,自然晴空萬裡,渺無一物。
-
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解讀)
這時醒勝王對佛說:「世尊,為何有情眾生先前所造諸業,造完後早就消失了,而在臨命終時卻又顯現在眼前?為何一切法的體性都是空無,所造的業報而不會散失呢?但願世尊,為哀愍我的緣故為我分別解說。」注釋:摩羯陀國:古印度國名。薄伽梵、世尊、佛:佛的十種名號中的三個。禮世尊足、右繞三匝:這是禮佛的禮節。業:造作的意思,指身、口、意三業。
-
佛說人生二十難(精闢)
佛說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第一難;隨業受生輪迴轉,困頓橫逆迢迢難;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佛說人有二十難,富貴學道第二難;凡夫易被名利牽,貢高只因權勢顯;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謙和好禮心有愛,富貴學道也不難。
-
佛說因果之(臨終往生)
佛以無上正覺妙智,觀一切眾生,知其根性大小不等。如來慈悲,以無垢方便智,說種種方便譬喻法。為大乘人說『般若六度萬行』。為中乘人說『十二因緣』。為小乘人說『四聖諦』。為一闡提說『五戒十善』。為凡夫說『苦、空、無常』。皆對應眾生煩惱病根,平等施以良藥。實乃慈悲到極處。而淨土宗乃開宗祖師得佛印心成道後,特開淨土法門,廣度有情。以其殊勝方便智說殊勝方便法(即持名念佛法門)。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何處?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心經》云:「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說:「色」並不是與空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東西,「空」也並不是與色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情況。「色」與「空」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色」指事物本身,「空」指事物的性質,即真相。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熱不息。三界之內是不安定的,生老病死諸苦充滿其中,當發願精進,脫離苦海,不住輪迴。佛教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一切明相都是虛幻不實的,就連我們的身體也是假的,所以佛說要「借假修真」,不著相,更不要執著自己這個色身。人因為有執著,所以生苦惱,因為看不破生死,所以產生痛苦的念頭。佛教裡有句話我非常喜歡,說你怎麼看待死亡?答曰:去去就來。
-
三大精讀法幫助孩子寫作文
2、常用的讀書方法有兩種:略讀和精讀。何為略讀,以追求好看的故事為目標,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細嚼慢咽的讀書方式,我們都可稱為略讀。略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略讀的好處是讓我們再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讀的缺點也很明顯,只是囫圇吞棗的讀書,只是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把書當做消遣和娛樂,汲取的營養有限。
-
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麼地獄會空嗎?
《地藏經》裡不是說到地藏菩薩化身成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的時期就清空過地獄,是不是已成佛了?可是地獄鬼道何其多,璇出又璇入,地藏菩薩又乘願再來度脫一切眾生?其實地藏菩薩在久遠的過去早就證得佛智了,是十地菩薩,等同於佛,因菩薩本願故,所以誓不登佛位,不是乘願再來,像文殊菩薩在久遠劫以前早就成佛了,已登佛位,那才叫乘願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