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於每對父母來說都是天使,看到他們眨巴眨巴著大眼睛的時候,更是想把他們抱在懷裡。想必有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嬰兒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哭鬧,每次哭鬧的時候會張開雙臂似乎在求抱抱,所以父母就以為這是孩子在撒嬌求抱抱,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同事就是一個新手媽媽,在得知懷孕的時候就非常的期待,給孩子準備了許多可愛的小衣服小鞋子,孩子出生之後更是恨不得時時刻刻抱著寶寶。有一天,同事和我們說,她的孩子特別的喜歡撒嬌,每次她把孩子放在嬰兒床裡,自己去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大聲哭鬧,聽到聲音之後的同事急忙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孩子就會瞬間安靜下來。
01嬰兒哭鬧求抱抱其實是原始本能
事實上,根據科學研究,嬰兒在哭鬧的時候,媽媽抱著孩子不斷走動的過程當中,孩子就會慢慢的停止哭鬧,這也是科學家在實驗當中得出的結果。在這一個實驗的基礎上,科學家還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新生兒的抓握能力是非常強的,並且這樣的抓握力足夠支撐孩子自身的身體重點。
這個結果和生活實際也是可以聯繫起來的,比如有一些父母會發現自己在背著孩子的時候,孩子趴在父母的背上都會用雙手緊緊的抓住父母,這個舉動也是一種原始本能的體現,是孩子抓握能力的體現,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時候,父母應該感到高興,這說明孩子正在健康的成長。
由此可見,孩子從出生之後就會掌握一些原始本能,孩子為了避免摔倒而體現的抓握力,以及在哭鬧的時候求抱抱的能力,都是本能的體現,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不要覺得是孩子在撒嬌,是心機,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和保護。
02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
根據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他將兒童的成長過程分為了八個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兒童期、學齡初期、學齡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和成熟期,每一個階段因為心理發展的程度不同,具備的特點也都是不一樣的。而處於嬰兒階段的孩子,有著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的特點。
在這個時候,父母的聲音懷抱都相當於是對孩子的信任引導,孩子哭鬧實際上也是在向父母發射尋求信任的信號,如果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沒有及時的去抱抱孩子的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容易讓他們的性格出現自卑沒有安全感的缺陷。
因此,要想讓孩子在健康、充滿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的話,父母也需要遵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孩子不同的幫助,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才能更好的建立雙方的親子依戀關係。
03給予孩子安全感應該遵循孩子發展特點分階段進行
1.6個月以前——多給孩子陪伴
在孩子剛出生的三個月之前,並沒有形成對於父母的依戀關係,所以會發現這個時候任何人照顧寶寶,他們都不會產生任何的不滿情緒,但是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孩子能夠區分什麼是熟悉什麼是陌生的時候,就會害怕長期的待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會開始尋求父母的保護。
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要多花些時間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對於孩子表達出來的行為信號也要足夠的重視,而不是視而不見,不要著急回到工作崗位上,而是應該多分一些時間去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2.6個月之後——給孩子獨立探索的空間
六個月實際上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個分界線,在六個月之後的孩子,會漸漸的理解分離的含義,能夠接受短暫的和父母的分離,所以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關鍵期,進入到這個階段,父母就不要時時刻刻黏在孩子的身邊,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機會,讓他們獨立的探索,讓他們在獨處中培養安全感。
3. 管理好自身的情緒
父母的言行舉止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即便孩子的年紀還很小,他們也是能夠感受到父母情緒上的細微變化。要想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自身必須要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夠將這一份安全感傳達給孩子。
嬰兒的哭鬧行為並不是心機,撒嬌求抱抱,而是來自於原始的行為本能,父母應該要重視孩子的本能,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