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但廣東已處常態化防控階段,全省都是低風險地區,工作生活日漸恢復。很多人有疑問:
歷經半年停歇後,
勢必人多聚集的習俗活動,
尤其是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
能辦了嗎?
主人家、來賓要注意什麼呢?
別急,指引來了!
日前,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印發《廣東省農村(社區)婚喪嫁娶等習俗活動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看一看,就心中有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婚禮、喪禮能辦了嗎?
要看所在地區疫情風險是高、中還是低
指引明確,積極倡導「重登記、強責任、崇節儉」的婚俗新風,推行喪事簡辦和綠色文明追思。各地在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速辦的前提下,對婚喪嫁娶等習俗活動進行分區分級分類管理。具體是:
高風險地區:禁止舉辦各種形式的婚喪嫁娶人群聚集性活動;
中風險地區:限制婚喪嫁娶參加人數,儘可能採用分餐等方式增加人群距離;
中、低風險地區:要做好參與人員測量體溫、人員健康掃碼或登記、場所消毒通風等疫情防控措施。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疫情高風險地區,婚禮、喪禮是可以舉辦的。不過指引也明確,「誰舉辦、誰負責」,村委會、居委會則肩負舉辦者強化防控責任、做好各項防控措施的督促責任。
主人家要負責什麼?
控制150人以內,拒絕發燒乾咳者參加
主人家,即習俗活動舉辦者,要擔起疫情防控責任。
首先,要控制參加的人員規模和密度,婚喪嫁娶活動參加人員原則上控制在150人以內,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儘量避免握手、擁抱等密切接觸行為。
其次,負責安排專人,對活動參加人員進行健康信息登記和體溫監測,掌握前14天相關人員的旅居史和健康狀況,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來粵人員須向社區報告,按最新防控要求進行健康管理。特別是出現發熱(≥37.3℃)、乾咳等症狀的人員,嚴禁參加活動。
第三,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根據參加活動人員和活動場所實際情況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臨時醫學觀察點用於初測體溫≥37.3℃人員的體溫複測和待送人員停留。觀察點要設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需配備1-2名工作人員,負責體溫監測和發熱人員的管理,並配備水銀溫度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消毒紙巾、醫用乳膠手套、速幹手消毒劑、84消毒劑等物品。
賓客要注意什麼?
人多時戴口罩,保持就餐距離
出現發熱(≥37.3℃)、乾咳等症狀的,就不要參加習俗活動了。
參加主人家自發舉辦、有一定規模人群參加的婚禮、喪禮等,除了要配合測溫、健康信息登記外,來賓要記得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還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包括按照《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科學佩戴口罩,如果現場人員密集、通風不良,需佩戴口罩,參加活動期間做好個人防護,加強手衛生,注意咳嗽禮儀,儘量避免握手、擁抱等密切接觸行為。
如果活動有用餐,用餐者保持一定距離。場地安排也要通過採取減少桌椅擺放、間隔1米、錯位用餐等措施,適當加大就餐者之間的距離。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汙染。
食品衛生要注意
避免生肉水產品交叉感染
婚喪嫁娶等習俗活動的食品加工製作要符合要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規定,生熟食品分開加工和存放,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汙染。
要在安全合規的場所加工食品,定時進行衛生清理,並保證避免消毒液、酒精等直接接觸餐具、食材和菜品。
加強肉、海鮮類等冷凍食品儲藏安全,食品原材料堅持覆蓋保鮮膜或加蓋再進行儲存,防止交叉汙染。
有意外情況怎麼辦?
四大應急處置要知道
(一)疑似症狀人員處置。如發現人員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症狀時,應立即引導病例到空曠區域,避免繼續接觸他人,在臨時醫學觀察點執行隔離觀察,做好防護並送當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排查。
(二)病例處置。核酸篩查陽性病例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應立即轉送當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排查,要積極配合當地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儘快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依法依規、精準管控,科學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位,果斷採取限制性防控措施。
(三)終末消毒。相關場所在當地疾控中心指導下,進行終末消毒,並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
(四)其他處置措施。密切接觸者和場所管控按照最新防控方案和我省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做好防控措施。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