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中臘月二十八這天要進行發麵、打年糕、貼窗花等活動,為迎接新年做準備,同時貼窗花也能顯示出新年的喜慶氣息,表達了大家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有些人說今年臘月三十是立春,臘月二十九是「絕日」,所以這兩天都不適合貼春聯,最適合的就是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從臘八開始到過年的日子都可以稱之為「漢族春節傳統習俗」,尤其是除夕以前家家戶戶都要為過春節做準備,下面就來具體看看臘月二十八這天需要做些什麼吧。
1、發麵
因為正月初一到初五傳統是不能動火的,因此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的食物,發麵不容易壞,正月裡人們一熱便可入食。在我們廣東「年廿八,洗邋遢」,而且「洗邋遢」不僅是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精心布置一番,有些家庭會在當天傍晚還要用柚子葉燒水洗身,寓意洗去一年的晦氣與不順。
2、貼窗花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3、打年糕
年糕是黏米麵或粟米麵加大棗或豆蒸製的食品。為春節期間製作的糕就稱之為年糕。因為糕與高諧音,過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願。
4、蒸餑餑
做餑餑時有很多講究,即這一天不能隨便亂串門,尤其餑餑上鍋蒸的時候,若是串門不小心碰上要趕緊給人家的灶塘裡添些柴(財),以讓鍋裡的餑餑發的更好。揭開鍋蓋若是餑餑蒸裂了一定要說今年一定發,餑餑都笑了。
臘月二十八貼窗花的含義家家戶戶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臘月二十八貼對聯有什麼講究?
有些地方多數都是在下午張貼春聯,並且是先貼右邊的,再貼左邊。同時在張貼春聯的時候也 是由內而外。即先張貼大門口的春聯,然後再貼室內的春聯。說到張貼春聯的講究,時間方面也是有說法的,在民間的一種說法那就是「絕日」不能張貼春聯,那什麼是「絕日」呢?
農村的老人都比較清楚「四離四絕」這八個日子,在家中喬遷、婚嫁等大事的時候都不會選擇這八個日子。我們都知道一年中有24個節氣,而「四離」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稱為離日;「四絕」則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主要是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日子還是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的時間節點進行。而在民間就有著絕日不宜張貼春聯的說法。
另外有些人說今年臘月三十是立春,臘月二十九是「絕日」,所以這兩天都不適合貼春聯,最適合的就是臘月二十八,其實這都是一些人的忌諱,並沒有多大意義。新年一到,喜氣洋洋,哪一天都是吉利的,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因此只要你願意,哪一天貼春聯都沒問題,都是吉利的日子。最終春聯的意義就是抒發人們的美好願景,僅此而已,附加太多的忌諱在裡面,就沒什麼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