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歷史淵源
門神,中國民間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萘、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 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餵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萘、鬱壘的畫像,掛在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萘、鬱壟,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脯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言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
後世發展
古時候的對聯,因為是從右向左書寫,所以上聯在門右邊。現在,由於書寫習慣從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聯貼在門左邊的。
究竟應貼在哪邊?
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陰平、陽平)。
技巧對聯貼法
為了慶祝春節而貼的對聯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每年的春節一到,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各種各樣的對聯,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對聯分上下聯,不能隨意貼。每年都有許多人貼錯。那麼怎樣貼才是正確的呢?這裡要弄清二個問題,一是分清上下聯,二是上下聯的位置。簡單介紹如下:
上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仄"聲,既現代漢語的"三聲"或"四聲"。"仄"聲給人的感覺是話還沒有說完。下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平"聲,既現代漢語的"一聲"或"二聲"。"平"聲給人的感覺是話已說完。如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海"是三聲,本句應做上聯(首聯),"江"是一聲,本句做下聯(末聯)。
貼對聯時,要把上句貼在右側,因為過去的書是豎排的,都是從右側讀起。
才子紀曉嵐的軼事,原來是個對聯高手
紀曉嵐是乾隆時期非常受寵愛的一位重臣,文學修養確實是要比別人都棋高一著,所以同樣有文採的乾隆皇帝,就時常喜歡和紀曉嵐一起對對聯打趣,時間長了,發現紀曉嵐原來是個對聯高手。
有一次乾隆在宮裡舉辦了一場「百叟宴」,顧名思義就是請當時皇城附近的所有老人一起來吃頓飯,對於乾隆來說,這些百歲老人都是比較有福氣的,畢竟對他們那個年代來說,活到一百歲以上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場有一位百歲老人,精神矍鑠的樣子,並且告訴大家,他今年已經141歲了,這樣的年紀放在現在也是一個很大的歲數了,而且大清朝在那個時候,也剛好經過了141年。
乾隆聽了之後當下就非常高興,並且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個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這個上聯看起來非常的精妙,而解釋起來也很通俗易懂,花甲就是指一個人的年紀到了六十歲,而兩個花甲重逢,自然代表著一百二十歲,接下來還有一個三七,九九乘法表可以知道是21,那麼一百二十歲加上二十一歲,一共就是一百四十一歲,與這個老人的年紀想當。
群臣開始起鬨,讓紀曉嵐趕緊接一個下聯,這當然是難不倒這個對聯小王子的,「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這個下聯同樣精妙,古稀雙慶一起是兩個古稀之年碰到了一起,那麼就是一百四十個歲月,後邊再多一度春秋,加起來一共就是一百四十一歲,無論是含義還是對仗上,都完美的把皇上的對聯接了下來。
來源:綜合整理自網際網路
本文僅做分享,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