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擇不了自己的出生,或生於富貴人家,或生於薄祚寒門。有的人生下來就輸在了起跑線,有的人生下來就站在了終點。有的人選擇認命,一輩子就這樣得過且過的過去了;有的人選擇努力,要拼盡一生的力量去改變現狀。
唐代詩人秦韜玉有一首《貧女》就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努力改變現狀的寒門女子形象。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詩以未嫁貧女的口吻,訴說自己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女子的獨白從穿著開始,她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從來沒有見過綾羅綢緞的衣裳,言下之意便是自幼穿的都是粗麻布衣。因為家貧,所以到了出嫁年齡,一直都沒有媒人上門提親,想著不如放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自己去請人做媒吧,可是每生此念頭,便不由加倍地傷感,真的要到這個地步嗎,難道真的一無是處嗎?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她雖然沒有華麗的衣服,靚麗的珠寶,但是她有不落流俗的高尚情操。然而,這個俗世重富貴輕貧賤,重家境不重品性,縱她面若秋月,妝容樸素,又有誰會憐惜她,賞識她?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她敢於在人前誇自己有雙善繡的巧手,她天生麗質,胭脂不抹也自是纖細秀美,兩葉彎眉無須描摹也濃密修長。這樣的世態人情,這樣的操守格調,調愈高,和愈寡。縱使良媒能託,亦知佳偶難覓啊。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她雖心性寡淡,但也有茫然怨恨之刻。每天每天壓線刺繡,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自己的親事,自己的嫁衣又有誰來準備?任她心靈手巧,時光卻在無情的流逝啊!
從家境談到自己的親事,從社會風氣談到個人的志趣,在層層抑鬱和窒息的重壓下,呼出那「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嘆。
清人俞陛雲指出:「此篇語語皆貧女自傷, 而實為貧士不遇者,寫牢愁抑塞之懷。」良媒不問的蓬門之女,不就是那些出身清貧、舉薦無人的寒士嗎?她的風流靈巧,高潔心性,不就是天下寒士孤高超脫的情懷嗎?
多少文人士子,懷才不遇,終其一生困頓潦倒。他們遭排擠冷落,縱入官場,也是屈居人下,難以施展平生志向。庸碌一生,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此詩是寫給天下貧女,也是寫給寒士,亦為作者的自嘲。
「為他人做嫁衣裳」一句,後來壓縮為成語「為人作嫁」,比喻空為別人辛苦;也有人反用其意,言甘當無名英雄。這首詩的作者秦韜玉,出生於尚武世家,卻累舉不第,後諂附當時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官丞郎,判鹽鐵。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平安健康就是福,盤點古詩詞中的平安,總有一句能用上!
古詩詞裡的六首禪意小詩,六種人生境界,參透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