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帝的記載,連編寫《太史公書》也就是《史記》的司馬遷自己都找不到直接的原始文獻記載。
當時司馬遷在寫《五帝本紀》的時候參考了《尚書》、《國語》、《春秋》等歷史資料。但是,這裡面只有記載了堯舜以來的事情。而有關五帝的前幾位,黃帝、顓頊、帝嚳因為太久遠了,記載都不典雅。《史記》原文是「其文不雅馴」。
司馬遷對一些間接的史料說是「不雅馴」,並不是說不準備。這可能是上面的記載和當時人們的價值觀以及文化有比較大的衝突。所以存在「不雅馴」。
但是,黃帝的有關事跡應該還是存在的,我們從《史記》的記載中還是能夠推斷出一二來的。
《史記》中黃帝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天下共主神農氏的力量越來越衰弱,各個諸侯都開始不停神農氏的命令了。其中有幾個諸侯開始欺負各路小諸侯,比如炎帝,比如蚩尤。神農氏無能,但是黃帝作為一個新生力量卻在此時崛起了。他開始提神農氏出頭,先幹翻了炎帝,吞併了炎帝的部落。可是蚩尤部落還是不聽話,沒辦法,黃帝只好再出徵,打敗了蚩尤。蚩尤被抓後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像炎帝一樣被合併,而是被直接殺了了事。
從此之後,黃帝就代替了神農氏,成了天下的共主。
這就是黃帝的故事。整理脈絡應該是真實的。
首先,黃帝應該是中原的部族首領。關於當時部落的制度和我們現在想的應該是不一樣的。可能還有部族和部落的區分。每個部族有多個不同的部落。
而神農氏、黃帝、炎帝、蚩尤等等都可能是某個部族的首領,也可能其中某些是同一部族,比如黃帝和炎帝,而蚩尤是另外一個部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黃帝打敗炎帝後,炎帝願意合併,而蚩尤卻被禽殺。
不同的部族裡有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而黃帝所在的部族在文化和技術上應該是最先進的。所以,他的部族可以成功,可以統一中原地帶的各個部族部落。
當時,人類應該是農業文明的初期。或者是從採集到畜牧和農耕的轉型階段。畢竟各個地域的文明發展程度不一。
而在黃帝之前天下的共主神農氏應該是帶來了農業文明,而到了黃帝時代,黃帝把這個文明發揚光大。
當然,黃帝最厲害的還是他的武功。訓練了一些以野獸為名的部落,讓他們徵戰,最後取得勝利,成了新的共主。
從人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分析,有關黃帝的記載也是相符合的。
所以,我認為黃帝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