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

2021-01-10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

悟學.十八子 20191227 子時

「知人善任「:知人是前提,善任是目的。

關於知人用人,自春秋戰國之後的文化典籍中的,被稱為觀人三經的著作:

首推:《人物誌》--三國.劉邵;

其次:《長短經》--唐.趙蕤

最後:《觀人學》--民國.邵祖平

一部《二十四史》,也是我華夏文明知人用人史。

司馬光《資治通鑑》 第一篇 德才論: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史記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縱觀上下五千年,關於知人用人,本人認為:

歷代帝王,首推劉邦:

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劉邦對各種人才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用人所長,容人小過;使他們各就其位,各盡其用;終滅孤家寡人之霸王,開創大漢四百年之基業。

劉邦一生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就23個字,其中求賢佔三分之一強:「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歷代名臣,首推曾國藩:

曾國藩根據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作傳世奇書《冰鑑》,該書細緻入微講述如何洞悉人心、識人用人之道,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鑑性。

曾國藩一生寫過大量的日誌、家書、文章,識人用人之道盡在其中:

1、「餘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

2、「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凡將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識,四曰營務整齊」。

4、「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5、「帶勇之法,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6、「用人極難,聽言亦殊不易。全賴見多識廣,熟思審處,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

7、「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8、「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需調劑入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9、「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10、 「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規,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也。」

11、「大約選將,以打仗堅忍為第一義。而說話宜有條理,利心不可太濃,兩者亦第二義也」。

1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13、「勤學問以廣才,擴才識以待用」。

14、「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調理而少大言為主」。

15、「不苛求於全才材,宜因量氣以器使」。

16、「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

……

四大名著首推《水滸》.宋江:

施耐庵在書中是這樣描寫宋江的:「坐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四海之心機。」《水滸傳》中不論是武功還是智謀,都有遠勝於宋江的人,比如論智謀他遠不及軍事吳用。為什麼宋江能做頭把交椅呢?在於宋江從諫如流,善於團結形形色色的人才,謙恭博愛,真誠待人以及他知人善任,總攬全局的才能。

宋江領導的水泊梁山,有成分來源複雜,性格趣味差異極大的108條好漢組成。其團隊山頭林立,人員龐雜,分屬不同利益集團,個個都有名氣,人人武藝高強,而且稍不遂意就要鬧事,可以講是最難領導的群體。而宋江通過他的努力,硬生生的把水泊梁山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卓越的團隊。其中蘊藏的識人之道、用人玄機,多少年來,啟迪著我們無盡的思考與探索。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十一篇……

相關焦點

  • 《悟學.第四十七篇》時也運也命也!
    《悟學.第四十七篇》論語.公冶長第五.新解讀(一)悟學.十八子 20200120 亥-子5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譯文】孔子談到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曾被關在牢獄裡,但卻是無辜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52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精品推薦)
    善人不但循追舊跡而已,當自立功立事也,而善人好謙,亦少能創業,故亦不能入於聖人之奧室也。朱子集註:善人,質美而未學者也。程子曰:「踐跡,如言循途守轍。善人雖不必踐舊跡而自不為惡,然亦不能入聖人之室也。」張子曰:「善人慾仁而未志於學者也。欲仁,故雖不踐成法,亦不蹈於惡,有諸己也。由不學,故無自而入聖人之室也。」如果善人是質美而未學者,既然未學,其道是什麼?
  •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吉人自有天相,善者自有人幫
    ——《太上感應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史記》行善積德,福有攸歸。一個人的善良,來源於內心,聽見於口中,感受於行動。我們做人,一定要做善良之人,不要做那惡人。即使沒有天道輪迴,惡人也會受到眾人的譴責和痛恨。一生活在別人痛恨中的人,註定沒有好下場。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從來不會偏袒誰,只會眷顧那些行善之人。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3宮
    這篇文章寫的是第3宮。03第3宮也是個跟貼身環境有關的宮位。所謂貼身環境,指的是盤主無論身在何處、都會跟他們如影隨形的環境,譬如他們住所內外的人事物環境、讀書時同學和老師營建的人事物環境等。我們深刻地理解一下這樣的貼身環境,不得不說,第3宮其實描述了我們的社會支持體系,即,我們遇到了麻煩和困難時,能不能在貼身環境裡找到可提供幫助的人;或者說,我們在日常環境裡,是否很容易碰到給我們找麻煩的人。在所有的貼身環境中,來自(親、表、堂)兄弟姐妹的關係其實是最為重要的。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4宮
    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第4宮在心理領域司掌著哪些內容。01在心理佔星學裡,有不少佔星師認為第4宮的重要性可能比鄰第1宮或僅次於第1宮,因為第4宮關乎原生家庭,描述了原生家庭的特點,特別是父母的關係;也描述了父親的特質及與盤主的關係。確實如此。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5宮
    >>>譬如5宮宮頭星座為處女座時,盤主對情慾較克制;不太貪婪,有點好妒,不是慷慨的類型但也不喜歡隨便佔人便宜…>>>又譬如5宮宮頭星座為水瓶座時,即使盤主本人並不熱衷於情慾,卻依然會用一種很開放的態度來看待(別人的)情慾關係。這些盤主不貪婪、不好妒、不慷慨,對人性的變化無常有著很高的接受度,既不要求別人忠誠自己,也不會去效忠於他人。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8宮
    第8宮司掌的一切都處於我們心理活動的最深層。01第8宮是徹頭徹尾的本我宮位,尤其跟性本能和生本能、死本能有關;因此,我們通過第8宮及其相關星相可以了解盤主對性、生存優勢和瀕死體驗的態度與感受。在生本能方面,第8宮籍由我們對社會財富與權勢的饑渴程度、佔有欲、掌控欲來體現,也描述了我們願意為實現佔有和掌控承受多大的風險。在死本能方面,則通過我們對失去的心理體驗展示出來,像剝奪感以及各種恐慌症(廣場恐懼、恐水、恐高等)。我就拿剝奪感來舉個例子好了:第8宮星體較多的盤主,對剝奪的敏感度非常高。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12宮
    第12宮以玄異著稱。01幾乎了解過人本佔星學的人都知道,第12宮是集體無意識的宮位。而第12宮司掌的集體無意識,描述的是盤主從歷代祖先那裡傳承下來的家族(這個集體的)無意識。說實話,這個部分是我尚未能嫻熟追溯的星圖密碼。02比之上面的一段話,我發現第12宮司掌著我們對族親(父族、母族、配偶族)的態度。>>>譬如,火星落第12宮的人,對一些族親成員的態度甚不友好。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6宮
    宮在預測佔星學裡司掌著職場、僱員、勞資和健康;但在心理佔星學裡,這個宮位首先會涉及職場關係、同事關係。有些盤主會認為職場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對手,或是「總有刁民想害朕」,我們可以猜想一下這些盤主的第6宮是什麼樣的配置。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6宮
    本文大概得說說第6宮在心理領域的司掌面向。第6宮是與自我(處理本我欲望遇到的現實困難及接受超我社會責任與道德監督)有關的宮位。01第6宮在預測佔星學裡司掌著職場、僱員、勞資和健康;但在心理佔星學裡,這個宮位首先會涉及職場關係、同事關係。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5宮
    籍由第5宮的信息,我們會發現:有些盤主不介意戀情裡有沒有承諾,更樂意建立相處起來輕鬆、自由的戀情模式;但也有些盤主認為「不奔著結婚去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還有些盤主希望能跟不同類型的人先戀個愛,就好像集郵那樣,真的,「不都試試怎麼知道哪類人才適合我呢」;當然i亦會有部分盤主就對某種類型的人情有獨鍾…親子和友誼的關係模式,跟戀愛模式的匹配度很高。
  • 人善人欺天不欺!(深度好文)
    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
  • 讀易經,悟六十四卦,履卦十
    讀易經,悟人生。今天繼續來學習上經第十卦,履卦。履卦是兌下乾上。履兌下乾上《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白話:《履卦》象徵小心行動:跟在老虎尾巴後面走路,老虎卻沒有回頭咬人,當然亨通順利。初九,素履往,無咎。白話:【一爻】初九,心地純樸,品行端正,處處小心行事,那麼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沒有災禍。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10宮
    第10宮乃是個超我特徵比較明顯且直接作用於自我的宮位。01第10宮及其相關星相描述了單位高層之間的關係,此時,這種關係就成為了盤主的職場環境之一,它必然會影響著盤主的情緒,預示出盤主的適應力和應對力。>>>譬如10宮宮頭星座為巨蟹座時,高層的人事變動較多;高層之間大多是比較起伏的不太和諧的關係,彼此的信任度不高,可危機感和不安全感卻重,相互防範,各自的自保意識強,傾向於建立自己的親信團隊,會關照「自己人」卻排斥「非自己人」。
  • 聖人的教誨都是貫通的,教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論語》中有一句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我們這一生的天命是什麼?使命是什麼?責任是什麼?一個人從小成長,連對自己的家庭、家族都沒有使命,他能做君子嗎?人生能不空過嗎?所以古代的人難得在哪?他知命,他知道時時要想著家族的命運。當他念念為家族著想,不為自己想,那自私自利沒起來。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2宮
    今天我聊一下心理佔星學裡的第2個後天宮所司掌的心理領域。01心理佔星學一直以來都相信第>>>譬如貪吃症往往可通過與第2宮有關的星相進行判斷,像海王星、木星、月亮等投射第2宮的人,都可能有貪吃的現象。04第2宮的原生能量來自於金牛座,這個星座以積累、囤積著稱,非常在意「開源節流」裡的「開源」。
  • 黃大仙為救大善人,願意壽命換壽命
    十里舖村的趙大善人鋪橋修路,施粥舍藥,卻遭雷擊,不得好死。百姓震怒,野仙驚愕,莫非好人沒好報。野仙齊聚一堂,義憤填膺,非要下地府一探究竟,為王大善人討回公道。畢竟他們都是幫助人才得到的修行,時間一長,心底也就變得好了。可是,上天容易,入地難。諸位野仙法力低微,獨自下去必定有去無回。如果一齊下去,必將惹怒閻王,說不定會全軍覆沒。
  • 「詞人才子」挑戰古文寫作全國十地高考下水文——全國III卷
    故孫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老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己,德爾菲神廟之箴言[4];三省吾身,儒門宗聖[5]之警語。孔仲尼所憂,患不知人;蘇格拉底之慮,患不知己。古今中外,聖哲仁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段引古今中外聖哲仁人之言,證明「認識自己」之重要性。) 然,燭火雖明,不能自照;流水雖清,豈能自淨?聖人雖智,不能自明。何哉?
  • 佛教根本·之五·慧學知津(慧觀的特定課題)
    自由與良序·佛教根本·慧學知津天佑西元前六、五世紀間,印度的宗教界百家爭鳴;其思想多元,可謂異彩紛呈。有人認定:「神選」得離苦(婆羅門);有人以為:「梵我合一」為永生(奧義書);有人宣揚:「業盡」乃解脫(耆那沙門);有人堅持:「無色界禪定狀態」即不滅(鬱陀羅摩子);另有一些人甚至直接顛覆「無盡之輪迴」(順世、生活等沙門)。這些觀點都被佛陀否了。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度好文)
    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