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民國時期地契告訴你——75年前的土地是如何買賣的

2021-01-09 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 裴凌曼) 家住泗洪縣佳和小區的市民陳子兵,精心保留了他祖輩留下來的三張民國時期地契文書,其中兩張所署時間是中華民國34年(即1945年)2月5日,另一張是中華民國34年8月10日。三張泛黃長方形的紙上,由右至左,豎排,不僅用毛筆字清晰地寫著立約人姓名、賣地原因、地界、中間人、買地者姓名、價錢,還詳細記載了具體發生的時間並蓋有官方大印,最後一句都是「空口無憑,立文為證」。

陳子兵今年51歲,是一名歷史老師,業餘時間從事地方史的整理與研究。發現這三張保存完整地契是在一個木盒當中,而這三張地契均顯示買主叫陳慶堂,陳慶堂就是陳子兵的叔曾祖父。

陳子兵說,他曾聽家裡的長輩說,陳慶堂是一個老實本分、勤儉持家的農民,小有積蓄後開始買田置地,擴充家業,成為擁有幾十畝土地的「富農」。此後多年,他並沒捨得將地契燒毀或丟棄。後來由他的兒子陳瑞法將此地契放在一個小木盒之中,並將它藏在了家裡堂屋牆壁之中。2010年,因老房子破舊不堪,將其拆遷改造時,三張地契得以重見天日,而此地契距今已75年。

記者發現,地契上面字跡和印章清晰可辨,保存完好,地畝數、範圍、買賣雙方等均有明確標註。而這三張地契樣式相同,均由兩部分組成。陳子兵介紹,右半部分是土地買賣雙方訂立的契約,紙張為元書紙,約8開大小,字體為毛筆行書。內容涉及土地的位置、四至(某塊土地四周的界限)、數量和價格,監理員和見證人的名字,最後標明所立契約的時間。左半部分是粘貼在契約左側邊緣上的「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買契」,紙張大小約16開。此契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內容不僅涉及買賣雙方之前所立契約的主要內容,還印有土地買賣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契約和「買契」上均蓋有印章——「泗南縣政府印」,二者之間還蓋有「淮北蘇皖邊區」字樣的騎縫章。

據陳子兵介紹,地契買主和賣主居住在今泗洪縣半城鎮陳圩居委會。三張地契的賣主分別是陳家聚、史鳳樓和陳慶雲。抗戰時期泗洪地域是中共建立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區,陳圩居委會屬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下轄的泗南縣管轄。淮北行署先後駐張塘村和大王莊,泗南縣政府駐地在今雙溝鎮以北的羅崗村。

在陳慶堂與史鳳樓所立的契約中有這樣的內容:「立杜賣湖田,文契人史鳳樓。情因正用,央中說合,願將湖田壹塊,計三截,共計畝拾陸畝陸分陸釐玖毫陸絲五忽正(整),其田坐落陳崗村東南壩溝北涯。今憑中出賣與陳慶堂名下,子孫永遠為業……時值法幣洋每畝壹仟叄佰貳拾元,丈量合算共攤法幣貳萬壹仟肆佰另(零)肆元正(整)……此系雙方情願,並無逼勒折準等情,倘有親房人等爭論,盡在賣主一面承當。自賣之後,永無返(反)悔異說。恐(空)口無憑,立此杜賣湖田契為證。其田丁銀歸買主按章過割完納。」此內容之後標清了所賣土地的東南西北四至邊界,寫有監理員的名字並有「憑中人」作證劃押。最後標明雙方所立契約的時間及賣主姓名,即寫有「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冬月二十日(立契時間),賣湖田文契人史鳳樓」等字樣。

在此張地契左側粘貼的「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買契」上,印有土地買賣時注意的事項,即「章程摘要」,裡面有這樣的內容:契紙達成「三個月內赴該管官府投契」備案;買主須向地方政府「投納契稅」,所納稅額為交易價格的1%,逾三個月以上者將收取滯納金;凡「盜買盜賣及有糾葛之契照」雖已繳納契稅,但不受法律保護;徵收稅務機關如有額外多收的,被他人告發後,如查明屬實,稅務人員「應依法律論罪」;契紙每張伍角。「買契」最後署名的時間是「中華民國卅四年貳月伍日」。

陳子兵分析說,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民國時期,私人可有擁有對土地的所有權,土地可自由買賣。

陳子兵告訴記者,2010年前後,他所在的家族正在修訂家譜,三張地契中涉及的人物也大都與陳氏家族有關,三張地契的發現為陳氏家譜的完善提供的佐證。此地契在牆壁中「沉睡」了40餘年,時至今日紙張保存完好,幾乎沒有破損。

據泗洪縣博物館館長馬功介紹,土地地契本身並不稀罕,但像這種家族傳承、時間跨度大且保存較好,實屬不易,為研究清朝、民國時期的土地制度,以及當時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經濟都有重要的價值。

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國家土地徵用條例公布前(1953年11月前)土地允許買賣,在買賣土地時仍需書寫地契。而地契作為見證我國土地權屬變更的重要歷史資料,真實地反映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所有權制度、土地權屬變更及對土地的管理制度,甚至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狀況。

距離發現這三張地契已經過去10年了。這些年,陳子兵一直把地契保存在自己的書櫃裡,時常想起這段故事。陳子兵說,這都是祖輩傳下來的東西,他有責任保管好。作為特定時期的產物,它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承載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發展的深刻記憶。

相關焦點

  • 河北村民發現12張民國田房草契 最早距今97年
    核心提示:河北省泊頭市齊橋鎮大李村居民王國芹日前整理房間時,發現了祖輩留傳下來的民國年間的12張田房草契文書。據泊頭市文史專家郭樹芳介紹,這些地契為研究民國時期土地、房屋私有制提供了佐證。   河北省泊頭市齊橋鎮大李村居民王國芹日前整理房間時,發現了祖輩留傳下來的民國年間的12張田房草契文書。
  • 民國地契亮相民辦博物館 有59名中間證人籤名(圖)
    民國地契亮相民辦博物館 有59名中間證人籤名(圖) 我國最早的教科書    陳漢卿,曾是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的一名村會計,由於熱愛收藏,33年來他收藏了從明代至上世紀90年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教、土地、中醫等歷史文獻資料12000多張。
  • 廣平發現清代至民國地契18張 最早雍正年間距今297年,實屬罕見!
    展示發現雍正年間地契河北省廣平訊4月9日,媒體在河北省廣平縣有關部門了解到,廣平發現清代至民國地契18張 最早雍正年間距今297年,實屬罕見。據介紹,前幾年,河北省廣平縣高莊村一村民在整理先人遺物時,發現了清代至民國的地契18張。其中年代最久遠的為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距今已有297年歷史。該縣文物保管所所長任振朝介紹說,這些地契時間跨度大,連貫性強,相當於一部活的歷史書,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目前,這些珍貴的地契已被廣平縣文物保管所妥善保管。
  • 清穿劇可不會告訴你這些……
    看看這一張張清代「老證」,你會不會有種穿越的感覺。該聯單上標有「民國」字樣,說明民國政府也是按此聯單來收取業戶的糧食。據了解,該《清釐田糧給業細號執照聯單》為市民周紀良捐贈,雖然今天沒有實際的憑證價值,但它卻是社會發展的見證。從這些執照聯單可以看到,當時武進、陽湖兩縣已經分家,但糧食管理制度還是一樣的。「通過這些執照聯單,可以了解常州地區在清朝時期的糧食管理制度,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工作人員說。
  • 老屋中「淘」出三張民國時期紙幣 價值多少?
    昨天(10月10日),家住蘇州高新區的莫先生帶著三張民國時期的紙幣找到記者,說這些鈔票是在他家老屋中發現的
  • 周口現有71年歷史的民國時期房產證 具有歷史價值
    近日,周口經濟技術開發區許寨行政村十里舖村的閆先生在朋友圈曬了一下一張民國時期的土地房產證,立刻招來朋友圈點讚一片。昨天上午,晚哥來到閆先生家中,看到他家三輩人保存已久的房產憑證。閆先生告訴晚哥,這三張泛黃的紙張是他的爺爺交給他父親保管,再由他父親轉交給他的,家人一直視為古董存放在家中。晚哥注意到,這三張紙張大小不一,紙的顏色也不相同。
  • 南京展出180張民國發票 見證65年前商業格局(圖)
    南京展出180張民國發票 見證65年前商業格局(圖) 2014-07-17 08:17:27來源:光明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 一走70年 臺胞思念故土 民國規劃圖幫他找到親人
    臺灣同胞黃先生告訴記者,「父親解放前離開大陸去了臺灣,這一走就是70年,每次思及家鄉的人和事,老父親都唏噓不已。」「我們晚輩年幼時時常聽到父親提及高郵的故事,這讓我們一直神往。前些年,父親準備帶我們一同回鄉尋親,不料一切準備就緒,臨行前父親卻突發疾病,需要住院治療,所以就沒能成行。」黃先生說,在這次得病之後,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 89年前的民國植樹布告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我國的植樹氛圍就很濃厚了。筆者收藏有一張民國時期的植樹布告(見上圖),見證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植樹造林情懷。植樹布告為當時陝西省政府建設廳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發布,全文300餘字,內容主要是鼓勵和提倡人們植樹護樹,並遵照條例和法規積極種樹,以及當時對種樹成果的賞罰條款,告文落款「廳長田雄飛,中華民國十七年二月十四日,實貼,勿損」,加蓋建設廳紅色印章,建設廳一號布告定為植樹,足見重視程度。布告行文語氣中一些詞句相當口語化,如「豈不好得很嗎?你們還能說不喜歡幹嗎?」
  • 你好,警察節|百萬網友「雲參觀」濟南警察博物館,解密民國第一大盜...
    「這張地契是乾隆十三年泰安大汶口地區的官契,距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是本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份地契。」「這是一份嘉慶四年的『永不回贖』的絕賣地契。伴隨著主持人的精彩講解,現場觀眾和網友們來到地契展廳。地契是古時轉讓土地所有權的證明文件。濟南警察博物館展出的這些地契都是公安戶籍管理工作當中留存下來的。其中,有一張民國時期地契——洪憲元年的官契。
  • 84歲老奶奶找到全家民國時期戶籍卡 共12口人(圖)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邵丹攝你知道70年前的民國戶籍卡長什麼樣嗎?你一定見過家裡面現在的戶口本,但你看過爺爺奶奶的戶籍卡嗎?昨天下午,70名南京市民受邀參加了南京市檔案局(館)舉辦的「看民國戶籍卡片,尋祖輩南京印跡」活動,84歲的盧璋老人更是在現場找到了60多年前,包括自己在內的全家12口人的戶籍卡。
  • 相親季節,讓我們看看80年前民國時期男女擇偶標準
    80年前民國時期的男女徵婚標準1931年7月6日的上海《民國日報》登出的《一般女士徵求如意郎君的標準》: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莊嚴,親之甚和藹;二、學不在博而在有專長;三、高尚的人格;四、風姿瀟灑,身體壯健,精神飽滿
  • 蘭州阿幹鎮村民家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駱駝納稅憑證
    近日,一張民國時期的印有 " 駱駝捐票執照 " 的票據在七裡河區阿幹鎮被發現。據專家考證這個 " 執照 " 雖然不是駕駛駱駝的執照,但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官方頒發的駝戶納稅憑證。記者看到,這張駱駝捐票是雕版印刷的,大約 15 釐米寬,30 釐米長。整個捐票分為四部分,分別是駱駝捐票存根、駱駝捐票齎核、駱駝捐票查驗、駱駝捐票執照。每一部分的內容不一樣,從票據上可以看出捐票是甘肅籌款總局發的,時間是中華民國五年(1916 年)。由於年代久遠,加上保存條件不好,這張駱駝捐票已經破損,但是大部分文字可以辨認出來。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時期渝中半島地形圖[組圖]
    新重慶主城地圖  重慶市勘測院在對歷史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化處理時,在一個圖紙保密箱中意外發現13張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渝中半島(當時尚屬巴縣管轄)手繪地形圖  81年前地圖驚現保密箱  這批地形圖繪在厚厚的牛皮紙上,顏色已泛黃,充滿歷史滄桑感。13張圖每張大小為長46釐米、寬36釐米,有等高線和地形地貌描述,圖紙的比例尺為1:2500。所繪內容包括通遠門、上清寺、菜園壩、大溪溝,以及商業設施等。每張圖代表的面積大約為1.035平方公裡。
  • 100年前的中國長什麼樣?這些老照片告訴你答案!
    如果有人問,「1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你會怎麼回答「讓他去歷史課本裡找答案!」「去看電視吧,那裡有你想知道和不想知道的一切!」不可否認,藝術來源於生活,但終究與現實相差甚遠。而歷史課本裡固然有中國的成長史,但卻裝不下整個中國。
  • 80年前畫刊揭秘:民國兒童節是四月四日(圖)
    80年前畫刊揭秘:民國兒童節是四月四日(圖) 2014-05-29 14:36:45來源:楚天金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日前,武漢資深藏家姜小平向本報展示了他收藏的一份80年前的《申報圖畫特刊》,上面不僅報導了蔡元培關於兒童的著名演講,也以圖片的形式記錄了當時漢口慶祝兒童節的盛況。從這份珍貴史料可以看出,80年前,中國兒童節並非6月1日,而是4月4日。
  • 一本民國時期的中學生日記,記錄了76年前南陽人戴口罩防病的情景
    2020-12-23 10:54:57 來源: 花開棋牌 舉報   一本民國時期的中學生日記
  • 南通新聞圈 ·聚焦點 |市民捐贈88年前民國庚帖 民國時期,南通人結婚那些事兒!很有講究!
    前幾天市臺辦的施曉明女士,將她爺爺珍藏的一套民國時期的庚帖捐贈給了南通博物苑。這張紅色的就是庚帖,而當時的庚帖都採用紅色的紙張,表示喜慶。這張是女方的弟弟送禮的單據有可能就是當時送的禮他把這張紙放到旁邊證明這份禮是他送的
  •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文 | 石芝鵬、程偉偉、葉濤、盧遠潮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8月15日 是值得每一名中國人銘記的日子 75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