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口經濟技術開發區許寨行政村十里舖村的閆先生在朋友圈曬了一下一張民國時期的土地房產證,立刻招來朋友圈點讚一片。
昨天上午,晚哥來到閆先生家中,看到他家三輩人保存已久的房產憑證。閆先生告訴晚哥,這三張泛黃的紙張是他的爺爺交給他父親保管,再由他父親轉交給他的,家人一直視為古董存放在家中。晚哥注意到,這三張紙張大小不一,紙的顏色也不相同。
較黃的兩張中一張小點的是民國三十四的土地契稅憑證,姓名為閆富清(註: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是1945年)
另一張是民國三十五年土地賣契憑證,姓名和第一張屬於一人,已經有些破損,紙張泛黃,總體上還算完整。
而較大的一張是土地房產所有證,紙張也略微泛黃,是建國後由商水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編號為00006,時間是一九五幾年,所有人姓名是閆秉智、魏蘭枝、閆國才等,縣長李泉路。土地房產所有證上也清楚的寫著土地所出售面積,同時,證件兩側還有商水縣人民政府官印。
「這土地房產所有證上面的寫的姓名是我爺爺、奶奶和父親的名字,而民國上寫的閆富清應該是我太爺的。」閆先生說,父親交給他時也沒有更多的講這些憑證的事。
不過,根據土地房產所有證上面描述的房屋位置正是他現在居住的地方。
十里舖村有兩千多人四五百戶人家,姓氏就是十多個,大部分都是從外地遷移到本村落戶的。閆先生說,聽爺爺講他的祖籍是濮陽市,後來逃荒落戶到商水縣十里舖村。
為了驗證這張土地房產證的真偽及存在的價值,晚哥聯繫到周口市文物專家,據專家介紹,這幾張憑證確確實實為民國時期的,是真品,具有一定的歷史考證價值。「這張土地房產證毫無疑問是真的,但是,距離我們現在的年代不算長遠,並且留存量比較大,所以,沒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兌換不了多少現金。」專家介紹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