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一村民收藏民國時期榨油機 已有76年歷史

2021-01-09 騰訊網

近日,洛南縣保安鎮魚龍村的溫學輝收藏了一個民國時期的榨油機,距今已有76年的歷史。

這臺榨油機是用國槐樹製作而成,長4米、大頭直徑1.35米,重約1噸,其中主件保存完整,部分輔件已腐爛或丟失。主件的小頭一端刻有二十七年等字樣,據推測應是1938年前後製作的榨油機。

據溫學輝介紹,他是在洛南與商州交界的一個生產隊公房中發現這臺榨油機,覺得很有歷史意義,便收藏下來。資料顯示,榨油機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手工榨油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工榨油機已下崗幾十年了,這一古老的傳統工藝也慢慢地消失了。

據了解,溫學輝藏品已有六七十件了,有織布機、石磨、清油燈等各種生產、生活用具。「我搞收藏是為了教育、啟迪後人,幫助下一代了解過去的勞作方式和艱苦的生活,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溫學輝說。

相關焦點

  • 蘭州阿幹鎮村民家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駱駝納稅憑證
    近日,一張民國時期的印有 " 駱駝捐票執照 " 的票據在七裡河區阿幹鎮被發現。據專家考證這個 " 執照 " 雖然不是駕駛駱駝的執照,但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官方頒發的駝戶納稅憑證。" 駱駝捐票執照 " 為納稅票據在阿幹鎮南部山上的琅峪村,村民魏師傅整理家庭檔案資源時發現了一張發黃的票據,上面印有駱駝捐等文字,感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他特意保留了下來。記者看到,這張駱駝捐票是雕版印刷的,大約 15 釐米寬,30 釐米長。整個捐票分為四部分,分別是駱駝捐票存根、駱駝捐票齎核、駱駝捐票查驗、駱駝捐票執照。
  • 鐵骨錚錚長達38年的民國時期,為何不能算作一個歷史朝代?
    文/煮酒論史君我們都知道泱泱華夏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5000多年的歷史當中,湧現很多的朝代,例如我們所知道的唐宋元明清朝代,但是我們也知道近現代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段,也就是從1912年到1949年期間這長達38年的時間,我國經歷了一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把這個時期叫做民國時期
  • 民國22年離婚協議書曝光 距今已有80年歷史
    阿拉寧波人民國時期的離婚協議書。   「自離異之後,雙方恩斷義絕,割切根蒂,從此脫離夫妻關係。嗣後男婚女嫁,各聽自由,兩不幹涉。」   這兩天,奉化市檔案館受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份立於民國22年,也就是1933年5月2日的離婚協議書。   資料顯示,民國時期,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提倡男女平等。三十年代後,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化。根據國民政府司法部統計的史料記載,1933年7月至1934年6月,浙江省共發生69例離婚案件。
  • 江蘇保存完整的民國火車站,已有108年歷史,也是《背影》的出處
    江蘇對於大家來說肯定是不陌生的,那南京也是更不用說了吧,南京不僅是一座經濟快速度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同時還是一座擁有十分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的古典城市,這座城市中至今都還完整地保留這許多歷史文化景點,許多遊客都是紛紛慕名前往。
  • 周口現有71年歷史的民國時期房產證 具有歷史價值
    近日,周口經濟技術開發區許寨行政村十里舖村的閆先生在朋友圈曬了一下一張民國時期的土地房產證,立刻招來朋友圈點讚一片。昨天上午,晚哥來到閆先生家中,看到他家三輩人保存已久的房產憑證。較黃的兩張中一張小點的是民國三十四的土地契稅憑證,姓名為閆富清(註: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是1945年)
  • 一本民國時期的中學生日記,記錄了76年前南陽人戴口罩防病的情景
    2020-12-23 10:54:57 來源: 花開棋牌 舉報   一本民國時期的中學生日記
  • 江西瑞昌發現民國時期的居住證 7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018年8月22日,江西省瑞昌市收藏愛好者曹先生近日公開了一張民國時期的居住證。該居住證上顯示的時間是「民國三十三年」,距今已有70多年,但居住證依然保存完好,證件上的照片、指紋及文字均清晰可見。該居住證為紙質長方形,有常見的香菸盒大小。居住證共2頁,單面對摺印製,整體白底黑字。
  • 民國年間冀中村民的消費:究竟吃什麼
    關於不同歷史時期民眾生活水準和消費研究,是國際學術界一個相當重要的話題,然而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似乎還不多見。從《白鹿原》一類的小說中可以看到當時鄉村飲食的一些浮光掠影,但畢竟不是實證性的歷史研究。下面,僅從飲食方面,看一看民國時期華北冀中村民的消費情況。 新修《清苑縣誌》關於1949年前一般村民的飲食情況,是這樣介紹的: 縣內普通人家所食甚為粗簡,多以玉米面、小米、高粱面為主食,每日三餐或二餐。農家主要食物有玉米面、白薯粥、小米飯、玉米面餅子、雜麵、高粱麵餅、蕎麥麵、山藥面。春節前,幾乎家家蒸年糕、玉米面豆餡饅頭、攤折餅。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
  • 歷史各個時期年代錢幣的成交價格-民國篇
    我國的古錢幣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數以萬種千姿百態的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不過,古錢幣收藏可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掌握的技巧也不少.收藏和投資古錢幣,雖說能升值賺錢,但前提是必須收集物有所值的古錢。
  • 河北村民發現12張民國田房草契 最早距今97年
    河北村民發現12張民國田房草契 最早距今97年 資訊標籤: 民國 田房草契
  • 2019年民國袁大頭價值幾何 一枚可賣十幾萬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風揚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農村的文章了。
  • 老屋中「淘」出三張民國時期紙幣 價值多少?
    其中,印有「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印」和「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印」的兩張,正面左側印有孫中山先生的頭像;背面主圖是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另一張「中華民國十五年印」的,正面中央主圖是北京北海公園白塔,兩側有「上海」字樣,沒有孫中山頭像;背面主圖為一幢西洋建築。   莫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家中改造裝修,這幾天正在忙著把老屋騰空。在整理舊物的時候,在一個餅乾桶裡發現了這幾張民國紙幣。
  • 2019年籤字版「袁大頭」是民國軍閥銀幣的領頭羊,突破百萬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我國的貨幣文化從產生、演變與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不同時代的錢幣具有它所在時代的風格和韻味,其不僅代表著中國的貨幣文化,還反映了該時代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 南京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
  • 民國時期,是否可以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立的朝代呢?
    說起這個問題,人們對此的看法往往不能統一,支持的人表示,民國時期畢竟是出現過一個統一的政權的,因此,嚴格來說,應該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立的朝代。 不過在小編看來,即便國民時候出現了一個統一的政權,也不能就算是我國的一個朝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理由很簡單。
  • 民國時期「湖南省憲成立紀念」金銀銅幣
    ■湖南長沙 何錦 1922年發行的「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分為銀、銅及銀模金鑄等三種材質。它由湖南造幣廠鑄造發行,鑄額很小。尤其是其中的部分品種,更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珍稀幣種。
  • 歷史南川 | 民國時期南川人民的衣食住行
    民國年間,富紳多戴緞帽、呢帽,身著綢緞長袍,腳穿呢絨鞋。中等人家大多頭戴布帽,身穿「洋布」(機織布)長衫,腳穿布鞋或膠鞋。次等人家大多白布纏頭,身穿土窄布對襟衫(俗稱「火汗頭"),腳穿草鞋。富家婦女頭戴絨帽或纏青絲帕,身穿長旗袍,腳穿緞子,呢絨鞋。一般婦女多以白布纏頭,身穿棉布琵琶襟,腳穿青布鞋。
  • 民國時期四公子與戰國時期四公子
    生於河南項城,系張錦芳之子,袁世凱的表侄,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後曾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部任提調參議等職(皆名譽職)。抗戰勝利後,曾任國民黨第11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議、河北省政府顧問、華北文法學院國文系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北平美術分會理事長等職。張學良,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 民國地契亮相民辦博物館 有59名中間證人籤名(圖)
    我國最早的教科書    陳漢卿,曾是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的一名村會計,由於熱愛收藏,33年來他收藏了從明代至上世紀90年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教、土地、中醫等歷史文獻資料12000多張。  而在常州史料展區,可以看到許多常州的老物件:70年代的紅梅牌照相機、民國時期及解放後的老廣告、老商標、老票據,這些都見證了常武地區工商業的發展軌跡。  說起這些藏品,今年63歲的陳漢卿如數家珍:「這些分別用骨頭和竹片製成的代幣券,是清朝和民國時期老常州商鋪用來流通的,相當於今天商場裡的現金券、優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