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集字的廈門大學牌匾,「學」字沒有禿寶蓋,是不是錯了?

2021-01-08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書法是跟漢字同時誕生的一門視覺藝術,在中國已經傳承4000年左右,書法的歷史,是漢字結構造型在平面空間內不斷化繁為簡的過程。

歷史上,成就顯赫的書法家,採取熔古鑄今的方式,會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書法字體,這些字體經過流傳,會成為後人的文化財富,不斷激勵書法愛好者探索書法藝術的奧秘。

時至今日,書法已經跟人們的日常生活連為一體,在生活生產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寫對聯、題牌匾、輯錄字庫,乃至籤名、寫字,都需要用到書法藝術,一個人的字跡寫得好不好,文化修養高不高,完全能從他的筆跡裡看出來。

目前,書法藝術運用最廣泛的地方,無非就是職業書法家的藝術創作,由書法創作衍生出來的題字,無疑是展示書家文化修養的最佳載體。

題字的欣賞群體因為面對的是普通大眾,所以,凡是題字的單位,對題字者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題字者的身份跟題字單位比較匹配,完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能受邀給著名高校題寫校名的人,都是屬於學富五車、德高望重的文化泰鬥。

廈門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著名高校,都使用了魯迅(1881年——1936年)先生的字體,可以看作是對「魯迅精神」的一種繼承。

魯迅先生是現代大文豪和文化巨匠,西北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都以文科見長,使用魯迅先生的字體,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順理成章。

廈門大學創建於1921年,如今已經發展成綜合類大學,該校使用魯迅先生字體,是因為魯迅先生在1926年8月正值小說集《彷徨》出版後,曾赴廈門大學中文系執教過4個月,於1926年年底離校。

在廈門大學期間,魯迅除過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還以飽滿的熱情筆耕不斷,創造了多達17萬字的文學作品。雖然只有短暫的4個月執教經歷,但他畢竟是廈門大學歷史上教書育人的先生,用自己的一身正氣激勵了許多廈大學子。

為了紀念魯迅先生,在1952年,廈門大學以魯迅執教期間住過的宿舍作為原型,創立了「魯迅紀念室」,同時,把魯迅字體中的「廈門大學」四個字收集到一起,組成了新的校名,從此後,一直懸掛到今天。

「廈門大學」四個字雖然是魯迅先生的字體,但並非魯迅親筆題寫,而是「集字」。

西北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的校名,跟廈門大學的情況一樣,都屬於集字。

「集字」是書法藝術裡的專用名詞,有很大學問,是從名家寫過的字體裡,找到自己想要的字,遵循一定的審美規則,然後把這些字按照一定的間距拼接起來,就構成了集字。

從藝術趣味和使用效果來看,集字也算是一種再創作,優秀的集字作品不亞於名家的親筆題寫,是後人向名家的致敬。

當然,要創作好雅俗共賞的集字作品,前提是要精通書法創作規律,還必須對原作者的書法風格和藝術個性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同時達到這兩個條件,才可以創作出優秀的集字作品。

歷史上,最著名的集字作品莫過於《大唐三藏聖教序》,也叫《雁塔聖教序》,文字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寫,最初由唐初楷書大家褚遂良書寫,後來,有一名叫懷仁的和尚,同時也是實力派書法家,他非常喜歡東晉大師王羲之的書法,就花費數年功夫,採取集字的方式,創作出王羲之集字作品,為書法史貢獻了一部優秀的書帖,讓集字作品反而比原作更有名。

從字體來看,「廈門大學」裡的「學」字沒有「禿寶蓋」,直接是「三點下面一個子」,普通大眾看到這種缺少筆畫的字體後,會想當然地認為它是錯別字。

這個字真的是魯迅寫錯了嗎?肯定不是。

「學」字缺少「禿寶蓋」的寫法,在書法藝術中屬於草書的寫法。草書是書法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字體,大約形成於東漢時期,是從隸書的基礎上演化而來。

因為漢字的筆畫比較繁瑣,在古代印刷業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古人著書立作、抄寫經文,都靠手寫,為了追求書寫的速度和效率,在書寫過程中,書家會對一些筆畫比較繁瑣的字體,進行適當的刪減,進而快速地寫字,由此,草書應運而生。

在草書藝術裡,縮減筆畫結構,有助於讓書法線條達到連綿的效果,進而構建出延綿不絕的氣韻,達到氣勢貫通、虛實相生、錯綜變化的藝術目的,這是所有書法家的共識。

因此說,不能用標準字體的筆畫結構來要求草書,魯迅先生那樣寫「學」字,完全在草書的法度之內,並沒有錯。

以藝術水準來看,魯迅先生的書法寫得非常好,完全夠得上郭沫若先生的評價: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質樸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遠遂宋唐,直攀魏晉。世人寶之,非因人而貴也。

即使不做作家,魯迅也完全稱得上是書法大家。

當然,普通大眾的書法審美修養還沒有達到欣賞草書的境界,很容易把一些草書字體誤認為是錯字,這種情況情有可原。

不過,我覺得,一些面對普通大眾的莊重場所,使用題字時儘量使用大眾容易辨認的楷書或隸書,只有如此,方可加深大眾的直觀印象。

相關焦點

  • 魯迅也會寫錯字?「廈門大學」牌匾題寫,「學」字竟然少了寶蓋頭
    作為中國的文化名人,魯迅先生在文學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在網絡文學界儼然也佔據了一席之地,可能是「人紅是非多」,有心人便發現魯迅先生為廈門大學「題寫」的牌匾上有錯字:
  • 廈門大學牌匾上「學」字為何沒有寶蓋頭?真的是魯迅寫的嗎?
    為此廈門大學就曾出面邀請魯迅給自己大學的牌匾題字,然而魯迅發揮出一慣的內涵文採,偏偏在寫「門」字的時候不帶鉤,寫「學」字的時候沒有寶蓋頭,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那麼當初廈門大學發來題字邀請的時候,魯迅本來是不想答應的,因為他之前在廈門大學當老師的時候,曾與一位林文慶的人鬧過矛盾,故此雙方都互不待見,出於這個原因,想必魯迅不會再想與廈門大學有過多來往。後來可能是出於懷念,才答應下來。畢竟1926的時候,魯迅曾誠邀成為廈門大學國文系的教授,雖然執教兩年時間,但難免有一些感情,為此親自提筆給廈門大學寫下了四個大字,當作該大學的牌匾。
  • 魯迅題字的廈門大學牌匾,為何「學」字沒有寶蓋頭?
    「對於題字的廈門大學牌匾,為何「學」字沒有寶蓋頭」!以下是我的猜想,畢竟魯迅當年為什麼這樣寫,有沒有告訴人們他這樣寫的目的,所以只好從他本人文人個性和他所處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 廈門大學的牌匾,為何「學」字沒有寶蓋頭?原因讓人恍然大悟
    說起國內各大校區,廈門大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的確,它的美也是為人稱道的,不僅是電視劇的拍攝取景地,還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受大家的歡迎。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廈門大學牌匾上的「學」字少了一個寶蓋頭。
  • 魯迅提的廈門大學,為啥門字少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寓意是什麼
    如果仔細看過廈門大學門匾上的「廈門大學」四字,其實不難發現其中的錯別字,「門」字少了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這又是怎麼回事?後來廈門大學重建校舍,為紀念魯迅,並選用了魯迅的字。 而且 那時候魯迅已經過世,所以是在魯迅手稿中選出的字,這種方法在書法裡名為「集字」 ,《徐氏法書記》中又講到:「梁大同中,武帝敕周興嗣撰《千字文》使殷鐵石模次羲之之跡,以賜八王。」而這是最早的集字記載。
  • 魯迅題字的「廈門大學」牌匾,為何「學」字沒寶蓋頭?大有深意
    後來主席還為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等校題字,由此可見,主席對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不過今兒我們要說的不是主席的題字,而是另一位偉大先生的題字,1926年8月,魯迅先生受邀來到廈門大學,擔任國文系教授,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後來廈門大學也特意使用了魯迅先生的字,作為校名題字。
  • 魯迅題字的「廈門大學」牌匾,為何「學」字沒寶蓋頭?其實大有深意
    不過今兒我們要說的不是主席的題字,而是另一位偉大先生的題字,1926年8月,魯迅先生受邀來到廈門大學,擔任國文系教授,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後來廈門大學也特意使用了魯迅先生的字,
  • 魯迅題寫的「廈門大學」,為何四個字寫錯了三個,這是怎麼回事?
    棄醫從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思想覺醒,就像偉大教育家葉聖陶評價魯迅先生一樣:「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並且播撒到大眾的心裡。」魯迅先生作為現代文學一大文豪,為何在題寫廈門大學的牌匾時候,細心的人會發現,「廈門大學」四個字裡面竟然有三個是「錯別字」,「廈」字多了「一點」,「門」字少了「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這是為什麼呢?
  • 魯迅為廈門大學題字,一不小心寫了錯別字?真相大有深意
    受人尊敬的大學者和文人作者一般都會受到給組織或者學校題字的邀請,我們「網絡紅人」——魯迅先生也不例外。在魯迅為廈門大學題字的牌匾上,竟然有倆錯別字,一個「學」字,少了寶蓋頭,一個「門」字少了左上角的一點。難道這是魯迅先生不小心寫的錯別字嗎?其實不然,讓我來為大夥解答疑惑。
  • 「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廈門大學,是你母校嗎
    中國有很多大學,其中也有有名的學校,如果說兼具風景和教育質量的話,就不得不提到福建的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是中國最美的學府,每天不斷的遊客來參觀校園,一到大樓的入口,人就來了,她進來了。從廈門大學正門進入校園,容易被左側群賢樓長廊上的人流所吸引,這些樓群的一樓被改為文化歷史展,二樓開闢了魯迅先生的紀念館,一起通過展示板和歷史文物,魯迅先生講述一個在廈門大學執教的故事,可以說魯迅先生的半生停留在大樓的大部分。
  • 為什麼說牌匾用電腦體和集字法沒有靈魂?
    眾所周知,招牌是指掛在商店門前作為標誌的牌子,主要用來指示店鋪的名稱和記號,可稱為店標,可有豎招、橫招或是在門前牌坊上橫題字號,或在屋簷下懸置巨匾,或將字橫向鑲於建築物上。當今的街頭巷尾,也隨處可見牌匾招牌的身影。
  • 郭沫若4字諷魯迅,魯迅看後加1字懟回,後人:魯迅此話在理
    要說到著名的文學作家,我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就是這兩個人了,魯迅和郭沫若,他們所寫的文學作品,一直影響到了我們現在,作為當時著名的才子,兩個人在文學界都是屬於一等一的人物,而且所發表的文章,裡面的觀點都很犀利,魯迅從各種角度反諷,我想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就拿《狂人日記》來說,各種暗示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有著批判的意思,而郭沫若的詩歌卻含有一種浪漫的情懷,反而讓人覺得溫暖。
  • 魯迅筆名含義:他有180多個筆名,為何只有「魯迅」二字能不朽?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至於我們最熟悉的「魯迅」二字,其實是他的筆名。實際上,魯迅曾用過很多筆名,僅已探知的就有180多個,從一字筆名到六字筆名均有,比如L、翁隼、華約瑟、宴之教者、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閒書屋,等等。魯迅為什麼有這麼多筆名?究其原因,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經常被封號,為了能繼續發帖,只能反覆重新註冊帳號。
  • 中國最美大學——廈門大學,《一起來看流星雨》劇組曾在此取景
    小編記得當時一放學就拿個板凳捧個碗在電視機前看這部電視劇看得津津有味,當時看到那裡面的大學頓覺美麗至極,這才是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啊!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原來《一起來看流星雨》的取景地就在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風景作為「中國最美大學」的廈大,風景真不是蓋的。初次到廈門的我,第一站就是廈門大學。
  • 山西有塊匾,上面的字誰都不認識,專家說:這四個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陽曲縣曾發現一個牌匾,相傳是大書法家傅山所作,然而卻沒有人認識牌匾上的四個字究竟寫的是什麼。直到一位老專家出馬,才讓謎底揭穿,真相大白於天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魯迅和豬搏鬥是什麼梗真的嗎 魯迅與豬決鬥事情由來出處
    配圖  作者:成建  他們的通信後來結集為《兩地書》出版,魯迅在該書序言中說:他們之間的書信裡,「既沒有死呀活呀的熱情,也沒有花呀月呀的佳句」。特別是魯迅,直至1927年初,在給許廣平寫信時抬頭仍是「廣平兄」,而許廣平則早已以「我親愛的老師」相稱了。
  • 北航、北師大、廈門大學這三所大學的校訓,你知道多少?
    校訓,是一所大學的精神。是一所大學辦學思想、人才目標、人文內涵與學校特有精神的結晶和積澱,是對學校辦學宗旨與學術傳統的高度概括,是對學校教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對學校文化核心內容的最好詮釋,最能反映一所大學的傳統和特色。
  • 小學生字都寫對卻被扣分老師稱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原標題:小學生字都寫對卻被扣分老師稱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原標題:小學生字都寫對卻被扣分老師稱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近日,重慶文女士檢查讀一年級的女兒的作業,發現孩子把字都寫對了,卻只得了A-,老師批註:沒學過的字用拼音!
  • 月字旁的字,為什麼很多都跟身體有關?
    『月字旁』經常見,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像肝、膽、肺、腑這類表明器官的漢字,都有『月字旁』呢?簡單點說,現用的『月字旁』其實是『肉字旁』,其寫法與真正的『月字旁』差別微小,時間長了、一來二去,『肉字旁』就成了『月字旁』,所以……。
  • 兩個字值1000多萬,故宮牌匾就是他題的
    我們看看前人是怎麼學楷書的,相信能夠給當代人很多的啟示。最廣為熟知的一個人就是郭沫若先生。郭沫若的書法是魏碑為根基。魏碑楷書可謂是唐代楷書之源,在書法當中幾乎所有的用筆技巧和變化規律,都能在魏碑當中找到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