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尊敬的大學者和文人作者一般都會受到給組織或者學校題字的邀請,我們「網絡紅人」——魯迅先生也不例外。在魯迅為廈門大學題字的牌匾上,竟然有倆錯別字,一個「學」字,少了寶蓋頭,一個「門」字少了左上角的一點。難道這是魯迅先生不小心寫的錯別字嗎?其實不然,讓我來為大夥解答疑惑。
廈門大學是坐落在福建的一所美麗的一流高校學府,能請到人類之先驅——魯迅先生來題字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因為一所大學的題字,可以視為是這座學校的門面招牌。像清華北大的題字都邀請了重要人物來完成,象徵著這兩所學校在中國眾多學府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所以,這麼重要的題字怎麼可能允許有錯別字出現呢?這說明魯迅先生這麼寫這少了寶蓋頭的「學」字和少了一點的「門」字,另有深意!1962年8月,魯迅先生特聘為廈門大學的國文系教授,與此同時還要為廈大題字。
魯迅為廈門大學的題字被做成牌匾掛在了廈大的大門口上,所有來廈大的不論是學生還是遊客都能看到。不少人都以為這題字是某稚嫩的書法家寫的,其實不是。根據專家們的分析,「門」字去點,像什麼?
左邊一位站如松的教師,右邊一位俯身恭謙的學生。這寓意著師生的和睦關係,教與學的關係一目了然。至於「學」字不加蓋,是想表達「學無止境,埋頭苦學」的意思,沒有了寶蓋頭,說明學習是沒有所謂的頂,不論學到何種程度,有多麼深入,真理的學習無可有止境。
以上是對於魯迅「錯別字」說的一般解釋,還有另一種解釋,是說從魯迅所寫字的類別來看,這兩個字也不是錯別字。魯迅題字的類別為書法中的草書。何為草書?草書的定義在《說文解字》中的具體定義是這樣的,草書的外形特點就是打破規矩,行文飄逸。
至於一般我們使用的隸書楷書,也就是規整的方塊字而言,只起到概括的作用。就是說草書的潦草形狀是某個字的「概括」,你能看出來是什麼字就成了,不需要拘泥於橫撇豎捺。
所以說,魯迅先生寫的草書版的「學」和「門」字在草書上是正確的寫法。「門」字那一點在草書中用一頓筆就表現出來了,而「學」字的寶蓋頭也是簡潔的一筆就能帶過。魯迅的這一題字放在民國時期,是非常漂亮的一筆草書。但是在今天看來,就會讓人以為是錯別字了。那是因為現在學用草書的人不多,所以無法領會到草書的藝術。
因此,魯迅先生的題字沒有錯別字,那只是一種正常的藝術體現。所以啊,以後要是帶孩子去參觀廈門大學,可不要沒文化地問:「題字牌匾上是不是寫錯字啦!四字錯倆可真還行」!那你可就要遭到文化人的白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