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陳輝 上海九院整形外科林曉曦醫療團隊
在正常的皮膚中,黑色素細胞都是散在分布的,如果這些細胞聚集成一團(巢狀分布),就會形成黑色素細胞痣(簡稱黑痣)。外觀就是皮膚或大或小的黑色斑片或結節。一般通過外觀,即可以明確診斷出絕大多數的黑痣。
·黑痣的出現時間:
分為先天性痣和後天性痣。先天性痣出生時即有,通常面積較大,隨身體發育呈比例增大。後天性痣,多在出生後第2~6年時長出,至20歲時,身體絕大部分黑痣即已顯現,平均每個人會有15~20顆痣。
·黑痣的顏色深淺:
黑痣並不一定都呈現為黑色,特也可能呈現為淡棕色、淡褐色、深褐色或灰藍色等。有經驗的醫師可以通過外觀識別大多數黑痣。診斷仍然存疑的話,則需手術取一小塊痣組織,進行顯微鏡下的病理診斷。
·黑痣的大小:
不同人差異巨大,從針尖大小的小痣到幾乎累及全身皮膚的巨痣均可能出現。黑痣一般是隨身體發育成比例增大。通常可分為小痣(直徑小於1.5cm)、中等痣(直徑1.5~19.9cm)以及巨痣(直徑大於20cm)。此分類僅供參考,並不具備嚴格指導治療的意義。黑痣的大小是隨身體發育成比例增大的,有極少數會在早期出現增大現象,然後再保持穩定。
·黑痣的外觀:
痣都是平坦光滑的黑色斑片嗎?當然不是。可以出現結節、包塊、毛髮、皺褶、色素不均一等多種表現,尤其是在中、大面積的黑痣中。重點談下毛髮,黑痣表面長出濃密粗硬的毛髮,通常會被稱為「獸皮痣」或「黑毛痣」,其本質仍為黑痣。因為毛髮對外觀影響更大,常引發患者或家屬更大的擔憂。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黑毛痣會比其它痣更易出現惡變等特殊問題。如果選擇手術切除,黑毛痣也能被切除,而不再生長毛髮。
·黑痣的深度:
痣一定是長在皮膚上嗎?不一定的。絕大多數痣,尤其是後天性的小痣,如皮內痣(真皮層內)、交界痣(真皮和表皮交界處)和混合痣(前兩者表現均有)等,均局限於皮膚,不會生長到皮下脂肪層。但對於稍大的痣,則可能累及更深的層次,如脂肪、肌肉、骨膜及腦膜等,一般在手術時才會較為明確的發現長了多深,累及多少層次。
·黑痣的累及部位:
全身各處皮膚或黏膜均可累及,甚至一些特殊的部位,如口腔黏膜、結膜或生殖器等,這些特殊部位的痣,治療難度很高。
·黑痣的惡變概率:
全身各處皮膚或黏膜均可累及,甚至一些特殊的部位,如口腔黏膜、結膜或生殖器等,這些特殊部位的痣,治療難度很高。黑痣如果惡變,會成為黑色素瘤,惡性程度較高。就終身時間來看,小痣或中等痣的惡變概率小於1%,巨痣的惡變概率小於5%(約3%)。黑痣的惡變有一些可以參考的徵象,如出現:刺痛、灼熱、發紅、突然增大、破潰出血、顏色變的不均一,周緣出現小的衛星灶等,因此平時需要多注意觀察。但也有沒有任何徵象,即已出現遠處轉移的;還有很大一部分黑色素瘤並不是在原有黑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難以完全預防。
位於面部的小痣(患者自覺影響外觀的 )或較大的痣(大家都認為影響外觀的)。2)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手掌、足底、腰部、外陰等,惡變概率相對其他部位偏高。3)其他部位面積較大的黑痣。
·痣的治療難度和哪些因素相關:
①面積:面積越大,治療難度越大。
②部位: 部位越特殊,治療難度越大。
③深度:累及深度越深,治療難度越大。
因此,需要對以上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法。
·黑痣的手術治療:
1. 非手術治療:
包括雷射、磨削、冷凍、電灼等。目前雷射是主要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其原理是通過控制深度的磨削或選擇性的破壞黑色素細胞,減少細胞數量,從而使顏色變淺。國內外有約20種雷射或雷射組合被用於治療黑痣,但目前尚沒有公認的最佳雷射或雷射組合。但一般推薦使用剝脫氣化類的雷射或組合,如鉺雷射或二氧化碳雷射是療效相對較好的。雷射通常需要多次治療,因容易復發,而且很難達到100%清除,並可能導致淺表疤痕、色素改變等不良反應,因此治療前要充分了解和評估。目前世界範圍內,尚沒有雷射治療導致黑痣惡變的證據。其他非手術和雷射磨削原理類似,現已應用較少。
2.手術治療:
1)直接手術切除:如果黑痣的面積和部位均合適,直接手術切除是較好的選擇。優點在於,只需一次手術,只留下一條線狀瘢痕。到底多大的痣可以一次性切除,需要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判斷。皮膚彈性、痣的部位、切口設計、分離範圍等,均是決定能否一次性切除的重要參考因素。手術後復發是較為少見的,通常是瘢痕邊緣可能出現點狀的黑痣,一般是是術中極少量的殘留,因為肉眼可見的黑色和實際黑痣細胞的分布不一定完全重合。即使復發或殘留,黑痣性質與原來也是相同的,也可以再次手術或雷射去除。
2)分次切除:目的是為了減少最終的瘢痕長度,但沒有確切數據表明最終的瘢痕會比一次性切除短多少,因此每位醫生可能有自己的經驗和觀點,來選擇是否分次切除以及如何實施分次切除。分次切除的缺點是:手術次數、麻醉次數、總費用、創傷癒合期等一定是成倍增加的。3)局部皮瓣修復:如果黑痣切除後,無法直接拉攏縫合,則需要利用創面的周圍的皮膚進行各種轉移修復。這種皮膚與其他部分皮膚的血液循環是連通的,因此易於存活,色澤和質地好,但缺點是增加額外的疤痕,而且可能因臃腫等原因,需要進行次數不等的修整手術。
4):是治療較大黑痣,尤其是面部巨大黑痣的首選治療方法。原理是在黑痣周圍正常皮膚下埋置適當大小的皮膚擴張器,通過定期的注水擴張,使周圍正常皮膚逐漸膨隆、再生和擴增,從而得到更多面積的皮膚,利用多出的皮膚進行黑痣切除後的創面覆蓋,達到修復的目的。
皮膚擴張術至少包括兩次較大的手術,即a.皮下埋置擴張器;b.切除病灶+取出擴張器+修復創面,兩次手術分別需要住院5-7天。兩次手術之間的注水周期和容量大小、部位和皮膚條件等有關,常規注水間隔為每周2次,共需約2~6個月。
皮膚擴張術有望現無色差的修復,但手術次數多,治療周期長,總體費用高,有出現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如出血、破裂、感染、供區畸形等,是其主要不足。
5)植皮:是從身體其他部分(大腿、背部、上臂內側或耳後等)取下薄片的皮膚(沒有血液供應的),縫合、加壓固定於創面。多數一次手術即可完成,7-10天之後,皮膚可以完全存活,但也存在因感染、血腫、固定不牢靠等導致皮片部分甚至全部壞死的風險。植皮後色差、攣縮變形和取皮處疤痕是其難以避免的固有缺陷。
6)顯微皮瓣:從身體其他部位取下帶有動脈和靜脈的皮膚和皮下組織,通過顯微鏡吻合在黑痣周圍的血管上,使之存活,修復創面。缺點是手術複雜,有壞死風險,供區有較大損傷,也可能出現明顯色差,不首選用於面部黑痣修復,除非無法進行皮膚擴張。
Q:
黑痣直接切除後,為何疤痕比痣的長軸可能會有明顯延長?
A:
切口需設計呈梭形,兩端有少量的正常皮膚,縫合後兩端皮膚才會平整,不然會形成難看的「貓耳」凸起,後期還是需要手術延長刀口修復。可以視為黑眼珠和眼裂的關係,眼裂必須比眼珠長才能無縫平整的閉合。如果眼裂和眼珠一樣長成圓形,是無法閉合的。
Q:
如何預防黑痣術後瘢痕增生?
A:
疤痕的形成和痣的部分,大小,是否順利癒合等多個因素有關,因此每個人的瘢痕不能簡單的類比。比如下頜、頸部、軀幹等處瘢痕易於增生,而額頭、眼瞼、鼻唇溝等瘢痕通常不明顯;寬痣切後張力大,比窄痣容易長疤;傷口有血腫、感染或裂開就容易瘢痕明顯等。
黑痣手術均用美容針線多層減張、精準對皮縫合,術後最好配合使用減張器、瘢痕藥等減少疤痕增生。後期可以考慮雷射、淺層X線放療和手術進一步修復,但無論如何處理,不可能達到「無疤」的效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