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海洋也會燃燒?你聽過「海火」嗎?

2021-01-18 騰訊網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地球周圍的天空中水汽與大氣共存於一體,濃雲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汽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於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鹹的,而是帶酸性、缺氧的。由於水分不斷蒸發,反覆地形成雲和雨,重新又落回到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於海水中。這樣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海水就慢慢變成鹹的了。同時,由於當時大氣中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而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裡誕生

大約在38億年前,在海洋裡產生了以低等的單細胞生物為主的有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然後慢慢積累,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就開始登上陸地。就這樣,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以及地質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與陸地接觸。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但沒有獨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統。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地中海和內陸海。

邊緣海又稱「陸緣海」,位於大陸邊緣,以島嶼、群島或半島與大洋分隔,僅以海峽或水道與大洋相連。邊緣海的主要潮汐和洋流系統直接來自大洋,水文特徵受大陸影響,變化比大洋大。

地中海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位於大陸與大陸之間的海,四周被大陸包圍,有較寬的、為數較多的水道與大洋相通;二是特指位於南歐、北非、西南亞之間的地中海海域,它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內陸海又稱內海或封閉海,是指位於某一大陸內部的海。內陸海通常被大陸、島嶼或群島所包圍,但有狹長的水道或海峽與大洋相通。內陸海面積小,深度不大,海底地貌較單純。

當夜幕降臨時,海面上會發出奇妙的光,好似海在燃燒。這種現象被稱為海發光,俗稱「海火」。其實,「海火」是由大量的生物發出的,發出「海火」的生物非常多,從細菌到生物都有。

在很多海域都有「海火」現象,但不一樣的海域「海火」出現的次數不一樣。如杭州灣以南海洋裡發光的生物比較多,發光天數很多,每年會有200天以上,發光強度非常大。

「海火」對人類很有幫助。它可以幫助航海人員在晚間識別航海標誌和障礙物,可以幫助漁民尋找魚群。如果海洋環境反常時,「海火」出現次數多並特別明亮。

此時,人們要警惕地震或者海嘯的發生。但是,「海火」發出的光可能會刺激航海者的眼睛,削弱眼睛的敏感度。

相關焦點

  • 【新時代·青年說】「經略海洋」怎麼解?從認識海洋講起……
    目前出版學術專著《山東海洋文化近代化轉型的歷史考察》《山東海洋文化產業研究》兩部,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2項。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海洋。人類的祖先從海洋中走來,我們的環境在海洋中經歷輪迴變遷,自然界的大多生物都受海洋的哺育,大氣中一半以上的氧氣都來自於海洋植物。讓我們跟隨王穎的講述,認識海洋。01你真的了解海洋嗎?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太陽系還有比地球水資源更多的星球嗎?
    從太空看地球,我們會發現它真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地球的外觀呈現出美麗的藍色光芒,所以我們稱地球為藍色星球。 地球為什麼是藍色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地表有豐富的液態水資源。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蓋,而陸地面積只有29%。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衛星在軌後,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並具備船舶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能力。海洋二號C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以及後續的傾斜軌道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可在6小時內完成全球80%的海面風場監測。
  • 如果把地球的海水全部抽乾,會發生什麼?科學分析海洋的重要性
    第一是海洋中的生物,因為沒有了海水,大量的海洋生物裸露在外表,人類可以看到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但是它們因為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很多生物會因此死亡,甚至滅絕,那人類就不會再有海鮮可以吃。第二是海水的船隻,大海這麼深,原本是海水的區域突然變空了,正在海上行駛船隻就會從半空中墜落,大量的船會摔得粉身碎骨。第三是引發一系列的自然災害。
  • 海洋一號D星發射 打造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鄭逃逃攝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鄭逃逃攝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 夢見海洋 大海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海洋 大海好不好?
    夢見海洋 大海有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者的主觀想像,請看下面由小編幫你整理的夢見海洋 大海的詳細解說吧。  通常來說,夢見海洋,事業上不久會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或是隨著家業興盛人丁興旺,擔負的責任和義務也越來越重。商人夢見海洋,預示生意興隆,業務遍布世界。  夢見聽到海洋孤獨的嘆息,預示你將註定會疲倦地度過缺乏友誼或愛意、毫無生氣的貧瘠生活。
  • 發奮圖強 傾全力建設海洋強國
    這是習近平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聽取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關於海洋藥物研發情況的介紹。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12日上午,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他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視察時說,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隨後,他在劉公島北洋海軍炮臺遺址、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傾聽戰爭的警示啟迪。
  • 葉羅麗測試:選一片海洋,測你會和暗戀的他在一起嗎?我不可能
    葉羅麗測試:選一片海洋,測你會和暗戀的他在一起嗎?A.B.C.D.B:幾乎不可能選擇這一片海洋的你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女生,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讓人放心的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不會為你操太多心,因為你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並且會寫自己的計劃,然後嚴格執行。
  • 共商海洋發展 共謀藍色未來
    (本報記者 黃 嶸 攝) 與會嘉賓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發言。走過了15年曆程的廈門國際海洋周已發展成為集高端論壇、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性海洋盛會。今年的開幕式首次與海洋發展大會融合舉辦,充分匯聚了海洋各產業資源,向世界展示廈門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廈門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廈門國際海洋特色中心城市。
  • 海王星是氣態行星,為何這麼藍,難道表面是無邊的海洋嗎?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一個非常美麗的行星,在我們的視角中,海王星是純淨的藍色,看起來幾乎是一塵不染,只有一些颶風形成的斑點,讓海王星的表面看起來有些許變化,不然感覺它就像是一顆藍色的玻璃珠一樣。在整個太陽系中,只有地球和海王星是藍色的星球,天王星雖然也帶有藍色,但是更接近白色。
  • 此星球的海洋或已存在40多億年,外星生命會被發現麼?
    我們的地球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可能有人會覺得很久。然而,同為太陽系內的一顆星球自從被人類發現之日起,至今都尚未繞太陽運行過一圈,此星球即為人類既熟悉又陌生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後來被天文學家排除出去了。冥王星氣溫很低,整個星球黑乎乎一片,由於距離太陽太過遙遠,即使太陽光線照射過去,它那寒冷和黑暗的環境也難以被改變。
  • 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揉臉的海獺軟萌的海豹 世界海洋日 吸一口活躍在表情包的海洋網紅
    對於不住在海邊的人來說,海洋是個不明覺厲的存在。吃吃海鮮、膜拜朋友圈海島照,偶爾來個隆重的海島遊,大概就是我們和大海的日常聯繫了。可是鬥圖黨不該忘記,很多海洋動物,還經常出沒於某種神秘力量中————表、情、包。6月8日世界海洋日,小編為你科普下,這些表情包網紅們的「冷知識」。
  • 【中國科學報】為海洋重大工程穿上「鎧甲」
    海洋孕育生命,也蘊藏寶藏。隨著海洋強國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相繼提出,海洋研究、海洋建設、海洋開發進入跨越期。然而,矗立在海洋中的「鋼鐵巨人」卻時刻面臨著「海老虎」的侵蝕。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一直以降伏吃鋼鐵的「海老虎」為己任,深耕海洋腐蝕與防護領域數十年,為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和有力保障。
  • 海洋裡奇妙的生物 海鞘海百合 你知道幾個(組圖)
    1.褐色海藻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海洋植物學家西爾維亞·厄爾勒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海洋勘探和保護工作。最近她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撰文公布了她的最新發現和一些奇妙海洋生物。厄爾勒是海藻研究人員,她也是最近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海洋:插畫地圖》(Ocean: An Illustrated Atlas)一文的聯合作者。文中的文字和圖片詳細描述了照亮大海的原綠球藻的發現過程,以及它對地球和生存環境的巨大影響。海洋學家、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前首席科學家厄爾勒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海洋勘探和保護工作。
  • ​陳雙玲:暢遊在絢爛的水色海洋裡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陳雙玲正在主攻海洋水色衛星遙感和海洋碳循環相關研究,2020年她成功入選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她將致力於海洋對人類活動排放CO2的吸收能力和長期變化趨勢等相關研究,為浙江省海洋生態經濟和海洋科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和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土衛二的冰下海洋理論上可孕育生命
    論文第一作者克裡斯汀·雷說:「卡西尼號在羽流中發現的分子氫說明,土衛二的海洋中有可用的自由能。在地球上,好氧生物會消耗葡萄糖和氧氣等有機物質中的能量來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厭氧微生物可以代謝氫產生甲烷。所有生命,歸根結底,都可以簡化為,與氧化劑和還原劑化合物之間的不平衡狀態有關的化學反應。」
  • 7號冰真有如此大的威力嗎?傳說中,它能將海洋水瞬間結成冰!
    7號冰真有如此大的威力嗎?傳說中,它能將海洋水瞬間結成冰!冰塊並不是什麼稀奇物質,在自然環境中,如果溫度過低,在零攝氏度以下,水就會結成冰,把水放在溫度極低的冰箱中,也會形成冰。烈日炎炎下的一杯冰水一飲而下,別提有多麼酣暢淋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