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煩惱人人有之,不如意之事更是十有八九,《太上感應篇》上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意思是說:福和禍不是憑空產生,都是人自找的。
「無門」意思是沒有門徑。指禍或福的到來,是人自身招引的。不要總想著有什麼捷徑可走,也不要去想什麼歪點子,一切惟心造,惟心生,不過是自作自受罷了。本來是件好事,如果你起心動念往壞處想,它就會變成壞事;相反一個道理。
所以,我們一生中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念想。白天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要多次反省自己;晚上也不要以為沒人知道就犯錯,如東漢楊震晚上拒收賄金,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等「四知」教育友人不欺暗室。
典故:楊震是東漢華陰人,年輕時就有盛名,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博通經書,曾舉薦他為茂才。後來楊震調任東萊太守,路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往日被王震舉薦過,於是趁夜間給楊震送去10斤黃金,對楊震昔日推薦自己,表示感激之情。並說明自己是夜深人靜才來的,沒有人知道。
楊震聽後,非常嚴肅地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堅決拒絕不接受故舊的饋贈,即使夜深人靜無人知曉的時候,也決不收受賄賂,做違法亂紀的事。
以「暮夜無知者」投金,是屬秘密行賄,楊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絕受賄,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如果人人都能拒絕受賄,社會自然就沒有賄賂之風盛行。楊震遵紀守法於暮夜暗室,令古今人為之欽敬。
所以,一生之中,無論你遇到的高興事(福)或是受到傷害(禍)的事,都是由你自己之前的言行帶(召喚)來的。也就是說,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會召喚來福氣,會享受到他人帶給你的利益;常常做損害他人的事,就會召喚來穢氣,就要忍受他人給你召喚來的傷害。
在基督教,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佛家,這就叫因果。在道家,這就叫「天道好還」(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在儒家,這就叫做善惡到頭終有報。一生中,下面這二十件事,很容易損陰德福報,大家千萬不要去做!
一、以惡為能,忍作殘害。
逆其道而行之,把做惡多端當成自己的能力。傷害別人不感到愧疚,不僅傷害好人,還對親人做盡壞事,十惡不赦。
二、陰賊良善。
對於忠厚善良的好人,應該要愛護他、推薦他、讚揚他,卻反而陰謀地加以賊害。陰賊就是陰謀賊害,例如暗箭傷人,最是難以防備;對於一般人而言,尚且都不可以這樣地陰謀加以賊害,若是用來賊害善良的好人,則更是不可以啊!
三、暗侮君親。
對於領導和父母親,應該要忠誠,要孝順,要孝敬,卻反而暗中地欺瞞君親,去做些不忠不孝的事情。
四、誑諸無識。
對於許多沒有知識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說些假話來誑騙他們,使他們誤信為真而害事。
五、謗諸同學。
對於許多同學朋友,反而妄加地毀謗,破壞他們的名譽。同學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樣地親切;況且朋友是五倫當中的一倫,怎麼可以妄加地毀謗,滿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佛說:「朋友之間相處,彼此都有責任要盡。
六、虛誣詐偽。
沒有確實的根據就隨便議論,詭計蒙人為詐,矯情欺世為偽,就是對一切人事沒有一點誠意。對於不明理的、無知的人,以世法來看,我們應該原諒他,不要去責備;以佛菩薩來看,是要憐憫他,要救他,因為他有堅固的分別執著,善言善語他一時接受不了,必須以善巧方便,先包容他,再慢慢救他,佛度眾生始終不舍一人。
七、攻訐宗親。
指斥宗族和親戚的隱私或過失,而加以攻擊。彼此互相的爭奪,連一點點小事,也在錙銖的計較,甚至還彼此互相的傾軋,伺機攻訐報復。俗話講:「折斷樹枝,會傷到樹的心!砍斷樹根,就等於斬斷了樹的脈啊!」這句話值得大家警惕。
八、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身居官位,或主管,或經理,或老闆,欺負或侵害下屬,並把屬下的勞動成果竊為已有。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喜歡巴結上級,逢迎拍馬,討好賣乖。希望得到領導的重用和賞識。與上級,與下級,都要真誠相處。好比一棵樹,上級是樹根,我們是樹幹,下級是枝葉花果。逢迎拍馬,腐蝕樹根;以強欺弱,毀傷枝葉。最後,自已成了爛根的樹,枯枝敗葉之樹。
九、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到人家的恩惠一點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別人跟他有一點過不去就念念不忘,總想著機會來報復。即使找不到機會報復,這種怨恨的心纏縛在心裡,鬱積在裡頭,終身都沒有忘掉,這是自己在作賤自己。要知道天道好還,天的道理就是感恩回報,我們受人滴水之恩,要知道以湧泉相報,活在一個知恩報恩的世界裡。別人對我們的怨言、毀謗、欺侮、怨恨,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弟子規》上講「恩欲報,怨欲忘」,這是君子的品德。凡是古來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有這種胸懷。
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
消耗別人的貨財,從中謀取利益。這是指那些奸惡的小人,誘騙人家的子弟,或蠱惑愚痴的人去嫖妓、賭博、打官司、煉丹等等事情,而自己則可以從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這些奸惡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顧祖先創業的艱難,而消耗浪費家中的產業;等到家業敗光的時候,也就家破人亡了。
十一、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謀財害命,栽贓陷害,時有見聞,令人痛心。今天的人,太自我,太自大,太自私,為了名利,殺人傾人,在所不惜。殺人,不一定是把人殺死,傷人的利益和心情也在其中;傾人,讓人立不起來,歪歪倒倒,抬不起頭來。在殺人傾人之際,若我們能反思一下,假如人家來殺我傾我,我是什麼感受?我們會怎麼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殺人傾人,明天必定被人所殺所傾。我之殺人傾人,不等於自殺自傾嗎?利令智昏,財迷心竅,但凡殺人傾人,都是糊塗的人,也是可恨之人,更是可憐的人。
十二、形人之醜,訐人之私。
人們的醜事醜行,也就是所謂的「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而有人竟敢去形容別人的醜事,暴露他人的醜行,這樣做不但會傷害到自己的厚道,連自己所積的陰德,也都會隨著消失啊!
十三、凌孤逼寡,棄法受賄。
世間最苦的人莫過於孤寡,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對於這些人要特別憐憫,特別的照顧,不可以欺負。棄法受賄,果報不堪設想。
十四、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這是講侵奪他人所喜愛的東西,幫助別人去幹壞事。別人的東西,我們知道那正如自己都有喜愛的東西,自己喜愛的東西不想被人侵佔,怎麼可以去侵佔別人的東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侵人家的所愛,你這所愛,可能是一些家產,可能是一些珍貴的,像古玩、古董那些傳世珍寶。或者是人家的愛人、太太、妻女,侵佔人家的,這都是幹了非常傷天害理的事情,而天的報應,這是根本不可能放過的。
十五、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明明知道自己的過失,卻是不肯改悔。明明看見善事就在眼前,卻是不敢勇敢地去做。
十六、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自罪引他,就是嫁禍於人的意思。有些人自以為聰明,常能找到合適的理由來掩飾或美化自已的過失,甚至不惜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自已的過失轉嫁給別人,令人蒙受不白之怨,或啞巴吃黃連,或如吃蒼蠅。人善人欺天不欺,老天爺眼不瞎,耳不聾,秋後算帳。昨天得意,今日牢獄者,哪一個不曾是聰明人。另一類聰明人,自以為是,狂傲自大,標新立異,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中醫、感應篇、佛經等都當作迷信,阻礙民族文化及祖宗家業的傳承,導致今白天人心不古,自私自利的惡果。學習和傳播聖賢教育,就是為了把「壅塞」打通,讓更多的人享受祖宗的福祉及文化護佑。
十七、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對於古聖先賢,不能夠恭敬地崇奉,競敢任意地毀謗。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親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有兩種人喜歡戲侮毀謗聖賢,一種是因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聖賢偉大的教化,對世間有深遠的影響,這種人就像躲在甕裡面從甕口看天,卻埋怨天空為什麼那麼小。另外一種是世智辯聰的人,仗著自己的聰明辯才,煽動蠱惑他人毀謗聖賢,這種人就象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樣,徒勞無功;而聖賢是不會因為他們的煽動蠱惑別人毀謗,而受到任何影響。儒、釋、道三教都是正法,同為千萬年來一切有靈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準繩。
世間有道德的人,例如讀書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們的言語,可以作為世人的法則;他們的的行為,可以作為世人的楷模。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類拔萃超群出眾,乃是因為天地正氣之所鍾啊!我們敬愛他們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侵犯欺凌他們呢?
十八、物之飛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動物的飛躍跑動,猶如人的行動動物的潛伏棲居,猶如人的休息住處;動物的藏身的地方,猶如人的房屋臥室;動物的胚胎蛋卵,猶如人的懷孕哺育。如果用弓箭射擊和獵獲飛躍和行走的動物,使它們不能生存下去,發掘蟄伏和棲息的動物,驚動它們,使它們無所適從;用東西填埋和毀壞動物的巢穴,使它們不能夠得到平定。甚至於傷害它們的蛋卵,破壞它們的胚胎,和人們傷害孩子,打下胎兒沒有什麼不同。
十九、願人有失,毀人成功。
常常願人失敗而幸災樂禍。毀壞別人成功,使他人功敗垂成。別人有了失敗,實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為他感到哀傷憐憫,卻反而願他失敗最好,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啊!這種人既然是以為災禍是可幸可樂的,所以災禍怎麼會不跟隨著他而來呢?那麼失敗不會是別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毀—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毀壞,一種是毀譖。想要立功的人,無論是要立大功,或是立小功,莫不是竭盡所能的力圖成功;而我卻是一定要去阻撓他,破壞他,使他失敗;我這種的心術,真是如同蛇蠍一樣的狠毒啊!宋朝的真西山先生說:「我們若是聽到有人做了一件善事,應當要稱讚他、附和他所做的善事;若是聽到有人做了惡事,必定要盡力為他掩蓋這件惡事啊!」使別人能夠成功,也不致於有失自己的德行,古人是這樣的存心;況且是已經成功的人,竟然還敢去毀壞他的成功。
二十、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貨物交易的時候,竟然把壞的東西,暗自換了好的東西。以自己的私心,而廢棄了公理。例如拿鐵來換金;用石頭來換美玉;以布來換綢緞等這類事情,在達觀人眼裡看來,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這種人的心態和動機,則是接近偷竊啊!四祖說:「外面的境界本來講,是沒有好醜的分別;而好醜的分別,是從心中生起的啊!心若不是硬要去分別的話,妄想執著也就無從生起了。」
以個人的喜怒恩怨,而廢棄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領導人以私廢公,就會邪正不辨, 那麼朋友鄉黨之間,就會有黨同伐異排斥異己的嫌疑了。一個人若是以私廢公,更進而愛憎不當,那麼就會連累了自己的家人——父子至親骨肉,也都會變成冤家了。人情蒙蔽的害處,莫甚於此啊!無論是賢愚貴賤,每個人都有這種毛病,只是輕重不同罷了。知道這個毛病的害處,就應當明白道理,以消除自己偏執的性情;平下心來,以化除自己心中的城府;能夠這樣做,便是有大學問,有大手段的人。
想要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文字溫暖心靈。此文為文字溫暖心靈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