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件損陰德的事,一定不要去做!看看自己做過沒有?(經典好文)

2021-01-09 文字溫暖心靈

生活中,煩惱人人有之,不如意之事更是十有八九,《太上感應篇》上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意思是說:福和禍不是憑空產生,都是人自找的。

「無門」意思是沒有門徑。指禍或福的到來,是人自身招引的。不要總想著有什麼捷徑可走,也不要去想什麼歪點子,一切惟心造,惟心生,不過是自作自受罷了。本來是件好事,如果你起心動念往壞處想,它就會變成壞事;相反一個道理。

所以,我們一生中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念想。白天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要多次反省自己;晚上也不要以為沒人知道就犯錯,如東漢楊震晚上拒收賄金,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等「四知」教育友人不欺暗室。

典故:楊震是東漢華陰人,年輕時就有盛名,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博通經書,曾舉薦他為茂才。後來楊震調任東萊太守,路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往日被王震舉薦過,於是趁夜間給楊震送去10斤黃金,對楊震昔日推薦自己,表示感激之情。並說明自己是夜深人靜才來的,沒有人知道。

楊震聽後,非常嚴肅地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堅決拒絕不接受故舊的饋贈,即使夜深人靜無人知曉的時候,也決不收受賄賂,做違法亂紀的事。

以「暮夜無知者」投金,是屬秘密行賄,楊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絕受賄,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如果人人都能拒絕受賄,社會自然就沒有賄賂之風盛行。楊震遵紀守法於暮夜暗室,令古今人為之欽敬。

所以,一生之中,無論你遇到的高興事(福)或是受到傷害(禍)的事,都是由你自己之前的言行帶(召喚)來的。也就是說,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會召喚來福氣,會享受到他人帶給你的利益;常常做損害他人的事,就會召喚來穢氣,就要忍受他人給你召喚來的傷害。

在基督教,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佛家,這就叫因果。在道家,這就叫「天道好還」(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在儒家,這就叫做善惡到頭終有報。一生中,下面這二十件事,很容易損陰德福報,大家千萬不要去做!

一、以惡為能,忍作殘害。

逆其道而行之,把做惡多端當成自己的能力。傷害別人不感到愧疚,不僅傷害好人,還對親人做盡壞事,十惡不赦。

二、陰賊良善。

對於忠厚善良的好人,應該要愛護他、推薦他、讚揚他,卻反而陰謀地加以賊害。陰賊就是陰謀賊害,例如暗箭傷人,最是難以防備;對於一般人而言,尚且都不可以這樣地陰謀加以賊害,若是用來賊害善良的好人,則更是不可以啊!

三、暗侮君親。

對於領導和父母親,應該要忠誠,要孝順,要孝敬,卻反而暗中地欺瞞君親,去做些不忠不孝的事情。

四、誑諸無識。

對於許多沒有知識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說些假話來誑騙他們,使他們誤信為真而害事。

五、謗諸同學。

對於許多同學朋友,反而妄加地毀謗,破壞他們的名譽。同學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樣地親切;況且朋友是五倫當中的一倫,怎麼可以妄加地毀謗,滿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佛說:「朋友之間相處,彼此都有責任要盡。

六、虛誣詐偽。

沒有確實的根據就隨便議論,詭計蒙人為詐,矯情欺世為偽,就是對一切人事沒有一點誠意。對於不明理的、無知的人,以世法來看,我們應該原諒他,不要去責備;以佛菩薩來看,是要憐憫他,要救他,因為他有堅固的分別執著,善言善語他一時接受不了,必須以善巧方便,先包容他,再慢慢救他,佛度眾生始終不舍一人。

七、攻訐宗親。

指斥宗族和親戚的隱私或過失,而加以攻擊。彼此互相的爭奪,連一點點小事,也在錙銖的計較,甚至還彼此互相的傾軋,伺機攻訐報復。俗話講:「折斷樹枝,會傷到樹的心!砍斷樹根,就等於斬斷了樹的脈啊!」這句話值得大家警惕。

八、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身居官位,或主管,或經理,或老闆,欺負或侵害下屬,並把屬下的勞動成果竊為已有。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喜歡巴結上級,逢迎拍馬,討好賣乖。希望得到領導的重用和賞識。與上級,與下級,都要真誠相處。好比一棵樹,上級是樹根,我們是樹幹,下級是枝葉花果。逢迎拍馬,腐蝕樹根;以強欺弱,毀傷枝葉。最後,自已成了爛根的樹,枯枝敗葉之樹。

九、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到人家的恩惠一點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別人跟他有一點過不去就念念不忘,總想著機會來報復。即使找不到機會報復,這種怨恨的心纏縛在心裡,鬱積在裡頭,終身都沒有忘掉,這是自己在作賤自己。要知道天道好還,天的道理就是感恩回報,我們受人滴水之恩,要知道以湧泉相報,活在一個知恩報恩的世界裡。別人對我們的怨言、毀謗、欺侮、怨恨,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弟子規》上講「恩欲報,怨欲忘」,這是君子的品德。凡是古來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有這種胸懷。

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

消耗別人的貨財,從中謀取利益。這是指那些奸惡的小人,誘騙人家的子弟,或蠱惑愚痴的人去嫖妓、賭博、打官司、煉丹等等事情,而自己則可以從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這些奸惡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顧祖先創業的艱難,而消耗浪費家中的產業;等到家業敗光的時候,也就家破人亡了。

十一、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謀財害命,栽贓陷害,時有見聞,令人痛心。今天的人,太自我,太自大,太自私,為了名利,殺人傾人,在所不惜。殺人,不一定是把人殺死,傷人的利益和心情也在其中;傾人,讓人立不起來,歪歪倒倒,抬不起頭來。在殺人傾人之際,若我們能反思一下,假如人家來殺我傾我,我是什麼感受?我們會怎麼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殺人傾人,明天必定被人所殺所傾。我之殺人傾人,不等於自殺自傾嗎?利令智昏,財迷心竅,但凡殺人傾人,都是糊塗的人,也是可恨之人,更是可憐的人。

十二、形人之醜,訐人之私。

人們的醜事醜行,也就是所謂的「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而有人竟敢去形容別人的醜事,暴露他人的醜行,這樣做不但會傷害到自己的厚道,連自己所積的陰德,也都會隨著消失啊!

十三、凌孤逼寡,棄法受賄。

世間最苦的人莫過於孤寡,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對於這些人要特別憐憫,特別的照顧,不可以欺負。棄法受賄,果報不堪設想。

十四、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這是講侵奪他人所喜愛的東西,幫助別人去幹壞事。別人的東西,我們知道那正如自己都有喜愛的東西,自己喜愛的東西不想被人侵佔,怎麼可以去侵佔別人的東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侵人家的所愛,你這所愛,可能是一些家產,可能是一些珍貴的,像古玩、古董那些傳世珍寶。或者是人家的愛人、太太、妻女,侵佔人家的,這都是幹了非常傷天害理的事情,而天的報應,這是根本不可能放過的。

十五、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明明知道自己的過失,卻是不肯改悔。明明看見善事就在眼前,卻是不敢勇敢地去做。

十六、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自罪引他,就是嫁禍於人的意思。有些人自以為聰明,常能找到合適的理由來掩飾或美化自已的過失,甚至不惜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自已的過失轉嫁給別人,令人蒙受不白之怨,或啞巴吃黃連,或如吃蒼蠅。人善人欺天不欺,老天爺眼不瞎,耳不聾,秋後算帳。昨天得意,今日牢獄者,哪一個不曾是聰明人。另一類聰明人,自以為是,狂傲自大,標新立異,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中醫、感應篇、佛經等都當作迷信,阻礙民族文化及祖宗家業的傳承,導致今白天人心不古,自私自利的惡果。學習和傳播聖賢教育,就是為了把「壅塞」打通,讓更多的人享受祖宗的福祉及文化護佑。

十七、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對於古聖先賢,不能夠恭敬地崇奉,競敢任意地毀謗。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親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有兩種人喜歡戲侮毀謗聖賢,一種是因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聖賢偉大的教化,對世間有深遠的影響,這種人就像躲在甕裡面從甕口看天,卻埋怨天空為什麼那麼小。另外一種是世智辯聰的人,仗著自己的聰明辯才,煽動蠱惑他人毀謗聖賢,這種人就象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樣,徒勞無功;而聖賢是不會因為他們的煽動蠱惑別人毀謗,而受到任何影響。儒、釋、道三教都是正法,同為千萬年來一切有靈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準繩。

世間有道德的人,例如讀書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們的言語,可以作為世人的法則;他們的的行為,可以作為世人的楷模。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類拔萃超群出眾,乃是因為天地正氣之所鍾啊!我們敬愛他們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侵犯欺凌他們呢?

十八、物之飛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動物的飛躍跑動,猶如人的行動動物的潛伏棲居,猶如人的休息住處;動物的藏身的地方,猶如人的房屋臥室;動物的胚胎蛋卵,猶如人的懷孕哺育。如果用弓箭射擊和獵獲飛躍和行走的動物,使它們不能生存下去,發掘蟄伏和棲息的動物,驚動它們,使它們無所適從;用東西填埋和毀壞動物的巢穴,使它們不能夠得到平定。甚至於傷害它們的蛋卵,破壞它們的胚胎,和人們傷害孩子,打下胎兒沒有什麼不同。

十九、願人有失,毀人成功。

常常願人失敗而幸災樂禍。毀壞別人成功,使他人功敗垂成。別人有了失敗,實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為他感到哀傷憐憫,卻反而願他失敗最好,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啊!這種人既然是以為災禍是可幸可樂的,所以災禍怎麼會不跟隨著他而來呢?那麼失敗不會是別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毀—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毀壞,一種是毀譖。想要立功的人,無論是要立大功,或是立小功,莫不是竭盡所能的力圖成功;而我卻是一定要去阻撓他,破壞他,使他失敗;我這種的心術,真是如同蛇蠍一樣的狠毒啊!宋朝的真西山先生說:「我們若是聽到有人做了一件善事,應當要稱讚他、附和他所做的善事;若是聽到有人做了惡事,必定要盡力為他掩蓋這件惡事啊!」使別人能夠成功,也不致於有失自己的德行,古人是這樣的存心;況且是已經成功的人,竟然還敢去毀壞他的成功。

二十、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貨物交易的時候,竟然把壞的東西,暗自換了好的東西。以自己的私心,而廢棄了公理。例如拿鐵來換金;用石頭來換美玉;以布來換綢緞等這類事情,在達觀人眼裡看來,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這種人的心態和動機,則是接近偷竊啊!四祖說:「外面的境界本來講,是沒有好醜的分別;而好醜的分別,是從心中生起的啊!心若不是硬要去分別的話,妄想執著也就無從生起了。」

以個人的喜怒恩怨,而廢棄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領導人以私廢公,就會邪正不辨, 那麼朋友鄉黨之間,就會有黨同伐異排斥異己的嫌疑了。一個人若是以私廢公,更進而愛憎不當,那麼就會連累了自己的家人——父子至親骨肉,也都會變成冤家了。人情蒙蔽的害處,莫甚於此啊!無論是賢愚貴賤,每個人都有這種毛病,只是輕重不同罷了。知道這個毛病的害處,就應當明白道理,以消除自己偏執的性情;平下心來,以化除自己心中的城府;能夠這樣做,便是有大學問,有大手段的人。

想要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文字溫暖心靈。此文為文字溫暖心靈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易損陰德的十件事,你做過幾件?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
    想要積累自己的陰德,那麼損陰德的事情就不要做了。看看下面這十件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一,對父母不孝順所謂百善孝為先,不孝順父母的人自然不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如果對父母不孝順,其實就是在做惡事,那麼你得到的就是惡果,而不是善果,因為你種下的是惡因。所以對父母不孝順是會招來禍事的,自然也是損陰德事情。
  • 一位高僧的告誡:這3件事有損陰德,你最好不要去做
    所謂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佛學上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由此可見,陰德比陽善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不論你信不信佛,生而為人,應該要多積陰德,不要去做有損陰德的事。那麼,究竟有哪些事情是有損陰德的呢?
  • 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懺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十件事是最損陰德的,最好一件也不要去做,一旦做了福報就會被損耗掉,福報少時災禍就會出現。要想積陰德,這十件事千萬不要做。第一、廣結惡緣。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儘量要與人結下善緣,因為善緣會帶來善果,如果經常與人結下惡緣,很容易招來惡果。
  • 有損陰德的6件事,儘量少做,看看你做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要積陰德,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常用它來勸人行善,那究竟什麼是積陰德呢?陰德就是幫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為人所知,是為別人好卻不掛在心上,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有損陰德的,看看你做過嗎?一、以惡先行
  • 佛教:這三件最損陰德的事,快看你做過嗎
    有很多人喜歡把陰德當中的「陰」,理解為「陰間」的「陰」,在實際上,這裡所謂的「陰」是指「暗中,不顯露」的意思。所以「陰德」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暗地裡的品德」,再連貫一下,陰德說的就是那些「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趨吉避兇,避禍得福,但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獲得福報,就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遭遇災禍,又會怨天尤人。其實我們所有的境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言行所感召而來的,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行不不得,皆反求諸己」。下面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沒有做過,如果做過,也要趕緊懺悔改過。一、不孝父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撫養我們成人,這是天大的恩德。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01做邪淫之事佛說:「邪淫不分對誰,果報是短命。」佛家一般認為邪淫的事都是不好的事,不論任何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就會受到因果的報應,而且對陰德損害很大,命運也不會好。比如夫妻之間,如果不做一些違背天地之理的,那就叫做正淫。
  • 這十件事,非常損陰德,看看你做過嗎?
    什麼陰德呢?「陰」,就是暗中地;「德」,就是功德福報,意思就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積累的功德福報。換句話說,如果被人知道了,那就不是「陰德」了,那就變成「陽善」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多積陰德,不要損陰德,下面列舉的這十件事,非常損陰德,希望大家不要去做!
  • 盤點人生中最損陰德10件事,最好一件也別做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我們平時多做點好事,都會獲得讚美和誇獎,但是有時候大家一讚嘆,一誇獎,有的人就慢慢的就失去了初心,因此古人經常建議我們積累美德。陰德就像在銀行的存款。如果做得好,存款會增加一點;如果做壞事,則存款會減少一點。當我們少做好事而多做壞事時,就好像銀行的存款用完了,我們就必須刷信用卡,刷卡後,人們就完蛋了。
  • 「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恭喜了,看看你做過嗎?
    其實說的就是子孫如果比自己強,即便沒有我留下的金錢,也一定會過得很好;子孫若是不如我,即便我給他留下金錢,他也會把錢敗光。都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很多人以為這句話說的就是一個人從創業,到事業達到一個程度後守住事業的過程,其實創業、守業,講的是從第一代人創業,到後面幾代人的守業和發展的過程。子孫如何能守住業,靠的就是子孫修身的提高。至於積書,我曾經嘗試過。
  • 「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多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福報和災禍其實都是自己行為的因果,如果你經常做損耗陰德的事,自然會招來災禍,如果你經常做積德積福的事,自然會收穫善果。有人說,一個人要想積累更多陰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損耗陰德的事情。文字覺得,「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第一、經常邪淫。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利益的不但是自己,更是惠及子孫後代。有陰德的人,必有天佑。與陽善相比,暗地裡做好事所積攢的「陰德」,福報更大。「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不作惡,就不會感召惡果。以下這5件事,折損人的「陰德」,看看你做過幾個?一、不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是世上最大的善。
  • 「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5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積累多少財富,而是要多積陰德。  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了凡四訓》讀物裡就講到: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所謂積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的事,也可以理解為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有些人做了好事不留姓名,這些人不是傻,而是真正有智慧,有些人做了好事不留姓名,就是為了給自己多積點陰德。
  • 「不要」對自己做的10件事(深度好文)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經提出過一個行為理論,該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換言之,倘若你做錯一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十件事甚至更多去彌補和補救。追著錯誤跑就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不要對自己做這10件事:1.
  • 這三件損陰德的事,正在消耗你的福報!
    德有二十五種之多,我們今天來講陰德!積陰德歷來為古人所重視!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積陰德的人,雖然人們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會虧待善心!留家財萬貫給子孫,不如留子孫無量陰德!佛家講求因緣,因緣和合,行善積德才是真正改善命運的良策。下面這些最損陰德的事,奉勸不要去做!
  • 佛教:因果報應,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
    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真實不虛,也絲毫沒有差錯。沒有誰能背離因果、逃脫因果,哪怕是菩薩。也不要覺得做壞事,一時沒有受到果報就沾沾自喜。因果會遲疑,但從來不會缺席。佛門裡有一句話,叫作「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隨業力流轉,即使經歷了百千萬次輪迴,業力也不會消失,一旦因緣聚合,果報就會顯現出來。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有的人善良一輩子卻吃盡苦頭,有的人罪惡滔天卻享盡榮華,這不是不公平,幾輩子的陰德積累的不一樣,這輩子的餘蔭或餘禍罷了。但是,如果一個只知道索取揮霍,不能積善求福,只是一味地去消耗陰德,那麼總有陰德耗盡的那一天,福氣走了,報應也就來了。感覺自己折損陰德的事情做多了,有人就慌了神,有去燒高香的,有去拜菩薩的,其實求佛不如求已,善事不做,一切皆為無用之功。
  • 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想要迅速積陰德福報,這10件事一定要做!
    我們做一切好事,不需要別人知道,也不需要讓社會大眾表揚,這就是「陰德」。下面這十件事,要儘量去做!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出手幫助他們一下,雖然錢花得不一定很多,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雪中送炭,幫他們解決了大問題。勸導他人多行善事,也是在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有人因為你而少做一件錯事,不僅對方會因此受益,作為勸人者也有功德,如果沒有你的一句話,或許對方就造下了惡業。
  • 最積陰德六件事,任何人都可完成,儘量多做,福報自來!
    道家有這樣一句話:「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對萬物有仁慈之心,修善秉持「無所求」的心態,急人之急扶危布施,行善舉卻無需要別人知道,這就是「陰德」。生活中處處有善,以下這六件事最積陰德,任何人都能做到,我們應該知善為善,儘量多做,福報自然會綿長!一、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以無求之心行布施之舉,經過點滴積累,必會積德深厚福報綿長,通俗來說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他人身處急難之中,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也是助己,也無需非要做驚天善舉,盡己所能即可。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行善積德是為自己謀福,也是利益子孫後代。人生沒有福德,就會感召苦果。所以,南山老人說:「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4件事究竟是哪4件呢?第一:殺生,造「殺業」。南山老人說,殺生,造「殺業」折損陰德。不明因果的人,只顧當下既得利益,肆意造殺業謀取私慾,卻不知殺生造業、必有災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