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苦有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無論福禍,皆是因果。有的人善良一輩子卻吃盡苦頭,有的人罪惡滔天卻享盡榮華,這不是不公平,幾輩子的陰德積累的不一樣,這輩子的餘蔭或餘禍罷了。
但是,如果一個只知道索取揮霍,不能積善求福,只是一味地去消耗陰德,那麼總有陰德耗盡的那一天,福氣走了,報應也就來了。感覺自己折損陰德的事情做多了,有人就慌了神,有去燒高香的,有去拜菩薩的,其實求佛不如求已,善事不做,一切皆為無用之功。
那麼,如何去積攢陰德呢?佛告訴我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得好意,其福難量」,要積累陰德就要存善念,做好事,這樣做的你,即使一時半會沒有福報,禍事也會因為你的行為而遠離你,謂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相反,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自己,一味地去幹缺德事,虧心事,那麼即使報應沒找上你,福氣也會離你越來越遠,這叫做「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以下的這4種事,折福損德,因果難饒,別再做了。
一、好色邪淫
「心不淨,身先病」,當一個人心裏面存有不乾淨的念頭時,立馬會召引負能量,什麼災、什麼禍就會悄悄的找上你。
在這些不乾淨的念頭中,又以淫邪心為惡業之首,它不但能夠讓你生出執念,損傷慧根,更加讓一個人妄想非非,永墮入苦海。
「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人的心裏面存有淫邪的念頭時,不但自己會身心不安,福報急劇的消耗,甚至在外貌上也有很大的變化,輕者眼神漂浮,面白眼黑,重者身形消瘦,無神呆滯。
隨著業報的降臨,這樣的人會出現家庭不和、破財損物、運勢不順等惡兆,如再不改正則會墮入無邊地獄,家破人亡者亦有之。
二、嘴不饒人
嘴是風水門,福禍在個人。佛門要求弟子遇事常念「阿彌陀佛」,就是告誡修士要少說妄語,善護口業。所謂「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當一個人總是喋喋不休,口不擇言,往往會造下口業,生出口禍。
口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量大」,沒有人能數明白,一個人一輩子能能說多少話,一萬句話生一句口業,所造成的果報就足以讓人墮入拔舌地獄了。
勸君切莫「最不饒人」,良言一句三多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每一次對別人的惡言惡語,都會化作刀斧,狠狠的砍在我們的福報陰德之上,讓別人不自在的同時,也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事物都是兩面的,口既能造業,也能積德。如果能夠多說善言善語,口上布施,隨喜讚嘆,那麼這樣的人自然福報滿滿,運氣也會越來越好。
三、嗔恨易怒
師傅常告誡大家,修行一定要「戒怒」,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人的嗔怒就像是一根炸藥的導火索,一旦點燃了,輕的折損陰德,重的會引爆「心障」,有可能一生的修行和福報會在頃刻之間被摧毀得乾乾淨淨。
所以一個人一定保持自己的心境,切莫嗔恨易怒。佛說:「一切唯心造」,心不平,意難淨,心眼也就開闊不了,胸量也難以容人容已,斤斤計較,整日抱怨,這樣的人即使靠祖上庇護,惹不上禍事,也難以得享福報。
保持心境,訣竅就亮點。一是要心淨,無論自己受到什麼誘惑和招惹,都要悲喜不露聲色,淡定從容,如如不動。
二是要心靜,保持心氣順暢,氣順了,肚量也就大了,煩心事也能撐得下,也就沒有那麼容易發怒了。佛家說「量大福大」,這樣的人福報會越來越好,運氣也會越來越順。
四、不孝老人
曾經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兒千裡尋佛,最後發現佛是自己的母親。實際上也是如此,對三寶的最大供養的孝順父母,一個人世間的最大修行是供養雙親。親恩不報,莫談修行,父母才是一個人最應該感恩的那個「活菩薩」。
當你發現自己事事不順,有時候不是你燒香拜佛不夠,而是不孝順。佛祖不多你的一束高香,但父母卻異常珍惜你的一次探望。
把父母孝順好,勝過一切形式上的修行修心,真心的善待父母,福報自然而來,相反若對父母不孝,是對自己陰德的極大損害,終會迎來惡果報應。
天道輪迴,因果不空,這世間最公平就是因果,最不會放過你的也是因果。如果一個人妄自作惡卻不自知,那麼這樣的人會很可憐,放不下,得不到,折損陰德,不見福緣,即使一是歡樂,終得婆娑苦難。
勸君不要再做上面的4種事情,否則損陰德,折福報,終會得到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