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2021-01-09 凡塵心語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苦有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無論福禍,皆是因果。有的人善良一輩子卻吃盡苦頭,有的人罪惡滔天卻享盡榮華,這不是不公平,幾輩子的陰德積累的不一樣,這輩子的餘蔭或餘禍罷了。

但是,如果一個只知道索取揮霍,不能積善求福,只是一味地去消耗陰德,那麼總有陰德耗盡的那一天,福氣走了,報應也就來了。感覺自己折損陰德的事情做多了,有人就慌了神,有去燒高香的,有去拜菩薩的,其實求佛不如求已,善事不做,一切皆為無用之功。

那麼,如何去積攢陰德呢?佛告訴我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得好意,其福難量」,要積累陰德就要存善念,做好事,這樣做的你,即使一時半會沒有福報,禍事也會因為你的行為而遠離你,謂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相反,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自己,一味地去幹缺德事,虧心事,那麼即使報應沒找上你,福氣也會離你越來越遠,這叫做「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以下的這4種事,折福損德,因果難饒,別再做了。

一、好色邪淫

「心不淨,身先病」,當一個人心裏面存有不乾淨的念頭時,立馬會召引負能量,什麼災、什麼禍就會悄悄的找上你。

在這些不乾淨的念頭中,又以淫邪心為惡業之首,它不但能夠讓你生出執念,損傷慧根,更加讓一個人妄想非非,永墮入苦海。

「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人的心裏面存有淫邪的念頭時,不但自己會身心不安,福報急劇的消耗,甚至在外貌上也有很大的變化,輕者眼神漂浮,面白眼黑,重者身形消瘦,無神呆滯。

隨著業報的降臨,這樣的人會出現家庭不和、破財損物、運勢不順等惡兆,如再不改正則會墮入無邊地獄,家破人亡者亦有之。

二、嘴不饒人

嘴是風水門,福禍在個人。佛門要求弟子遇事常念「阿彌陀佛」,就是告誡修士要少說妄語,善護口業。所謂「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當一個人總是喋喋不休,口不擇言,往往會造下口業,生出口禍。

口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量大」,沒有人能數明白,一個人一輩子能能說多少話,一萬句話生一句口業,所造成的果報就足以讓人墮入拔舌地獄了。

勸君切莫「最不饒人」,良言一句三多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每一次對別人的惡言惡語,都會化作刀斧,狠狠的砍在我們的福報陰德之上,讓別人不自在的同時,也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事物都是兩面的,口既能造業,也能積德。如果能夠多說善言善語,口上布施,隨喜讚嘆,那麼這樣的人自然福報滿滿,運氣也會越來越好。

三、嗔恨易怒

師傅常告誡大家,修行一定要「戒怒」,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人的嗔怒就像是一根炸藥的導火索,一旦點燃了,輕的折損陰德,重的會引爆「心障」,有可能一生的修行和福報會在頃刻之間被摧毀得乾乾淨淨。

所以一個人一定保持自己的心境,切莫嗔恨易怒。佛說:「一切唯心造」,心不平,意難淨,心眼也就開闊不了,胸量也難以容人容已,斤斤計較,整日抱怨,這樣的人即使靠祖上庇護,惹不上禍事,也難以得享福報。

保持心境,訣竅就亮點。一是要心淨,無論自己受到什麼誘惑和招惹,都要悲喜不露聲色,淡定從容,如如不動。

二是要心靜,保持心氣順暢,氣順了,肚量也就大了,煩心事也能撐得下,也就沒有那麼容易發怒了。佛家說「量大福大」,這樣的人福報會越來越好,運氣也會越來越順。

四、不孝老人

曾經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兒千裡尋佛,最後發現佛是自己的母親。實際上也是如此,對三寶的最大供養的孝順父母,一個人世間的最大修行是供養雙親。親恩不報,莫談修行,父母才是一個人最應該感恩的那個「活菩薩」。

當你發現自己事事不順,有時候不是你燒香拜佛不夠,而是不孝順。佛祖不多你的一束高香,但父母卻異常珍惜你的一次探望。

把父母孝順好,勝過一切形式上的修行修心,真心的善待父母,福報自然而來,相反若對父母不孝,是對自己陰德的極大損害,終會迎來惡果報應。

天道輪迴,因果不空,這世間最公平就是因果,最不會放過你的也是因果。如果一個人妄自作惡卻不自知,那麼這樣的人會很可憐,放不下,得不到,折損陰德,不見福緣,即使一是歡樂,終得婆娑苦難。

勸君不要再做上面的4種事情,否則損陰德,折福報,終會得到報應。

相關焦點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太上感應篇》上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趨吉避兇,避禍得福,但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獲得福報,就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遭遇災禍,又會怨天尤人。
  • 佛教:因果報應,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
    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真實不虛,也絲毫沒有差錯。沒有誰能背離因果、逃脫因果,哪怕是菩薩。也不要覺得做壞事,一時沒有受到果報就沾沾自喜。因果會遲疑,但從來不會缺席。佛門裡有一句話,叫作「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隨業力流轉,即使經歷了百千萬次輪迴,業力也不會消失,一旦因緣聚合,果報就會顯現出來。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要感恩和恭敬萬物。若你與因果為敵,就是自找苦吃、自損福德。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心中有敬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遠離災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此,人生在世,要敬畏因果,多行善積德。行善積德是為自己謀福,也是利益子孫後代。人生沒有福德,就會感召苦果。所以,南山老人說:「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4件事究竟是哪4件呢?第一:殺生,造「殺業」。
  • 一位高僧的告誡:這3件事有損陰德,你最好不要去做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人說要積陰德,特別是老人,喜歡用這話來勸人行善。所謂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佛學上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由此可見,陰德比陽善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不論你信不信佛,生而為人,應該要多積陰德,不要去做有損陰德的事。
  • 易損陰德的十件事,你做過幾件?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
    厚德可以載物,這句話是出自《易經》,意思是說一個人有多厚的德行,就可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如果一個人想要子孫滿堂,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積陰德是少不了的事情。古語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所以,多積陰德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在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做福報。一個人是否會得到福報,還是迎來災禍,其實都跟自己有關。如果經常做的是積陰德的事情,福報自然而來。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什麼是陰德?陰德就是一個人暗中做好事,不告訴別人。而陽德卻恰恰相反,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喜歡到底虛揚,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得知道。佛教認為,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
  • 佛教:這三件最損陰德的事,快看你做過嗎
    《了凡四訓》中有言: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句話也就是說,一個做了「陽善」的人,享受的是世人的讚譽和眼前的福報;但是如果一個人積了「陰德」,那可謂是功德無量,不僅上天會眷顧,來生也會享福。那麼何為「陰德」?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
  • 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懺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十件事是最損陰德的,最好一件也不要去做,一旦做了福報就會被損耗掉,福報少時災禍就會出現。要想積陰德,這十件事千萬不要做。第一、廣結惡緣。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儘量要與人結下善緣,因為善緣會帶來善果,如果經常與人結下惡緣,很容易招來惡果。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念佛修行首先要做的便是斷除自身的惡習惡念,心生清淨,才能積攢福德。「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無緣無故生災禍,一切福禍皆由自己造作而來。佛家常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廣行善事,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善報,但其實禍事已經遠離;一個人作惡多端,縱使不會馬上遭到惡果,但其實福報已經漏掉。
  • 「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多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福報和災禍其實都是自己行為的因果,如果你經常做損耗陰德的事,自然會招來災禍,如果你經常做積德積福的事,自然會收穫善果。有人說,一個人要想積累更多陰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損耗陰德的事情。文字覺得,「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第一、經常邪淫。
  • 這三件損陰德的事,正在消耗你的福報!
    德有二十五種之多,我們今天來講陰德!積陰德歷來為古人所重視!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積陰德的人,雖然人們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會虧待善心!留家財萬貫給子孫,不如留子孫無量陰德!佛家講求因緣,因緣和合,行善積德才是真正改善命運的良策。下面這些最損陰德的事,奉勸不要去做!
  • 盤點人生中最損陰德10件事,最好一件也別做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我們平時多做點好事,都會獲得讚美和誇獎,但是有時候大家一讚嘆,一誇獎,有的人就慢慢的就失去了初心,因此古人經常建議我們積累美德。陰德就像在銀行的存款。如果做得好,存款會增加一點;如果做壞事,則存款會減少一點。當我們少做好事而多做壞事時,就好像銀行的存款用完了,我們就必須刷信用卡,刷卡後,人們就完蛋了。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做到了幾個?
    《了凡四訓》裡說道:行善而為人所知,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即為陰德。相比陽善,陰德的功德更大,有句話叫「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陽善雖可得世人讚譽,但終不及陰德的天道善神護持。世人皆一味燒香拜佛求保佑,卻不知真正保佑自己的不是外在的神靈,而是自己的德行。
  • 佛教:淫邪的10大危害,愚人自損陰德,諸佛不佑!
    《太上感應篇》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不履邪徑,不欺暗室」。這是在教誨我們要做正確的選擇,不走邪途;也在警戒我們:不要因為身處「暗室」別人都看不到,就可以動邪念,這樣其實是在自我欺騙!因為「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你未曾動念之前,天上的神佛就早已經知道了。
  • 有損陰德的6件事,儘量少做,看看你做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要積陰德,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常用它來勸人行善,那究竟什麼是積陰德呢?陰德就是幫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為人所知,是為別人好卻不掛在心上,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有損陰德的,看看你做過嗎?一、以惡先行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能做到幾件?
    陰德具足之人,自然諸事順遂、逢兇化吉、遇難成祥;沒有福德的人,往往處事坎坷、障礙重重。「陰德」從哪裡來?行善積德而來。世上有一種最快的消業積福的法門,那就是斷惡修善。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的福報其實都是有定數的,若不知惜福培福,反而大肆造業、折損福報,那人生就會很快陷入困頓痛苦之中。《太上感應篇》裡說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20件損陰德的事,一定不要去做!看看自己做過沒有?(經典好文)
    也就是說,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會召喚來福氣,會享受到他人帶給你的利益;常常做損害他人的事,就會召喚來穢氣,就要忍受他人給你召喚來的傷害。在基督教,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佛家,這就叫因果。在道家,這就叫「天道好還」(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在儒家,這就叫做善惡到頭終有報。一生中,下面這二十件事,很容易損陰德福報,大家千萬不要去做!一、以惡為能,忍作殘害。
  • 佛說:善積口德,簡單一句話也會有損福報,這幾種話千萬別說
    說話是件最簡單的事,我們每天不知道要說多少話。可是最簡單的事情當中,往往隱藏著容易讓人忽視的道理。老話說:「禍從口出」。在佛教中,有屬於十善業道中的四種「口業」,能不犯這些口業,就是最好的善行。一個人能管好自己的嘴巴,好好的說話,就是最簡單易行的積累福報的方法,也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