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件最簡單的事,我們每天不知道要說多少話。可是最簡單的事情當中,往往隱藏著容易讓人忽視的道理。老話說:「禍從口出」。在佛教中,有屬於十善業道中的四種「口業」,能不犯這些口業,就是最好的善行。一個人能管好自己的嘴巴,好好的說話,就是最簡單易行的積累福報的方法,也是真正的修行。
其實,說話是門藝術,裡面有太多學問,這裡先不去太過深究,但是以下幾種話,需要儘量提醒自己不要去說,會大大損害你的福報,甚至帶來一些無妄之災。
01不說他人是非長短
善於搬弄是非的人,往往是讓人想遠離的「小人」。
在職場上,很多朋友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平時表面上關係看起來還可以的朋友,可能背後卻經常說你壞話,甚至向領導打小報告,挑撥你的是非。這樣的人,不僅很難有真正知心的朋友,而且遇到明智的領導,肯定會對他生起警惕之心,因為愛說是非的人,是不堪重用的。
據說武則天在位時,曾經禁止全國宰殺牛羊。有個官員張德生了兒子,於是大宴賓客,覺得沒有羊肉太沒面子,就偷偷殺了幾隻羊來待客。其中有個賓客叫杜肅懷,在宴席上喝酒吃肉,卻回頭就去向武則天告了狀,說什麼張德有違聖命,是大不敬。
第二天,武則天在朝堂上笑著問張德:「聽說你生了兒子,這是喜事,但是你為什麼要違命宰羊來待客呢?」張德一聽,知道被人出賣了,只好跪下認罪。但是武則天卻說:「我雖然有禁令,但是你家裡有喜事,也算情有可原。只是你以後再請客,可要注意選擇客人!」然後把杜肅懷告狀的奏摺給他看,杜肅懷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塊豆腐撞死。
究其原因,愛說是非長短,都是因為「嫉妒」心在作怪,這樣的人,內心常常混濁不堪,被嫉妒心困擾,一刻也不得安樂,更別說智慧的生起了。在佛經中說,愛「兩舌」說是非的人,會為自己感招來家中眷屬不合,也就是家庭關係不和睦的果報,這就是想害人最終只能害己。
02不要口出惡語傷人
所謂惡語,往輕了說,就是諷刺挖苦別人,或者造謠誹謗他人;更嚴重的,就是破口大罵,痛恨詛咒,髒話連篇。中國人有種不好的習氣,也因為漢語文字的豐富,罵人的話有時會特別粗鄙,甚至辱及別人的父母先祖。
所有惡語的根源,其實都是源於人的「嗔」心,心無嗔恨的人,修養到一定的境界,自心平和安樂,心量廣大,能容忍他人的過失,自然就不會口出惡語。要知道「嗔」恨心的果報是非常嚴重的,在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一怒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你辛辛苦苦修行積累下的功德福報,可能就因為一念嗔恨給毀了,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與人產生口角。甚至夫妻家人之間也是難免的,俗話說:「哪有不吵架的夫妻。」但即使是夫妻這樣親密的關係,如果說話不當,一時衝動,傷了對方的心,在感情上造成的裂痕也是難以彌補的,往往夫妻失合就是因為言語衝突。
有人因為不善於溝通,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結果爭吵得面紅耳赤,最後大打出手,甚至釀出人命大禍的事端也是常有的。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因小失大,害人害己。
怎麼克制自己的脾氣怒火呢?在《四十二章經》中,佛講了這樣一個比喻: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有人罵佛,佛沉默以對。罵完了,佛問他:「你給人送禮,別人沒接受,禮物還是歸你自己所有吧?」這人回答是的。佛說:你現在罵我,我不接受,你的惡語只會被你自己帶回去,惡報還是歸於你自己。這種果報,就像聲音的迴響和人的影子一樣,都是無法擺脫的,所以,要警記別行惡事。
由此可見,在我們說話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當你怒從心頭起,罵人的話即將脫口而出之前,先慢一秒想想:這樣值得嗎?
03不要欺哄他人,口出妄言
生活中,總有人喜歡吹牛,特別是網上,愛吹牛皮的人更多了。人總有一種喜歡顯擺自己的虛榮心,過於渴望想要證明自己,求得他人的肯定尊重,往往就會口出「妄言」。
偶爾和朋友間吹吹小牛無傷大雅,但如果心理上形成了習慣,這就是給自己埋下了「惡因」。牛越吹越大,漸漸就成了喜歡欺哄瞞騙,這樣心性的人,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自己經營事業,如何能讓人放心信服的與你往來,也沒有哪個領導願意對這樣的下屬委以重任,可以說是自毀前程。
在佛法中,「大妄語」看似沒什麼大害,其實卻是重戒,是和「殺、盜、淫」這樣的大惡並列的。對修行人來說,如果「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果報是非常嚴重的。
比如有人妄言自己已經修行到了佛的果位,是某某佛出世,還有什麼男佛女佛,先佛後佛,甚至很誇張的說這個佛第一,那個佛更強,又宣稱自己有種種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能治病消災;在《楞嚴經》中,明確的寫出了這會有自毀佛種,永失善根,沉淪苦海的可怕惡報。
佛說,雖然會有阿羅漢和菩薩在世間顯化度人,甚至化身成三教九流,或者就是你身邊的某一個人,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自稱是某某佛菩薩再來,也不會透露出半分跡象,除非是此生已了,臨命終的時候,可能會留下一丁半點線索。
大妄語就好像古代一個窮人,竟然自稱是帝王,這不就是自招殺身之禍嗎?所以,做人的一言一行,還是要老老實實,沒有誰能一口吃成胖子,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坦坦蕩蕩,心安理得的人,心中常常會感到歡喜愉悅,生活得輕鬆自在;而誠實可靠、言不虛妄的人,更會得到他人的親近和愛戴,不管做什麼事,總會遇到貴人相助——在佛法中,這就是不妄語所帶來的人天恭敬愛護的大福報。
04不說花言巧語,或者勾引他人邪念的話
這裡要說的,就是「四口業」中的綺語。所謂綺語,有兩個意思:一是指花言巧語,表面上似乎是很好聽的話,實際上語言中卻隱藏著引誘、欺騙、煽動,容易讓人喪失正念、甚至將人引入險地。二是指談說淫慾的話,勾起他人的色慾淫邪之心。
說話喜歡兩面三刀的人,比如《紅樓夢》裡的王熙鳳,被下人形容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笑臉相迎,腳下卻使絆子」。這就是典型的為了達到自己私慾,巧言令色的人。王熙鳳為了將尤二姐騙進賈府,親自去接她,聲淚俱下的說了一車讓人感動的話,做足了表面的功夫,實際上卻是包藏禍心。果然尤二姐聽信了她的話,只當鳳姐真是為她好,結果進了賈府就受盡欺辱虐待,最後白白把小命也搭上了。
鳳姐的人生有那樣悲慘的報應,究其原因,一是因為貪慾狠毒,其次,她一輩子在說話上就是不斷在犯「綺語」的口業。但是追尋所有綺語的根源,還是人的貪念私慾在作祟。
據說佛陀即將成道時,自在天主魔王波旬為了阻止擾亂佛成道,派了自己的三個女兒愛欲、愛念和愛樂圍繞著佛陀作出種種淫樂之相,又以種種勾人色慾的綺語在佛陀耳邊低語。
佛陀卻絲毫不為所動,以無上神通讓三位魔女看到了她們的年老、衰朽、死亡。三個自持美貌的魔女看到自己的醜態,驚慌失色,倉皇而逃。在佛經中記載,魔王波旬就是好說種種的綺語來擾亂人的修行,而常犯「綺語」口業的人,必然會墮落成魔王的眷屬。
兩舌、惡語、妄言、綺語這四種口業,將來感招的果報都是很嚴重的。
在《地藏經》中講,犯下口業將來會: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銼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千劫,求出無期。
語言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用之於善,可以造福於人,用之於惡,就是害人害己。古人說:「一語可以興邦,一言可以辱國。」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你的語言沒有這麼大的作用,但是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點滴的福報積累就是由此而來,最後匯成廣大的福田。佛說人天愛敬、心常歡喜、發言尊重、智慧殊勝等等這些大福報,都是口業清淨的作用。
王陽明為何能絕境重生、龍場悟道?只因參透這兩點人生法則
眾生「心地」中蘊藏的不可思議大寶藏——地藏菩薩名號的三種含義
佛說:再大的福報,也經不起這三件事的消耗,能不犯,是多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