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這麼重要,卻常年潮溼陰冷,原因竟是地底暗藏玄機

2021-01-10 立恆講旅遊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節日的時候,通過旅行等來緩解身心壓力,擴大視野,擴大見識,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的人增加了,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許多中國人一生必去的地方,故宮作為明清二朝皇帝的居所,是我國建築史上乃至全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故宮作為明清兩個時代的皇室居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築群,至今仍有著迷人的神秘味道,現在作為觀光地對外開放,但是這裡還有很多無法探知的獨特之處,作為來北京的第一個信用卡櫃檯,每年來這裡觀光的遊客都很多,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養心殿,這裡是皇帝們處理政務的地方,相當於辦公室的作用,平時皇帝在這裡處理國家的事情,進行公務活動,有時候政務很忙,皇帝在這裡過夜,所以,這是使用率很高的宮殿,應該是各種設施中最高級的。

雖然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級,來的遊客都知道,很潮溼,很冷,夏天的時候就不說了,冬天也是這樣,那也不行吧,為什麼皇帝的居住地不如其他宮殿舒服呢?

由於溼氣的原因,腐敗速度比其他宮殿快,專家們決定修理這裡,這次修理發現了養心殿潮溼的奧秘,在修繕過程中,員工必須清除其中的地板,才發現地下隱藏著的機器,地下有幾根瓦制的管子,這些管道按照規則路線排列布,打開管道後,人們發現其中貯藏著大量的水氣。

這條管道相當於現在的地熱,大量的熱氣流動,使養心殿更加舒適、溫暖,能夠受到這樣的待遇的是帝王吧,養心殿以前還很完美,但到了現在還是陰鬱的原因是因為長年沒有使用地下管道,其中的水蒸氣還殘留著,但是,這也不得不說是古人的智慧,考慮到這樣的設計,你覺得怎麼樣?

相關焦點

  • 在《如懿傳》延禧宮、養心殿中出現的這些東西,原來大有講究
    今日,新曝光的美術特輯將詳解從養心殿到東西六宮,從宮殿置景到器皿用具的雕琢,於細節處見真章。讓紫禁城高牆內每個人物悲喜榮辱有了落腳之處,鐫刻著乾隆盛世輝煌與古典詩意美學的世界在眼前緩緩展開。因此,養心殿作為劇情中非常重要的戲眼,在美術置景中也是濃墨重彩。韓忠用「縱橫」二字貫穿養心殿。縱線即西暖閣以中式為主,從瓷器擺件到案幾桌臺,大量極具中國古代文化特徵的物品隨處可見;橫線即東暖閣,整體設計偏洋化,閣內匯聚了當時全球可見的高科技。
  • 北京故宮遊覽線路詳解:東六宮及故宮東部區域
    【奉先殿】奉先殿在毓慶宮東,現今是故宮鐘錶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的機械鐘錶最多的博物館,計收藏有一千多件18—19世紀世界各地的鐘表。奉先殿建於明初,是明清時期皇室成員祭祀祖先的家廟。奉先殿建在漢白玉的臺座上,前殿為正殿,後殿為寢殿。現殿原狀已無存,闢為鐘錶館,展出故宮珍藏的各類機械式鐘錶一百多臺件。
  •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從第三個月開始,依次從中軸線開始,然後往兩翼擴散,把整個的故宮就全部涵蓋進去。分為:前三殿、後三宮、養心殿、東西六宮、寧壽宮、慈寧宮、左輔右弼文華殿與武英殿、皇家禮佛與祭祀的宮殿和皇家花園。太和殿太和殿也叫金鑾殿,是宮廷中舉辦重要典禮的場所。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出徵,要昭告天下的時候,皇帝才登太和殿。
  • 故宮的隱秘角落,被發現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故宮有許多隱秘角落,無論是神秘的未開放區,還是開放區的幽深處,都成為故宮魅力的一部分。最近播出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帶著觀眾「上天入地」看故宮:爬上皇極殿房頂除草,賞鑑養心殿的貝殼瓦片,俯視太和殿前身的地基……今天,一起換上特殊視角,探索故宮的隱秘角落。
  •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攻略: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答案一覽[多圖]
    御苑瓊芳故宮答題在此開啟,這次的答題答案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大家都能答對多少題目呢?小編將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的答案分享在下方,有具體的題目以及答案詳解,大家趕緊看一看吧。 [ 養心殿] D 4、道光帝御書九九消寒圖上一共應有多少待填廓的筆畫? [81] F 5、富貴祥和的吉祥紋樣是由哪兩種花組成的? [牡丹和荷花] G 6、故宮藏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上沒有 畫以下哪一種活動?
  •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攻略: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答案一覽[視頻][多圖]
    御苑瓊芳故宮答題在此開啟,這次的答題答案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大家都能答對多少題目呢?小編將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的答案分享在下方,有具體的題目以及答案詳解,大家趕緊看一看吧。[ 養心殿]D4、道光帝御書九九消寒圖上一共應有多少待填廓的筆畫?[81]F5、富貴祥和的吉祥紋樣是由哪兩種花組成的?[牡丹和荷花]G6、故宮藏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上沒有 畫以下哪一種活動?
  • 奇蹟暖暖故宮活動全題目答案匯總 御苑瓊芳答題答案大全
    [體順堂]M16、明代嘉靖皇帝曾將養心殿南側的無梁殿作為什麼場所使用?[ 煉丹之處]Q17、乾隆帝的「養心殿寶」青玉交龍紐印璽是什麼形狀的?[雍 正]Y46、養心殿後殿的天子臥室在哪一端?[東端和西端]47、養心殿啟動研究性保護項目後,想要參觀三希堂有怎樣的途徑?
  • 故宮太和殿屋頂的角落裡藏著什麼?
    故宮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帝王舉行國家重要典禮的場所,其建築技術、藝術及文化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典型代表。太和殿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位於屋頂裡的鎮殿符板就是其中之一。符板位於藻井之上,與帝王寶座上下呼應。符板寬約23釐米,高約37.5釐米,為梨木製作而成,前面還有香爐、燭臺、靈芝等供器。
  • 皇家的威嚴和奢華——故宮裡的5對鎏金銅獅
    故宮寧壽門前獅子位於寧壽門、養性門、養心門前的鎏金銅獅,在其胸前或銅座上都刻有「大清乾隆年造」的字樣。乾清門前的鎏金銅獅子養心殿的院門就是養心門,自雍正皇帝後,養心殿成為各朝皇帝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重要場所。
  •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
    那你們知道麼,當時唐山發生地震的時候,距離唐山比較近的故宮,其實也能夠感受到一些餘震,但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在故宮周圍的那些人只感受到了震感而已,其他的就再也沒有什麼發生了,仿佛一切雲淡風輕,什麼都沒有經歷過。故宮之所以可以如此的穩固,是和它地下的一個秘密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不是那次唐山大地震的話,大概都沒有人知道,故宮隱藏了600多年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吧?
  • 故宮,為什麼故宮呈「凸」型?北京的「裡九外七皇城四」是……
    01故宮在哪?、官署中軸線貫穿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我"在故宮六百年
    故宮博物院工程管理處的張典在拓印養心殿外牆銘文。  深夜的故宮熱火朝天。  紫禁城養心殿外牆的牆皮掉了,修繕前需要先把破損的牆皮鏟乾淨,這就露出了裡面的磚。人們發現,其中一塊磚上有銘文,清晰地記錄了這是一塊嘉靖十四年(1535)、來自山東臨清的磚,燒磚的工匠名叫陸奎。
  • 故宮慶祝600歲生日:《清明上河圖》將再次展出
    2019年11月的「藏傳佛教文物展」,著重展示班禪額爾德尼與中央政府的長期密切往來的文物,扎什倫布寺在佛教文化、藝術方面的重要貢獻,以及漢藏團結的歷史進程。   此外,2020年5月的「海上四任書畫特展」,展示清末活躍在上海畫壇職業畫家任熊、任薰、任頤、任預的藝術風貌。
  • 故宮為何從不見鳥屎?專家解釋其中玄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現在大家都能夠進去瀏覽參觀,不過古代的老百姓可沒有這麼幸運了,作為皇帝過去議政以及和後宮妃子棲息的地方,有著重重御林軍防守,普通人對此自然是望而卻步的。  ,故宮為何從不見鳥屎呢?。  古代故宮設計師蒯祥以及其他工匠動用自己的大腦,在設計故宮的時候就別出心裁地考慮到了幹擾鳥類的做法。故宮的專家解釋道出了其中玄機奧秘。
  • 北京故宮知識大全!「圖文詳解」
    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 太和殿神獸出沒,藏在家宅中的守護神!
    今年剛好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故宮那邊也在9月10號開放了周年特展,而太和殿的建築屋頂、以及罕見的十方神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編輯太和殿隸屬於故宮前朝的三大殿之一。在明朝初建成,被命名為奉天殿,但也因為各種原因曾多次被燒毀。此次展出了清朝康熙年間,花費十二年時間重建好太和殿時,燒造的11件琉璃仙人和走獸。
  • 北京故宮太和殿的脊獸
    經過查看,原來是屋頂上殿脊獸「龍鬚」被擊落下來。有人把其中一根「須」稱了一下,竟有十五斤重。大家十分驚奇,平時不為人注意的殿脊獸,它的「須」竟是這麼巨大。不過,鼓樓的這對脊獸,還不及北京故宮太和殿的脊獸宏大。太和殿的脊獸高三米四,重三千六百五十公斤,由十一塊構件拼裝而成,黃色琉璃,瑩晶絢麗,氣勢磅礴。
  • 故宮內部不同色彩琉璃瓦的運用及象徵意義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養心殿、坤寧宮、東六宮、西六宮等大片宮殿群以金碧輝煌的耀目色彩,形成氣勢恢宏而肅穆莊嚴的特色。今日,登上景山,居高俯瞰整座故宮,只見層層紅牆包裹之內,最耀眼就是成片耀眼的黃色。綠色琉璃瓦陪伴皇子們成長南三所,也稱「阿哥所」或「所兒」,清代的皇子們,只有在幼年時候可以居住在東西六宮享受父母之愛,十歲遷出後宮後多暫居此處。
  • 初代故宮人那志良:95年前,故宮博物院如何典守文物?
    撰文丨那志良摘編丨何安安2020年,對於故宮來說,是極為特別的一年。而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回顧故宮博物院的創辦發展歷史,也就有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代故宮人,那志良1908年生於北京,17歲便進入故宮成為一名職員,一直到1998年去世。他將自己畢生的時間都花在了守護故宮文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