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神頭古鎮

2020-11-24 德州新聞網

張明福/文

2012年初,陵縣文化和旅遊局的石賢聖同志曾撰有《漫話古鎮神頭》一文,發表在2012年1月13日的《德州晚報》上。該文將神頭鎮名稱之來歷和漢墓群、東方朔墓以及地方特產的「厭次春龍」(香椿)寫得具體生動,對人們認識和了解神頭起到了較好的推介作用。本文作為《漫話古鎮神頭》的續篇,期望讀者能對明清時期的古鎮神頭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一、稱其「經濟重鎮」當之無愧

陵城區神頭鎮在明清時期一直是陵縣區域的商業繁華之地,稱其經濟重鎮當之無愧。 300多年前,曾任過山西馬邑縣知縣的陵縣人李蕃祚撰寫的《建修神頭鎮後馬頰河西橋碑記》記載:「縣治東二十裡許,有巨鎮曰『神頭』,相傳為厭次故城也。城之廢不知幾何世年,而居人之繁庶,市廛之布列,四方商旅之輻湊而雲集,於陵六店(柏林店、徐家店、大柳店、鳳凰店、鹼場店、淄博店)居首」。

更能證明神頭鎮商業繁榮的是另外一塊石刻碑文,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陵縣知縣梁舩撰寫的《神頭鎮課稅碑》。該碑記載了明末清初神頭鎮由每月6個集日增加到12個集日的史實。神頭鎮本來是二七大集,即每月的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6天為大集,即每5天一個集日,四方商賈與士民聚集此地進行交易。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許多人覺得5天一集在時間上有點長,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肉類熟食和蔬菜不夠新鮮,所以在鴻臚寺序班邑人康湛等人的籌劃下,在集與集之間又加上一個小集,使集與集之間的間隔時間縮短為2天,成為5天2個集,每個月的初二、初四、初七、初九、十二、十四、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九成為12個集日。集日的增加,無疑方便了附近人們的生活,滿足了大家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當然,集日增加也是商品經濟繁榮的標誌之一。一般而言,5天2個集日,有點接近城市人的生活了,也有點與現在人的生活接近。並且為了保證所加小集,即規定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6個小集不收商戶的課稅,從而使物價便宜許多,自然來此趕集的人越來越多,集市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大。康熙中期,神頭集市有了專業分工,出現了線市、果市、魚市、木市、布市、菜市等。專業市場的形成,使相同的商品得到相對集中,可以增加購買者更好地對商品進行性價對比,便於購買者挑選中意的物品,這也較好地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市場需要。

為了降低市場費用,裁革冗稅,鎮街士民公議設「官鬥兩枚、官秤一枝、牲口經紀二人而已,無別需索也」,甚是便民。後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水災後,當地谷價騰踴,遊手滑民視為奇貨可居,不僅把持行市,而且與牙儈串通立鬥數枚,找一些地痞無賴做幫掛鬥戶,橫索鬥錢。凡是買賣的東西,無不額外徵稅,甚至發展到公開詐騙客人銀物。牲口經紀更是心狠手辣,恨不得讓買賣牲口之家倒黴破產。各專業市場的行頭紛紛訛詐商戶,攪亂市場,致使商賈裹足不前,集市規模越來越小。為了打擊市霸和不法牙儈,鎮街紳衿曾多次向知縣申訴,並承諾「一切課稅,本街紳衿捐輸,一律不讓行商承擔。至於市場管理人員的選用,必須是鎮民公議忠實之人,皆由僱充,既不領牙貼、也不負責收稅」。這樣一來,市場管理人員就沒有了魚肉商戶的理由和辦法。這裡的集市不僅有了「義集」之稱,而且也迅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繁榮。自那以後,神頭鎮的商業繁榮一直延續至今。

二、譽為「文化重鎮」名符其實

神頭鎮不知是距離縣城較近的緣故,還是受智聖東方朔的蔭庇,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尤其是明代中後期,這裡接連考出康丕揚、石維屏兩位進士並成為朝廷重臣,由此也造就了陵縣歷史上兩個著名的仕宦家族。

康氏家族,是明朝洪武年間由北直隸(今北京郊區)玉田縣遷至陵縣神頭鎮(街)的農戶。現分布陵城區、德城區以及省內外多處地方,人口達3000餘人,是德州區域為數不多的文化世家。

明清時期該家族共考出進士3人,舉人3人,各類貢生17人。

三名進士分別為:七世康丕揚、九世康廉採、十世康樵。康丕揚,萬曆四年(1576)舉人,二十年(1592)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康廉採,字計庸,號繼驤,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十六年(1659)進士,授福建興化府推官,遷河北靈壽縣知縣。康樵(1661-1712),字友漁,一字牧齋,號雪濤,一號雪廬,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四十二年(1703)進士,以母老就兗州府教授。在任4年,甚得士心,未及報政卒。

三名舉人為:康恕、九世康嚴採、康鳳翥。康恕,成化十六年(1480)舉人,官知縣;康嚴採,順治八年(1651)舉人;康鳳翥,字紫庭,光緒二十七年(1901)舉人。

康氏家族代表人物為七世康丕揚。康丕揚(1552-1632),字士遇,號驤漢。生而穎敏,讀書過目不忘。 16歲進入縣學。萬曆四年(1576)中舉,二十年(1592)進士,先後任寶坻縣知縣、密雲縣知縣、陝西道監察御史兼管河東鹽政、遼陽巡按兼學政,後署理兩淮鹽課。在任期間,修理城池,平反冤獄,嚴於執法,懲治惡僧,化解矛盾,維護安定,注重釐正文風,發展當地教育事業。萬曆三十七年(1609)春,致仕歸裡。晚年教子課藝,整理地方文化冊籍,對家鄉的文化事業建設有突出貢獻。崇禎五年(1632)秋卒,享年81歲。著有《北臺疏草》2卷、《按遼疏草》6卷、《按晉疏草》6卷、《三關圖說》《按淮疏草》2卷、《癸卯兩事志略》5卷、《省身錄》1卷、《蓄德錄》1卷、《千秋鏡源》60卷、《六朝兵□》27卷、《廣古傳信方》5卷、《集閩方》4卷、《宮傳方》3卷、《東坡先生外集》86卷、《韓魏公集》30卷、《白氏長慶集》4卷、《評》4卷、《公移尺牘四六詩文》84卷、《棲鳳館遺文》1卷、《東方先生文集》。其中,《三關圖說》《東坡先生外集》《東方先生文集》3書仍存於世。康丕揚曾為東方朔墓立碑並輯《東方先生文集》,集東方朔事跡與作品於一體,目的是進一步弘揚東方朔文化,還東方朔本來的歷史面目。

康氏家族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陵縣誌·藝文志》中收錄的康氏家族文士9人所著書目26種,即:康丕揚——《按遼疏草》6卷、《北臺疏草》2卷、《按晉疏草》《按淮疏草》2卷、《癸卯兩事志略》5卷、《省身錄》1卷、《蓄德錄》1卷、《千秋鏡源》60卷、《六朝兵鑑》27卷、《集聞方》4卷、《廣古傳言方》5卷、《官傳方》3卷、《白氏長慶集評》4卷、《公移尺牘四六詩文》84卷、《棲鳳館遺文》1卷、《鋤經堂遺文》1卷;康湛——《萬紫園集》;康溥《厭陽稿》24卷;康嚴採——《挹爽亭遺集》1卷;康溫採——《松雲軒遺集》1卷;康樵——《大冶齋遺文》1卷;康灼坤——《梯霞齋遺文》1卷;康堅——《謙受堂遺文》1卷、《經史統要》2卷;康約——《此君山房詩文集》2卷、《康氏詩草合集》8卷。

石氏家族原籍河南汝縣,始祖石甫於洪武年間遷往臨邑城南清涼店,稍作停留後遷入神頭鎮後石家村,世代務農。

明清時期該家族共考出進士1人,舉人1人。進士為七世石維屏;舉人為八世石天麒,石維屏長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舉人,官至合肥縣丞。歲貢生1人:石青碧,乾隆五十年(1785)貢生,道光《陵縣誌》有傳。

石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為石維屏。石維屏(1573-1638),字邦衛,號新周,陵縣神頭鎮後石村人。萬曆二十八年(1600)舉人,二十九年(1601)進士。初知獻縣,循良稱第一,去後謳思立祠祀焉。升任兵部武選司主事;丁憂,服除改任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調任禮部儀制司主事,後遷祠祀司員外郎。天啟二年(1622),由精膳司員外郎升任禮部儀制司郎中。天啟三年(1623)五月,石維屏被委任為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天啟五年(1625)九月,升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管遵化道,出任山石(山海路、石門路)關內道。天啟六年(1626),升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崇禎二年(1629),改任為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石維屏仕宦32年,田產不增,死後入陵縣鄉賢祠。

三、以俠肝義膽「捍家衛園」

世人皆知美好家園是由人們共同打造而成,守護家園更需大家的精誠細心。光緒《德州志略》中有一篇《許文魁傳略》,具體記載了神頭南街許文魁、徐文烈兄弟於清末帶領團民抗擊捻匪保護家園的壯烈事跡。

清後期自鹹豐年間以來,魯西北大地深受捻軍與本地黑騎軍的匪亂禍害。同治元年(1862),神頭南街許文烈以武生授職衛千總,四品頂戴,奉旨團練。許文烈乃傾家所有招募丁壯,製造械仗,帶領團隊晝夜訓練。未數月,而土匪三千餘人,豎旗放炮,已至邊臨鎮橋下,神頭鎮上的老百姓開始自危。許文烈對大家說:「不要怕,對付這種流賊還不容易嗎? 」親率團勇四百名,令各執擋板伏地不動,等待盜賊火藥放盡,然後銃、炮、弓箭一齊俱發,叫喊著一齊殺向敵陣。賊眾大敗,殺賊數百名。

又明年,捻匪宋景詩攻破陵縣城,劫庫殺官。早已探聽到神頭街十分富有的捻匪,以迅耳不及之勢突然出現在神頭街上。許文烈調團不及,乃率本家親丁二十餘名突圍巷戰,急令居民上房,磚瓦齊下。賊失勢稍退,遂整隊出戰。一直將賊追到韓村,又給了盜匪一個沉重打擊。老百姓剛覺得有點安全感,而許文烈以積勞受病落下殘疾,不能再繼續帶領大家御匪了。

許文烈的哥哥許文魁,字漢章,由衛武生保舉守備。遇事明決有膽略,然深沉不伐,與弟文烈以氣節相磨礪。同治七年(1868)春,捻匪張總愚擾境,遣賊數萬包圍神頭街,街上的百姓因害怕皆赴許文魁居所,跪地哀求他想辦法。許文魁毅然決然地對大家說:「我弟不能出,此事應是我的責任。雖然兵兇戰危,很難保其必勝,我將以一身當之。 」說完,隻身造訪賊營,見其帥胡勞幅,謂之曰:「將軍數萬之眾圍鎮,吾鎮之父兄子弟已無不延頸以待命矣。然有以知將軍之必不攻也。 」賊帥曰:「請試言之。 」許文魁慢條斯理的說道:「將軍之為此來也,欲何為乎?不就是為了馬匹與財貨嗎?為什麼我說將軍不必真攻了。將軍愛馬,人亦愛其馬。將軍愛財,人亦愛其財。況室廬於斯,身家於斯,人知必死,雖婦人孺子亦皆將死守,而為將軍之勍(強)敵,若旦夕不下,我們的民團阻在你的前頭,而你們身後還有官兵的追擊,你們的軍師為什麼不知道為將軍的前途命運著想呢?為啥不能兩利而俱存之,就不知道久攻不下會招致兵敗的後果嗎! 」賊帥問:「為之奈何? 」許文魁見時機成熟就順勢說道:「吾以諸父老不釋之故,謬充團長,終不忍以區區者為父老累。吾家有私藏煙土二百兩,名馬二匹,願以贈將軍。 」賊帥聽後高興地說:「敬諾。 」許文魁剛走出賊帥帳篷,就被一幫剛剛負傷的敵軍傷員圍住,喊著要殺死他報仇。許文魁大聲說道:「我若害怕死就不會來這裡。爾等何不持吾頭去? 」賊眾曰:「試試你的膽量。怎敢相犯? 」及還,許文魁對部下說:「我不能在匪賊面前失信。 」派人持煙馬贈之,賊便移營而去。後月餘,賊眾數萬猝至,攻圍甚急,外援阻絕,許文魁及其姪許龍驤率團五百餘人迎戰,自晨至夕,力竭陣亡,蒙賜恤典,準許文魁世襲雲騎尉,嫡男許良弼可予承襲。

相關焦點

  • 900歲明清古鎮周莊「鬧」春忙
    900歲明清古鎮周莊「鬧」春忙 2019-02-05 19:32: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 有遠古寧靜氣息的古鎮,「八卦水系」堪稱一絕,挑起你的古鎮情愫
    古鎮上「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卷,又是一座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更是一段優美動人的江南絲竹調。前童鎮位於浙江省寧海縣西南部,東臨一市鎮、躍龍街道,西與岔路鎮毗鄰,南連桑洲鎮和三門縣,北與黃壇鎮、躍龍街道接,是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韻的小鎮。前童鎮始建於南宋紹定六年( 1233年),繁盛於清朝,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
  • 江蘇低調的古鎮,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
    來淮安一定要去看看河下古鎮,因為它是淮安古文化的縮影。古鎮形成於周朝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明清兩代,進士67人,舉人123人,翰林12人,淮安被譽為「進士之鄉」,可想而知明清時期的淮安,河下古鎮有多美。
  • 推薦| 2019年古鎮旅行月曆
    2月安昌古鎮著名的千年江南水鄉古鎮安昌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這裡留下了一批明清時期完整的以古祠、舊宅和老街為主體構成的古建築群,借著陳逸飛的電影《理髮師》而被世人知曉。比起周莊和烏鎮這樣已經很商業化的小鎮來說,這裡依舊保持著古老的特色,除了節假日遊客稍微多一些外,平時基本上人很少。因為沒有過多的商業化遊樂項目,因此這裡更適合走走看看,拍拍照片。
  • 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活著的千年古鎮,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
    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活著的千年古鎮,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鎮內多處種福堂、尊聞堂、薛宅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西塘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民風淳厚,櫓聲悠揚。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
  • 南通一座「低調」的千年古鎮,曾出兩個成語,古樸滄桑遊人稀少
    ,每一處都彰顯這個城市古老的印記,最近在南通的走街串巷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給人的真實和古樸,讓人的內心平和寧靜,而今天我們走進的這個古鎮,又是另一個打開心扉的地方,它也將再次燃燒我們探尋南通古鎮那顆火熱的心,這個古鎮就是餘西古鎮。
  • 塘栖古鎮,夢裡水鄉!尋覓杭州這個老底子味的江南水鄉古鎮!
    相比於一些略顯商業化的古鎮,塘栖古鎮安靜而素雅,保留著原有的韻味。歷經變遷,仍然住著很多原居民,是無數人心中理想的水鄉模樣。 小紅書@賀-賀小唏 這裡地方雖然不大,卻有讓吃貨惦念的美食、明清留下的老房子、當地居民的慢生活。走在街道上,會給人一種平靜舒適的感覺。
  • 吳越文化發祥地,深受網友喜愛的古鎮,據說來這兒求子百應百靈?
    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有一古老村鎮——西塘古鎮。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地處江浙滬三省市的交界處,交通非常便捷,東距上海90公裡,西距杭州110公裡,北距蘇州85公裡。西塘古鎮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獲得了世界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 世界第一風雨廊橋涅槃重生 濯水古鎮提檔再升級
    濯水古鎮,源於唐末繁於明清。經恢復改造後的濯水古鎮,土家族吊腳樓和徽派建築完美結合,與山與水交相輝映。 羅永皓 攝濯水古鎮內一座橫跨阿蓬江的純木結構 「風雨廊橋」,因2013年的一場火災導致其主體木製結構燒毀。黔江區於2014年開始重建,2015年重新對外開放。
  • 四川至今未被開發的古鎮,像條船隻,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
    以前的街道還保存著很多新鮮的感覺,就像在幾百年前的繁華街上一樣,九宮格古鎮的照片也一時在朋友圈裡很受歡迎,但是,越來越多的老城鎮了,大多數城市都有一兩個古鎮,可以增加一些這個城市的文化傳統,當古鎮成為一個城市的模範時,商業化的古鎮自然地失去了它本來的特色。
  • 「最具魅力小城鎮」的萬靈古鎮,都有哪些值得一看景觀呢?
    恆升門 恆升門,萬靈古鎮大榮寨四大寨門之南門,與「日月門」遙相呼應,取「日升月恆」之意,寨內明清老街上行至此為最高處南宋時期,萬靈出產的宮廷貢品蜂蜜、蜂王漿以及宮廷美容用品花粉都在沱灣碼頭裝船轉運,並順瀨溪河而下,直抵都城臨安,貢奉朝廷。
  • 密雲千年古鎮村民說話"露八分":只說成語前三字
    密雲千年古鎮村民說話"露八分":只說成語前三字 2008年05月18日 09:40 來源:新京報 發表評論   日前,一種全國獨一無二的語言「露八分」,在密雲千年古鎮古北口河西村被發現,指的是說話時,只說一句成語的前三個字,把最後一個字藏起來。  今年60歲的村書記張玉山介紹,「露八分」的使用範圍非常的廣泛,且也分褒義、貶義和中性。如王姓,褒義是「佔山為」,貶義是「家破人」;何姓,中性是「無可奈」,褒義是「氣壯山」。所以,同一個東西可有好幾種「露八分」的說法。
  • 浙江一千年古鎮,因一個名人「火爆全網」,卻被「天妒英才」
    鳴鶴古鎮位於浙江慈谿,建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因其為紀念唐代早世而得名,是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孫子虞九皋所生,字鳴鶴,年輕時才華橫溢,名垂青史,為當地所稱道,可惜天人奇才,竟不期而遇,不期而遇,不得不說鳴鶴古鎮真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化深厚。
  • 重慶周末秋遊推薦:主城區古鎮老街大全,還有讓人大快朵頤的美食
    去重慶主城這些古鎮老街,感受初秋的安靜美好文/雙姐旅遊 魏婕馨供稿在喧囂繁華的都市呆久了總是想去古舊的小鎮走走那長滿青苔的青石板路上是悠長的時光,濃濃的鄉愁是安放我們疲憊身心的港灣古鎮,連片的青石板
  • 神垕:河南十大古鎮之一,千年來世代燒窯,成就「活著的古鎮」
    泱泱華夏五千年,古鎮遺蹟常可見。但神垕古鎮的美是獨一份的。現今很多古鎮是仿建的,神垕老街多是原始建築,百靈翁廟已經屹立幾百年;仿建古鎮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這裡多是老磚老瓦老梁檁。當然它並不精緻唯美,沒有眼花繚亂的驚豔感,但沁進土壤的滄桑和渾樸總讓人產生是不是穿越了的錯覺。
  • 萬裡長江第一港,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鮮為人知的瀏河古鎮
    瀏河古鎮位於江蘇太倉市瀏河鎮中心北街與鄭和路交叉處,鄭和路路南是古鎮北入口。入口外面東側有一個小型的停車場,免費停車。北入口進去後就是中心北街,西側是瀂漕塘,塘西是河西街。瀏河古鎮就是指這「兩街一塘」,及臨街的八十幢明清時代的木結構古建築。
  • 古老的廣西大圩古鎮,幽靜而古韻猶存,神秘的七星古墓群讓人著迷
    在廣西的灕江東岸,有一座桂林的歷史文化古鎮,大圩古鎮。古鎮始於北宋初年,趣興於明清,盛於民國,距今己有千年歷史,遠在六百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四大圩鎮之一。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青石板路見證大圩鎮的古老。明清時,大圩已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各種商行應有盡有,極盡繁華。
  • 明清時期的揚州瘦馬,貌美如花卻下場悽慘,金錢背後的人性很現實
    眾所周知,唐朝以豐滿為美,而驚豔一時的楊貴妃更是個「富態美人」,然後歷朝歷代的審美方向和現在的時尚一樣,經常變換,而明清時期就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期。在以瘦為美的朝代,不論是朝堂上的達官貴人還是朝堂下的富可敵國的大商人都是喜歡瘦弱一點的女子的,所以女子需要體重較輕,嬌小柔弱才能滿足這些人的喜好。
  • 文字獄的鬧騰:尤以明清時期折騰得厲害,這到底是怎樣的奇葩存在
    文字獄的鬧騰一、文字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提起文字獄,人們不禁會汗毛豎起。文字獄始於春秋,到了明清時期開始泛濫。我們知道,明清五百年間,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除了在酷刑上有一套金科玉律之外,就開始大興文字獄,大肆誅殺無辜文士。對於文字獄,明朝《大明律》及清朝《大清律例》都沒有明文規定,更沒有規定與文字相關的罪名。
  • 江蘇有一座千年古鎮,擁有14座保存完好的古橋,還是首批5A級景區
    江蘇有一座千年古鎮,擁有14座保存完好的古橋,還是首批5A級景區蘇州在古時候又別稱平江、姑蘇,同時是我們國家很有名氣的旅遊城市,其中,境內總面積達到近8657.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數量統計有1072.17萬人,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並且有著人間天堂這樣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