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聊家常,今天主要是聊一聊紅事、白事隨禮這個話題。你的身邊是否有大操大辦這種現象,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人們講究「禮尚往來」,維持著親朋好友之間的友好關係,這是約定俗成的老規矩。尤其具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之間,如果長期不來往,逐漸也就生熟起來。往往親戚之間常說那些不經常走動的人:不通世故,待人不熱情,久而久之親戚之間也就把他孤立起來了,如果他家有個緊急的災難,親戚之間誰也不會主動伸手幫忙。
親親之間需要不斷地相互來往,走動才能維持親熱的關係,這無可厚非,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人之常情而為之。尤其正月裡,更要給長輩拜年。除了特殊情況不能回老家過年的人外,一般過了大年初一,初二開始走親訪友。給舅舅、姨姨拜年是必不可少的。結了婚的男人還要給嶽父嶽母拜年。這是人情世故,時必須維持的。長期在外工作的人,偶爾回了老家,如果有時間也需要到血緣關係較近的親戚家走一走,以示「懂事」。
但是,社會上還有一種這樣的現象: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喜事、白事大操大辦。對於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人們平時忙,沒時間走親訪友,婚禮這個喜慶的日子,請來親戚們,大家坐在一起熱鬧熱鬧,難得有這麼個好機會,也是很有必要的。順便約上十個八個,至多二三十個,或是同學,或是戰友也不足為怪,大家都可理解。湊個十桌、八桌的宴席,達到了熱鬧的目的,主人也能面面俱到,達到了增加親親、友親的良好效果。
但是,有些人家過喜事,把通知隨禮的人擴大到極限,似乎通知的人越多越好。而參加隨禮的人,打心眼裡帶來的並不一定是祝福,甚至是咒罵。有的僅僅是一面之交,也被通知去。你通知了我,我家也通知你,轉來轉去,給飯店弄點好事,最終都賠本。
對於隨禮的人來說,人家通知你了,不去吧,怕以後見面尷尬;去吧,實在是不情願。年輕人通知了老同志,老同志自有他的法子,孫子滿月請客,通知一大堆人。反正人人相互算計著,自己最終不能吃了虧。其實算來算去,沒一個賺的。就是那些孩子多的人,最終可能是贏家。
不只是喜事通知的人多,白事照樣通知的很全面。他家去世了老人,讓親朋好友們去給他的老人鞠躬磕頭,這樣的人最不講道德。特別是某些特殊人員,人家通知你了,不去實在是後怕。
現在流行著這樣一種現象,過事隨禮,明面上不大操大辦了,暗地裡分批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麼。不過現在比前幾年好多了,隨禮的人員明顯少了。但廣大人民更願意大家都規矩起來,希望人人都來監督那些不守規矩的少部分人。
移風易俗,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誰也不要破規矩。這樣,人人才能安心。大家都來關心關係涉及到個人切身利益的一些社會現象,人人遵守,人人監督,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人情世故關係。
社會共性的現象需要共同解決,一兩個人搖旗吶喊起不了什麼大作用。社會紛繁複雜,百人百脾氣。也許有些人生來的就愛熱鬧,不管是自己的事情,還是別人的事情,願意弄得氣氛越隆重也好,場面越大越有面子。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對於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是怎麼看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