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白事隨禮紮根極深,多數人希望改變這種舊習俗,能做到嗎

2021-01-08 學姐聊養生

學姐聊家常,今天主要是聊一聊紅事、白事隨禮這個話題。你的身邊是否有大操大辦這種現象,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人們講究「禮尚往來」,維持著親朋好友之間的友好關係,這是約定俗成的老規矩。尤其具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之間,如果長期不來往,逐漸也就生熟起來。往往親戚之間常說那些不經常走動的人:不通世故,待人不熱情,久而久之親戚之間也就把他孤立起來了,如果他家有個緊急的災難,親戚之間誰也不會主動伸手幫忙。

親親之間需要不斷地相互來往,走動才能維持親熱的關係,這無可厚非,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人之常情而為之。尤其正月裡,更要給長輩拜年。除了特殊情況不能回老家過年的人外,一般過了大年初一,初二開始走親訪友。給舅舅、姨姨拜年是必不可少的。結了婚的男人還要給嶽父嶽母拜年。這是人情世故,時必須維持的。長期在外工作的人,偶爾回了老家,如果有時間也需要到血緣關係較近的親戚家走一走,以示「懂事」。

但是,社會上還有一種這樣的現象: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喜事、白事大操大辦。對於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人們平時忙,沒時間走親訪友,婚禮這個喜慶的日子,請來親戚們,大家坐在一起熱鬧熱鬧,難得有這麼個好機會,也是很有必要的。順便約上十個八個,至多二三十個,或是同學,或是戰友也不足為怪,大家都可理解。湊個十桌、八桌的宴席,達到了熱鬧的目的,主人也能面面俱到,達到了增加親親、友親的良好效果。

但是,有些人家過喜事,把通知隨禮的人擴大到極限,似乎通知的人越多越好。而參加隨禮的人,打心眼裡帶來的並不一定是祝福,甚至是咒罵。有的僅僅是一面之交,也被通知去。你通知了我,我家也通知你,轉來轉去,給飯店弄點好事,最終都賠本。

對於隨禮的人來說,人家通知你了,不去吧,怕以後見面尷尬;去吧,實在是不情願。年輕人通知了老同志,老同志自有他的法子,孫子滿月請客,通知一大堆人。反正人人相互算計著,自己最終不能吃了虧。其實算來算去,沒一個賺的。就是那些孩子多的人,最終可能是贏家。

不只是喜事通知的人多,白事照樣通知的很全面。他家去世了老人,讓親朋好友們去給他的老人鞠躬磕頭,這樣的人最不講道德。特別是某些特殊人員,人家通知你了,不去實在是後怕。

現在流行著這樣一種現象,過事隨禮,明面上不大操大辦了,暗地裡分批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麼。不過現在比前幾年好多了,隨禮的人員明顯少了。但廣大人民更願意大家都規矩起來,希望人人都來監督那些不守規矩的少部分人。

移風易俗,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誰也不要破規矩。這樣,人人才能安心。大家都來關心關係涉及到個人切身利益的一些社會現象,人人遵守,人人監督,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人情世故關係。

社會共性的現象需要共同解決,一兩個人搖旗吶喊起不了什麼大作用。社會紛繁複雜,百人百脾氣。也許有些人生來的就愛熱鬧,不管是自己的事情,還是別人的事情,願意弄得氣氛越隆重也好,場面越大越有面子。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對於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是怎麼看這件事呢?

相關焦點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當然,這裡所說的紅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結婚而是除白事以外的其他喜事兒,像是老人長壽辦長壽酒、孩子出生、子女開公司等,對主家來說,因為是好事兒,所以很高興,就要辦酒席,但對所有要參與的農民來說,就意味著接連不斷的要隨禮。
  • 蒙城:紅事隨禮200,白事隨禮100,不留「鴨尾」
    推行 「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陋習禁辦」,反對「鋪張浪費、攀比炫富、封建迷信、黃賭毒俗」,通過開展以「移風易俗宣教、婚喪禮俗治理、殯葬領域整治、『黃賭毒俗』和邪教專項治理、重點人群引領」為主要內容的「五大行動」,逐步實現紅白喜事規範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移風易俗常態化。蒙城縣城鄉居民辦理紅白喜事「十提倡」一、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陋習禁辦。
  • 老闆家過白事,員工隨禮2千,當晚收到老闆微信,看完愣了
    我國是個比較注重禮儀的國家,在各方面都有著規矩,比如白事和喜事,很多人在辦白事的時候都會選擇收些賓客的隨禮,但也有的人不注重這一點,下面這位網友的老闆就是這樣的一位人,而他和老闆的對話,也讓不少網友議論紛紛。
  • 農村隨禮兩極化,喜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們經濟收入越來越高,生活的越來越好,村子裡各種喜宴也越來越多,以前村子裡的喜宴主要是婚宴和滿月酒,近幾年升學宴,壽宴等也成為了喜宴之一,面對著玲琅滿目的喜宴,人們也越來越抗拒,在喜宴隨禮時也可以說是被動隨,但是誰家有了白事卻不一樣,即便是沒有接到通知也會主動幫忙和隨禮,為什麼隨禮時會出現這樣的兩極分化呢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
  • 農村紅白喜事一般隨禮多少?看一下我們膠東農村
    這個事情沒有辦法一刀切,紅白喜事隨禮多少,要根據對方跟自己的親疏關係,感情深淺決定。自己家的侄子侄女和外甥結婚,作為至親的長輩,肯定要多拿一些。鄰居家有喜事或者是普通朋友同事,則要根據當地的習俗來往,總不能人家都隨二百,你隨五十吧,基本上都是鴨子過河隨大流。
  • 同事結婚我隨禮500,我辦白事大夥湊錢,他卻躲廁所,回頭收到微信愣了
    同事的關係有時候很純粹,見到對方有喜事,願意送上超過其他同事的隨禮,但有的時候,見到對方遇難,不願多出一分錢。下面這位網友的同事結婚,他送上五百隨禮,但當該網友辦白事,對方卻選擇躲廁所,回頭該網友收到對方微信,看完內容愣住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在農村紅白喜事隨禮200元,全家人都應該去吃席嗎?
    隨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民間習俗,農村有,城裡也有,尤其是農村的「隨禮」項目更多、內容更複雜,也更有特色,更是不堪重負。婚喪喜慶、紅白喜事無論大小都或多或少要宴請自家的親戚朋友,所以禮金也有多有少,這個是沒有固定標準的,各地都不一樣,在我們這裡,普通關係(一個村住著)一般最低都是100,關係好點的就是200、300以上,再多就是親戚和有特殊關係了。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興的喜事了,就要和親朋好友目前們一起分享,並慶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辦喜事的習俗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而說到辦喜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紅喜事和白喜事。
  • 農村怪相:村裡的紅白喜事,不少人只隨禮不吃酒席
    提要:農村怪相:村裡的紅白喜事,不少人只隨禮不吃酒席說到農村的酒席的問題,科學興農對此事也是深有體會的,就在今天本人有兩位朋友要辦喜事,一個是給孩子辦滿月酒,一個是結婚,兩位朋友的關係都還算可以,前些天也隨了禮錢,但本人和妻子都沒有選擇前去吃酒席,只是通過電話和網絡表達了一下祝福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 疫情期間,村裡發生了白事,事主家裡不辦酒席還讓隨禮合適嗎?
    要說今年的疫情也是大家所關注的一件事,因為這個疫情也是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畢竟當前疫情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除了引起關注外,另外的就是關於咱們農民不能出去打工的影響,有的農村也是封村閉戶,農民也是出不去村裡,前幾天有位朋友要去地裡幹活也是被農村的人勸回去了,所以說目前的疫情也是為了防止擴散,採用了很多的措施
  • 同事辦白事我隨禮兩千,我女兒出嫁邀她參加,收到微信後愣了
    在工作中竟然會遇到很多需要打理人際關係的場合,而作為一種打理的方式很多人都會選擇通過隨禮這個行為去作為自己的回應,但是有的場合可以隨禮有的場合也應該避諱,只是有的人不會處理這樣的狀況,反而讓同事關係變得更加僵硬。有一位網友就曝光了自己的一次工作經歷,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 開車路上遇到白事要禮讓,還順風順水,遇到喜事,又是如何呢!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很多人又有了汽車,於是堵車成為了很常見的事情,但是我們有時候還是會遇到一些很有意思事情,就比如「紅白事」。一、開車的時候遇到白事我們在開車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了白事,基本上都會主動禮讓,可能會耽誤一些功夫,儘管再忙,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的傳統習俗就是死者為大,不管怎麼樣,讓一讓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家屬是比較信佛的、或者是一些當地的風俗,若是惹上了糾紛,就萬萬說不清楚了,就連其他人都會說你沒禮貌,更有甚者會詛咒你倒大黴。
  • 父母去世沒有人隨禮幫忙怎麼辦?
    父母去世沒人隨禮幫忙怎麼辦?我個人的建議是: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不絕人之路,央求別人,拿錢開路,想盡辦法把去世父母安葬好是為最要緊的事兒。將逝者好好安葬是最為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習俗「喜事不請不來,喪事不請自來」。
  • 父母去世沒人隨禮怎麼辦?
    就是人際交往的基礎,這個基礎其實也挺簡單的,就是跟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屯東的老少爺們,都有可人情的往來,這個人情要花錢的,比如說誰家的孩子結婚了,還有誰家的老人辦66,誰家辦滿月,誰家老人去世後,這樣都得去隨禮花錢,還得親自到那裡幫忙,這是父母在世的時候,還有孩子們的平時攢下來的財富。
  • 農村白事程序複雜,大部分在城裡上班,好多程序不會走怎麼辦?
    農村過白事比紅事複雜的多,人常說十裡風俗不同。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生活在城裡的人往往對鄉村的白事程序不是很了解,害怕在前往弔唁的過程中發生違反鄉俗的事。其實這不用怕。前往弔唁相對是比較簡單的事。只要看著別人怎麼做就行了。一般不會發生大的問題。二是作為主家,自己家辦白事。農村在外工作的人往往父母都在農村老家。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 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農民這是咋了?
    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習俗都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在白事的時候,老祖宗留下來的古訓更多。就拿我們山東地區的農村來說,只要主家出現白事,主家一哭,村裡人都來幫忙,而主家自然是什麼也不用管的,剩下的都是村裡辦事的或者族人去張羅人手,來分配工作。
  • 欒川規定紅白事操辦標準 隨禮不得超過200元
    在縣城,一些有錢人辦喜事,花費甚至超過30萬元;在農村,無論是孩子結婚、給老人祝壽,還是孩子滿月、考上大學,甚至是開店、搬家,村民都要大操大辦,一連熱鬧好幾天。「村民之間相互攀比,別人怎麼辦,自己家也得隨大流,絕不能『小氣』,有人甚至借錢也要把事兒辦風光,就怕鄉親們笑話,最終導致一些家庭因『婚』返貧、因『喪』返貧。」段秀玲說,如今隨禮和擺桌已經成了不少人的負擔。
  • 農村的人數量驟減,白事以後還會有人幫忙嗎?讀完之後你就明白了
    大部分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不過最近這兩年,隨著農村生活越來越好,經濟發展的也非常快,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留在自己的村子裡生活。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地區,紅事與白事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農村地區也有一個習俗就是"紅事不請不到場,白事不請自到",從這句老話種,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農村人是十分的重情重義並且村裡人是一個團結的大集體,一家有事,全村都會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