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配伍禁忌之十八反十九畏
中藥配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很多講究和禁忌,如中藥配伍中常會說道,十八反十九畏,那麼十八反十九畏到底指什麼呢?中醫介紹,這是指中藥配伍的禁忌,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番。《神農本草經》稱這些藥物之間的關係為「相惡」和「相反」。歷代關於配伍禁忌的認識和發展,在古籍中說法並不一致。
-
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碰中藥的人,必備
中藥相惡、相反配伍,可降低療效,產生不良反應或者是毒性作用,我們稱之為「配伍禁忌」。經常去到中藥房都可以看到附有十八反、十九畏歌訣;對於不懂的人而言,看著和看甲骨文沒什麼兩樣;而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意義;十八反、十九畏主要是在古代醫師們對藥物性能的一種嘗試和總結,在配伍時,是必須要遵循的原則。
-
中藥「十八反」「十九畏」是什麼?
隨著劇情的開展,真相浮出水面,兩副出自不同醫生的藥,可是存著「十八反」「十九畏」的禁忌呢!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表示有點懵:十八反?十九畏?什麼鬼?還能要人命? 莫慌!藥娃來科普! 在中藥方劑的複方配伍中,有些藥物應避免合用。 《神農本草經》稱這些藥物之間的關係為「相惡」和「相反」。 據《蜀本草》統計,《本經》所載藥物中,相惡的有六十種,而相反的則有十八種。
-
「十八反」中,它們三味同時反一味藥,搭配在一起卻是良方!
對中藥稍微熟識的人都知道,並不是什麼藥物都可以放在一起隨意搭配的,本草知識中有「十八反」之說,意思是相反的藥物如果配伍在一起會出現反作用甚至毒性作用。比如「諸參辛芍叛藜蘆」,意思是所有的參類、細辛、芍藥都不能與藜蘆同用。
-
一文搞懂中藥配伍中的應用法則
中藥的配伍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應用,以正確對待病情的用藥方法。用單味藥治療疾病,固然有力專效宏的特點,但是又有藥性偏頗、功能單純、不能適應複雜病情的局限性。所以採用多種藥物按照一定法則配合應用,使藥物照顧全面,適合病情需要,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正如張仲景所說「須合眾藥之所長,而又善護其所短,乃能蘇凋療而起沉痾。
-
每日一味中藥:薄荷
中藥薄荷是唇形科植物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中醫認為薄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薄荷茶、薄荷精油等。來源產地:中藥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主產於江蘇的太倉以及浙江、湖南等省。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邪在衛分,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等症, 常與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等配伍,如銀翹散(《溫病條辨》)。2.風熱頭痛,目赤多淚,咽喉腫痛本品輕揚升浮,芳香通竅,功善疏散上焦風熱, 清頭目、利咽喉。用治風熱上攻,頭痛眩暈,宜與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風、清熱、止痛藥配伍,如上清散(《丹溪心法》)。
-
補氣要藥黃芪,詳細解讀中藥黃芪的神奇之處
黃芪入肺經,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經常感冒咳嗽,咳喘日久不愈,氣短神疲者;治療肺氣虛導致的感冒咳嗽常常配伍紫菀,款冬花,杏仁,百部等祛痰止咳平喘的中藥。2.脾氣虛證 黃芪補氣補的最大的就是脾氣,黃芪甘溫,又入脾胃經,脾胃之氣為中焦之氣,所以黃芪是補中益氣的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飲食不佳,大便溏洩不成型可以單用黃芪熬成膏服用,如黃芪膏;也可以配伍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同用。
-
《大宅門》百草廳中的提到的「十八反」到底是什麼?
十八反《大宅門》第一集中有人到百草廳抓藥,夥計在看到之後表示裡面有「十八反」不敢抓藥。京城所有醫生中只有兩人敢下「十八反」,一位是宮廷御醫魏大人,另一位就是白家大爺,這也為白家大爺的入獄埋下伏筆。白大爺和魏大人白大爺給詹王府二格格下開的藥方中被貴武偷偷加入了甘遂與原來的甘草是十八反同時用如果甘草藥量多於甘遂就會產生很強的毒性,讓白大爺替慈禧背了黑鍋,也導致白家走入低谷,那麼到底什麼是「十八反」呢?
-
中醫:茯苓4個方面的功效和搭配,服用和配伍禁忌要了解
茯苓是一味中藥,也是一種真菌,入藥的茯苓是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的根上的真菌的乾燥菌核,又稱茯神、松苓等。茯苓形狀有多種,塊狀、球狀、橢圓狀均可見,表面粗糙,內部為白色或淡粉色,個大堅實者為佳。對於溼熱、小便不暢,水腫等方面的問題,茯苓可以與豬苓、澤瀉、白朮、桂枝等配伍,五苓散、四苓散都是常見的方劑,對於陽虛水腫,可加入乾薑、附子,昇陽溫裡;如氣虛溼氣大造成的水腫,則可以配伍黃芪、防己等藥材。3.
-
中藥古代藥方劑量該如何換算
生活中身體有點小毛病時,或者身體需要保健調理時,很多朋友都會自己找一些中藥方子,進行自我的治療或調理,但是往往很多人對一些方子特別是古方的劑量單位不知道如何換算成今天的用量單位,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吧。 由於歷代度量衡的改變和地區的不同,所以古今用量差別很大,計量單位的名稱亦不一致。
-
砒霜、硃砂 這些劇毒中藥其實是重症高手
這些被人視如大毒的「毒物」,其實只要經過科學、嚴格地炮製、配伍、控制用量,並找準適應病證,就能治病救人,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硃砂 可止急性嘔吐硃砂具有安神鎮靜之功,內服常用來治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驚癇等證;外用具有解毒之功,可以治療瘡毒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證。硃砂主產於湖南晃縣、四川酉陽等地,以湖南晃縣龍溪口所產質量最好,奉為道地藥材。
-
他是隋末十八反王之一,性格兇殘,曾經拿人肉當食物,死後被百姓鞭屍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統治,按傳統說法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可見當時的局勢有多亂,現在要介紹的這位人物,是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之一,但他性格兇狠殘忍,每次攻城掠地均大肆屠城,最要命的是他居然拿人肉當作自己和手下們的食物,是臭名遠揚的「吃人魔王」,這位反王就是南陽王朱粲(càn
-
臨床常用於臟腑的藥對配伍方劑匯總
數以萬計的方劑,其中均包含著藥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方劑,故精用於方,必精用於藥物的配伍。方劑學雖然是專門討論用藥配伍規律的,但要短時記憶也難得要領,如何應用,甚是茫然,筆者初步嘗試,將臟腑治法及選藥配方之間建立一個橋梁,即「藥對」配伍。 藥對配伍能體現一個方劑組成的框架,若干個不同的藥對框架組合在一起,可構成不同功效的諸類經方。
-
史上最全中藥歌訣,快收藏(拿走不謝)!
十八、天冬、麥冬共性為養陰潤肺、清火生津;差異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煩,麥冬主清相火、還治腸燥便秘。十九、黃連、胡黃連共性為清溼熱;黃連主瀉火解毒、即清實熱,胡黃連主清虛熱、除疳熱。5中藥歌中藥主有幾性能?四氣五味及歸經。還有升降與浮沉,有毒無毒統而稱。四氣歌四氣寒熱與溫涼,寒涼屬陰溫熱陽。溫熱補火助陽氣,溫裡散寒功效彰。寒涼清熱並瀉火,解毒助陰又抑陽。
-
這個中藥的名字有個性,你知道它的養生妙用嗎?
中藥中有各種參,人參、黨參、海參……還有一個參一定不能給忘了,那就是太子參。這太子參的名字,一聽就很特別,其實是有緣由的,據說是連太子、小孩子吃了都很好的參,所以除了叫太子參,還可叫它孩兒參。常常倦怠疲勞無力,不愛吃飯,脾胃不好,或者痰少但乾咳,生病以後體虛盜汗等情況可以選用太子參,能益脾氣、養胃陰,但是這補益脾氣的功效比不上黨參,常常需要和石斛、山藥配伍起來使用。而如果治氣虛,肺燥咳嗽,太子參另配麥冬和北沙參等等,有一定效果。
-
細數按摩勝似進補的十八個穴位
細數按摩勝似進補的十八個穴位!穴位是*的天然藥庫。全身都是阿是穴,哪不舒服就按摩哪個部位。這些穴位常按摩,不僅可養生保健,還能強身祛病,勝似吃中藥,無毒副作用,簡單易行,操作方便。下面與您一起分享比吃中藥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1、六味地黃丸復溜穴:有中醫專家稱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
農村常見的樹莓,中藥名為「覆盆子」,夜尿多的毛病常用到它
但是中藥卻是很多醫院常用的藥物,自然就有其價值,所以,老邪說它的功效。甘草是清熱解毒,與夏枯草、淡竹葉等同屬一類,但作用較廣,有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消胃熱、涼血止渴等功效,我們單位用於內科較多,如肺熱咳、肺腫膿等,這就決定了甘草的價值。雖然幾元一斤,蘆根卻能助人健康,需要的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配伍使用,有很好的效果。
-
「趣說中藥」防風通聖,祛風解表,管他什麼風,盤他!
防風,高大、神聖的代名詞要說起名字怪異的中藥,防風必須有姓名。對上古神話感興趣的朋友也一定對這個名字不陌生。防風氏是夏禹時代的一位部落首領,在防風古國(今浙江德清縣)流傳的故事中,防風氏和夏禹一樣都是治水英雄。防風氏為治水不辭勞苦,給當地帶來了安定和豐收,頗受民眾愛戴。相傳當年大禹為表彰防風氏治水有功,特賜封山方圓百裡,立為防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