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備受關注的《老中醫》正式上線咯!
打開彈幕,全國各地中醫小夥伴紛紛來打卡,各種在線解讀,蹭蹭漲姿勢哦!
一開場,主人公翁泉海就吃上了醫療官司……
事情是這個樣子滴!
上海富商秦老爺病重,多方求助名醫無果,聽聞上海灘來了一位孟河神醫,當即就請翁泉海至家中看病,翁泉海看診直接判了秦老爺死罪,說命不久矣……
秦老爺的大哥百般哀求翁泉海開一劑藥再走,於是,翁泉海開了個「安慰方」……
誰料,秦老爺服了翁泉海開的藥,當夜斃命……
細心的小夥伴不難發現,秦老爺去世的當晚可是喝過不止一碗藥哦!
隨著劇情的開展,真相浮出水面,兩副出自不同醫生的藥,可是存著「十八反」「十九畏」的禁忌呢!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表示有點懵:十八反?十九畏?什麼鬼?還能要人命?
莫慌!藥娃來科普!
在中藥方劑的複方配伍中,有些藥物應避免合用。
《神農本草經》稱這些藥物之間的關係為「相惡」和「相反」。
據《蜀本草》統計,《本經》所載藥物中,相惡的有六十種,而相反的則有十八種。
歷代關於配伍禁忌的認識和發展,在古籍中說法並不ー致。
金元時期概括為「十九畏」和「十八反」,並編成歌訣。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芫遂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即半夏、瓜萎、貝母、白蘞、白及反烏頭;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參、沙參、玄參、丹參、苦參、細辛、芍藥反藜蘆。
十九畏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即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稜,宮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最後一句則是指在炮製的時候要防止一些因配伍禁忌而產生意料之外的相反、相殺、相反、相惡的情況,影響藥效,對正常人體有害。
「十九畏」與「七情」之一的「相畏「,涵義並不相同,有著本質的區別。
「十九畏」屬於配伍禁忌;而相畏,就是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別一種藥物所抑制,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是使用劇毒烈性藥物宜使用的配伍方法,並非配伍禁忌。
「十八反」和「十九畏」諸藥,有一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家也有所論及,並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藥物仍然可以合用。
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千金方》和《千金要方》中,用「反」藥的處方達數十個之多,如「風緩湯」之烏頭與半夏同用,「大八風散」之烏頭與白蘞同用,「茯苓丸」之大戟與甘草同用,「大五飲丸」既有人參、苦參與藜蘆同用,又有甘遂、大戟、芫花與甘草同用。
陳自明《校注婦人良方》中,定坤丹人參與五靈脂同用。
金代李東垣散腫潰堅湯海藻與甘草同用;元代朱丹溪《脈因證治》中,蓮心散芫花與甘草同用;明代吳昆《醫方考》中,通頂散人參、細辛與藜蘆同用。
現代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實驗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兩種藥合用時,毒性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劑量若相等或大於甘遂,毒性較大;又如貝母和半夏分別與烏頭配伍,未見明顯的增強毒性;而細辛配伍藜蘆,則可導致實驗動物中毒死亡。
由此可見,對「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作較深入的實驗和觀察,並研究其機理。
目前應用「十八反」和」十九畏」入藥宜採取慎重態度。一般說來,對於其中一些藥物,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仍須避免盲目配合應用。
(責任編輯: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