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葬禮,為什為有的送完葬回來擺宴,大家還好像很高興一樣?

2021-01-09 關山聽風

農村辦喪事,是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的保存,不同的地方喪葬文化有別,這也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各地的差異。

按照各地的傳統,在辦喪事過程中,孝家要擺一次酒席,不同地方擺酒席的時間安排不一樣。有的地方在送葬前擺宴吃飯,有的地方在送葬回來後擺宴吃飯,還有的地方把擺宴吃飯放在送葬的前夕晚餐。這三種地方風俗筆者都比較熟悉,且都親身經歷過。

辦喪事座席種類

農村辦喪事期間,分流水席和正餐兩種。正餐只有一餐,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擺宴,一席至少八到十個菜以上,一般按當地習俗來按排每座人數和上菜的個數;流水席就是辦喪事期間招待幫忙、客人、陪夜等人的普通座席,一般只上四到六碗菜,主要是根據孝家的經濟狀況來定。舊時的流水席,來人可隨到隨吃,像河水一樣流個不停,人們可隨時打水,稱流水席。現在辦喪事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改革,傳統意義上的流水席少了,一般分早中晚夜(即霄夜)四餐,開餐時間相對比較固定。

送葬前的擺席

送葬前的擺席不管是前夕還是次日清晨,都是習慣稱的正餐,也就是預示喪事即將辦完,要送老人出去安葬。孝家為了感謝親戚朋友和鄰裡的而辦的酒席,因此,這種酒席與紅事中的酒席桌上擺的沒有區別。這種宴席開席時,先由主持辦喪事的人(稱之為執客司、執客師、總管等)先講一通感謝的好話,然後,主持人帶著孝子孝女哭喊著給每座行跪拜之禮。這種宴席因被孝子孝女的悲傷之情感動,席上的人都陪著落淚。此種方式在送完喪後,人們自行離開,三日內,除舅舅、姑姑等親戚為孝家「進財」需接待做飯外,孝家不用再請其他人到家事來吃飯。此後一段時間內,辦過喪事的家庭一直籠罩著一種悲傷的氣氛。

筆者的家鄉屬於這種風俗。

送葬後的擺席

送葬後的擺席也是辦喪事中的正餐。此種風俗在送葬前一直是流水席,不辦正餐,待送完葬後,送葬的人不離開,仍舊回到孝家,蔣孝家的家裡庭院打掃得乾乾淨淨,包括房屋貼的孝聯都要除去,再擺席。因為已經把老人送走了,孝子孝女到每個座席上說一些感謝的話,不用哭喊著行跪拜之禮,一般來說在此種酒席上,孝子孝女也不宜再過分地露出悲傷之情。這樣,這種酒席也就少了那種悲傷的氣氛,顯得比較輕鬆自如,吃飯時有說有笑地閒聊也就是很自然的事。

筆者的妻子家鄉就是這種風俗。

擺席時間不同是對生死觀的不同理解

以上兩種喪事的擺宴習俗,送葬前的擺席地方的禁忌要多一些,受封建傳統的禮教思想影響要深一些,對孝家的要求嚴一些。而送葬後的擺席地方,人們則要樂觀和豁達一些。

中國人講究的是死者入土為安,親戚朋友和鄰裡經過數天辦喪事的辛苦操勞,有的人接連敖夜,一直籠罩在一種莊嚴肅穆悲傷的氛圍裡,送完葬,把喪事圓滿辦完了,人們都有一種成就感,發自內心的喜欣之情自然也就掛在臉上。

喪事辦完了,意味著老人去世帶來的悲傷就像翻書一樣,這一頁翻過去了。去世老人的至親繼續悲傷一陣也是應該的,但不可能要求親戚朋友和鄰裡繼續陪著孝家一起悲傷,這既不合符情理,也不是可能做到的事。一個村子、一個大的家族之中,生死病死皆屬正常現象,而一些喜喪,老人是年登壽滿,喪事可以用喜事方式來辦,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例如,有的地方老人上了九十(也有上百歲的),兒孫戴孝不是白布,而是紅布,這本身是對老人的圓滿辭世是一種慶賀,慶賀老人高壽的福分。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這樣的話:「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人生一世,衰老和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因此,我覺得農村辦喪事送完葬以後,擺酒席,在乾乾淨淨的孝家吃酒席,參與辦喪事的人露出真實的高興表情,沒有什麼不可以,這是農村人在自然規律面前樂觀、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

舊時代的一些農村尚且能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形成這種喪文化,我們現在的人就更不要計較一些儒腐的習俗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葬禮,有的地方回饋白毛巾,這是什麼習俗?
    關於葬禮,每個地方的習俗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當地沒有回贈毛巾這個講究,但是卻有贈送白布和方便麵的習俗,我認為回贈毛巾跟我們老家這邊回贈白布的意思差不多,都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在我們膠東農村,無論誰家有人去世,親戚朋友和鄰居,首先都會送去紙錢,另外還要隨禮金。
  • 農村參加完葬禮,孝衣該如何處理?這麼做讓你甩掉黴運
    那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參加葬禮做哪些才能夠擺脫不好的運勢對我們構成的影響?相信每個人都會參加葬禮,但是在參加葬禮的時候千萬不要亂碰葬禮上的祭品,如果你不小心碰掉或者是碰壞了,千萬不可以置之不理,一定要恢復原樣,跟主家聯繫並且誠心誠意的給逝者道歉,否則很有可能你就會一直倒黴,中國自古有句話叫做死者為大,其實不管有沒有道理,這些祭品都是家人對於逝者的一片孝心,其次在參加完葬禮以後一定不能直接回家,要在外邊逗留一會兒,以免將葬禮的厄運帶回來!
  • 在農村參加葬禮後,為什麼要回贈毛巾?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傳承
    從我記事的一天起,農村就有這樣的一種喪葬習俗,也就是在葬禮過後,主人家需要回贈毛巾給幫助家中做事的人們,以前我不知道這樣做的含義是什麼,後來終於逐漸明白。擦汗擦淚想必很多在農村參加過葬禮的人都知道,即使是現在,農村葬禮的規模還是很大的,動輒就是四五十桌人,其中包含了各種親戚朋友還有村裡和鄰村的父老鄉親。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在農村習俗文化中特別注重看日子的文化,人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能看到看日子的文化習俗。所謂看日子就是農民在進行重大人生節點的時候都會選擇一個吉時,這樣人們會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吉利的安慰。
  • 不宜參加葬禮的十種人
    中國的傳統葬禮,講究比較多。尤其偏遠地區農村,對葬禮習俗的禁忌更是深信不疑。
  • 生死心切——皖北農村葬禮的流程
    很多人說中國人是無神論者沒有信仰,其實不然,中國人將佛道儒的文化糅合在自己的血脈中,形成獨有的信仰,尤其是在農村這片土地更是深切。如下是皖北農村地區的葬禮,結合著儒釋道的文化內容。一.生死心切--為老人提前多年準備上好的棺木 皖北農村人三件大事,降生、死亡、婚慶。降生,這裡就不多說了,花將近一年的時間準備這個事情,從備孕、養胎、降生到慶生與坐月子,另編文章敘說這個事情。
  • 老漢喪事才完還未葬 3子女為爭7萬禮金打起官司
    王強的妻子李秀、繼女王清及親生女兒王紅、兒子王明為他辦理了隆重的追悼會,親朋好友悉數來到現場悼念,並送上了禮金。  追悼會時,李秀、王清負責招呼親朋好友,具體的開銷和收禮則由王紅和王明操持。送走了親人最後一程,忙前忙後的一家人閒下來商量禮金如何分配。經王紅、王明姐弟統計,他們共收到禮金73801元,而葬禮開銷支出為25207元。
  • 在農村參加完喪事酒席後,孝衣孝布怎樣處理才好?可直接帶回家嗎
    在我們菏澤農村參加葬禮能披麻戴孝的那一定是直系親屬,在遠一點的親屬穿的就是孝衣孝布,更遠一步的那就是給一個白手絹,有那個意思就可以了,大家可以從孝衣孝布上面能夠很直觀地看出親疏有別的關係,直系親屬直到葬禮結束孝衣孝布都是不能脫下來的,而遠一步的親戚,在祭拜完之後就可以隨手摘下來,所以從這點就能看出親戚關係的遠近
  • 城裡人說農村實行土葬佔地,但火葬費油費電價格貴,農民還不忍心
    農村大多數人都覺得,死者為大,遺體應該歸土,讓它一點點腐化融入到泥土裡,是一種對親人的尊重。所以全國大部分的農村其實實行的都是土葬,但城裡人總說農村實行土葬不好,太佔地,於是開始推行火化,可看似很好,時間久了也暴露出問題。那麼究竟選擇怎樣的葬法比較符合大家的心意呢?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目前大眾比較認可的三種葬法,它們都有哪些利弊呢?一起來看吧!
  • 參加葬禮的六條注意事項
    嚴格來說,參加葬禮也沒啥可怕的。尤其是吃肉的同修,你有啥可怕?葬禮,葬禮,關鍵在於一個「葬」字。安葬誰?安葬一具屍體。誰的屍體?人的屍體!屍體指生物死後留下的軀體。是不是只有人死了才叫屍體,動物死了不叫屍體呢?沒有專指吧?就是說,動物死亡也叫屍體對吧?如此說來,把動物埋土裡,和把人埋土裡,是不是一樣啊?一樣的,本質上無差別。無非是,人要做棺材,動物沒有棺材。
  • 農村葬禮的禁忌你知道嗎?不光不能嬉皮打鬧,還要注意這些事項!
    在農村老一輩人死去,作為晚輩是必須的要參加葬禮的。而且必須心無雜念!葬禮中也有很多現在年輕人都不知道的禁忌,如果一不小心做錯了的話,就是對逝者的不尊重!農村葬禮的禁忌你知道嗎?三:參加葬禮時需要戴孝,在葬禮上你沒有穿孝衣的話是對逝者的一種不尊重!如果不小心把孝衣給弄壞了的話也不能隨意縫補,重要的事你可千萬不能故意把它給撕壞了。
  • 農村葬禮忌諱多,這八點禁忌大家要牢記,否則容易惹出大麻煩
    在農村,葬禮也是一家人的「面子」,先不說葬禮是不是應該大招旗鼓,浪費那麼多錢財,但實際上農村人看重葬禮這件大事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孝子能最後儘自己的孝心
  • 夢到已故的爺爺回來了 夢到已故的爺爺回來了是什麼意思
    爺爺還拿出手槍想要打我,我舉起桌子擋著最後一連搶過爺爺手中兩把槍,但是爺爺還像發瘋了一樣想要衝過來殺我,我也就豁出去了,朝爺爺的雙腿連開了兩槍,這樣他就沒辦法再來傷害我了。可是後來再另外一個地方,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大家都在指責我說我會被抓起來,我還是很氣憤去問他們是誰指示他們來死我們,姐姐回答我說是一個小偷。
  • 農村辦喪事,賓客隨禮後,主人為啥要回贈白毛巾呢?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這也被稱之為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尤其是辦白事,大體上雖然相差無幾,但很多細節卻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去距離自己村子稍微遠一些的地方參加葬禮,很多時候都會遠遠的先停在遠離村子的路口,先找人去村裡打探一下這兒辦事的規矩之後,才會前去參加葬禮,這也是各地的習俗。
  • 把骨灰送上天,日本奇葩葬禮爆火:地球已經阻止不了他們了
    莊子妻死,莊子不但不哭,還鼓盆而歌。如今,莊子的生死觀,似乎在異國他鄉得到了「傳承」。死亡與葬禮,常常令我們感到沉重,諱莫如深。今年年初,橫空爆火的一段「黑人抬棺」視頻,猛然刷新了大眾對殯葬的印象:身後事還能這樣安排?
  • 農村繁瑣複雜葬禮的利與弊
    農村繁瑣複雜葬禮的利與弊陳慶華利:有助於傳承部分優秀傳統文化,如毛筆字、輓聯、戲曲等;形成了農村葬禮的各流程服務,為如法師,樂隊、廚師等人員提供一定的經濟收入,為一些人創造了一部分就業機會;葬禮過程中幾十個人團結協助,共同完成紛繁複雜的葬禮流程,從一定程度上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 在農村葬禮上,這幾點一定要注意,不然會被人笑話的!
    很多時候生死使我們無法選擇的,很多農村都會把去世的人土葬,這裡面有很多風俗,在農村葬禮上,這幾點一定要注意,不然會被人笑話的!在農村很忌諱說「死」這個字的,這樣是不吉利的,在農村去世的人,一般都說「走」,親人希望去世的人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的好。
  • 佛寶居論參加葬禮需注意事項
    參加葬禮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很多師兄平時是不信的,給他提這些,他就說是迷信。但是他自己去參加的時候,又想迷信一把,輪到自己頭上了才著急。嚴格來說,參加葬禮也沒啥可怕的。尤其是吃肉的同修,你有啥可怕?葬禮,葬禮,關鍵在於一個「葬」字。安葬誰?安葬一具屍體。誰的屍體?人的屍體!
  • 火葬尚未完全取代土葬,農村葬禮又出現了三大陋習,專家直批荒唐
    第一件就是婚禮,第二件就是葬禮。尤其是後者,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葬禮的分量是非常重要的。直白地說,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看重葬禮了。雖然我們也畏懼死亡,但是我們也看重死亡。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說到葬禮,幾乎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關於葬禮的禮節,因為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是不管是哪個民族和地區,對於葬禮的態度都可以總結為兩個字,莊嚴。
  • 農村裡的紅白喜事,送多少份子錢合適?我來告訴你答案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出現紅白事。辦喜事的家庭,比如生孩子或者結婚,家裡人都很高興,鄰居們之間也相互走動,希望佔佔喜氣。而出現白事的家庭難免會悲傷,需要親戚朋友的安慰。但不管家裡是白事還是喜事,但在農村都有特殊的規矩,家裡需要舉辦家宴,請自己的親戚朋友來。有的是為了分享結婚和生孩子的喜悅,有的也是為了得到寬慰。那麼去喝喜酒,送多少份子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