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多數人都覺得,死者為大,遺體應該歸土,讓它一點點腐化融入到泥土裡,是一種對親人的尊重。
所以全國大部分的農村其實實行的都是土葬,但城裡人總說農村實行土葬不好,太佔地,於是開始推行火化,可看似很好,時間久了也暴露出問題。
那麼究竟選擇怎樣的葬法比較符合大家的心意呢?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目前大眾比較認可的三種葬法,它們都有哪些利弊呢?一起來看吧!
土葬:農民支持高,但佔地不環保
土葬是農村祖祖輩輩都比較奉行的葬法,也是人們一直踐行的唯一葬法。
但土葬需要挖坑當墓地,很佔地,哪怕是在農村,有時也需要購買墓地。
農村對墓地的選擇上要求較高,有時看中了一塊地但不是自家的,還不是得花錢買,不過農村這種情況往往是花錢人家也不一定捨得賣。
在農村,選陰地一點也不比選宅基地講究度低。
農村一旦被選為墓地的地方,別人不可以在上面種東西,甚至建房子的朝向,也受到墳墓的影響。
而且土葬工序多,農村辦葬禮要大半三天,加上挖坑、定棺材、準備花圈等祭祀用品,整個過程還是相當繁雜的。
且農村土葬需要放鞭炮,燒香燒紙,非常影響環境,很不環保。
但農村普遍覺得,土葬是最符合孝道與自然的。
而且土葬可以自然更替,循環使用,一些墳地因為遷徙或家族興衰等因素會自然消亡,之後這些地還可以繼續使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
總的個來說,土葬是農民們最中意的一種葬法,雖然葬的時候要挖坑要填土,但幾年後遺體腐化,墳堆漸漸平下來就好了。
所以支持土葬的人也特別多,且土葬也是很多農村祖祖輩輩遵循的原則,想打破這種方式並不容易:
《殯葬管理條例》就曾規定:人多、耕地少、交通方便的地方,應實行火葬,違者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可強制執行。
雖然農民們對土葬的呼聲很高,但土葬的一些弊端還是不被看好,故而推行火葬。
那麼火葬真的就不佔地環能節保麼?不,也有其弊端!
火葬:費油費電汙染大
火葬是近幾年農村改革的一個新項目,很多人覺得土葬太佔地,於是想,那如果遺體消失了,就不需要選擇墓地挖坑佔地了吧。
於是將遺體火化埋葬就變成一個新的突破,火葬運營而生,很多農村也都開始施行,有的還強制實行,不過我老家農村現在依舊是選擇土葬。
火葬看起來很好,但其實也有很多缺點。
有人統計發現,火化一具遺體要消耗15公斤柴油,25度電。
據說每年因火化遺體消耗的柴油量居然達到0.71億升,將近6萬噸,耗電量也達到12萬度。
不僅費油費電,火葬途中還會排放出一氧化碳、水銀蒸汽等有毒氣體。
說白了,城裡人覺得農村實行土葬,祭祀時破壞環境,汙染空氣,但火葬在空氣汙染上也好不到哪去,也並不節能環保。
還有,火葬後的骨灰還需要放到公墓裡,雖然這樣的佔地要比放棺材小得多,但土葬是不需要水泥的,很快又能使用。
但火葬的公墓需要用水泥澆築,佔地面積也不小,而且這是永久性的佔著土地,不可再循環使。
其次,火葬的費用並不低,部分農民有些接受不來:
撇開所謂的大的方面,就農民本身的觀念來看,其實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火葬。
失去親人本就是一件悲痛的事,農村的土葬之辦三天,人們在繁忙中,一次次的與親人離別,而長眠於地下,就像有人說的,短時間內會覺得,自己的家人沒去世,只是被送到了某個山坡上而已,覺得他還在。
想念的時候還能去那個地方看望,寄託對親人的思念。
可火葬呢?的確更快更簡單,可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推進火葬場,遺體被大火一點點焚燒,最後得到一罐骨灰,這整個過程是很殘忍的。
而且傳統文化覺得,全屍下葬是對那個人一生的尊重,死無全屍則是一種詛咒。
而火葬不就是粉身碎骨麼?很不符合農民的追求。
因為火葬的弊端,有人又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葬法——冰葬!
冰葬:環保高效但很貴
國外據說已經研發出了不會產生汙染的環保型葬法——冰葬!
先用低溫冰凍遺體,在屍體變脆後在放到零下196度的液體氮中浸泡,再通過超聲波震動將遺體變成粉末,最後用過濾法去除雜質,得到純粹的「遺粉」。
這種方法的確環保,但一聽就知道費用很高,據說比火葬還高,火葬的費用已經讓農民沒法接受,更別提更高昂的冰葬了。
據說國內已經在了解冰葬法,技術成熟後會在第一個試點武漢殯葬場實行。
三種葬法都是各有好處和壞處,對於農民來說當然更認可土葬,塵歸塵,土歸土,人活一輩子,去世了就讓他安然入土,少折騰也很好。
只是現在土地被炒得很貴,活人已經買不起土地買不起房,哪裡還能給逝者留塊地厚葬呢?
那麼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