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人說農村實行土葬佔地,但火葬費油費電價格貴,農民還不忍心

2021-01-10 農俗俱樂部

農村大多數人都覺得,死者為大,遺體應該歸土,讓它一點點腐化融入到泥土裡,是一種對親人的尊重。

所以全國大部分的農村其實實行的都是土葬,但城裡人總說農村實行土葬不好,太佔地,於是開始推行火化,可看似很好,時間久了也暴露出問題。

那麼究竟選擇怎樣的葬法比較符合大家的心意呢?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目前大眾比較認可的三種葬法,它們都有哪些利弊呢?一起來看吧!

土葬:農民支持高,但佔地不環保

土葬是農村祖祖輩輩都比較奉行的葬法,也是人們一直踐行的唯一葬法。

但土葬需要挖坑當墓地,很佔地,哪怕是在農村,有時也需要購買墓地。

農村對墓地的選擇上要求較高,有時看中了一塊地但不是自家的,還不是得花錢買,不過農村這種情況往往是花錢人家也不一定捨得賣。

在農村,選陰地一點也不比選宅基地講究度低。

農村一旦被選為墓地的地方,別人不可以在上面種東西,甚至建房子的朝向,也受到墳墓的影響。

而且土葬工序多,農村辦葬禮要大半三天,加上挖坑、定棺材、準備花圈等祭祀用品,整個過程還是相當繁雜的。

且農村土葬需要放鞭炮,燒香燒紙,非常影響環境,很不環保。

但農村普遍覺得,土葬是最符合孝道與自然的。

而且土葬可以自然更替,循環使用,一些墳地因為遷徙或家族興衰等因素會自然消亡,之後這些地還可以繼續使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

總的個來說,土葬是農民們最中意的一種葬法,雖然葬的時候要挖坑要填土,但幾年後遺體腐化,墳堆漸漸平下來就好了。

所以支持土葬的人也特別多,且土葬也是很多農村祖祖輩輩遵循的原則,想打破這種方式並不容易:

《殯葬管理條例》就曾規定:人多、耕地少、交通方便的地方,應實行火葬,違者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可強制執行。

雖然農民們對土葬的呼聲很高,但土葬的一些弊端還是不被看好,故而推行火葬。

那麼火葬真的就不佔地環能節保麼?不,也有其弊端!

火葬:費油費電汙染大

火葬是近幾年農村改革的一個新項目,很多人覺得土葬太佔地,於是想,那如果遺體消失了,就不需要選擇墓地挖坑佔地了吧。

於是將遺體火化埋葬就變成一個新的突破,火葬運營而生,很多農村也都開始施行,有的還強制實行,不過我老家農村現在依舊是選擇土葬。

火葬看起來很好,但其實也有很多缺點。

有人統計發現,火化一具遺體要消耗15公斤柴油,25度電。

據說每年因火化遺體消耗的柴油量居然達到0.71億升,將近6萬噸,耗電量也達到12萬度。

不僅費油費電,火葬途中還會排放出一氧化碳、水銀蒸汽等有毒氣體。

說白了,城裡人覺得農村實行土葬,祭祀時破壞環境,汙染空氣,但火葬在空氣汙染上也好不到哪去,也並不節能環保。

還有,火葬後的骨灰還需要放到公墓裡,雖然這樣的佔地要比放棺材小得多,但土葬是不需要水泥的,很快又能使用。

但火葬的公墓需要用水泥澆築,佔地面積也不小,而且這是永久性的佔著土地,不可再循環使。

其次,火葬的費用並不低,部分農民有些接受不來:

撇開所謂的大的方面,就農民本身的觀念來看,其實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火葬。

失去親人本就是一件悲痛的事,農村的土葬之辦三天,人們在繁忙中,一次次的與親人離別,而長眠於地下,就像有人說的,短時間內會覺得,自己的家人沒去世,只是被送到了某個山坡上而已,覺得他還在。

想念的時候還能去那個地方看望,寄託對親人的思念。

可火葬呢?的確更快更簡單,可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推進火葬場,遺體被大火一點點焚燒,最後得到一罐骨灰,這整個過程是很殘忍的。

而且傳統文化覺得,全屍下葬是對那個人一生的尊重,死無全屍則是一種詛咒。

而火葬不就是粉身碎骨麼?很不符合農民的追求。

因為火葬的弊端,有人又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葬法——冰葬!

冰葬:環保高效但很貴

國外據說已經研發出了不會產生汙染的環保型葬法——冰葬!

先用低溫冰凍遺體,在屍體變脆後在放到零下196度的液體氮中浸泡,再通過超聲波震動將遺體變成粉末,最後用過濾法去除雜質,得到純粹的「遺粉」。

這種方法的確環保,但一聽就知道費用很高,據說比火葬還高,火葬的費用已經讓農民沒法接受,更別提更高昂的冰葬了。

據說國內已經在了解冰葬法,技術成熟後會在第一個試點武漢殯葬場實行。

三種葬法都是各有好處和壞處,對於農民來說當然更認可土葬,塵歸塵,土歸土,人活一輩子,去世了就讓他安然入土,少折騰也很好。

只是現在土地被炒得很貴,活人已經買不起土地買不起房,哪裡還能給逝者留塊地厚葬呢?

那麼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塵歸塵、土歸土,說的就是當一個人離開人世的時候,那麼世間的一切便與他再無瓜葛,殯葬儀式也是生者與逝者之間的最後一次同路。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
  • 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導讀: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文/三農記錄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習俗。在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以前都是流行土葬。因為老一輩就是講究人去世之後,要「入土為安」。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在實行土葬。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真是荒唐!
    俗話說「入土為安」,這種觀念已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土葬」的形式和習俗流傳數千年,並已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制。但是,由於「土葬」浪費了耕地資源,造成了資源的破壞,而且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專家、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它能代替「土葬」而成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據了解,「土葬」一直是中國農村的一種喪葬方式,這種傳統的喪葬方式可以說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 為什麼農村人一直要堅持土葬,而不願意去火葬?其實原因是這三點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傳統裡土葬一直以來是非常興盛的,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我們農村,我小時候基本沒有見過火葬情況,那時候也是不懂火葬和土葬的意義,在農村地區我們一直以土葬是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歸宿,農村的大部分老人都以入土為安為最終的歸宿。我國一直提倡火葬,但是還是有絕大部分的農民還是選擇土葬,其中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葉子比莖還好吃,市場一斤賣到8元,農村人吃夠了城裡人卻不認識
    ,一種是辣蘿蔔一種是胡蘿蔔,兩種蘿蔔的葉子完全不一樣,口味也不一樣,但所謂的蘿蔔纓子實際上說的是胡蘿蔔並非辣蘿蔔。 為何說蘿蔔纓子在農村很多人吃夠了呢,以前的時候像蘿蔔纓子還有紅薯葉子都是很多人窮苦的農民的主要食物,以前農村人基本都吃過這樣的東西,當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在農村蘿蔔纓子也再難登上大雅之堂
  • 現在農村有這五大「奇事」,城裡人不懂,專家解釋不了
    如今許多農村,遠眺就是一座小洋樓,有的甚至買了私家車,可見,農民變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村裡的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還有城裡人在鄉下修別墅,以養家餬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思想也發生了變化,現在農村有了這5個「奇事」,城市人不懂,專家不懂,你怎麼看?
  • 金巧巧演不了農民,趙本山不演城裡人,網友:這就是命
    不過,相比於範偉對角色的廣泛適應性,他的老鄉金巧巧卻在一閃採訪中說過:自己適合演公主,因為氣質相近,但是對於農民這樣的角色,演起來卻費勁,因為長得太洋氣了。同樣,對於範偉的老搭檔趙本山來說,無論是小品還是影視劇,幾乎很少見他演過城裡人。
  • 火葬尚未完全取代土葬,農村葬禮又出現了三大陋習,專家直批荒唐
    直白地說,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看重葬禮了。雖然我們也畏懼死亡,但是我們也看重死亡。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說到葬禮,幾乎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關於葬禮的禮節,因為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是不管是哪個民族和地區,對於葬禮的態度都可以總結為兩個字,莊嚴。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紅白事的排場都比較大。
  • 在農村,為啥農民都喜歡讓孩子認「乾爹」?原因城裡人可能想不到
    而南方的農村,認乾爹、乾娘的現象就比較少,但是在北方,這種現象就很多了。甚至在北方,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在北方,關於認乾爹、乾娘,還擁有很文雅的稱呼,被稱為:「拜過房爺、過房娘」。另外,認乾爹、認乾娘,一般發生在未成年的時候,其中以孩童、嬰兒時期居多。那麼在農村,為啥農民都喜歡讓孩子認「乾爹」?這樣的原因城裡人可能想不到。根據了解得知,其中還真有原因。
  • 農民朋友注意,農村老人去世之後,哪些情況領取喪葬補助金
    現在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並且農民收入逐漸增高,農村各項設施建設開始完善,但是國家每年還在大力扶持農村發展,並且各種補貼力度加大,農民的生活在政策的扶持下越過越好,讓農民朋友真正意義上體會到了幸福感。我們都在農村其實也有農村養老保險,也就是養老金補貼,這些都是老人活著的時候領取,但是在去世的時候也能有由家屬領取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不是說農民負擔不起喪葬費用,其實嚴格來說很多在失去親人的悲同下,但還在有一筆錢可以領來進行適當止損。什麼是喪葬補助金?
  • 土葬陋習難徹底根除 骨灰入棺材成土葬升級版
    怎麼這麼貴?」  「這還貴?全都是大興安嶺的落葉松,你看這厚度,看看這木頭,這地方就數我們做得好。」看到記者沒有什麼反應,女人繼續勸說:「別人家的價錢和我們這兒差不多,但質量可不一樣,他們的木頭節子多,木質也松,埋在地下爛得快。」  記者在屋子裡轉了一圈,看到屋角堆著邊邊角角的木料,另一邊是幾個成型的木頭架子,看不出來是做什麼用的。
  • 在農村「少奶奶」之後,又出現了農村「貴婆婆」,農民:無奈
    文/玉濁清在農村「少奶奶」之後,又出現了農村「貴婆婆」,農民:無奈在童年時代就經常聽到身邊的人總是吐槽農村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甚至總是想要去大城市裡去看看,可是由於當時的實力有限沒有得以如願。相信經常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對農村的環境和生活狀態都會十分的了解,也會有不同的感慨,除了有讓人們感到頭痛的婚姻之外還出現了很多的怪象,這些怪象並不是偶然,反而很普遍,幾乎每個村子裡都存在這樣的現象,農民對此也很有頭痛!人們最為熟知的就是結婚彩禮高,本來以為解決了這個問題後,就能夠得以緩解,可是卻沒想到又出現了新風氣,接下來跟隨玉濁清來了解下!
  • 農村殯葬改革大幕全面開啟:推行火葬、限制土葬箭在弦上
    一、殯葬改革任務艱巨:土葬深入人心,不改又不行!歷史上,中國各民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 、野葬 、 崖葬 、保存乾屍等多種葬法,廣大漢族地區以土葬最為普遍。我們中國人有蓋棺定論的風俗,長久流傳的文化告訴我們:中國人生前怎麼活不重要,但死後必須要厚葬!否則就是後人不孝。
  • 農村地裡的「水晶蘿蔔」,味道十分的獨特,很多城裡人都沒見過
    文/玉濁清農村地裡的「水晶蘿蔔」,味道十分的獨特,很多城裡人都沒見過在農村四處溜達的話,就會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菜園子,畢竟農村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他們也將其發揮到最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在自家的菜園子裡可以種上自己喜歡吃的蔬菜,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的方便,也用的放心
  • 土葬與火葬之爭尚未定論,3大怪象卻愈演愈烈!老農:令人恥笑!
    老話說「入土為安」,這種思想觀念已經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幾千年來「土葬」的形式與風俗流傳至今,且已經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儀。然而,因「土葬」浪費耕地造成資源的破壞,且不利於鄉村經濟發展,一些專家與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火葬」能夠取代「土葬」,成為新興的祭祀方式。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不僅荒唐還浪費
    建國初到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在逐步推行火葬代替土葬的喪葬制度,從全國普遍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中火葬制度推行情況要比農村推行情況要好的 多。不論是土葬還是火葬,一場場葬禮人來人往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在當今農村,特別是在河北和山東等地的農村有三大惡習越發荒唐,而且在某些地區還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在當今社會,到底是哪三大惡習汙染了原本純淨的農村呢?
  • 車上有個「油老虎」,關掉它能省20%的油,別說你還不知道!
    汽車對於現在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已經不算是稀罕物件了,即使是一般的家庭也能輕鬆購買,就算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也可以選擇分期,在沒買車之前,認為買完車就算是船到碼頭車到站,沒啥發愁的了,然而真正的車主才知道,買完車之後養車才是最難的。車上有個「油老虎」,關掉它能省20%的油,別說你還不知道!
  • 農村土葬時,棺材被埋在地下,為何還要堆上「小土堆」?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周易·繫辭下》 中國古代喪葬禮儀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土葬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夏朝殷朝開始土葬文化便已經流行開來,直到現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還保留著土葬文化。
  • ...歡聚壓油溝」2019中國蘭陵壓油溝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9月21日將...
    9月21日下午,「舉國慶豐收 歡聚壓油溝」 2019中國蘭陵壓油溝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將在壓油溝景區精彩上演。為慶祝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高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壓油溝景區聯合山東廣播電視臺特策劃組織「舉國慶豐收 歡聚壓油溝」大型主題實景演唱活動。山東廣播電視臺主播天團5位主持人將攜手省歌舞劇院、綜藝節目明星大咖為大家帶來一場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