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人一直要堅持土葬,而不願意去火葬?其實原因是這三點

2021-01-10 網易

2019-05-11 10:23:09 來源: 星光雲

舉報

  馬上就到清明節了,你們放假去祭典自己的親人嗎?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傳統裡土葬一直以來是非常興盛的,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我們農村,我小時候基本沒有見過火葬情況,那時候也是不懂火葬和土葬的意義,在農村地區我們一直以土葬是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歸宿,農村的大部分老人都以入土為安為最終的歸宿。我國一直提倡火葬,但是還是有絕大部分的農民還是選擇土葬,其中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第一點:我們剛剛也提到了在農村一直以入土為安為歸宿,一些農村的風俗習慣是非常忌諱火葬的。我國的民族重多,形成很多的風俗習慣的不同,而且我國也是一直非常重視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我們埋葬老人和親人的主要方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天葬和水葬是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我們大部分農村還是以土葬為主,而土葬又是我們國家幾千年一直傳承下來的,早已對我們影響深刻。農村人比較傳統,以死者為大,村民也不會馬馬虎虎、隨隨便便辦事的,所以還是延續著之前土葬的風俗習慣。

  

  第二點:我們都知道火葬大部分是出現於城市地區,而土葬一直在農村比較廣泛。在城市裡火葬的費用是非常高的,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這個費用我們說承擔不起的,再說再買墓地更別說了,難上加難。而農村的土地比較多,實行土葬是再好不過了,只要喪事的費用即可,而且農村都會出去幫忙辦理喪事,所以土葬及省事又實惠。

  

  第三點:咱們也是知道農村人比較迷信,喜歡上香拜佛,祈禱神靈庇護,大部分農村人還是還是認為人死後可以超度超生,屍體入土後可以投胎轉世,認為火化後不能投胎,無法翻身。我們年輕這一代可以接受火化,但是老一輩還是認為入土好,人死後要守靈三天,所以不能進城進行火化。老一輩的文化水平也是導致他們不接受火葬,認為人勞累一輩子,死了後連副棺材都沒有,是下輩人對上輩不敬、不孝,會遭人唾棄、非議的。還有老人還以為土葬後,可以保佑下一代平安吉祥,富裕榮華。

  

  其實火葬、土葬沒有什麼區別,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過了百年之後,都會化為塵土,沒有必要去計較火葬和土葬。無論怎麼埋葬死者,只要不給後代添麻煩,就是對後代的造福。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
  • 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導讀: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文/三農記錄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習俗。在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以前都是流行土葬。因為老一輩就是講究人去世之後,要「入土為安」。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在實行土葬。
  • 農村為何要推行火葬?專家提出這3點,老農這兩句話,太讓人心酸
    不過如今環保之風盛行,在城市中已經使用了火葬作為主要的殯葬制度,但是在農村的推行還是非常困難,雖然採取火葬還可以得到國家的補貼,不過對於農村老人來說,火葬導致「死無全屍」,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農村老人們並不領這個情,堅決抵制火葬制度。面對這一情況,有專家提出了3點解釋,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火葬尚未完全取代土葬,農村葬禮又出現了三大陋習,專家直批荒唐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說到葬禮,幾乎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關於葬禮的禮節,因為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是不管是哪個民族和地區,對於葬禮的態度都可以總結為兩個字,莊嚴。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紅白事的排場都比較大。尤其是白事,中國人講究的比較多,對於天數以及墓地都有很深的講究。其實最大的講究是埋葬的方式。一直以來,我們傳統文化的埋葬方式就是土葬。
  • 農村殯葬改革大幕全面開啟:推行火葬、限制土葬箭在弦上
    一、殯葬改革任務艱巨:土葬深入人心,不改又不行!歷史上,中國各民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 、野葬 、 崖葬 、保存乾屍等多種葬法,廣大漢族地區以土葬最為普遍。我們中國人有蓋棺定論的風俗,長久流傳的文化告訴我們:中國人生前怎麼活不重要,但死後必須要厚葬!否則就是後人不孝。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真是荒唐!
    俗話說「入土為安」,這種觀念已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土葬」的形式和習俗流傳數千年,並已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制。但是,由於「土葬」浪費了耕地資源,造成了資源的破壞,而且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專家、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它能代替「土葬」而成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據了解,「土葬」一直是中國農村的一種喪葬方式,這種傳統的喪葬方式可以說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 城裡人說農村實行土葬佔地,但火葬費油費電價格貴,農民還不忍心
    土葬:農民支持高,但佔地不環保土葬是農村祖祖輩輩都比較奉行的葬法,也是人們一直踐行的唯一葬法。但土葬需要挖坑當墓地,很佔地,哪怕是在農村,有時也需要購買墓地。農村對墓地的選擇上要求較高,有時看中了一塊地但不是自家的,還不是得花錢買,不過農村這種情況往往是花錢人家也不一定捨得賣。在農村,選陰地一點也不比選宅基地講究度低。
  • 土葬與火葬之爭尚未定論,3大怪象卻愈演愈烈!老農:令人恥笑!
    顯然,對於這樣的提議與做法,農民不能夠認可與接受,「土葬」與「火葬」之爭也上演多年之久。不過,時至今日,關於是否全面推行「火葬」依然沒有定論,「土葬」在大多數農村地區依然盛行。其實,土葬與火葬各有利弊,並不能因土葬的弊端而全盤否定這項傳統習俗,當然,也不能因農民不能夠接受而遲遲不推行「火葬」。
  • 人死後要土葬火葬水葬,為什麼要入土為安,落葉歸根
    千百年來,到陝西省黃陵縣橋山祭謁黃帝陵的人絡繹不絕,黃帝陵已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認祖的聖地。《朱子治家格言》有這樣一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我們敬華夏子孫的共同祖先,也敬我們的直系祖宗,他們早已融入華夏大地,千秋永存。「人死為大,入土為安」這是一句俗話,意思是死者是受到尊敬的,沒人再去和一位死者去爭地位、榮譽、名利等。
  • 火葬尚未完全普及,農村喪葬又起三大「惡習」,引得專家直批荒唐
    前言在農村很多地方,對於老人去世之後的葬禮都是比較注重的,而且一直以來農村在老人去世之後,應該選擇土葬還是火葬的爭議都是比較大的,國家現在是提倡火葬,因為土葬這種方式對於土地資源會造成一個比較大的破壞,所以已經是在多年之前就推行火葬了,並且現在不少的地區也都已經是明令禁止土葬,不過也有些地區始終都無法接受火葬這一種方式
  • 為什麼人死後要等幾天才火化?農村老人道出真相,聽完後終於懂了
    我們中國一直都有特殊的喪葬文化,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土葬,不過近些年來因為環境保護的原因所以實行了火葬,雖然最開始大部分的人很難接受,不過大家都知道現在基本上已經普及了,不過關於火葬卻有一個說法。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不僅荒唐還浪費
    隆重的葬禮不過是活著的人的一種虛榮。——歐裡庇得斯從古至今「入土為安」對於中華民族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即使在現代文明不斷進步的社會裡,在許許多多的人心中「入土為安」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建國初到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在逐步推行火葬代替土葬的喪葬制度,從全國普遍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中火葬制度推行情況要比農村推行情況要好的 多。
  • 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所謂死者為大,不管他生前是好是壞,死後都必須妥善安葬。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那麼,古代的喪葬方式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
  • 清朝頭幾位皇帝為何火葬,自康熙之後才開始推行全國土葬
    可是清朝皇帝的頭幾位卻全部都是火葬,將自己的屍身化作了一縷青煙散發在天地間。所謂「火葬」,是人死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用火將屍首燒成灰,然後將骨灰倒入骨灰盒中,或埋於土中亦或撒入水中,揚在空中等。印度教,佛教宣揚火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是崇尚土葬。自從二十世紀之後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火葬在全球各地獲得提倡,以節約耕地。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推行火葬,但是我國火葬的歷史並非始於當代。
  • 農村土葬時,棺材被埋在地下,為何還要堆上「小土堆」?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周易·繫辭下》 中國古代喪葬禮儀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土葬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夏朝殷朝開始土葬文化便已經流行開來,直到現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還保留著土葬文化。
  • 北大教授提議恢復土葬:現在的殯葬制度就是把過世的人當垃圾處理
    尤其在殯葬制度上,他更傾向於土葬,因為火葬的過程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無情的流水線工程—火葬 吳飛教授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中國人的心中,追悼會不算是喪禮,它是一種很粗糙的模式,所謂的『131』:念一遍悼詞,鞠三躬,繞一個圈,這不是儀式,不能算是喪禮。
  • 農村土葬時候,棺材兩頭一頭大一頭小,這是為啥?
    不知道大傢伙在春節期間,會不會到農村的祖墳或者祖祠那裡,祭祀一下。鋤禾園小編是每年的初二上午都要去做一番祭祀的。但是農村也有一個講究,是說一個月不能去上兩次墳。這裡也有個特殊情況,就是頭七除外。
  • 農村「喪葬亂象」越演越烈?以下幾個現象,讓人不齒!
    當然,之前我們也都信奉土葬,直到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喪葬改革,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大部分地區都由土葬改為火葬,可謂一舉多得。婚禮嫁娶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喪葬禮儀更是中華文明的延續,一個「孝」字就涵蓋了我們應該繼承的內容。
  • 全域納入火葬!谷城殯葬改革亮點來了……農村公益性公墓全覆蓋
    青山綠水中的這些是不是格外扎眼穀城縣推進殯葬改革要跟「它們」說拜拜了近日谷城召開殯葬改革推進工作會議積極健全殯葬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推進殯葬改革關係谷城人的「身後事」這些乾貨一起了解下↓↓↓即將全域納入火葬範圍覆蓋全縣12個鄉鎮(場),290